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高考古诗鉴赏题~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8、C 9、C
  2001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答:8.C9.B
  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3(广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9(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0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鉴赏口诀:
.看类型
诗歌内容角度看古典诗歌考查基本类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类表达家乡或亲思念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情类⑨民类 九种类弄要掌握住基本阅读水平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基本定住类型
二.定情
意象找全诗情自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情色彩词语: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忧愁、寂寞、伤、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思想内容诗歌创作核同诗歌鉴赏核诗歌思想内容外乎几面:热祖河山、忧忧民、怀古伤今、反战争、追求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重点某种意义说确握诗歌所描写意象即诗歌所描写形象(、物、景、事)古代诗歌许意象都各自喻意虽种意象喻意同意境能同数情况却其共通处
五.找技巧
首诗歌写坏与所采用表达技巧着密关系表达技巧要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等三面析
六.品风格
风格指由于作者经历、艺术素养等造同创作特色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陶渊明诗冲淡平王维诗诗画韩愈诗深奥险怪白居易诗通俗鲜明再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或者说细微处要让体作者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表达效与相关些术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真挚、魄、催泪、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寻味、言尽意穷

诗歌内容、思想情

、诗歌内容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叮咛赞颂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思念
咏古诗古代或事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或表达自建功立业愿望或诉自逢慨或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表现保家卫豪情要表现舍身杀敌壮烈要表现战士凯旋豪迈要表现战争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家乡、民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战争罪恶
边塞诗则边塞军旅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环境或表现壮丽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表现亲思念或表达妇柔情别绪、忧愁伤或表现游异凄楚辛酸家乡亲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自与众同、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怀才遇、报门伤或者表现其或喜或悲或忧复杂怀或者表现祖山河壮丽表达河山限热则借景(物)表达自远志向自高尚本质
二、诗词见思想情
1、忧伤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杜牧《华清宫》(安望绣堆山顶千门第 骑红尘妃笑知荔枝)
反映离乱痛苦 :杜甫《春望》(破山河城春草木深花溅泪恨别鸟惊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同情民疾苦 :《茅屋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万难登临锦江春色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怜主祠庙暮聊梁父吟)首抚事诗作者写登楼望见边春色想万难浮云变幻免伤喟进想朝廷象北极星座摇即使吐蕃入侵难改变统观念坦露自要效诸葛亮辅佐朝廷抱负澄清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
建功立业渴望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竟腾蛇乘雾终土灰骥伏枥志千烈士暮壮已盈缩养怡福永幸甚至哉歌咏志)陆游《书愤》(早岁知世事艰)
保家卫决 :王昌龄《军行》(青海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破楼兰终 )
报门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少识愁滋味》
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 :苏轼《水调歌?赤壁怀古》
理想知愁苦情:屈原《涉江》
3、思乡怀
羁旅愁思 :孟浩《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十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闺怀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夜吴歌》
4、杂
寄情山水、田园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故庄》
昔盛今衰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伤 :李清照《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明月几》
告慰平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亭送别
依依舍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任蜀州》
坦陈志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三、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问题
1、解作家平、思想、创作风格辛弃疾曾经抗金斗争前线入死南归遭投降派排挤打击所其词忆火荼战斗或者表达报门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代代特点代代文比唐代力强盛投笔戎知识精神昂扬情豪迈诗尤其边塞诗虽塞外环境恶劣故乡、亲深切思念更同仇敌忾愤慨保家卫决格调高亢情绪激荡宋代则相同积贫积弱、力衰微宋朝已没唐气象知识笔豪迈气少悲凉气雄伟气魄少家愁
3、许古代诗词前面都序交代创作代交代创作缘由交代创作经交代创作背景整作品奠定情基调
4、数作品思想情单其能交织着非复杂情读者原作基础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作家整体创作趣向风格要般固定排除别作品特例存李清照、辛弃疾等都其固风格外创作

