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聊斋中的书生人物形象分析~

1、 前言
明清时期,文人常叙烟粉、灵怪故事,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又在科举路上挣扎了大半生,可以说《聊斋志异》[一]是他惟一的安慰。《聊斋》创作的素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取材开古书,《聊斋》是在大概有一百多篇小说,改自前人作品,如《崂山道士》就改自六朝小说和唐传奇《纸月》、《取月》和《留月》三个小故事;二是四方探听,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进作品;三是传说蒲松龄在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收集后进行加工润色。《聊斋》里面的故事大多男女两类人物形象,后人对其中的鬼狐仙女作了较多的分析,而其中的书生形象则少有关注,下面笔者将着重对书生形象做系统的分析。
2、 书生的性格特征
在《聊斋》里面,男主人公一般以书生的形象出现,即使不是官宦子弟,而是出于商贾之族,也都能诗善文,能弹善对,我们将这类爱好高雅,喜读诗书的男主人公统称为书生。笔者总结《聊斋》里面的书生,大致有以下六种性格特征。
2.1,知书达礼、熟读读书、好琴棋书画。故事中的书生刚开始多贫困落魄,但有上进心,苦读读书,因而即使眼下一文不名,但还是能够得到鬼狐仙女的青睐。如《于去恶》中,“北平陶对俞,名下士。顺治间,赴乡试……见一人负笈筺儴……相与倾语,言论有名士风”。又如《白秋练》中,“直隶有慕生,小字蟾宫,商人慕小寰之子,聪慧喜读”。好读书,无论中举与否,都能为文章中心服务。
2.2,渴望考取功名、衣锦还乡。书生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考取功名,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每个一知识分子的理想。国而《聊斋》故事多叙书生赶考,有的屡试不第,但大多数却是金榜题名。《司文郎》一文中的宋生有过目不忘之功,出口成章之才,但放榜时“生竟领荐,王下第”,宋生、王生双双落榜,而瞽僧闻之“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的文章,竟能高中,可见科举的没落腐朽。另一方面,大多数书生因各种原因而加官进爵了,如《聂小倩》中的宁采臣,“后数年,宁果登进士”;《侠女》中的顾生,自己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儿子却在十八岁就中了进士。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2.3,渴望得到性欲的满足。有的书生家徒四壁,无力娶亲,但人类原始的性欲冲动并不因贫富而改变。有的书生家中有妻,但出门在外,性欲无法得到满足;或因猎奇心理,拈花惹草,在古代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中,这种现象度不稀奇。《瑞云》中的贺生,“素仰瑞云,固未敢拟同鸳梦,亦竭微贽,冀得一睹芳泽”,但瑞云却对他眉目含情,赠之以诗,又一次相见时,“瑞云接见良欢,移坐近生,悄然曰:能图一宵之聚否?”又有《红玉》一篇,冯翁有一子,字相如。父子俱诸生(秀才)。相如与邻女红玉两情相悦,“夜夜往来,约半年许”。书生渴望性欲满足也就罢了,偏又写女子主动示好,投怀送抱,这又是《聊斋》与众不同之处。
2.4,渴望财欲的满足。功名利禄四字从来都是紧密相联的,酒色财气也是四字不分家,况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说,财富是其它任何事物的基础。有进修连权力也不例外。书生中举,离财富也不远了。跟有法力的女子相好,金钱也是唾手可得。《雷曹》中的乐生与雷曹相识,保住了一船货物,家乡也普降甘霖;《西湖主》中的陈弼教,家里贫穷,跟随军将贾绾当文书,因怜救了一条鳄鱼,最后回家时竟然穿着华丽,行李中金银财宝满满当当。
2.5,具有传宗接代的香火意识。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以孝廉治天下的封建社会来说,子嗣确实是知识分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聊斋》书生,与鬼狐仙女相恋,多半能有子女留存。仍以《西湖主》为例,陈生衣锦还乡,在七八年间与扬子江王的女儿生了五个儿子;《婴宁》中的王子服十四岁就考取了秀才,与鬼魂婴宁结婚,生得一子,不畏生人,见人辄笑;《罗刹海市》的马骥,喜歌舞,十四岁入郡庠,到了海市后成了龙王的附马都尉,与龙女结秦晋之好,育有“福海”、“龙宫”一男一女。在这些书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婚姻并不完美,却都完整保留了子嗣。
2.6,渴望社会公平、政治清明。明清己经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社会不公、人间不平、世风日下、吏治腐败的现象十分严重。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也在情理之中,因而十分渴望天下大治。《聊斋》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反映,同时鞭挞了丑陋的社会现象。《司文郎》一文中,有财学的宋生无法入无仕,而碌碌无为之辈却靠师徒关系金榜题名,作者借瞽僧之嘴道出“帘中人并鼻盲矣”。《胭脂》中的鄂秀才,无帮被陷入狱,幸得吴公英明,还与清白,并与胭脂成婚。其中曲折,秀才有多少苦处无人知。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鄂生为人谨讷,见客羞涩如童子。
3.书生性格特征的来源
《聊斋》里书生的性格特征,并非是蒲松龄向壁虚构而成,而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为此,笔者针对以上书生的一系列形象进行探本索源,阐明了蒲松龄进行书生形象创作的根源。
