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决定孩子人生命运的初中阶段

来自:IT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养成教育意义重大一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二 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一 榜样法二 训练法三 层次目标法四 家校合作法

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可以按着“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分为几个子工程。学前阶段是教育的启蒙工程,小学阶段是工程的“奠基工程”,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整个工程就进入了“主体工程”阶段。其中,初中阶段在“主体工程”中又可称为“一期工程”,属于“奠基工程”,是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因为,第一,从孩子的身心发育来看,这是家长能对孩子施加较大影响的最后时机。如果家长对孩子学前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抓得比较好,只有把这个阶段继续抓好,前面的教育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后面的教育目标才有希望顺利实现;如果家长对孩子学前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有欠缺,又能在这个阶段开始之前发现不足、总结教训,在这个阶段针对问题及时纠正、设法弥补,尽管难度已经较大,总还来得及;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孩子上了高中才想补救,那时孩子身心发育进入了青春期,各方面都已经成熟,恐怕就来不及了。 第二,这个阶段又是父母科学培育子女的最佳时期,因为与以前各阶段相比,孩子已相对长大,接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用四川话说是他们“正在长醒”,教育容易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读初中这一最佳的时机,对某些家长来说也是最后时机,尽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以完成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这件大工程。一、家长要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所了解初中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阶段,是孩子成长中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搏击人生的起始点。家长要想继续为孩子成人成才当好领路人,就要对孩子这个阶段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有所了解。 孩子长到十二三岁,由小学升入初中,至十五六岁,由初中升入高中,这个成长阶段,心理学、教育学称之“少年时期”。这是孩子成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状态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既在他们身上逐渐体现出了一些成年人的特点,如独立性、自觉性等,又还保留着儿童时期的一些特点,如依赖性、幼稚性等。 第一,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带来了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高一般都长得很快,体重也会相应增加。但他们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常会让人感到做什么都笨手笨脚的。这个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性成熟过程已经开始,生殖器官的功能日趋成熟,副性征相继出现。这会使人感到,观其外表已貌似成人,可是察其内心还相当幼稚、天真。生活上,他们仍需要依赖大人的照顾,言行上,往往好高骛远,自不量力。他们不愿意别人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可在心理上却还留恋着童年时代,玩起来仍然兴致很浓,比小学时更容易为电子游戏、歌舞娱乐、网上聊天一类东西所吸引。这个阶段,他们已能理解大人们的一些忧愁,很愿意关心和参与大人们的一些活动,但又常常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动,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来。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男女两性的差异十分敏感。有些孩子表现为,在学习、劳动、游戏中,不愿男女生混杂在一起;男生在女生面前显得特别腼腆,动作也有些笨拙;女生在男生面前则显得特别害羞,一说话就脸红。倘若有位女生不小心碰了男生一下,或有位男生不小心碰了女生,都可能招致对方的白眼,还会引起同伴的起哄。也有的孩子会有意无意地喜欢与异性接近,或对某个同学表现出特殊的关心,出现“早恋倾向”。这说明,他们已意识到自己生理上的变化,但还不能正确对待性别上的差异,很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随着学习活动的广泛深入,带来了学习差异的进一步加大。 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增多。在掌握各科知识的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品质会发生很多变化。 首先,在学习动机上,虽然多数孩子还停留在为了“得到好分数”、“得到家长和别人的称赞”,为了“升上重点高中”而学的层次上,但少数孩子已能把自己的学习与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其次,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广泛了,也已有了一定深度,常常是不管什么书都拿过来看一眼,什么活动都想参加;尽管形象生动的讲解对他们仍有魅力,但已更希望能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当然,具体到每个孩子会各有偏好,而这又常和老师的教学水平、态度、风格,家长的个性、希望、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对待教师、作业、分数上,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依恋老师,已能做出独立的评价。如果教师讲课水平低,作业布置不当,分数给的不公,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他们学习上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增强,但通常还不够稳定,学习时的专心程度和抗干扰能力差异性很大,也是学习成绩拉开档次的一个原因。 