握作者写作意图、解读诗词意境、探寻诗词主题八面突破
、 诗词标题突破
标题文章眼睛标题概括作品重要内容标题揭示作品线索标题奠定作者情基调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门复竹疑故
滴枝露稍沾阶苔 何入幌拂绿琴埃
标题闻风二字全诗线索理解全诗内涵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思友、闻风疑友;颈联写风吹叶露滴沾苔用意写风;尾联入幌拂埃说风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意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微风形象表现诗孤寂落寞情抒发思念故情怀
二、 诗词描写景色冷暖色调突破
古写诗作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鉴赏首先要找写景词句再体味所写景冷暖进握作者思想情例:
水槛遣二首(其) 杜甫
郭轩楹敞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花
细雨鱼微风燕斜 城十万户两三家
首诗写景主要二、三联诗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花写阔幽美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微风燕斜勾画幅机勃勃春景图看鱼毛毛细雨摇曳着身躯燕微风吹拂轻盈飞翔欢快、自由啊诗通绘制暖色景抒发种历经战乱暂安身闲适喜悦情
三、 诗词所选取意象突破
古诗词许意象都特定含义诗通选取特定意象表达内独特情例:
信秋词五首(其)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
熏笼玉枕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诗首句用梧桐、秋叶些带凄凉悲伤意象渲染萧瑟冷寂气氛第三句熏笼进步烘托深宫寒夜环境结合末句便知由于诗境凄清、愁恨难眠才自南宫(皇帝居处)漏声凄清、漫
四、 诗词所暗示关键词突破
诗词诗缘情发产物能捕捉诗词些能显现诗情字眼便找鉴赏该诗词钥匙例:
江楼旧 赵嘏
独江楼思渺月光水水
同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
首句思字奠全诗情基调我窥视诗内世界窗口诗何思思象联系文知诗由于见与相似景物触发友思念
五、 作品含诗眼句突破
古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字传神句传神些含诗眼句往往能体现作品内蕴及表达技巧例: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登临遍池台何石门路重金樽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杯
诗第三联描写落明二字精练传神该联诗眼落给泗水像落般使静态形象态化;明赋予静态自色彩说徂徕山何青绿说苍绿色彩主意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难发现诗山水写隽美、秀丽衬托与友情谊纯洁邪
六、 作者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经历同()通诗词所表现思想倾向同鉴赏妨作者所处代环境及其经历突破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塞北江南归华发苍颜布秋宵梦觉眼前万江山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坚持抗金复受重用抱恨终词作抒写其力图恢复家统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首词抒发壮志难酬仍忧忧民宏襟怀
七、 诗词典故含义突破
古代诗创作借助些典故表现广泛深刻主题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轻
十觉扬州梦赢青楼薄幸名
诗楚腰纤细典《韩非?二柄》:楚灵王细腰饿掌轻典《飞燕外传》指汉帝皇赵飞燕体轻能掌舞诗借用两典故意说明自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十与觉相给久与极快鲜明比显示诗慨深纵观全诗发现诗所遣怀仅忏悔意前程恍惚梦、堪首意
八、 诗词注解突破
诗词鉴赏原诗附注解阅读些注解帮助我解作者、作品关情况便更准确理解作者情及作品内容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雁引愁山衔月
云间连榻接行杯 醉凉风起吹舞袖
[注]诗写于李白流放途遇赦秋季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诗注解提供该诗写作背景流放途遇赦几字想见诗应带着轻快情写作诗诗笔自万物象赋予命:雁高飞带走诗忧愁苦闷;月山口仿佛君山衔团圆月情意景便衬托诗遇赦极其欢快情
用典故及意象及其所表达含义请自网搜集整理处赘述