3.1,蒲松龄一生的经历和性格特点。①蒲松龄的出生具有传奇色彩,据说其父蒲磐梦到病和尚入室,而蒲松龄乃生。蒲松龄一生贫困,一生坎坷,分家仅得二十多亩薄田,二百四十多斤粮食,仅能维持全家三个月生计。不得己而外出做私塾老师,一去就是45年。半生科考,从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才成为贡生[二]。不难想象,为什么《聊斋》中会有那么多的书生荣登金榜,衣锦还乡的故事。弗洛伊德说:人们在生活中或是由于社会原因,或是由于自然原因,实现不了某些愿望,文学给与替代性的满足,使他们疲倦的灵魂得到滋润和养息。中国文人士子骨子里都有一种功名意识,从“达则兼济天下”可以看出这种心态,蒲松龄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②蒲松龄在毕家坐馆期间,白天教学生,晚上独坐在荒凉的书斋里,窗外月色朦胧,树影摇曳,婆娑有声,杂之以狐狸之鸣。这时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管委会书生,就和他告诉,是一个很穷困很不得志的,蛤是又很有才华,情感丰富。坐在一个荒斋里面,这时候有个美女推门而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一块写诗、填词,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想行夫妻之事吗?我主动来搭引你;你需要功名吗?我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的老婆不能生孩子吗?我给你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不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不要金钱,甚至倒贴金钱给你。我们知道,像这样子无条件奉献的女子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作者转而想象,说她是从海底来,从深山洞府里来,从阴曹地府来,从花鸟变化而来,甚至还可以只是个纸人儿,从书本中来。如《书痴》中的颜如玉,长期的荒斋生涯,造成了他善于幻化想象的特点。③蒲松龄性格特征中的“痴”的反映。蒲松龄一生简直就是痴心不改的一生。科举考试考了一辈子,《聊斋》坚持写了一辈子,前者主要代表对功名的追求,后者主要代表对事业的执着。蒲松龄的“痴情”东灌注到《聊斋》的创作中就产生了带有作者本人性情特质的不朽人物形象。可以说痴男怨女是《聊斋》中最为可爱和刻画得最成功的形象中的一类。婴宁爱笑,王子服的母亲说婴宁“此女亦太憨”,“憨”即“痴”,王子服为了婴宁而生相思病,迷于相思以至相信吴生的谎言,己经堪称“痴男”,不料《阿宝》中的孙子楚,痴于情色,误信戏言,“以斧自断其指”,幻化成鹦鹉,衔走爱情信物。④蒲松龄性格特点中的“狂”的反映。[三]蒲松龄“天性颖慧,经史皆过目辄了”,有高度的自信。他还体味和发展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我层面的“狂”,使“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他在《聊斋》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狂生形象,肯定了越名教的爱情与行为。《聊斋》最为生动和富有活力的艺术形象中的一类就是“狂生”形象和带有狂态的男性形象。
3.2,明清时期社会的真实现状。蒲松龄是清朝人,但他的故事来源极为广泛,因而能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现状。①中国文人信奉的就是“学而优则仕”,辛勤刻苦攻书,就是为了出仕。但是没落的科举制度并不能为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大量有才华的书生在中下层沉沦一世,如《司文郎》中的宋生,因而《聊斋》大量出现书生中举的故事情节,即使身死,也要实现中举的夙愿,如陆判、叶生。②屡试不第的书生 在经济上一般都是拮据困难的,于是他们又不禁幻想起来怎样实现发家致富的美梦,《聊斋》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心事。③社会的不公、吏治的腐败又是《聊斋》创作的根源。一位学者在分析宋代文学中士人、妓女、商人三角恋爱时说到: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表明士人更具有诱惑力,最终能抱得美人归,然而据考试,事实却恰恰相反,士人最终是落荒而逃,抱得美人归的是商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聊斋》中有关书生的断狱故事,要么是对现实的讽刺,要么就是寄托书生的社会理想。正所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又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3封建伦理道德与人性的冲突。①在封建社会,女性受到较多的压制和束缚,《聊斋》中许多鬼狐仙女的行为都是为社会所不容的。但一个人(包括书生)再现出色欲、财欲、攻击欲,而又无法自圆其说时,就说是“狐崇”是狐妖在作怪才使自己迷失本性的。因为鬼狐仙女不受人间道德约束,氢幻化为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既不违背传统伦理道德,又完成了人物的塑造。②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性欲的冲动,即所谓“性力”(力比多Llbido)。“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想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例之符合“现实”,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书生和女子都有“本我”的欲望,但受到社会压制无法满足,鬼狐仙女便做为“自我”的手段,成为“本我”的代名词或替罪羊,从而满足了书生与女子的原始欲望,同时符合社会现实。
3.4文化层面的影响。①儒家的训诲对欲望具有压抑作用,且儒家不事鬼神的立场缺乏宗教信仰中的“灵异”要素。狐妖故事的出现及被人喜好,也就代表了对上述儒家思想的补偿与反动,它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灵异”、“怪力乱神”等的好奇与需求,一方面又透过欲望[四]。。②男人可以娶狐妖为妇(或与之苟且)的心态是《聊斋》里人与异类关系的基本模式。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家庭及社会是在,男人可以涵摄兽类的雌性,将她们纳入现有的体制中,《聊斋》将野兽提升为人类的观念,并不昨它们平起平坐,而是想将她们纳入自己的体制中,成为满足欲望的工具。这是《聊斋》中“沙文主义”的基调。
4、总结
中国自唐以来就有“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民间传说对文学的渲染杨为蒲松龄创作的根本源泉,从而开创了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中的书生,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象上,也成为我们窥探明清社会风俗画卷真实的一面镜子。亚里士多德说:小说记录历史,除了名字是假的,其它的全是真的。

