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东线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二战中的东线和西线分别指什么?~

主要以德国柏林为分界线!

1.柏林以东 以对抗苏联为主 地域范围以苏联 波兰 罗马尼西亚 芬兰 捷克希腊等称之为东线战场
2.柏林以西 以对抗英美法为主 地域范围达法国 英国 卢森堡 荷兰 丹麦等称之为西线战场
3.还有一个为远东战场 就是日本VS东亚(包括中国)

且不说具体的坦克型号,仅是以楼主“数量对数量”的观点就根本是站不住脚的。

二战时期,德国(即使再加上部分占领区国家)的工业产能赶不上苏联,再加上其战略资源(包括铁矿石、石油等)十分稀缺(瑞典是德国的主要铁矿石供应国,但1944年就断绝了对德出口。而作为德国主要石油供应国的罗马尼亚在整个二战期间,被苏军袭扰和轰炸几乎从未中断过),以及西方当时对苏联提供的援助等等....反观苏联,其工业体系较为完备,产能很大,资源丰富.....所以如果单凭“数量对数量”,德国更加不是苏联的对手。

由此可见,德国之所以失败,战略失误是主因。至于装备和战术使用上的问题只是次要的因素而已。

寒冬里的血战:六千德军击败五万红军
    
    “送往东线”意味着宣判死刑
    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巴巴罗莎”行动,是一场旨在摧毁苏联共产主义政权,在辽阔的东方谋取新的生存空间的大规模入侵。以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来划分,这片战场即为著名的“东线”,它也是整个二战过程中最为血腥和残酷的战线,苏德两国军队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尽心了五年你死我活的争夺。战斗的激烈程度对任何军官与士兵的神经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德军中,官兵们都以在东线服役为荣,因为这代表自己已经历过严峻的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东线服役又意味着噩梦,其巨大的人员消耗里所有人望而生畏,所以德军中如果说将某人“送往东线”,那就无异于宣判了他的死刑。
    但是在“巴巴罗莎”行动的初期,却是以德军的高歌猛进为主旋律,战斗的主要特点就是德军于夏秋季间,在俄国广阔的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大规模的包围及歼灭战。比如在基辅(Kiev)合围战中德军一次就俘虏了苏联红军六十六万五千人。另外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Vyasma—Briansk)口袋中,又有六十六万三千名红军被俘。这还只是德军在1941年秋季进行的许多合围战中的两个而已。
    巨大的成功使得希特勒得意忘形。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苏联将会很快投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德军的战场伤亡补充人员越来越短缺。到41年8月下旬经过10个星期的战斗后德军共损失44万人,大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得到了补充。在德军不断的减员同时,苏军的规模却在扩大——尽管在战争初期他们伤亡了近200万人,其中近一半成为了战俘,但是他们又迅速动员征集到了530万余被人员。战争开始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估计敌人有近200个师,现在这估计被修改为360个师,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变化,当消灭了一打的师之后,俄国人又在继续增加12个师出来。当德军的“闪电战”被证明在东线不再有作用,战争进入消耗阶段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慢慢倾斜了。
    1941年11月15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共计180万人开始发动“台风”作战行动,目的是向苏联首都莫斯科进攻并将其占领,但攻势在严酷的冬天及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预备队前面很快停滞,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官兵对严寒毫不陌生,他们被红军最高统帅部从远东地区调来配置到西线。德军的攻势刚刚停止,苏军立即发动了反攻。在大规模的反攻中苏军官兵不断的推进,在开阔的大草原上碾碎并消灭德军部队,但红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兴趣显然超过了收复失去的领土,特别是对未来的攻势能起到重要的战略与战术控制的作用的区域,如道路枢纽、通信中心和桥头堡,大多还在德军手中。
