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如松是何许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问明朝的李如松是何许人?~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出任辽东总兵,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在明代,以李如松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贵为代表的麻家被并誉为“东李西麻”,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个半,攻,必克,战,必胜,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的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明史中称赞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生平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如松官升山西总兵官,后因给书中黄道瞻等人上疏皇帝,数言李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被召佥书右府提督京城抚。

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的推荐下,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六月抵达宁夏,先用土垒战术,后用水攻战术,组织敢死队攻克了宁夏城,哮拜自尽,其子哱承恩等被擒,斩贼立功,灭哮拜九族,平定哱拜叛乱。官进都督,世荫锦衣指挥同知

[编辑]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军入侵朝鲜,壬辰战争开始,朝鲜国王迫于压力渡江求援,李如松奉命为东征提督援朝抗倭,率四万三千余兵渡鸭绿江。

万历二十一年(1593),打败日将小西行长,获平壤大捷,据日本史料《日本战史》记载,其中光小西行长统率的第一军就有一万八千人仅存六千五百二十人,全军近三分之二约一万二千人被歼灭的重大损失,加上第二军的损失,据日本史料记载此役日军被击毙最少在一万五千以上。乘胜克复开城,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皆复,日军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后经日本要求下双方曾进行和谈。

李如松在平壤大捷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正月25日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今首尔/汉城西北)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一时之间,双方前锋交战互有伤亡,日方损失六十名骑兵后败退,查大受则意图全歼日军,率三千人部队紧追不放,斩杀首级六百余。但因过于冒进深入,遭到来援的日军第一军,及附近第四、第六、第八军若干计二万余人攻击,查大受退往碧蹄馆。

[编辑] 碧蹄馆之战

二十六日提督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京城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两千余人从开城疾驰引援。孰料日军立花宗茂领三千两百名骑兵正在砺石岭,从清晨七时倾开始以部将十时连久、池边永晟的奋战战死,历经5小时击退了查大受的军势[1],如松得知先锋已经交战迅速展开为鹤翼之阵,命杨元率一千人为后援,自己亲率一千人增援查大受,于砺石岭北方的望客砚迎来查大受军势后于碧蹄馆重整军阵。

近午时分,突然日军先锋两万人,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出现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主军两万人如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进军,措手不及两军已犬牙交错,无法退兵。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又多泥泞水田,不利骑兵行动,于是李如松且战且退,往北方高阳市的出口惠阴岭,急忙传令中军主力急速进兵。

虽然刚开战明军先锋击退小早川隆景的左翼先锋粟屋景雄三千人,但隆景右翼先锋井上景贞三千人又反包夹明军先锋,但是战况仍是明军优势,一方日将立花宗茂领三千人从日军左方移动至明军右侧山上,见机突击明军右翼,立花军中其中一位金甲倭将(安东常久)与李如松单挑时,被李如梅射杀,而明军左翼也遭到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的突击,正面则是小早川隆景压制,明军顿时如同被包围的态势。

此时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迅作战,其中李有声为护卫如松而遭到隆景部将井上景贞刺杀,日军的立花军中也有小野久八郎、小野成幸、小串成重战死,小早川秀包麾下的家老横山景义及旗本武士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波罗间乡左卫门八名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的军势欲加包围,然而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此时立花宗茂突出军势猛烈追击,一族之户次镇林在追击李如松时战死,日军小早川隆景因为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撤回汉城。

两军从午后交战六个小时至黄昏,据明史记载明军阵亡二百六十四人,斩获日军首级一百六十七,总共击毙日军三百余人。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五、六百人,与明史记载大至相当。从战果来看属于一次普通的遭遇战,而战后小西行长为谎报战功夸大战役,向平秀吉报功谎称称斩杀明军二万余人,平秀吉大喜,重奖小西行长第一军及其余各部[2]。部分日史记(《日本外史》《日本战史》)载倭军斩首明军六千人,唯明军投入战役人数无法确定,据日史记载明军人数为二万人,远高于明朝史料及朝鲜史的记载,形成历史上的争议。满清编写者依据明朝言官胡乱弹劾李如松的弹章说“诸营上军籍,死亡殆二万”云云,占了当时参战兵力的一半,显然不实。如“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此役之后,明军大势依然,二万之死亡云云当系虚说”。而综合各方史料记载,明军投入人数应为查大受三千人,李如松一千援军,杨元五千后备援军,共计九千人左右,此应为史实。