《聊斋》里书生的性格特征,并非是蒲松龄向壁虚构而成,而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为此,笔者针对以上书生的一系列形象进行探本索源,阐明了蒲松龄进行书生形象创作的根源。
蒲松龄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落魄的书生,他非常痛恨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完全是埋没人才的一种做法,所以聊斋志异里面的一些故事大多数都和书生有关。
借用于书生作为故事的引子去抨击科举制度,这种写作手段其实在很多小说当中都是非常常见的,主人公运用自己的身份去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牢笼进行冲击,即便对牢笼造不成什么伤害,也可以引起一些震动和反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
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摘要:作为落魄书生的蒲松龄,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憎恨是无法得以宣泄的!他的科举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变为真实,也只有借助狐仙鬼魅的力量来聊以精神的自慰!在其笔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他们都与蒲先生一样,在那个埋没读书人本性的社会里,精神永远都是空虚寂寥的,生活中永远都是无助的!他们也只能借助发泄人的本性----淫欲,或者在美妙的白日梦里,慢慢地走向灭亡!今天的书生们又该怎样去探求自己的人生之路呢?这应该成为今天我们万千书生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失魂落魄惟自叹,彷徨无力孤呐喊。 手无剥鸡心无力,情痴意呆也成狂! ——笔者 作为一个《聊斋志异》的初读者,或许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当我捧起那么厚厚一叠的文言古书时,心中充满了向往与憧憬,同样也有一些胆怯之意。可当我独坐书房数天之久,冒着酷暑读完此书后,心中的万千言语涌向脑中,内心的无数悲情与那一丝同悲之意却早就浸满心头!口中不禁吟唱出一首残诗,记于前头聊表感触! 一、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先生的这副对联,或许是对这部小说集的风格特点最好的概括。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这部短篇小说集由近五百篇独立的文章构成,人物主要是读书人(书生)以及众多的狐仙鬼神们。作者似乎并不管所记的事情是否合乎常理,他按照社会现实来描绘,并依附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加工,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及众生相。尤其是对千百年来,作为社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知识份子群的深刻揭露!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似乎是游离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始终怀着一种浪漫的信念来生活,却又往往清楚的认识到了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他们满腹经纶却又往往不得志,在入仕和归隐之间挣扎痛苦着,又在实现理想以后糊里糊涂的与整个社会同流合污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首先,请让我们通过蒲松龄的这一副对联一起走进蒲松龄的内心世界吧,我想或许这会会是一条很好的路!蒲松龄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蒲氏虽非名门大族,却世代读书。19岁的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受到当时做山东学政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但是很让人郁闷的是,初试大捷以后的他便屡试不中,而蒲松龄又以非常人的韧劲一直坚持考到七十余岁。最后别人实在是看不过去,可怜他才给援例取得了个贡生的科名。我们可以从“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幅上联中看出一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蒲松龄有着怎样的超强自信与远大理想!可惜的是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在科举道上挣扎了大半生的读书人,可谓是尝尽了世道的艰辛,看遍了仕途的怪象。虽然他强忍悲情地喊出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言壮语,可惜的是“卧薪尝胆”却始终没有改变现实!最后只能让这个才子躲进茅屋,逃避现实地拿起手中的笔去编写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梦想罢了。或许常人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寂寞、无奈、愁苦、难过与愤怒! 