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提高一年级孩子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就一年级计算而言,基本口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 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
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1-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给小动物找家”、“放鞭炮”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心理学上说:“人们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小朋友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下一次我会写得更好,做得更快。”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功了,必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1962年 郭沫若先生为《人民教育》的题词时写道:“我们从低段开始加强写字指导,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了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若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想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书写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对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板书及作业批改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给学生呈现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以及规范的汉字书写。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助于学生把字写好,更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所以,在第一次教学生握笔书写时,我把“练字先练姿”放在了首位。利用儿歌形式对学生进行书写姿势的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在教给学生们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我教学生们念道:“腰直头正脚放平,两臂张开略挺胸。手腕与肘稍抬起,精神专注肩放松。”“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在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时,我又念到:“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在初次教学时,我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把手地对学生们进行一一指导;之后每次写字之前,先让学生念口诀,唱儿歌,然后写字。在写字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姿势不正确,及时让学生念口诀、儿歌,以第一时间纠正错误姿势。这样反复记忆,坚持下去,有助于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书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1、笔画
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笔画的不规范将直接导致字的不规范。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二十八种,最基本的有八种。这八种是: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在写字之前,要让学生认识每一笔的特点和书写方法。如: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在学生刚刚练习时,不要急于写很多的字,重点练习横、竖、点、撇、捺等基本笔画。这时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横要平,竖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能力和写字习惯。
2、笔顺
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当我们在书写这些方块字时,必然要遇到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的问题,这就是笔画的先后顺序,简称为笔顺。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写字笔顺极不规范,画倒笔已成了一种常见的通病。
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则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决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会感到不方便,不自然。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还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按照这些基本规则,大部分汉字的笔顺问题解决了。所以,当学生一开始描写生字时,就必须同步进行笔顺规则的指导。
3、运笔
指导写字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要强调一笔一画地写。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挫;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等。学生缺乏这种规范运笔的感觉,因为书写技法单靠讲,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少讲解,多示范。可在课堂上示范,对学生写不好的字,老师一示范,学生往往就会写了。对于还缺乏感觉的学生要手把手挨个儿反复、直接地加以辅导,使学生对如何正确运笔有了具体、规范的体验。实践证明,一年级学生手把手教写字,学生学得快、写得规范。
4、间架结构
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笔画安排,间架结构排列的平正、匀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间架结构如同建房,即要讲究结构合理、稳固,又要追求造型美观、大方。所以学会间架结构是写好字的根本。反之,笔画的位置和关系摆得不好,字写得再流利、连贯也不能算是好字。这好比一个人,如果长得五官失位,甚至出现畸形,无论他们气色多么精神,都无补于应有的健美容貌。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写这类字要求学生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例如:“棋”;学生对这部分字掌握好了,也就掌握了汉字的大部分。上下结构的字布局要匀称,如“思”;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如“游”、“倒”;上、中、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如“蓝”。总之,不管写什么结构的字,都要体现出方块形这一特点。
四、不断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1、故事激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在日常的写字教学时,我先后为学生讲了许多古今中外名人练字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同时,把字理识字渗透于写字教学中,这样,一个个枯燥的汉字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汉字的喜爱之情,也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
2、评语激励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缺乏自信是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所以,为学生树立书写的自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平时的作业批改时,对于书写有进步的孩子,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口头表扬,也可以以在作业本上“盖红花”,还可以书写激励性的评语来增强学生书写的信心。
3、树立典型
定期在班里进行书法比赛,评出“小小书法家”、“写字小能手”,并对获奖者进行奖励,激励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全班掀起写字的热潮。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紧密配合,天天抓,时时抓,这样长此以往,我们的写字教学才能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烈,就会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教具操作、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为学生创立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并且容易转移等特点,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竞赛、做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8的乘法口诀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写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年,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主动地学习。只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一成不变的教法令他们厌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重点、难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来选择教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直观、有趣、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童性未脱、贪玩,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此,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玩具,仔细观察正方体,然后数一数它一共有几个角,看谁数得有对有快。小学生很好胜,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数。有的同学说4个角,有的说8个角,有的说24个角。课堂气氛很浓。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一个面一个面去数它们的角。接着问: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有几个角?一共有几个角?怎样列式计算?4+4+4+4+4+4=24(个)或4×6=24(个)或6×4=24(个)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一边观察事物,一边计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动手、动脑、动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途径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依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创新教法就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加计算.让学生多练、多看、多想、多说,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中,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动脑想问题?怎样去书写计算式子?怎样口述算式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心想、口算、手写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如:在教学除法竖式的计算时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讨:(1)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竖式的写法有什么不同?(2)被除数、除数、商各应写在什么位置?(3)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各时什么?并以63÷9为范例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练习,看哪一组学生算得有对有快,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有更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形式多样,长期训练;重视口算,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