    苏军的坦克和骑兵部队一路向西挺进,迂回撤退中的德军部队的侧翼并包围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的红军被德军包围在口袋里,而是大量的团、师甚至军以及的德军主力部队。这些部队是从莫斯科的大门口撤退回来的,很快这样的战术撤退却就演变成为一场战略撤退,并且很有可能再次演变成一场兵荒马乱的大撤退。不过局势在希特勒的一道强硬的命令下没有恶化下去,元首命令他的士兵不许再后退半步,就地转入防御,将部队配置在一些战略要地和城镇周围使其变成一个个“刺猬”。
    这道命令有三个目的:第一,建立“刺猬”要塞将使德军向西方的败退马上停止;第二,把坚住了这些重大的战略与战术要地将能够抵挡住红军的进攻;第三,在达到前两点目的之后,苏军的挺进将会迟缓下来。尽管希特勒的抵抗命令造成了德军巨大的伤亡,但毋庸置疑的是该命令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确实为一道正确的决定,它使德军避免了像当年的拿破仑大军那样一溃千里。德军根据命令指示建立的像棋盘一样星罗棋布的防御阵地成为了阻碍苏军前进的重要角色,尽管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它只能短暂的延缓敌人,但是这样的局势能够使希特勒将东线的部队再次组织并激励起来,重新面对苏军为重演最初反攻时所取得的胜利而发动的冬季攻势,此时苏军已经不可能再取得在12月初十那样大规模的胜利了。
    在1942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时,苏军的进攻再次发起,加里宁方面军(Kalinin Front)的一支主力——第3突击军团(3rd Shock Army)向德军 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进行突破。于1月8 日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布施上将率领的德第16集团军在连续的压力下被迫开始撤退,使得苏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收获。从1942年2月18日到4月21日仅两个月的时间,第16集团军的第2步兵军整个大军约10万人被苏军包围在迭米扬斯克(Demjansk)地区。在被迫后撤100公里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包围和分割的危急情形贯穿了整条东线的德军防线,发生在无数个德军单位身上。
    第3突击集团军的其中一个目标是位于洛瓦季河(Lovat)与昆压河(kunya)河交汇处的小镇——霍姆尔(Cholm),在周围一大片都是难以穿行的沼泽地带中间,只有一块坚实的硬土地,霍尔姆镇就坐落在上面,这里不但是唯一一条穿越沼泽的陆地桥,而且还是两条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交叉点。穿过沼泽的这个陆地桥与两条道路到了春天会成为一块跳板,无论是德国人或苏联人在将来都要用到它发功任何战略性行动。从德国人的观点来看,这个战略要地更是不可放弃的,因为每一个这样的要地都能对被包围在迭米扬斯克第2步兵军发起救援行动。更重要的是,霍姆尔还位于希特勒计划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发动第二次进攻的发起线上,如果这里落入苏军手中将对未来的进攻行动不利。考虑到该地的重要性,希特勒决定将其归入他署名的“防守至最后一人”命令中必须死守的地区名单里。
    因此围绕着霍姆尔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交战双方都制定了重大的作战计划。
    应势而生的“舍雷尔战斗群”
    在叙述这场战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军在此地的实力对比情况。
    首先是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是红军最高统帅部于1941年12月用大本营预备队改编组建的,其中包括从西伯利亚调来的部队,司令官为马克西姆•阿列克西耶维奇•普卡耶夫大将(Maksim Alekseevic Purkaev)。
    组建后,从莫斯科郊区移防至奥斯卡什科夫地区,并转隶西北方面军。接管第4突击集团军防御地带和部分部队后,开始冬季反攻准备。1月初编入加里宁方面军,在随后发动反攻时的全部实力为:人员51500名,坦克35辆,火炮142门,迫击炮347门。
    步兵部分编有第23、33、257和391步兵师,第20、27、31、42、45和54步兵旅,还有第63、65、78、79、80、220、221独立滑雪步兵营;
    坦克与机械化部队分为:第146、170独立坦克营;
    工兵方面分为地110独立工兵营、第299、469、690、1296、1334独立野战工兵营。
    另外还得到了第7混合航空师的空中支援。第3突击集团军当时分兵三路向不同方向进攻,中央一路以马卡杰夫大校指挥的第33步兵师为主力的突击其矛头直指霍姆尔。
    德军方面,与第2步兵军一样同属于第16集团军的德第39装甲军由冯•阿尼姆将军(Von Arnim)指挥,他们是在苏第3集团军的猛烈进攻下退却之时,留下了一小规模的守军继续驻守霍尔姆。39装甲军认为这个小镇会被苏军从四面包围,但相信这样的包围指挥持续一两个星期。如此乐观的估计是因为军长阿尼姆相信德军很快会发动一场集团军级的大规模反攻。


