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原文加翻译 最好是有注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短文两篇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原文: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谢中书书

陶景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选我!!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2452457.html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原文加翻译 最好是有注释视频

相关评论:
  • 13467082743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精讲
    史印园答:语文中的讲读教学,是 八年级 学生获得 语文知识 的重要途径。教师们要如何准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的课文讲解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的课文精讲,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文 (一)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

  • 1346708274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共87张PPT)
    史印园答: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2:《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西湖之妩媚黄山之幽奇洱海之绚丽长江之浩渺匡庐之韶秀峨嵋之清凉泰山之雄峻黄河之浑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文人墨客欣赏如此美景怎能不挥毫!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答复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信陶弘景•(456——536)...

  • 134670827432010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里的 《答谢中书书...
    史印园答: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备注:由于文中说“如积水空明”,即“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并不是真的“水”,所以在翻译时,“水中”要打引号】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

  • 1346708274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
    史印园答:1.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八年级上(人教版)的文言文目录和原文【目录】第五单元21课 桃花源记 22课 短文两篇 23课 核舟记 24课 大道之行也 第六单元26课 三峡 27课 短文两篇 28课 观潮 29课 湖心亭看雪 【原文】21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 13467082743八年级、22课《短文两篇》翻译、急用~
    史印园答: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这里指奏乐的...

  • 1346708274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
    史印园答:4.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描写,例如: “其上,为睥睨梁楗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5.(1)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 (2)山石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

  • 13467082743关于八年级上语文22课短文两篇的仿写
    史印园答:做官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斯人!”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

  • 1346708274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字词注音解 ...
    史印园答:〔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长上。(8)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9)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儒:旧指读书人。(10)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11)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2)金经:古代...

  • 13467082743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愚公移山,烈子,译文
    史印园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把这件事告诉给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

  • 1346708274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分别表达了作者怎...
    史印园答:陋室铭:主要讲述了一个人持有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不乏机警 面对人生坎坷却始终持开朗的态度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而且在人生失意的旅途中 表现出豁达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喜爱莲花的思想感情,同时说明了作者对莲花的看法:君子应该身处污浊环境却不同流合污和君子应有庄重,质朴,不炫耀的品质。他既不愿...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