在思维能力方面,他们已能掌握一些抽象、复杂的概念,但在掌握这些抽象概念时,还需要依靠直观形象作为支柱。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相当大,有的学生掌握课内知识都很吃力,有的学生却能演算高等数学题了。 总之,他们能独立思考问题了,但看问题往往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如何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是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第三,在集体生活的要求和影响下,孩子的个性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果有人问初中老师:“哪个年级的学生比较好教?”他们都会说,初一第一学期和初三第二学期的学生比较好教,初二的学生最难带。这是因为刚上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脱离小学生的特点,独立性较差,还需要较多地依赖老师。到了第二学期,他们对学校的环境、老师、同学熟悉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也逐渐放开了手,让班干部去抓。可这时,他们终究还是个孩子,如果教师引导不力,班里就会出现“调皮鬼”,甚至成为“乱班”。到了初三,经过老师的教育和班集体的影响,加上毕业、升学考试临近的压力,学生又变得比较自觉了。 他们个性发展的第一个特点是:自我意识发展起来。只是评价自己的时候,对缺点往往轻描淡写,对成绩容易沾沾自喜,常常会为一次偶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对别人的评价不够全面,甚至会吹毛求疵。当然,这时他们也很容易对别人盲目崇拜,所以在初中生里“追星族”人数最多。他们在评价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时,常常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议论,例如看完《说岳全传》就会十分遗憾地说;“岳飞真傻,要是我就先捉住金兀术,再带领弟兄们杀回京城,活捉秦桧……” 他们个性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道德意识发展起来,道德信念在初步形成。比如,初中生都懂得在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也懂得考试时把答案告诉别人不是在真正帮助同学。尽管他们中会有人在考试时“作弊”,但绝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道德意识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初中生的理想已不再仅仅是个愿望,一些人已经能自觉地以理想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初中生在身心发育、学习活动、道德品质上表现出的种种差异,不仅对他们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很大,而且对他们今后成长和未来命运影响很大。成功的家长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他们在孩子人生的这一关键时期,抓住了应该抓好的要害问题,帮助孩子比同龄人早明白了一步,由此奠定了孩子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成长需要相适应 科学培育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按孩子身心发育的客观规律,来决定教育手段及策略。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要想在教育子女上继续获得成功,就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上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一) 要认识家庭教育的双向性,建立起新型父子、母子关系。 在儿童时期,不管学前还是上了小学以后,总的来说,孩子在生活上事事需要家长照料,在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在他们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他们最尊敬、最信任的人。父母说的话,他们很少怀疑;对父母提出的要求,他们也很容易接受,很愿意照着去做。孩子升入初中以后,随着他们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独立活动范围的扩大,对父母的依赖性随之减小。如果父母依然像过去一样,事无巨细地照料他,居高临下地教训他,要求他事事都按着自己的意志去做,他就会反感、抵触、逃避或反抗。 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独立性的不断增强是社会的要求;必须尊重孩子正在长大的事实。到了初中阶段,家庭教育已进入双向互动阶段,即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做一个受教育者,不仅需要与孩子一道学习,有时还要“以孩子为师”。在这个新阶段,一个真正的好父亲、好母亲,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父母和老师,还应当是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最知心的朋友。否则,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父子、母子亲情,就会被在孩子心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的友情渐渐冲淡,甚至取代,渐渐对孩子越来越不了解,并为此而苦恼。 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两代人有30年左右的年龄差,是在不同环境中长大,人们通常所说“代沟”客观存在。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要求刚上初中的孩子跨越年龄差、跨越代沟来理解父母,那是不现实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是做父母的去千方百计了解自己的孩子,弄清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他正在被什么问题所困扰,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给予他所渴望得到的理解、信任、支持,给予他非常实际而又有效的帮助。在孩子上初中以后,如果父母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会逐渐失去做孩子“老师”的资格,落到只配做孩子“保姆”的地位,那可就很难说还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了。“不好当”,不等于就“当不好”。“不好当”也应当“当得了”、“当得好”。