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国演义》前5回的故事概括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得前五回得主要内容~

1、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2、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3、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4、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5、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讲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结拜,并一起对抗黄巾贼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官府派来的督邮看不起刘备,很傲慢无礼。然后生性耿直的张飞就气不过,把督邮绑起来用鞭子抽。闯祸之后,刘关张离开去了代州。宦官专权,何国舅暗中策划诛宦官结果泄密。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董卓要改立傀儡皇帝,大臣丁原站出来反对,遭到董卓呵斥,但见丁原的义子吕布,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董卓手下谋臣李肃把赤兔马和一些金银珠宝给了吕布,挑拨离间,促使吕布杀了丁原转投董卓门下,并认董卓为义父。得了三姓家奴的臭名。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了原来的皇帝,改立陈留王为帝,群臣无一人敢反对。
当时曹操和其他大臣想除掉董卓,曹操趁董卓睡觉的时候溜进去想刺杀他,结果被他看到了,就假装把手里的匕首献给董卓。后来董卓发现了曹操的意图,派人搜捕。曹操与县令陈宫一起逃走。结果因为疑心病太重,杀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一家。并说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陈宫见其不仁,就弃他而去了。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逃到袁绍处,招兵买马准备对付董卓。刘关张和吕布打斗不分胜负。ps:这是偶自己总结的~~~所以不是很完善啦。你可以在网上查查详细版的。

评演义前5回浪花淘尽英雄(评毛本前5回人物形象)
翻开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正文,最先进入眼帘的,便是那首妇孺皆知的开篇词:“过过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乃是明代有数的大才子杨慎所作
,也许他的名声没有同是大才子的谢缙和徐文长响亮,但是这首意境深远的词却流传至今也要感谢这部名著。而我今天书评的题目也是取自这首
词中,也许只有惯看秋月春风,才能都付笑谈中吧,看三国演义也许要的就是那样一种心境。
但凡小说必有人物,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介绍了近500个人物,然而重点无外乎刘关张曹诸葛等十数人,而其中刘备,关羽,张飞,曹操,
吕布等在前五回就已经出场,作为最先出场的主要人物,可以说关乎到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故此今天我们来一一评点下在前5回书里作者对
这几个人物的形象描写
仁义帝胄刘玄德
刘备的出场就是看那则告示,那时的刘玄德是个卖鞋小贩,接着作者通过他引出了关张,并写出了三国第一回——桃园结义。接着就是三兄弟带
兵剿灭黄巾,在这里书里就描写出刘备的领导气质,相对于关张的武勇,写刘备更突出他的指挥,他的通情达理。而在面对督邮的无理要求时,
玄德所表现出的也很平庸,可以说毛本里开篇的刘备给人的映像是有本事有出身但有不得志的仁德英雄,对比一下罗毛两本的台词就可看出 
罗本: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贼起,劫掠州县,有心待扫荡中原,匡扶社稷,恨力不能耳!”(罗本001祭天地桃园结义)
毛本: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毛本第一回)
这句话是刘备的第一句台词,说的是张飞问刘备为何叹气,刘备的回答,在罗本里,刘备说到要扫荡中原,匡扶社稷,而毛本里只是说要破贼安
民,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两个版本中刘备的形象,罗本里刘备一出场就很有气势,话语里充满雄心壮志,要扫荡中原啊,一代枭雄的感觉就有了那
么一点。而毛本里的虽则很符合当时刘备的身份然则就缺少了很多霸气,至于三英战吕布时,罗本里刘备的那句: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枭雄之
性,一看便知。
武勇绝伦关云长
可以说关羽这个人物是家喻户晓,在毛本的前5回里,关羽这个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稳重,对比张飞,关羽更是显得识大体,“关公”的称呼就此
显现出这个人物在全书的地位。当然毫无疑问的在前5回关羽最出彩的地方还是温酒斩华雄。纵观全书,这一段书乃是书里比较少有的通过渲染气
氛和用对比、陪衬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形象。温酒斩华雄,关羽提头归来时,曹操那杯酒尚温热。足见其神勇。与华雄的作战虽没有任何具体描写,
也没有说明交战几合,也许这对于喜欢武评的读者很头疼,但我却觉得对于关羽作者这一战就奠定关羽超凡入圣的武勇和前面与华雄交战的诸大
诸侯所谓“上将” 产生鲜明对比。大家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关外鼓声隆隆,阵前喊声如地塌山崩,浓重的黄沙飞扬半空中,两军阵中隐约
两员大将正在厮杀,镜头回拉,返回尘土返回满天旗帜,无数士卒,大帐,帐内的诸路诸侯都在焦急的等待消息,一杯酒放在曹操面前还冒着热气
,只有刘张二人自信满满,一坐一站。众人正侧耳探听之时,鸾铃响处,马到中军,关羽已剃头到来,掷于地上。好的文字可以带给读者无尽联想
这段温酒斩华雄更是凸现出关羽这一人物的武勇绝伦。
嫉恶如仇张翼德
张飞,毫无疑问演义里塑造极为成功的例子,当然在前5回书里这个人物还没有完全的展开。不过由于有张飞怒鞭督邮这一段却也增添了些许三国里
不多的快意恩仇,张飞打督邮,好就好在之前喝的那数杯闷酒,酒能壮胆,酒能激发人的怒火,偏偏又是闷酒,本就心情不畅,结果听到大哥的惨事
怎能不暴怒,于是乎,刚刚还高高在上对着刘备颐指气使的督邮先生现在就很垃圾的被绑在树上抽,当真快哉,这种只有在水浒里才能看到的镜头
由于张飞的形象也出现在这里,当然这种不计后果的冲动也使张飞和莽撞联系在一起,从他要救卢植,杀董卓等等皆可看出,再三英战吕布时,张飞
更是没有被吕布之前的气势所吓倒,而是出马叫战,并且高骂他是三姓家奴,可以看出张老三对于吕布为人的不屑,从而判定出他的嫉恶如仇。
奋发有为曹孟德
毛本对于曹操向来就没多少好评价,傲风的两版本对比也可看出。但是单从前5回来看,曹操却是个有大志向的有为英雄,虽然引用了杀了吕伯奢一家
的故事,但并不妨碍我们从其他地方来看他,在最初他和刘备一样击杀黄巾,从篇幅描写上来不输刘备,隐而和后面的孙坚鼎足而三,接下了的出场
作为何进的下属,和袁绍完全不同,后来证明袁绍的方案差到极点。一句:“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议”令人眼前一亮,一个很有自信的声音,故障
大笑,曹操这一豁达潇洒的举措让人觉得很亲切,话虽然狂,却很有气势。之后的刺杀董卓的伍孚不同,曹操选择了更有可行性的方式,至少在失败后
还能顺利逃脱,可以看出他的动机和伍不相同,之后的曹操散财聚兵,发矫诏汇集18路诸侯可谓是意气风发,在对待刘备三人的态度上很明显的与袁绍
兄弟不同。在关羽出战前更是替他温了一杯酒。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曹操还有着些许的潇洒超凡
浪花淘尽英雄
其实前5回,除了这四位外还有强干勇猛的孙坚,见利忘义又勇冠天下的吕布,小奇刻薄的袁术等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或详或略,但是人物展开不
显突兀,冲突。有层次,有大局观,往往数言一个人物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脑海中,可以说在写作上很值得我们学习。