然而对于这个“无财空有才,有梦孤自慰”的蒲松龄来说,他除了考取功名而外,最大的梦想就是寻找一个浪漫而又美丽的理想情人与自己相挽着过着“月下怀抱温柔体,花前共诉衷肠语。粗茶淡饭飘诗味,梦中也有紫罗香。”的生活!可惜的是陪伴他的只有少言寡语,讲究实际的荆钗布裙的刘氏。而这强大的精神支柱与美丽浪漫的化身却从他的同乡孙蕙身边的一个女人身上发掘了!她就是“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①的可儿顾青霞。从“曼声发娇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鹂。”②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温柔善良,年轻貌美,声音好听,形态颇佳,小鸟依人的文学佳丽!这该是多么完美的女人,然而她却是别人的女人!对于一个既无石崇之富,也无潘安之貌的落魄穷塾师蒲松龄又怎么敢奢想呢?可恨的是这个如此心仪的女子却嫁给了一个风流倜傥,身边美人成群,却还要到处寻花问柳,经常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的孙蕙做妾!忍受着孤独寂寞之苦,在那“醋海风波”里可怜、无助地生活着,最后却在一个孤寂的孙家大院里香消玉殒了!这一切对于蒲松龄来说,都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这该是多么巨大的伤痛!当然也绝不是这一首 “吟声仿佛耳中存,无腹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的《伤顾青霞》①所能够承载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深悲巨痛,这种无奈而又无比真切的痛恨,又该怎样发泄呢?我想对于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才子,一个终身失意的穷酸书生是在现实中永远都找不到答案的!他只能静静地坐在无聊的书斋里,拿着一支沉重的笔,记下自己的一把心酸泪,编造着无数美丽浪漫的花狐鬼魅的人间情长,去聊以一种心灵的安慰!或许正如他孤坟前的一首打油诗 “失却青云道,留仙发牢骚。倘若中状元,哪有此宇宙?”②所云。假如蒲松龄科举得意,情场顺心的话,我们还能够领略这位短篇小说之王的文学魅力吗? 坎坷无奈功名路, 情真意切空泪楚。 多少深悲与巨痛, 尽驻白纸后人目! 我想,正是由于这种常人所没有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本为读书人的真切体验,才使他笔下的读书人形象最为鲜活,才使他对读书人的品性有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蒲松龄与他笔下的读书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千丝缕的联系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痛惜的心透过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书生形象去更深刻地解读这一位孤寂的老书生的内心世界吧。余下链接: http://www.8dou.net/html/article_show_39826.shtml (仅供君参考) 谢谢诶!!!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1、书生们出生贫寒,品德高尚。聊斋里的穷书生大多是我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修身养性”,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他们具有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他们代表了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平。在生活当中,他们憨厚老实,待人诚恳,富有同情心。
首先,他们是仁慈的,很有爱心和同情心;其次,他们有孝心,有责任感,知恩必报。
2、知书达礼、熟读读书、好琴棋书画,内心很强大,生活很有情趣。故事中的书生刚开始多贫困落魄,但有上进心,苦读读书,因而即使眼下一文不名,但还是能够得到鬼狐仙女的青睐。
3、渴望考取功名、衣锦还乡。对科举考试的迷信和顶礼膜拜的书生来说,求仕依然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哪怕家里面已经揭不开锅,考试还是要继续的,因为如果考上了不仅可以富及子孙,更可以扬眉吐气。生活的唯一事业看作是考试,在他看来,科举考试是世代相继,兄弟相传,甚至是阴阳相接的大事业。
4、渴望社会公平、政治清明。明清己经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社会不公、人间不平、世风日下、吏治腐败的现象十分严重。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也在情理之中,因而十分渴望天下大治。
5、重情痴情,书生们的爱情感人至深
文人多情,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长期受书本中爱情故事的熏陶,对爱情有美好的想象,他们虽然多情,但决不滥情,一旦爱上,就如痴如狂,忠贞不二。就像李商隐所说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聊斋》中的书生们就是这样痴情的男人,这些痴情的书生们,一旦爱上,就痴迷于爱情之中不可自拔。