关键是,在孩子不断迎接新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勇气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要“当好”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正视客观现实,通过不断学习,学会与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保持思想沟通,学会按孩子成长的需要为他当好向导。如何与孩子沟通,已有不少关于子女教育的书做过介绍,我们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二)调整分工,父亲要更多、更直接地负起培育孩子的责任。 现在,不少家庭在培育孩子上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在家庭分工中,当妈的对孩子管得多,做父亲的过问少。如果说,这在孩子小的时候还算正常的话,到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就必须改变一下了。我们认为:孩子上初中以后,不管父母工作有多忙,都应当自己来管,不宜再把孩子寄养在老人身边,更不宜只留给保姆照料。而且,最好能由过去“以母亲管孩子为主”,变为“以父亲管孩子为主”,即使不能完全做到,父亲也要尽可能多抽出一些精力来管孩子。 因为,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已经步入了决定人生命运的第一个关口。在这三年中,他们必须迅速增长学识,提高能力,以迎接毕业时的“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上不了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毕业后就很难找到理想工作。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存竞争的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无争事实。这个时期又是孩子品德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品德和个性对孩子人生的影响远比学识、能力大得多。对于社会来说,一个人,有德有才是栋梁,有德无才是庸人,无德无才是废物,无德有才是祸害。在这样一个对孩子未来具有决定作用的重要时刻,父母不仅一定要亲自管孩子,还应当由夫妻中学识、能力、水平较高的那位,来重点负责。在中国的家庭中,一般来说,丈夫强于妻子的还是多数,所以,这时最好能以“父亲管孩子为主”。 特别强调父亲对孩子教育的作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上初中以后,父亲的教育特点往往更适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效果更好。因为,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在学习辅导上,不再适合近距离陪读;在思想教育上,不再适宜每天事事叮咛嘱咐;在个性形成上,不再适宜只受到母亲的女性特征影响。无数经验证明,一个成功者,无论他是男性还是女性,大多都具有刚毅、勇敢、果断、宽容、大度等优点。而这些属于阳刚之气的品质,孩子更容易从父亲的影响中得到。所以,在孩子世界观和个性形成期,父爱和影响不仅是母爱所不能代替的,还需要从“后台”走上“前台”,由间接发挥作用变为直接实施影响。 我的儿子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很多家长对此都很羡慕。我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孩子上初中之前主要是我管,上了初中之后就是以我爱人为主来管了。他作为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我所无法代替的。在我们做代理家长的几年中,到我家来接受辅导的孩子中,有学前的、小学的,也有初、高中的。我俩的分工也是学前和小学的主要归我,初、高中的主要归他。我们还在做代理家长的过程中发现,还真有不少孩子,由于“母亲管得多,父亲管得少”,已经出现了性格缺陷。较普遍的问题是胆子特别小,都十多岁了,还不敢自己单独睡一个房间。有的男孩,都上初中了,睡觉时还非要母亲摸着耳朵,否则就睡不着。这是心理上的恋母情节,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不好。我们和这些孩子的家长交换意见时,他们有的说原来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有的说虽然意识到了却没太在意,以为是“孩子天生胆小”,迁就了他。听了我们的劝告后,都很快改变了原来的做法。结果,事实证明并不是孩子天生胆小,而是大人给惯的。孩子自己睡以后,都为自己“变得勇敢了”感到挺自豪,并因此增强了自信心。 (三)大胆“放手”,积极培养、热情鼓励孩子增强独立性。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要让他在三年中顺利完成从儿童向青年的过度,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克服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性,积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独立处世的能力。这是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最终成功的关键。因为,孩子最终是要独立走向社会、独立走完人生的,父母不能跟他一辈子。世界巨富、人类奇才比尔·盖茨有句名言说得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能力已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资源,是资本,是财富,更是无价宝。”孩子在走入社会后,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胜利者,要取决于他们自己这些能力的强弱。前面已经一再强调,家长与学校老师在培育孩子上的责任是不同的,家长的责任重在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现在还要再一次强调,家长一定要抓好对孩子“生活自理、行为自控、学习自立”三种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这三能力上,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现在,孩子长大了,可以把要求提高一些了。这和教孩子“过马路”是一个道理:孩子小时,是家长抱着他过马路;之后他会走了,就手牵手领着他过;现在他长大了,家长必须“放开手”,让孩子学会按交通规则要求,独自一人安全走过“十字路口”。 为此,家长必须改变家庭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在生活上,不能再像以前一切包办代替,不仅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让他有承担一些“家庭义务”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比如帮助父母照顾家中的长辈,在邻居需要帮助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体谅父母,懂得自己应当为父母分忧,不该让父母为自己太操心,比如: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忙,头一天睡得太晚,第二天就要自己按时悄悄起床,准备早餐,吃了去上学;懂得父母挣钱不容易,花线时知道节省,不与同学攀比;等等。