[编辑] 王京之战

但李如松经此役后,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加之朝鲜连降大雨,明军重型火炮无法运输,如松认为尚不是攻克王京时机,经请示兵部尚书宋应昌后由李宁、祖承训率明军主力一万人驻守开城,李如柏等率三千明军驻守宝山声援,李如松亲率二千明军做为东西调度,杨元率五千明军回守平壤,与朝军一道扼守大同江。明军虽对王京形成围攻之势但并不进攻,此举后被言官弹劾为“无意进取”。而李如松以明、朝联军之统帅却新率前锋部队孤身犯险,实属不智,事后被兵部尚书宋应昌以书信严厉斥责,命其后决不可再亲临一线险境,并要其在安排好军务事宜后回平壤面谈。

3月初,如松趁日军转攻位于京城西北方15公里,朝鲜将领权栗镇守的幸州山城之际,派敢死队从间道潜入其屯粮之所龙山,纵火焚毁粮草,日军由于缺粮,被迫放弃王京(当时名为汉城,现名首尔)退守釜山,并向明军要求议和。日军议和之求经如松上报后,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议和,明遂派出游击将军沈惟敬与日方小西行长议和。沈惟敬在议和时与小西行长勾结,分别欺骗双方首脑,捏造议和条款,至使达成了一个双方政府均以为是全部按自己的条件形成的奇怪的“合约”,直到三年后明神宗派使者加封平秀吉,在日方宣读明朝诏书时方被揭穿。虽然合约为假,但毕竟促成了暂时的和平,明廷乃命李如松班师,留刘铤之兵在朝鲜驻守。李如松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班师,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编辑] 如松之死

李如松喜奇兵偷袭制胜,连战皆捷。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调任辽东总兵。次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进击,遇到鞑靼游猎聚会,聚集数万人,如松三千余人不敌身亡,卒年五十。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以其弟李如梅代辽东总兵官(时值万历朝鲜战争,李如梅远从朝鲜战场赶回辽东)。

[编辑] 附记
  1. ^ 明朝副总兵查大受指挥的3000辽东铁骑,曾经在关外与蒙古、女真等较量过的百战雄师,明军精锐中的精锐,配备了佛郎机火炮战车和大量三眼火铳、集束火箭(明军常备武器中的一种,手动点火,射程300米,一次发20枝的称为“火龙箭”,32枝的称为“一窝蜂”,49枝称为“飞廉箭”,100枝的称为“百虎齐奔”)。
  1. ^ 以日本当时的传统战争型态认知,日军方面认为此战是属“击退敌军侵犯”的胜利,于战后在汉城举行胜战庆祝并有存留日军间互相祝贺的文书。而明军此战并无继续包围朝鲜王京而是退回开城,日军当时于京城的军力并非120000而是约55000,实际投入作战则约33000。
  1. ^ 碧蹄馆之战后,明朝联军拿下了距离汉城仅15公里的幸州山城;并于次月12日,由朝鲜将权栗缔造了所谓的“幸州大捷”。
[编辑] 家系

子:

  • 李遵祖,崇祯时承袭宁远伯爵位
  • 李应祖,甲申之后逃亡到朝鲜半岛,开朝鲜陇西李氏一支
  • 李天根,与朝鲜女子所生的私生子

按《明史》,李如松之子为:

  • 李世忠,锦衣卫指挥使,掌南镇抚司,宁远伯,无子
  • 李显忠,荫辽东副总兵,未能袭宁远伯,后来才由其子李尊祖承袭宁远伯


李如松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在明代,以李如松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贵为代表的麻家被并誉为“东李西麻”,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个半,攻,必克;战,必胜,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的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明史中称赞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若放在日本战国的战场上,李如松绝对是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的结合体 。

  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明代抗倭名将。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明朝名将,李成梁的长子。万历三大征,他打了两场,宁夏哮拜叛乱、万历朝鲜战争的指挥官,指挥艺术非常高明。为人也很飞扬跋扈,但是将士对他都很崇敬。在古代打仗指挥官都是在中军的。可不是电视里演的,动不动都拿刀在砍人。李如松就不是,他就是长期冲锋在前。宁夏哮拜叛乱,他去接替满桂的指挥权,满桂开始还看不气他,以为他被皇帝照顾,要打真的不行。结果第一次战斗,李如松就一马当先,据说他的大刀刀法非常犀利。3-5个普通人近不了身。像他这样打仗的,确实不多。颇有明成祖的风采。在朝鲜,叁仟骑兵被两万日军包围。小西行长以为这次要活捉李如松了。结果关宁铁骑堪称精锐中的精锐,在杨远率领一千骑兵来支援时,已经达到4万日军也抵挡不住。最后仓皇撤退。后来在辽东中了靰鞡人的埋伏。不幸战死。朝廷授谥号“忠烈”


明朝李如松是何许人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