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写作如何从材料中找答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材料找答案~

引用专家官员的“看法”
材料中就某一问题经常会展示多方观点,专家和官员就是其中的常客。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列举专家和官员的观点,往往是借人发声,因为这种意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流判断和发展趋势,所以,他们的“看法”是答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如,2016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材料中就有“分析人士认为,很多90后在创业心态上有了改变,他们不像做企业,更像做项目,对于成功的渴望不是很强烈,有时甚至只把这当做一种体验。”
作答“概括当代社会中‘90后’群体开展创业优势”这一问题,从这位分析人士的观点中提炼出“年轻人有更加良好的创业心态”,就是必答内容。
引用含有特定意义的“行话”
材料为了把某项问题化繁为简,易于理解,通常会用一些凝练而生动的专用术语或者是生动比喻,将这种“行话”直接引用到答案中,不仅使语言生动准确,让人容易理解,而且一字顶一词、一词顶一句,便于压缩字数。
比如,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一条‘断头路’”。“断头路”三个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职业教育学生在职教体系内升学渠道遭遇的“天花板”,在提升学历道路上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
作答“概括说明当前我国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背景”这一问题,“职教学生提高学历面临‘断头路’”,这样回答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让人容易理解,而且节省了组织答案的时间。
引用调查研究的“成果”
材料为了说明某一问题,经常在适当对象中进行调研,这种调研结果往往和感性判断相一致,能有力证明论点,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调查研究的结论,或者把调查数据所说明的问题直接作为答案。
比如,2015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材料中就有这样一项调研数据——“为分出厨余垃圾,试点城市鼓励居民家庭把垃圾分干湿两类。可是即便只分出湿垃圾,准确投放率也仅有30%左右。”这项调研结果虽然没有得出结论,但是通过“即便……也仅有”的连接词可以判断,该数据说明垃圾分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作答“指出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这一问题,“厨余垃圾干湿分类难”,就是比较容易识别且必须作答的内容。
引用材料中表现的“感情色彩”
申论材料阐述问题一般都不是纯粹的第三方视角,而是带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比如表现出作者赞赏、期待、鼓励、遗憾、无奈……等等。把这种感情色彩体现在作答中,能对现实更高程度的还原。
比如,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梦想,希望3年后,我县大多数市民走出家门不远,都能够感受到水的灵气,享受到水生态带来的舒适和愉悦。”

申论的答案从哪里来?我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来。一篇申论的水平高低,关键就在于它是否与给定资料密切相关,或者说,看它是否做到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从材料中来,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实事求是。如果撇开材料信口开河,只是自说自话,那就是脱离实际,就是“假、大、空”。
如果真正理解并且坚持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原则,你就会发现,申论并不神秘,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事实上,许多申论问题的答案,包括概括大意、揭示隐含、提出对策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给定资料中找到。只有贴合材料,才能具有针对性,也只有贴合材料,才能符合符合公务员考试的基本理念。
下面我以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一题的作答过程来例析这个道理。

1.材料7中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分)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面对申论试卷,在阅读“给定资料”和作答问题之前,每一个考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审读“作答要求”。
审读“作答要求”,实际上就是审题。审题的目的在于真正弄清楚“我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只有明确了“问题”,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才能知道哪些材料对我是有用的,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在大量的给定资料中锁定对答题有用的信息。而且,这种问题意识要贯彻到整个阅读过程中,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阅读。平常我们所谓的“带着问题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前认真分析“作答要求”,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因此,虽然“作答要求”的文字很短,但却是对应考者的指令性要求,对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不能马虎。
本题要求把“材料7中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来。所谓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存在的毛病或不足,应该怎样却没有怎样,理应如何却事实相反,实际情况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从而引起矛盾冲突或带来严重的结果,因此,“问题”属于给定资料所反映出来的消极方面或负面因素。换句话说,虽然给定资料中介绍的情况可能很多,但“主要问题”要求揭示的仅仅是其中的问题——它不是资料内容的全部,而是其中导致矛盾和冲突的负面因素。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透过材料介绍的现象,把“材料7中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揭示出来。因此,本题属于揭示隐含(主要问题)型。具体分析如下:
(1)概括范围:给定材料7。
(2)概括揭示内容:材料7中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
(3)概括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4)字数限制:200字左右。所谓200字左右,以200字上下浮动10%为好,不宜过多或过少。

大部分考生在面对申论作文写作的时候还是会有畏难情绪,都知道作文写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抄材料,但是同样抄材料,到最后大家的分数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其中当然有一定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不懂得科学方法的运用,尤其在分论点论述过程中会存在较大难度。华图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
从近几年申论材料类型来看,案例型材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够将材料里的事例加以很好运用,那么写就一篇比较中规中矩的文章还是比较容易的。下面,着重介绍一种大家在考场写作过程中可以直接操作的分论点论证中对于材料的改写方法,供大家参考。
【材料转换法】
【基本思路】分论点+引用原文故事进行改编+分析+总结
【示例】原文: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五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百分之三十六;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合并改写:当前心理焦虑逐渐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快乐远去幸福感不断下降。)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民工整体的百分之四十七。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合并改写: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占到农民工整体数量的一半。他们在城市工作,却面临诸多生活困境,难以融入城市。他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常见问题】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除了将原文改写外会加入一些过渡语使得整个行文比较流畅,但是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是不会考虑得那么清楚的,所以关于过渡语的问题大家可以简单处理,不需要过多去纠结,只要不是完全复制材料且字数不超过25就可以了。
【总结】 从上面的示例展示可以看出材料改编方法是很简单的,在改写中需要我们把握的核心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找到你所要改编的材料,画出其中的关键词。
(二)将所画出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语言通顺的句子。
(三)这个句子是能够满足分论点所提出观点的。
在抄材料之余,如何简练地概括材料也是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学会准确、简要的概括材料,才能在真正的申论考场上自如的落笔。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写作如何从材料中找答案?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