在学习上,绝不适宜父母继续陪读了。当然,父母对孩子学习的督促、检查还是必要的,孩子遇到了疑难问题也要及时给予辅导。但孩子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都要教他自己来做。这样,他才能真正做到“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到位,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效率和成绩得到提高。在其他方面,父母也不必再事事叮咛,只需教给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孩子的事情要让他自己有发言权,父母的作用只是引导他做出正确的决定;家里一些涉及到孩子利益的事情也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一个发言机会。父母要做的只是,定期提醒孩子做一下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批评来纠正错误,逐渐成熟起来。这都是孩子“学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功课,这一课只能在家里学到。 “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换了一种管法,变“直接干预”、“包办代替”为“间接控制”、“耐心指导”。“放手”的前提是“放心”。很多父母不敢对孩子“放手”,原因是老不“放心”,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越不放手他越学不会,最后也就真的啥都不行了。家长对孩子不敢“放手”,也是对自己缺少信心,不相信自己在“放手”后仍能做个好母亲、好父亲。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放手”后仍然能把握住孩子,使他得到健康成长。如果哪位父母缺少这种自信,那就赶快找找信心不足的原因,对症下药去解决,千万不要因此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三、初中阶段父母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自强不息地去学习,获得真才实学;才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一切,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同时,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支柱,它能够增强人对疾病的抵抗力。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呢?大体有以下几条标准:第一,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能正确地认识现实,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有支配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第二,有独立性、自觉性,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去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学习和工作,并获得成就。第三,乐于交往,能以积极的态度(如尊敬、信任、谦让、喜悦、诚挚等)与人相处,保持和发展和谐,融洽、互助的关系。第四,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的学识、品格向高水平发展。第五,心理活动完整、协调,能避免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过度紧张或焦虑等)而产生的病态症状。 (一)为什么初中阶段的孩子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中充满矛盾的时期,是人生的“心理断乳”时期。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这个时期,处于很多矛盾之中,所以心理上很容易出现问题。1、“大”与“小”的矛盾。这个时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孩子明显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似乎发现了自己,也要求别人尊重、信任和重视自己。他们既有成人感、独立性,又没完全脱掉稚气,还缺少经验和能力。如果,这个时期成年人(主要是父母)不能了解他们心理上的这种突变,还像对待小孩那样,总是教训多商量少、压服多引导少、照顾多放手少、命令多民主少,就会使矛盾激化,导致问题发生。我们在报刊、电视中都看到过这样的报导:有的子女因与父母赌气而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因为对生活绝望而自杀;有的孩子因父母管教太严而产生怨恨……这些悲剧无不说明,矛盾冲突客观存在,处理不好就会激化。2、“知”与“行”的矛盾。孩子上初中以后,进入了人生的少年时代,精力旺盛,活动能量大,但是认识水平有限,还不善于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不善于正确地、客观地评价自己,常常会把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这就会出现“知与行脱节”,或者“行先于知”的现象。比如:有的孩子本意是想主持正义、扶助弱小,可是却采取了与人打架的方式,结果为误伤对方而触犯了刑法;有的孩子羡慕别人学习好,可自己在学习上又不肯下功夫,考试时出现了舞弊行为,等等,都说明他们在“知”与“行”上还处于矛盾之中,而且还不善于自己去正确解决。3、“要”与“给”的矛盾。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内容日渐丰富,物质上、精神上的需求不断增长。可是,家庭和社会对他们需求的满足都有一定限度。当他们提出一些不合理或超越现实的需求时,矛盾就出现了。比如:有的孩子学习很好,可是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不让他进条件较好的学校学习,就很容易产生委屈和抱怨心理,或是由对他人羡慕而心生嫉妒;有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虽好,可父母工作忙,很少抽出时间关心照顾他,也容易产生委屈和抱怨心理,或是出现大手大脚乱花钱、学习上不思进取等问题。4、“性”与“德”的矛盾。进入少年期的孩子,性萌动引起性欲并会产生特殊的情感体验,可他们的道德法制观念还比较薄弱,因而不善于理智地对待和处理性成熟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有的孩子分不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刚上初中就对异性格外感兴趣,因为“早恋”影响了学习;有的女孩子每到月经来潮,或有的男孩子出现遗精时,就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出现不适,等等。5、“今”与“明”的矛盾。