对于好坏的理解比别人要深刻些

呆,色,痴,伪

文邹邹的.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视频

相关评论:
  • 13226328541...比如文学作品中的《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的社会意蕴指的是什么...
    能贞南在《聊斋志异》所刻画的芸芸众生中,有儒生、商人、屠夫、猎人、道士、官吏、方士、教谕、和尚、轿夫、妓女等,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文人士子形象在《聊斋志异》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身上最集中地寄寓着作者的孤愤,也反映着作者的人生价值观。此外,商人也频频出现在作品中,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能...

  • 13226328541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研究现状
    能贞南声中外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其一生心血之结晶,她不仅是蒲的“孤愤”的释放,而且也是他在寂寞塾师生活中的幻影。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塑造了一系列狐鬼花妖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温柔美丽、闲雅大方、精明能干以及自主自立,体现了一些可贵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在意识观念、...

  • 13226328541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分析(3)
    能贞南2、情礼兼备 《聊斋志异》中青凤与其他狐女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封建礼教的遵从。青凤自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对她十分严格,处处以封建礼教的标准要求她,为了恪守封建礼教,她在面对所爱时内心是矛盾而犹豫的,所以青凤与耿生的感情一波三折。两人初次见面时,耿去病对青凤一见钟情,目不转睛,青...

  • 13226328541耿生形象
    能贞南【摘要】耿生是个狂放不羁,无礼之极的书生。他勇敢、坦然、真挚,是个有情有义,恩怨分明的人。耿生狂放不羁善良真挚有情有义恩怨分明.蒲松龄是十七世纪我国清代初期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聊斋志异》是他借文艺作品“...

  • 13226328541聊斋里面的狐狸精,为什么都喜欢一贫如洗的书生?
    能贞南《聊斋志异》这本书确实是非常有趣的,里面有很多的鬼狐神仙,看的时候也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很美好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一般都是那种非常没钱的书生,但是尽管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的美女前赴后继地爱上这些书生,以至于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更加相信爱情了。其实作者之所以会这样写有浅...

  • 13226328541请列位看官说说《聊斋》的艺术特色,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能贞南蒲松龄明确地认定《聊斋志异》和《搜神记》的传承关系,但能萌入于干宝而出于干宝,在搜奇猎异的同时,孜孜追求爱的崇高精神,寻觅爱情更深刻、更感人的内涵,更优雅、更迷人的表现。《聊斋》中的爱情小说提出了新的爱情观。其中《聂小倩》写的是一个书生和一个年轻美貌的女鬼结合的故事。聂小倩是旧...

  • 13226328541聊斋志异中共有多少篇关于书生的,分别是哪些篇目
    能贞南聊斋志异中关于书生的篇目有:聂小倩、小谢、连琐、公孙九娘、娇娜。一、《聂小倩》。聂小倩是一个美貌的女鬼,生前只活到十八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 夜叉胁迫害人。后书生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

  • 13226328541为何《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总是找一贫如洗的书生下手?
    能贞南其实在《聊斋志异》中描绘的书生都带有着一种质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呆子”,可能对于世间的人间百态不是特别的了解,只对考取功名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对于世间的骗局,或者是狐狸精的手段,也没有充分的了解,而且书生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是很卑微的,所以如果出现了...

  • 13226328541大家帮帮忙 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 ,各一小段。席方平 辛十四娘...
    能贞南他的选择,标志着爱情生活中灵魂的美胜过了容貌的美。《婴宁》描写书生王子服痴心追求狐女婴宁的故事,而着重刻画婴宁娇憨动人的性格。婴宁以其笑,在《聊斋志异》中别具色泽,别开生面。她笑得娇美:艳丽、天真、无邪。她的笑,使小说中其他人物解颐忘忧,有时却使他们狼狈尴尬。但融涵在婴宁特征中的...

  • 13226328541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能贞南《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 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 由她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媚,但多具人情”。 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 除了外表美,最可贵...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