关于二战东线视频

相关评论:
  • 19142435969二战时期的东线,苏德战争到底有多么恐怖?
    印容萍恐怖到了双方很多时候都认为打扫战场安葬阵亡军人已经没有意义的程度,只任由其腐烂成为一堆堆白骨。 时至今日二战东线的老战场上依旧可以挖到双方士兵的尸骨,许多依旧保持着阵亡时最后一刻的姿势。 因为东线的规模特别大,人数特别多,资料量十分恐怖,恐怖到令人尖叫。 德军在东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 19142435969【转帖】二战西线与东线哪个重要,希特勒最清楚!希特勒的第51号指令...
    印容萍二战西线与东线:希特勒的战略抉择<\/ 在历史的评述中,关于诺曼底战役期间西线德军实力的争论时常出现,然而,真正理解战争的关键在于战略眼光。希特勒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远超东线德苏战场的任何一役,因为诺曼底战役直接关乎纳粹德国的存亡。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在于,如果盟军1944年成功登陆法国西海岸,将对德国...

  • 19142435969二战中哪个战场是最重要的战场?
    印容萍东线战场(苏-德)是主战场 二战的主战场在欧洲,欧洲的主战场在东线,也就是苏德战争! 正是顽强的苏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强大德国,才导致法西斯的最终覆灭! 这场战争有很多令人惊讶的事,德军攻打斯大林格勒时,据说18个苏联士兵在一座大楼居然阻击了1万德军士兵达40天之久!

  • 19142435969简析二战德国1944东线战略(上)
    印容萍本文深入探讨了二战中1944年德国东线战略的严峻形势。随着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转入战略防御,苏军在乌克兰的胜利使东线局势对德国越来越不利。人力和兵力的不足,使德国在面对苏军压倒性数量优势时,战略收缩和预备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希特勒的固执和德国元首的误判,导致他们未能灵活应对,最终在白俄罗斯和...

  • 19142435969二战时期的东线战场主要是在哪
    印容萍1、主要在苏联西部,波兰边境这些地方。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战场的战斗不仅规模罕见而且极其惨烈。1941年6月,希特勒下达开始 "巴巴罗萨"行动的命令后,138个师的德军侵入苏联,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侵略战争。四年后,大约200万德国士兵和1100万苏联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如同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

  • 19142435969二战东线到底有多么的残忍?
    印容萍大家伙还记得网络上有一个有关二战的图片,一个政委站起身子,高高举起他的手枪,带头冲锋的照片吗?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到在了冲锋的路上。这些政委的阵亡率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最低的说法也是在68%,最高已经达到了90%。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您看过《我们的父辈》...

  • 19142435969二战东线有多恐怖呢?
    印容萍这就是二战东线战场。瓦西里耶夫,1924年出生,苏德开战时才17岁,二战结束后他21岁,负伤回家,他的高中同班男生中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其余的全部牺牲。他说,我们这代男人,能活到战后的只有3%,但这还只是他个人的说法。根据苏联战后统计,1923年出生的男性,18岁是正好遇到苏德战争,战争胜利时22岁,...

  • 19142435969二战东线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印容萍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欧洲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库尔斯克会战(英语:Battle of...

  • 19142435969二战时的东线战场主要指那些区域?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印容萍】-东线战场:1941-1945巴巴罗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柏林 《东线战场》一书详尽描述了这一壮观的战争画面,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陆战。本书具体描述了1941年德国和苏联部队的状况以及德国进攻前双方的战略和准备情况。这本书中囊括的战役包括:“巴巴罗萨”行动德军直逼莫斯科;1941年至1942年苏联的冬季...

  • 19142435969二战东线战场
    印容萍东线战场发生在苏德之间,持续近四年之久的战争。它不仅空前激烈,其野蛮程度和破坏性在战争结束的60年之后依然让世人震惊。在军事研究方面,东方战场的战斗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学者。虽然苏联准备不足,却承受住了德军在1941年的进攻,并且逐渐而彻底地击败了侵略者。这一历程不仅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