升入初中后,孩子一般都会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和热烈追求,但是他们对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还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有时容易思想脱离现实,成为急躁的理想主义者;有时又会因一时失意,成为狭隘的现实主义者。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会被各种错综交织的矛盾困扰,如果家长、老师和社会能创造条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遇到的这些矛盾,心理就能得到健康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反之,就可能导致心理异常。 (二)青春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 不健康的心理表现,称为心理异常或变态。日常生活中,健康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很难确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作为界限,所以,家长或老师都不可以轻易地给孩子做出心理异常的断语。青春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异常。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清晰地感知和领悟外界事物,对环境中复杂的事物及环境与自我的关系缺乏分辨能力,不能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如有的少年不明是非,盲目模仿和追随社会上不良思想、行为;有的对教师、领导、同学的合理要求和善意批评一概拒绝;还有的对周围一切都“看不惯”,自恃清高或自暴自弃。2、智力异常。主要表现为智力活动的不协调和低能。如产生感知障碍,对周围事物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产生错觉或幻觉;对某些事物,注意特别强烈或注意极易分散;记忆力减退,对过去的事情不能回忆,对新事物难以识记;思维迟钝、肤浅、不连贯,两种信号系统活动不协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极差,难以接受新事物,缺乏应变能力等。3、情感异常。主要表现为感情幼稚、喜怒无常,情绪极不稳定,情绪反应与刺激的性质、强度不相称,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低下。还有的表现为性敏感,或对异性拒绝接触,或想入非非、不能自拔。4、意志异常。主要表现为行动受直观感知和简单动机或情感冲动支配,缺乏行为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如有的少年优柔寡断,懦弱胆小,易受暗示;也有的缺乏自制力,常有冲动行为。 5、性格异常。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如,有的少年狭隘自私,为一点细小的意见或得失而烦恼不已、耿耿于怀,不能自解;有的好怀疑、多幻想以至夸大、造谣;有的孤独、自卑、忧郁,对什么都不热心、无兴趣,甚至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还有的形成一些怪癖,如稍不遂意就撒野哭闹,专爱嘲弄讥讽别人等。 少年心理异常一般会导致难以接受正确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影响;学习困难或效率极低;师生间、同伴间关系紧张等。如果严重心理异常,还可能引起越轨行为或心理疾病,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维护孩子心理健康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的人生观,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强大支柱。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是人的行动的灵魂和准则。只有肯于积极探索,有着热烈追求,愿为伟大目标、壮丽事业不停息地奋斗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信念和希望,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时也不会出现一蹶不振或心理异常。青春期是建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时期一定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正确人生观教育。2、情绪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家长要能为孩子正确定位,并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恰当、合理,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并使他懂得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道德准则。这样,他就不会由于个人的希望和欲求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家长还要帮助孩子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从事正当文体活动等方面去。家长既要教会孩子去爱,又要教会他们卑视可耻的事物。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父爱和母爱,并培养他们富于爱的情感。只有得到过爱的孩子才能懂得爱,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热爱生活,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为理想而奋斗。另外,人在挫折的情境下,最容易降低理智,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来。因此,还要培养孩子对挫折的耐力,一旦遇到挫折能冷静分析原因,力争得到转机。要教会孩子对情绪自我调节和控制,如把伤脑筋的事吐露给亲人或朋友,以减轻思想负担;用学习、工作或其他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以摆脱和缓解挫折造成的压抑情绪,用自我暗示等方法防止激烈情绪的暴发等。3、性教育是这个时期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孩子步入青春期后,性心理正常与否,会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为了确保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家长应当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让孩子学一点性心理知识,帮助他以科学的观念和态度来对待性的萌发和成熟以及相关问题;第二,教育他们理智地制约性欲要求;第三,教育孩子懂得男女交往要遵守性道德,在学习、生活中同学间交往要分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切莫由于一时冲动铸成“千古恨”。


