大秦赋有哪些与历史不符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电视剧大秦赋与真实历史差距大吗?~

如果推荐最近最为好看的电视剧,冷丝无疑会推荐《大秦赋》,这是一部正宗的历史正剧,同时也是一部非常具有欣赏价值的好剧,截止12月4日,该剧豆瓣评分为8.6分。

《大秦赋》讲述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也是一段非常有名的历史往事:巨商吕不韦携时在赵国为质的嬴异人逃归秦国,幼小的始皇帝嬴政被弃留邯郸,屡遭生死劫难,也目睹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与绝望,由此萌生统一天下的伟大志向。
在历经劫难之后,嬴政在咸阳权力斗争漩涡中经历精神阵痛,最终成为王者。

再到后来,为抓住一统天下的时机和力量,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秦王嬴政精心谋划,暗中行动,终于平定嫪毐之乱,亲政,罢相,收复王权。
秦王嬴政铲除宗室复辟势力,为东出灭国扫清障碍。在李斯、王翦、蒙恬等一般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扫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网友中肯评价说,《大秦赋》对这段历史的讲述,确实用了心。
很多观众还这么说,张鲁一、段奕宏、辛柏青、李乃文、邬君梅、王庆祥……老戏骨集合同台,势均力敌。剧组跑到新疆实地取景、现场收音,筹备4年、拍摄期200多天,准备了10000多套服装和4000多套盔甲。

的确如此,就已经播出的剧集来看,《大秦赋》战争场面上也做到了尽心尽力,还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武具、器械和军事建制。一个细节还专门提到,秦箭是怎么标准化制造、实现零件间无缝替换的,埋下秦国可以对抗六国的军事基础。
对于历史正剧而言,剧情戏份过于平铺直叙,生硬地照搬史书文献所载,难以获得受众的广泛关注。观众和网友不太喜欢观看与历史教科书一模一样的情节,总是希望有更多的细节画面。

而且,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历史进行百分百还原是不合时宜的。客观演绎固然重要,但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剧作,创作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使剧作广受欢迎。
所以说,通过虚构美化刻画出传神的人物角色,塑造出精彩的故事情节,这对历史题材电视剧进行艺术升华就显得特别重要。应该说,《大秦赋》做到了这一点。

《大秦赋》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其中讲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整体来说还是非常符合历史的

电视剧《大秦赋》热播让很多观众对秦国及秦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也从观剧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件。不过《大秦赋》虽然是以历史正剧的名义推出,但其中还是有诸多情节与真实历史不符。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与大家聊聊《大秦赋》中一些比较严重偏离历史的情节。

一、李斯被美化
在《大秦赋》中,李斯很早就成为了秦王嬴政的股肱之臣。从诛嫪毐、罢吕不韦,到秦统一六国,秦王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大事,都有李斯在参与和辅佐谋划,给人感觉好像少了李斯,秦王统一天下就玩不转了。可事实上,历史上的李斯在秦统一六国前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他当时的最高职务是廷尉,即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从职能上来看,他显然不可能参与到像统一六国这种以军事手段为主的决策中。别以为秦人就乱来,人家职务分工明确着呢!
此外,《大秦赋》中将韩非之死演成了是李斯不愿好友受酷刑惨死而提前给韩非喝下了毒酒。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韩非眼看韩国无力回天,因此想到秦国谋职。李斯怕韩非才能胜过自己,所以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公子,必然事事为韩国着想。留下他终究是个祸害,不如以法诛之。"秦王这才下令将韩非打入大牢。李斯怕秦王反悔,赶在第一时间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迫他自尽。后来秦王果然反悔,下令赦免韩非,可为时晚矣。
当然,李斯也并毫无是处。事实上,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辅佐秦始皇完成了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重大政策的决策与制定。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作为统一整体的概念才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从这方面来说,用功在千秋来形容秦始皇与李斯的历史贡献毫不为过。然而,功是功,过是过,把不属于他的功劳都算到他身上,把属于他的恶行都帮他洗白,这就严重偏离了事实。
二、嫪毐之乱
在《大秦赋》中,"嫪毐之乱"的过程跌宕起伏,叛军一度攻占皇宫,咸阳街头血流成河。关键时刻多亏名将王翦飞师勤王,以及大秦百姓自发加入平叛队伍,军民联手终于将嫪毐叛军击败,这才确保了大秦山河无恙。可《史记》中对"嫪毐之乱"只做了这样的记载:"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毐等败走"。也就是说,嫪毐及其党羽在"嫪毐之乱"中被砍死了数百人就一败涂地了。要是连这种规模的叛乱都能让秦王嬴政难以招架,他凭什么能一统天下?所以《大秦赋》中的"嫪毐之乱"也完全被夸大了。

三、吕不韦之死
《大秦赋》中,诸国使者跑到洛阳请赋闲在家的文信侯吕不韦到他们国家当丞相。于是秦国的许多朝臣纷纷要求秦王杀掉吕不韦,以绝后患。秦王不忍下手,因此想通过贬吕不韦到蜀地,让他远离是非从而变相保护。可吕不韦为了不让秦王难做人,干脆自己喝毒酒自尽了。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假的不能再假了。
历史上秦王下令徙吕不韦至蜀地是真,可蜀地在秦国时期并非"天府之国",而是穷山恶水,专门流放重刑犯的地方。秦王要真是变相保护吕不韦,会下令将他徙往这么一个鬼地方吗?
《资治通鉴》中对吕不韦之死做了这样的记载:"文信侯饮鸩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也就是说,吕不韦被逼自尽后是偷偷下葬,而不是《大秦赋》中那样风光大葬。吕不韦的家人也没能因他的离世而得到赦免,依旧是被迁徙到蜀地,结局凄惨。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更何况吕不韦伴君王还是秦始皇。

四、其他
除了上述这些严重偏离历史的情节之外,《大秦赋》中还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与历史不符之处。如历史上的樊於期是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叛逃燕国,而不是在"嫪毐之乱"中开溜;历史上的秦将桓齮是在灭赵之战中被李牧打败后击杀,而不是在"肥之战"被打败后羞愧自杀。
此外,《大秦赋》中那些被灭国的国君都得到了秦王的善待,给人感觉秦王嬴政宅心仁厚。可历史上的六国国君都没好下场,那些坚持抵抗的国君自不必说,就连主动投降的齐国国君齐王建,最后也是被活活饿死。历史上的好皇帝往往都不是好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又何须后人给他美化个好人形象呢?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大秦赋有哪些与历史不符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