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读方法外,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我还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的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此文的兴趣.
2、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或加播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就适当的讲几个与孙权,吕蒙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在学习《论语》时,就简要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情景剧,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课文,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编排情景剧,然后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细柳营》这篇课文时,就尝试了一下,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且运用适当的内心独白,略微夸张的表演将周亚夫将军的性格,表演得十分的到位,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4、复习文言文可以搞知识竞赛形式.以“开心100”的形式举行知识竞赛.利用学生竞争的心理巩固知识点.
总之,在每节课的具体设计上,或者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或者设置悬念、促人探索,或者……,教师需要找到一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古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
笔者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二语,不要啰里啰嗦,能给他们开窍就行.老师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或课外参考书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
读前,教师先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在讲课前,都要书面翻译出所要学习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存在的“疑难杂症”再上缴老师.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串讲课文(不准看任何资料),本组成员则边听边看参考资料,遇到中心发言人讲错的地方予以指正.有争议的地方共同研讨,疑难问题可当堂向教师询问.这种变教师讲为学生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到了参与教学的滋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让其无形中养成钻研的习惯.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桃花源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寻”字,即“寻向所志”、“寻病终”,这两个“寻”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寻找”的意思,后者是“不久”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乃”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注意:初一时,不要讲太多.遇到一个讲一个,两个就归纳两个.初三时再总的归纳.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五、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和反复做题的层面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上面.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教师应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提供参考:
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董乾芳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注重课堂教学积极引导,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要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温故而知新。
出版源:《中学时代》, 2014(14):141-14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却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学而生厌。为什么文言文会受到如此的冷落遭遇?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魅力?不能再吸引当今的学生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仍然熠熠生辉.现今的文言文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呆板、枯燥,这是文言文受到冷落的主要因素。大多数教师仍沿着读译抄背的老思路展开文言文教学,千篇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的教学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传统的满堂灌解经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学生的内因没有调动起来,在被动地学习,学习气氛压抑,难怪多数学生见到文言文就会皱眉。而且,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仅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不重视文言文语言知识规律的总结,不重视课外迁移,形成了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的错误想法,使得文言文教学根本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理想效果。这些,都使得以往的文言文教学见效欠佳。
那么,及时地改变文言文教学的陈旧模式,探索一条灵活多样,乐于被学生接受和喜爱的文言文教学新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充满乐趣,充满兴趣,充满主动性,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实,人文品位得到提高,应当是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现在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
一、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代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古人都曾明确地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初一的《狼)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我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有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教《孙权劝学》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是吴下阿蒙?后来怎么又让人刮目相待了?两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和求成的动机,从而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三、注重表扬和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是随波逐流,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四、学法指导,培养习惯。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1.学会读注。文言文言简意赅,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俗语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着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借助工具书理解古今不同的字义,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做到理解实词,辨别虚词,多读多记,撑握常见文言文常识,像词类活用,古今字,通假字,省略句,倒装句,等。还可结合现代词语来理解,现在成语中保存了很多文言词语。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