把《三国演义》前5回的故事概括下视频

相关评论: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前三十回重要情节梗概
    章昏拜答: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第七回 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每回简要概括
    章昏拜答: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4、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把当时的皇帝刘辩...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前50回合的内容概括。20~30字
    章昏拜答:2019-0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6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字越少越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12-04-29 《三国演义》第六回合到第十回合的概括(20~30字)急 23 2018-03-16 ...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前30回概括 三国演义前30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章昏拜答:《三国演义》前30回概括如下:1、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2、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3、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

  • 15781442869用一百字左右语言概括《三国演义》中的任意5个故事! 具体一点,说清过程...
    章昏拜答:三顾茅庐 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大业。第一次,三人来到隆中,得知孔明不在,失望而归。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到了草屋,诸葛亮还是不在,三人又怏怏而回。春天来了,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张飞和关羽都不耐烦了。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来到草屋,知道诸葛...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每回概括(120回)
    章昏拜答:第十六回 吕布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张飞盗吕布马匹,吕布将刘备逐出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曹操大将典韦战死。 第十七回 曹操发檄使刘备、吕布、孙策三方面合攻袁术,袁术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寿春。 第十八回 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前十回内容概括
    章昏拜答:【鞭打督邮】张飞听说督邮逼勒县吏,要害刘备,便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就揪住他的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刘备得知张飞鞭打督邮,督邮求救,便急喝张飞住手。后又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

  • 15781442869用简洁的话概括三国演义每一章回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章昏拜答:《三国演义》每回概括:第一回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第三回 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

  • 15781442869三国演义全部故事 概括
    章昏拜答:《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

  • 15781442869求三国演义每5回100字的概括
    章昏拜答:●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太史谯周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 。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关兴亡,放声大哭。引三十万兵,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至祁山。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