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为原因和自然之道两大原因的关系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小学四年级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之道~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 ——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 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 (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 “数管齐下” “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郭敦荣回答:
据文献记载,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的黄淮海大平原上留下了其变迁的历史痕迹(如题头图)。笔者借鉴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①,史海钩沉,勾勒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大体情形,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了解相关史实,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从黄河河道的变迁史中,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人只能在大自然提供的限度内获得发展。二,更切近的原因,是由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制约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冲突和战争的根源。或许新世纪以前,人们还沉醉在改天换地、从大自然摄取越来越多财富的豪迈气概和兴高采烈中,但是随着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工业机器无休止的开采,人们似乎在一天早上突然发现: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热带雨林减少、土地沙漠化、酸雨连绵、温度上升、臭氧层出现空洞、资源浪费严重、生物多样性失衡、人为自然灾害频繁……种种环境问题在向人类逼近。
人与自然的深刻矛盾,加剧了人与人的社会矛盾,给社会调整和人类和平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动乱之源。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乐观和悲观两种前途并存。资源的匮乏,加大了分配的畸形,破坏了社会的有序组织,刺激了盲目生产和恶性开发,这个结果又反过来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恶化。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像一条越勒越紧的绳子,套住了人类发展的咽喉。这是一个恶劣的悲观的前途。
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愚蠢和盲动付出代价,忍受巨大的牺牲和痛苦。但是,现在人类也并非一筹莫展,无所作为。也许,正确的出路还在于马克思指出的实践观,即人的改变和环境改变的一致性。其中,人类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科学技术,无疑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曾经是,现在在一程度上依然是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帮凶”,但也只有科学技术能够阻止人类对大自然的彻底破坏。人类不可能在“恶”之外去寻找除恶的方法。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例如超导体技术,能够使人类极大地节省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协调好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使自然得以良性再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永恒美丽的家园。但是,科学技术不能作为外在于人的力量发挥作用,它必须掌握在热爱自然,也热爱人类自己的人手中。所以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人类应该不断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对爱护大自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人类才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 教育在人类拯救自己的命运中发挥着强大作用。教育通过调整人与自己的关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因此,除了认识大自然和爱护大自然外,还要加强尊重大自然和感激大自然的教育。就是说,不仅把大自然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认识和保护,而且要把它当做人类的朋友、当做一个榜样来学习,学习它生生不息、内在和谐、大德大美的万千秉性。我们太习惯于欣然接受大自然的种种恩惠和赏赐,却不习惯于作出应有的感激和报答,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感谢养育之恩是理所应当。教育要培养人们特别是新一代人感激大自然,从内心深处培育一种感恩戴德、毕恭毕敬、侍奉如母的虔诚感情。教育在人类拯救自己的命运中发挥着强大作用。教育通过调整人与自己的关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因此,除了认识大自然和爱护大自然外,还要加强尊重大自然和感激大自然的教育。就是说,不仅把大自然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认识和保护,而且要把它当做人类的朋友、当做一个榜样来学习,学习它生生不息、内在和谐、大德大美的万千秉性。我们太习惯于欣然接受大自然的种种恩惠和赏赐,却不习惯于作出应有的感激和报答,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感谢养育之恩是理所应当。教育要培养人们特别是新一代人感激大自然,从内心深处培育一种感恩戴德、毕恭毕敬、侍奉如母的虔诚感情。

黄河河道的变迁史与原因,参考资料: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概况
http://www.yuyanjia.com/augur-97731-1.html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邹逸麟_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d697ba64783e0912a2162abb.html

兰州黄河河道变迁史:北宋时期形成如今的面貌-搜狐
http://history.sohu.com/20161212/n475639416.shtml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二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是因果关系

-
-
-
-
-
请采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为原因和自然之道两大原因的关系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