诗词赏析三部曲

、读懂

鉴赏首古诗(词)第步要能够读懂读懂鉴赏谈起所谓知汉何论魏晋读懂步至少要达前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高楼望尽涯路境界①
读懂步着重握两明字
1.明字意
明字意每首古诗(词)要明每字含义达字字落实步候首古诗(词)哪怕字未理解影响整首诗(词)理解比: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诗采采卷耳盈顷筐顷筐弄明白难理解全诗顷筐种簸箕形状浅筐其形状明尚要紧若知乃种浅筐影响全诗理解诗写门外丈夫怀念采卷耳连顷筐都采满由见焉见丈夫思念深顷筐能确理解我难体察诗门外丈夫怀念情能说真读懂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诗词所用典故要弄明白些诗词用典故我阅读障碍相说要些;些诗词运用典故较且运用颇巧妙弄清楚仅仅字面理解难读懂或者说难确解读其内涵比读宋代词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雨打风吹斜阳草树寻巷陌道寄奴曾住想金戈铁马气吞万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仓皇北顾四十三望犹记、烽火扬州路堪首佛狸祠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词片运用两典故:用三吴主孙权(字仲谋)事重用周瑜等能建功立业;另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字寄奴)事早家贫凭借自努力东晋领并亲自率兵北伐终推翻东晋王朝自立帝词片运用两典故: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其号)事想前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误听王玄谟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狼狈堪;另用战期赵名廉颇故实曾赵立汗马功劳赵王再用辛弃疾词运用些典故恰处助于词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原失强烈愿望与南宋朝廷偏安江左使壮志难酬愤懑情
二、读透
读透鉴赏古典诗词第二步步要达前所说衣带渐宽终悔伊消憔悴境界②何才能读透我至少应做四
1.知论世
知论世语《孟·万章》: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乎论其世清代沈德潜《说诗?语》云:题画山水名按者必写登临凭吊意;题画物事实拈者必发知论世意③知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解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解作者包括解作者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解写作背景包括解作品产代背景、作者写作境及同代其作者同类作品等知论世才能读透具体作品比读唐代诗杜甫诗《春望》:
破山河城春草木深  
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我解杜甫其及诗写作背景助于读透杜甫具治理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表白:致君尧舜再使风俗淳其诗往往与反映社现实紧密联系起诗史美誉诗风沉郁顿挫《春望》作于安史乱诗住安禄山叛军统治安城解诗及诗写作背景我难理解:何伤别连本情花溅泪鸟惊;何家书珍贵抵万金;何诗仅四十余岁已白且搔更短浑欲胜簪切都安史乱所致伤别与诗其同题材作品三吏、三别等相近所体现诗风沉郁顿挫知论世要求鉴赏者除读诗作品外要尽能读些史书、笔记、诗、词等
2.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语见西晋诗陆机《文赋》:或沿波讨源④南朝·梁·刘勰《文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⑤古典诗词鉴赏沿波讨源指根据诗线索探究作品源乃至作者师承源等读宋代文家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其至今商犹唱庭遗曲能沿波讨源解化用唐代诗杜牧《泊秦淮》诗句:商知亡恨隔江犹唱庭花庭遗曲指《玉树庭花》曲系陈主所作《隋书·五行志》记载:祯明初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宫美习歌其辞曰:‘玉树庭花花复久’歌谶其久兆于《玉树庭花》视亡音王安石词化用杜牧诗句古讽今何才沿波讨源要求鉴赏者读作品能古典诗歌源《诗经》、《楚辞》读起其每朝代具代表性作品要致解阅读些今所写文史、诗歌史等
3.挖掘意境
意境古典诗论重要美范畴作完整概念意境词早见于唐代诗王昌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三境:曰物境欲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境极丽绝秀者神于处身于境视境于莹掌用思境象故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处于身驰思深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思于则其真矣⑥意境内涵作全面深入解读王维《间词》说:词境界境界则自高格自名句并 境界(即意境)境界与境界造境与写境界我境与我境境界与等意境意境经营何判断首诗(词)功与否重要素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挖掘其意境意境与另美范畴意象二者同异相同处主要于二者都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统;相异处主要于意境往往整首作品言意象则营造首作品意境具体构件妨看看南宋永嘉四灵翁卷诗《野望》:
秋色冷清湾数峰峦远近间  
自山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诗意象:遥远际冷清河湾远近高低同数山峰自绿水水青山些意象构诗意境:山区秋色壮——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秀——青山映碧水绿水绕着青山转山水水山;诗情愉悦全些诗笔秋萧条肃杀气
4.比勘异同
俗说:比较才鉴别鉴赏古典诗词同题目或同题材作品加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读透作品极利进行思想与艺术性全位比较着重诗词主旨、意象、章、技巧、风格等其间两要素加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比较唐代诗李端《鸣筝》、柳庸《听筝》与白居易《夜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周郎顾误拂弦
——李 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限秦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庸《听筝》

紫袖红弦明月自弹自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深情万重
——白居易《夜筝》
三首同题材诗(诗题基本相同)都写听筝其着眼点都表现弹筝者精湛技艺描绘筝乐内容听筝意筝借听筝写面三首诗各取所需各侧重李端诗着重摹写弹筝者神态见其意;柳庸诗着重描写诗听筝受并抒写自离情别恨;白居易诗则主要表现诗主公别深情万重写三首诗明显别李端诗主要巧妙用典细节表情达意具诗趣;柳庸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比喻形喻筝声与声(杜鹃啼声)喻筝声结合起表达筝悲怨声与诗离别恨结合起化形形;白居易诗则主要运用空白技收声胜声艺术效通比较我便能读透些作品
三、读化
读化鉴赏古典诗词第三步重要步步鉴赏者要前两步基础质飞跃达前所说众寻千百度蓦首却灯火阑珊处境界⑦首诗(词)解读仅仅停留字面理解与其意境挖掘等层面作品能烂熟于作品意境化鉴赏者境界并能其独特角度、别具格语言表现其突表现于完鉴赏文章撰写鉴赏文章鉴赏外表现没步鉴赏程完整且能说功古典诗词鉴赏三点必须强调:
1.言物
言物要少说空少说废做则则短要自读诗词深刻性体写行没必要面面俱更没必要硬做文章
2.灵
灵写作鉴赏文章要模式应根据同作品采取同写作式诗词篇幅言般说诗采用论文式采用其式;短诗词则适宜采用随笔、体等探讨诗词内容与形式言鉴赏文角度笔其两点加赏析
3.语诗美
诗词美艺术其语言美语言作美艺术诗词鉴赏鉴赏文章应像诗词语言美能鉴赏文章写枯燥味诗趣

