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戚继光的生平事迹~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仙游之战: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追至王仓坪,斩首百余级,不少人都坠于悬崖摔死。余党数千人逃走占据漳浦蔡丕岭。
戚继光分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将士攀岩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连俘带杀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死三百多人。
北御鞑靼: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扩展资料:后续经历
万历二年(1574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
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不久,戚继光因守边功劳,升为左都督。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倭寇在入侵的初期几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在于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新任的时候,一股50至70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超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人之多。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
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止于单纯地击败倭寇。他首先要组织一支新型的军队。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兵源不是来自军户和卫所,而是另行在浙江省内地招募的志愿兵。戚继光的募兵原则是只收农民而不收城市居民。他认为来自市井的人都属于狡猾无赖之徒。
戚继光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这种支持,戚继光在对士兵所作的训话中就告诫他们应该知道感激。他说:“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想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假手于人杀你!”
道德义务的劝说加上群众固有的宗教信仰,使戚继光得以在所招募的新兵中建立铁一般的纪律。
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戚继光创立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叠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
戚家军的胜利记录无出其右。从1559年开始,这支部队曾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而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除了部队的素质以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戚家军多次取得的胜利使他们威名远播,这种威名又促使士兵更加斗志昂扬,他们可以在几小时之内攻克其他官军几个月之内无法解决的倭寇据点,歼灭敌人。
戚继光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戚继光自己也做到了武将的最高官总兵。不久,又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他到任后,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枪炮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缁重营,并使各营成为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的合成军。同时,在旧长城的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断修筑重城重墙,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强防线。他在北方御边的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在繁忙的军务之中,他还抽空写作他的军事著作和诗文。他的第二部军事著作题为《练兵实纪》,刊印于1571年。9年之后又刊印了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
戚继光在4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人,没有人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种荣誉。即以官位而论,身居总兵,也已登峰造极。因为明朝的成例不允许一个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权,即使再有升迁,也不过是增加官俸和官衔。
戚继光的成功,固然是其个人才能使然。但不可忽视的是,他前后得到了福建巡抚谭纶(后调任兵部尚书)、首辅张居正这两位大员的倾心支持。在一个因人成事的时代,后一点可能更为重要。戚继光晚年的不得志,也完全与张居正的失势相关。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优势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
戚继光死去以前,他的妻子就已经离开了他。他以前统率10万大军,素以慷慨著称,对朋友尤为豪爽。他不事私蓄,在被斥退以后,竟至一贫如洗,甚至医药不备。英雄末路,使当时和后世的同情者无不扼腕叹息。

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从小就立志疆场,保国卫民,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17岁时,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被提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全省沿海防御倭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久,东南沿海的倭患大起。戚继光被调到倭患严重的浙江任都司佥书,不久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蹂躏东南沿海的倭寇不同于普通的海盗。海盗大多是乌合之众,只要抄掠财物的目的一经达到,随即呼啸而去。而倭寇则不然。他们登陆以后通常要建立根据地,有时还围攻城池。这些海盗头目声威赫赫,和当地的士绅互相勾结,甚至结为婚姻之好。他们公然在沿海修理船只,而且勒令村民接受他们的传讯。这种海上权威虽然尚属萌芽,但任之滋长发育,则必然会威胁我们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海盗肆无忌惮的活动,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的对策。然而冲突一开,明朝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虚弱即暴露无遗。一旦发生战斗,有的部队干脆望风而逃,有的部队虽然敢于迎战,但由于墨守密集队形的战术,往往造成“一人失利,万人奔溃”的后果。

倭寇在入侵的初期几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在于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新任的时候,一股50至70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超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人之多。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

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止于单纯地击败倭寇。他首先要组织一支新型的军队。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兵源不是来自军户和卫所,而是另行在浙江省内地招募的志愿兵。戚继光的募兵原则是只收农民而不收城市居民。他认为来自市井的人都属于狡猾无赖之徒。

戚继光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这种支持,戚继光在对士兵所作的训话中就告诫他们应该知道感激。他说:“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想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假手于人杀你!”

道德义务的劝说加上群众固有的宗教信仰,使戚继光得以在所招募的新兵中建立铁一般的纪律。

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戚继光创立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叠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戚家军的胜利记录无出其右。从1559年开始,这支部队曾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而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除了部队的素质以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戚家军多次取得的胜利使他们威名远播,这种威名又促使士兵更加斗志昂扬,他们可以在几小时之内攻克其他官军几个月之内无法解决的倭寇据点,歼灭敌人。

戚继光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戚继光自己也做到了武将的最高官总兵。不久,又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他到任后,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枪炮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缁重营,并使各营成为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的合成军。同时,在旧长城的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断修筑重城重墙,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强防线。他在北方御边的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




戚继光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829967951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名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甘诗左戚继光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开始就风光无限,他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境。然而,他始终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才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被推荐担任都指挥佥事,负责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上任两年后,又被推荐调往浙江都司佥事任参将。在这里,他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并遇到了他的夫人,王夫人。王...

  • 13829967951戚继光的故事简介400字
    甘诗左四、晚年经历及贡献 戚继光晚年虽然遭遇了一些政治风波,但他的军事著作和练兵思想仍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编写的《纪效新书》等军事著作,成为后世军事教育的重要教材。以下是 戚继光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成年后,他因平定东南沿海...

  • 13829967951戚继光的晚年究竟有多凄惨,据说妻离子散,连抓药的钱都没有?
    甘诗左戚继光最终身患重病,孤苦伶仃,而且家徒四壁,确实是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当他被调任到广东的时候,回家探亲之时,发现自己的家人大多已经病逝,自己的儿子也已经死了,妻子往事更是将家中积蓄一起带走回了娘家。戚继光和东南沿海的日寇打了十几年的仗,并且他本人在早年的时候精途励志,练成戚家军...

  • 13829967951戚继光的事迹(短一点100字左右)
    甘诗左戚继光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出生时就很光彩,连下了十几天的雨顿时就停了,还红光满天。在他去考进士时写了一本《备俺达册》,后来练成了名垂今史的戚家军,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浙江打了龙山所之战、台州大捷,还在福建打了横屿之战、大战牛田、血战林墩,平海卫之战,解仙游解围等战...

  • 13829967951戚继光那时候的皇帝是谁?
    甘诗左戚继光一生经历了三代皇帝,分别是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1、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2、明穆宗朱载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第三子...

  • 13829967951戚继光的生平事迹
    甘诗左戚继光的生平事迹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逸叟,晚明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一、早年经历与成长 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世代将门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武备教育,对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少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和胆识。随着年纪的增长,戚继光通过熟读古代兵书和研究各类武器的特性,逐步成为一名...

  • 13829967951戚继光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对明朝的贡献大不大?
    甘诗左戚继光对明朝的贡献当然大了。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 。是明朝时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诗人,军事家,书法家。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后他...

  • 13829967951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详细资料大全
    甘诗左典故:戚继光斩子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南征倭寇,北御鞑靼,名将陨落,主要成就,军事,艺术,人物评价,轶事典故,惧内,斩子,家属成员,先祖,父亲,妻妾,弟弟,子嗣,人物纪念,戚公祠,纪念馆,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戚继光 嘉靖二十三年...

  • 13829967951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皇帝是谁 戚继光那时候的皇帝是哪个
    甘诗左1、戚继光一生经历了三代皇帝,分别是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2、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3、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第三子,...

  • 13829967951戚继光抗倭是哪个皇帝时期?
    甘诗左早期经历 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公元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