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中医角度认识自己的体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从中医角度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好多方面,比如你喜欢冷还是热
你喜欢吃凉还是热,你休息是蜷缩还是伸直
你处事是保守还是张扬,大声还是慢言慢语

嘿嘿
你的这个问题很大很深,做博士论文都是一个少有人敢碰的课题。
简单说说我的理解:记得有个近代的圣贤,好像是辜鸿铭,说过:“中医是人类文明的早产儿”。这首先就说明,中医及其中医的出现,是我们难以或者无法用现有的知识和理论去解释。中医理论,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的相生相克、天人合一大统一为基础。学习中医有点像老外学习汉字,开始特别难,但是一旦入门,后面就很容易了。
用西方哲学的眼光看,中医理论,勉强可以说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理论。实际上,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你就可以当作一本中国古典哲学来看,所讲述的内容,绝大多数就是天、地、人之间的运行规律。可以从中学到正确健康的生活模式,进而推广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论。
如果用西方现代科学的现在的水平及结果来看中医,中医似乎是不对科学路子,这是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的原因。但是请注意,科学,不等于已有的科学结果,因为原来的科学结论,经常在不久之后。又被新的结论颠覆。所以,重要的话说三遍:
科学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和过程,不完全等于已有的科学结论!
科学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和过程,不完全等于已有的科学结论!
科学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和过程,不完全等于已有的科学结论。
从中医可以治病的结果,说明中医是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的,为何不科学?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现在的科学水平,还不足以解释及认识中医!
西方的现代科学,是从外观察研究事物的运行规律,所以西医的本质是物理化学科学的的结晶。中医现阶段无法用目前的西医手段和方法去研究的,不等于今后不能研究出结论。但是对于有5000年历史的中医,个人认为古代圣贤们的内观的结果,是无数次试验的结果,呵呵,听上去有点玄啊,有点宗教的味道,这也就是很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另外一个原因。内观,是指人在极其安静的状态下,感悟到的一些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经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气功等等方式,在达到非常入静(也说入定)的状态下,就可以看到自己身体的经络极其走向!而西医是无法通过解剖等等物理化学方法,找到经络的!中药,则是无数次人体试验的结果,这个好理解的。
西医的发展脉络很清晰,因为他时间短。而中医,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医,非常难,因为我们很难知道中医的一些内容是如何产生的,至少,很多内容不会是以前的那种观点: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但是在近5000年的应用实践中,中医极其中医的观念,是深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与中华文化成为了一体。
特别说明,本人既尊重中医也尊重西医,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崇高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消除人类的病痛!他们不是对立的!只是他们发展的路径不一样,如同攀珠穆朗玛峰,当攀登者还在路上的时候,走南坡的,绝不要因为自己看到南坡的风景,而指责从走北坡的人看到的风景是瞎说。但是从终极目标上看,本人更崇拜中医,因为西医是治病,中医是治未病!

痰湿型体质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痰湿体质者体形大多肥胖,身重容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量大。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淤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
  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包菜、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石榴、槟榔、佛手、栗子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柚子、枇杷、砂糖等。此外,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对该体质者是不错的食补选择。
另外应该注意加强体育锻炼。这个得慢慢来,你至少要给自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期间最主要是调理好脾胃,再加上点运动就行可以的话尽量早睡早起,一日三餐规律,少吃油腻
运动可以选择瑜珈
祝你减肥成功 ,身体健康 痰湿体质在中医辨证上也有多种类型:1)主因为痰的,多为逸多劳少,脾阳失运,湿聚而生痰。治疗上以平胃散加二陈汤。2)以湿为主因的,寒湿困脾是中医证名。内湿或外湿过盛,中阳被困,脾运受阻,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可见身重腹满,四肢浮肿。治疗上常用方剂:胃苓汤,茵陈术附汤。运动是较好的辅助疗法,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是气虚引起来的,气虚后气机运行不好,影响到水的代谢,会滞留在身体内部,人就发胖,气血补养充足,那些症状就消失了,要补养气血,凉血滋阴:黄芪30克人参16克玉竹16克黄精16克山药16克生地16克女贞子16克旱莲草16克白术12克龙眼16克泽泻16克丹皮16克茯苓16克川佛手16克水熬服

你确实是脾虚,脾是消化系统的枢纽,脾虚不能把水液正常代谢,就会导致多余的水分进入正常细胞里,人看起来就发胖,其实是我们长说的虚胖,治疗这病第一要健脾,第二要化痰,痰是水液浓度高的产物,所以我建议你吃香砂六君丸,或六君丸,简单方便,

寒湿症;


如何从中医角度认识自己的体质??视频

相关评论:
  • 18098757437怎样辩识五行人体质
    文浩显五形人 中医根据体质特点把人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等五行人。各种体质的人对季节的耐受性不同,故木、火、土、金、水五行人养生要从自身的体质特点出发才能调养得当。●金形人体质——肤色较白,方脸,鼻直口阔,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四肢瘦,动作敏捷,呼吸平缓,心胸宽广,...

  • 18098757437《从中医角度解读病从口入》
    文浩显“病从口入”在西医的眼中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通过手和口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进而发病影响身体健康,不错,这个是有一定的道理,人是要讲点个人卫生,不过,这个不是根本,真正的“病从口入”应该从中医的角度来论证。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体质有深刻的认识,是属于“火性”的体质...

  • 18098757437体质概述
    文浩显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者全都具备.才是完全的健康,体质是健康的基础。体质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身和研究自身的——门学科...

  • 18098757437中医养生的认识
    文浩显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简述 所谓 生,就是生命、生存、...

  • 18098757437健康养生从认识自己开始
    文浩显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你知道自己身体的发病趋势吗?健康从认识自己开始教你快速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自己的发病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预防方式!一:正确的养生方式了解自己的身体现状(体质)——熟悉该体质发病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调理方案二:人体体质分九型,一种平和,八种偏颇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

  • 18098757437中医体质学的内容简介
    文浩显《中医体质学》教材通过对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范畴、体质的形成、体质分类、体质生理、体质病理、体质诊断、体质与治疗、体质与养生预防等系统论述,实现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创新,并为生命科学提供新的认识体系。教材中提出并涉及了许多重大科学命题,如探讨“形神合一”的科学内涵。从形态结构一生理功能一...

  • 18098757437中医对健康是如何下定义的?
    文浩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代社会认为,必须把人作为整体来认识,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属于不健康的范围。中医对健康的定义:吃饭快、走路快、上厕所快、入睡快、烦恼忘记得快。

  • 18098757437...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关内容,试分析作为中医学子该从哪些方?_百度...
    文浩显因此,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组织器官所代表的生命规律,提高对人体整体健康与疾病的认知。辨证论治:中医的辨证分析方法,即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气质、体质、环境等多种...

  • 18098757437学中医学是不是可以把自己身体调理得很好?
    文浩显对于中医学是否可以将自己身体调养的很好这个问题,身为同样的医学生,我个人觉得并不是。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所有的医生包括不是医药行业的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但是很多医生还是在吸烟,他们更加了解吸烟对身体的伤害但是还是没有戒掉。随着生活水平的增加,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吸烟便成为很多人...

  • 18098757437孔令谦《养生看体质》如何理解脾湿体质
    文浩显然后这患者很奇怪,都笑了,说:“我几年前出车祸,都把脾摘除了,您怎么说我脾湿呢?”医生也笑了,说:“中医对脾的概念,和现代医学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脾的功能,不是你所说的那个血肉的脾。”那么,从中医角度上来看呢,一般来说,病症里只表现为吐,是与胃有关系;只表现为泻,是与脾有关系。在这里,它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