诗词鉴赏问题答必须先析理解诗词按照式及步骤关于具体诗词赏析答题技巧详见参考资料网址若其问题请给我留言
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表达技巧篇: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置疑的几个切入点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简而言之,就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互渗融合的美学境界。一般说来,都是通过物象来表情达意的。无论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是将情感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这是一种间接而又含蓄的抒情方式。多被高考命题者关注,往往会从此设置疑点。
  例如: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06年福建高考第10题)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岂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所以作答为: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二、借史发议,托物抒情。
  咏史诗常用借史发论、托物抒情的手法,因而不同的是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角度也是不同的。诗人所选取的角度是根据它要抒发的感情或情怀所定,所以分析鉴赏咏史诗,把握作者的当时处境和思想状况是十分必要的。这恰恰是高考命题者关注的原因。
  例如: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⑵两首诗在评论贾生方面艺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06年通辽市模拟考试第12题)
  【分析】:李商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接下来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再看王安石的《贾生》。此诗也是咏贾谊,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由此作答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三、虚实互见,相得益彰。
  所谓的虚实,就是指作者不实写,仅在虚处着笔,让读者从虚的意象腾飞思想,去感受和捕捉诗中隐含的是的事物。诗歌中的这种手法虚实隐显,虚实交错,力求能让读者在空白处腾飞想象,能领会待充实的艺术之美。正因如此,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在此处置疑。
  例如:3、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6�1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2005年高考上海卷第16题)
  【分析】: 这道试题重考查在比较分析,通读两首诗后,应重点研读李白的诗。李白诗的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比拟庐山瀑布,是想象,是虚写。正是这句虚写从而振起全篇,使整个形象变得跟贾丰富多彩,雄浑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展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尤壮”的艺术风格。因此可作答为: 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四、烘云托月,突出特征。
  所谓的“烘云托月”实际就是衬托或映衬。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常常运用其他事物做陪衬。它可以增强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分清主次,使美的事物更加美,丑的事物更加丑。一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这也令高考命题者十分关注。
  例如:4、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006年江苏高考第10题)
  【分析】:纵观全词,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施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里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由此可作答为: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扬是一种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事物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以达到抑此扬彼,突出和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一般有两种方式: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它们都具有先蓄势能,造成落差,产生冲击力量,如雄鹰飞翔愈高,其俯冲之势愈加迅猛有力。正因为这种手法形成语势的波澜起伏和变化曲折,所以往往会被命题者关注。
  例如:5、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2006年赤峰月考第13题)
  13。结合诗句,是分析该诗表达情感的技巧。
  【分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这里是“扬”。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扬抑”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思想感情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注意几个切入点: 1、看作者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了解这些对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4、看“情”点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5、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6、看用典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6�1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6�1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6�1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6�1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6�1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四、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A.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6�1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6�1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C.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了然于心,情景交融


高考古诗词鉴赏视频

相关评论:
  • 17314512729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归纳盘点
    安侧帘答: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

  • 17314512729高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有哪些
    安侧帘答: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

  • 1731451272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分享
    安侧帘答: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

  • 1731451272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安侧帘答:(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

  • 17314512729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安侧帘答: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

  • 17314512729【应对古诗词鉴赏题的策略技巧】古诗词教学策略
    安侧帘答:(二)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强化四种意识)(1)强化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做题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

  • 17314512729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要点有哪些?
    安侧帘答: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要点有哪些?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捐精」的筛选条件是什么?留晓蓝xG 2023-05-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6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古文(11篇)1 《劝学》 荀子2 《过秦论》 贾谊3 《师说》 韩愈4 《阿房宫赋》 杜牧5 ...

  • 17314512729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安侧帘答:鉴赏意境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 17314512729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安侧帘答: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二】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模式 1.分析意境型模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 17314512729古诗词赏析的表达技巧
    安侧帘答: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