如何抓好决定孩子人生命运的初中阶段视频

相关评论:
  • 17644651178如何抓好决定孩子人生命运的初中阶段
    全到苑如果家长对孩子学前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抓得比较好,只有把这个阶段继续抓好,前面的教育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后面的教育目标才有希望顺利实现;如果家长对孩子学前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有欠缺,又能在这个阶段开始之前发现不足、总结教训,在这个阶段针对问题及时纠正、设法弥补,尽管难度已经较大,总还来得及;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孩子上了...

  • 17644651178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问题,你认为都有哪些特点?
    全到苑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问题,父母需要有良好的教养文明的礼仪成为很多善良孩子的“名片”,从文明、乐于助人的品性中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问题。和喜欢小便宜的人打交道时,你的心会有什么看法,和说脏话的人交流时,你的心会有什么感想,当听到别人评论你的不正之风时,你的心会发生什么变化?一个人...

  • 17644651178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问题,你知道的有什么?
    全到苑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平台,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谛。简单方便,操作方便,适合每个孩子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高分和好成绩并不是一切。事实上,一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问题经常被忽视。他们是他们未来的保证。父母不应只关注一时的成绩,孩子...

  • 17644651178决定宝宝一生命运的关键问题,你知道的有什么?
    全到苑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让孩子敢于梦想。你很有可能并不是奇才,但你能变成奇才的爸爸和妈妈!做为爸爸和妈妈,塑造合理的家庭教育意识,为孩子造就优秀的日常生活安全通道,让孩子了解好的品性,修养,人与取得成功的真真...

  • 17644651178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内容简介
    全到苑孩子的命运并非仅仅取决于学术成绩,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可以决定他们的人生走向。当孩子遭遇挫折,只会抱怨或无能为力,表明他们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如果他们从未思考过自己的人生,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决策,不能保护自己或与他人合作,那么,即使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色,未来也可能...

  • 17644651178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八个关键
    全到苑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第二大关键问题: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3....

  • 17644651178孩子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家长该不该给孩子提出建议呢?
    全到苑二、要让孩子知道三思而后行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三思而后行,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一个这样的意识,让他知道做选择的时候要冷静,冷静再冷静绝对不可以冲动,要不然的话就会特别的后悔。如果说你不决定自己的人生,别人和命运就会替你做决定。不过孩子的选择最好是适合孩子的,虽然中间会存在着一定的陷阱,...

  • 17644651178当今社会家长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人生规划?
    全到苑这是每个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在如何规划孩子方面,我想说的是记不要管的太紧,也不用管的太松,给他们一定的空间。适当的事情,他们可以自己做一些决定。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些后果。既然一些简简单单的事情,会让他们一步的走向成熟。以至于走向社会的时候不会变得手足无措。

  • 17644651178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家庭氛围和孩子性格
    全到苑从孩子成长来看,性格决定行为,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童年时期,如何培养性格,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一生,在事业和生活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孩子天生在性格上有差异,后期更是千差万别;同一个成长环境,也会培养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性格;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性格形成...

  • 1764465117818岁以前决定孩子的一生内容提要
    全到苑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遗憾自己未能在年轻时做出更好的选择。他们常常渴望时光倒流,回到18岁或者那个"命运转折"的节点。然而,时光无法倒流,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在青春年华中积累智慧,把握住宝贵的机会。18岁以前是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18岁以前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书中详细阐述了十...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