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基础知识的民政工作基础知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高分求助:民政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要掌握些什么内容?~

主要要掌握的是:1、我国民政机构概况;2、有关民政的法律法规;3、民政的计划规划等。具体的说,有:民间组织管理,社会优抚政策(低保、农村五保、流浪安置、医疗救助、各种抚恤、救灾救济、社会捐助、基金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离退休人员的安置,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各类社会保险等),行政区划,人才安排,为民服务(社会组织、村民自治、婚姻登记、福利彩票、地名管理,社工安排、收养、殡葬),涉外服务,行政许可,理论研究等等。找一找民政网,民政法律法规,事业单位招考复习材料里应该有。
其中可能会考到的一点:
一、民政工作“十一五”期间的任务是要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从单位制向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经济向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和服务转变。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任务就是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管理。
1. 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随着中国社会从单位制向公民社会转变,民政部门直接承担着培育和管理公民社会组织的责任,包括各种利益团体、民间组织和基层社区组织等都属于公民社会组织。我们经常提到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就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继续由政府直接管理这些大量的“体制外人员”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形成畅通的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最终实现在政府支持和监控之下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这就是公民社会的实质,即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管理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政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是去直接管理社会事务,而是通过发育和健全公民社会组织来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与良性互动关系。
2. 对社会成员的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政府社会责任的不断加强,民政工作正在从为计划经济服务转向为市场经济服务,直接承担着维护群众基本权益的责任。权益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的前提是权益,而获得日常生活保障的权益则是最基本的权益或人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其他职能如规制和监控等是可以通过独立部门完成的,但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则是任何部门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民政部门就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或者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政工作是最典型的政府工作。改革以来,从民政工作走过的历程来看,民政工作已经从政府的边缘工作走向被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舞台,其扮演的角色正从社会的最后安全网走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政工作的对象所覆盖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广,工作内容也更多地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为目标。


二、民政工作面临着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的双重挑战
系统外部的挑战是指来自民政部门以外的挑战,是民政部门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系统内部的挑战是指民政系统本身存在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缺陷。
(一)系统外部的挑战
1、民政工作的环境冲突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民政部门是政府应对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的应急部门,其很多工作都是应急性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感到,民政部门没有自己的工作日程表,而是根据改革的需要和社会问题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可以说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回收站”或“加工厂”。民政部门经常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夹缝中工作,既要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问题,又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这是导致民政工作经常处于无序状态,条理不顺,体制不适应,以及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其结果必然是“苦、累、乱、做不好”。
2、民政工作的法制不健全、法律滞后
民政工作立法滞后,现有法规操作性不强,影响依法行政。民政工作的很多业务既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又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志,因此依法行政是保证民政工作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但民政工作的立法滞后、操作性不强,如低保制度、退伍安置和居委会工作等,或者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手段,或者无法可依。
3、民政部门的能力与任务不协调
首先是民政部门不具备独立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很多业务都需要其他部门或企业的配合才能开展。其次,民政工作虽然是政府的工作,但职能杂、职权低、条框管理,民政部门却不是一个实际的权力部门,不具备决策权,各级民政部门的人事和财务由政府决定,很多工作需要政府的重视才可以开展,影响工作效率与效果;民政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当经济发展引出尖锐的社会矛盾时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政府对民政的态度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因素。


(二)系统内部的挑战
1、理论研究滞后
民政工作是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工作。关于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客观上来说也是由于民政的职能带有不确定性的原因造成的。民政系统的很多工作方法和措施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探索性。国外的理论或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非常有限。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举世无二:一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上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二是在社会主义的政治框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改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验和探索的过程,其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
而民政部门的业务内容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加之市场经济改革的时间仍然很短,很多问题正处于暴露阶段,很多措施也正处于试验或探索阶段,尚未得到实践的充分验证,这就必然导致目前的民政理论研究只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很难上升为对民政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2.管理水平落后

民政工作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部门,但我们的很多政策在设计上是不完整的,缺乏一些基本的政策构件,如政策目标、指标、监控和评估体系等。从客观上来说,民政工作覆盖的内容庞杂,难以形成一个能概括全部业务的理论。民政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宏观的政策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操作或管理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民政部门来说,操作层面的研究可能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3、非专业化倾向
民政工作多年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印象,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民政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人员只有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民政队伍必须改先干后学为先学后干。

三、民政工作“十一五”的推进思路



十一五期间民政民政部门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换言之,民政干部是否能真正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是决定民政工作成效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要创造性地转变政府的职能。
1、在政策设计中,需要对人性有合理的预设
设计社会政策时,首先要对人性的复杂性有合理的预设,这也是政策科学性之所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政治过程,各相关主体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我们的政策与人们的意愿不相符合,不仅会付出高昂的行政代价,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政策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个人的动机因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使个人利益与政策的目标一致,而避免过多地使用强制性手段来实现政策的目标。其次,重视社会政策的技术手段。在社会政策设计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因素对政策效果的负面影响,例如,如果我们能够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采取常规监管、增加民主监督机制和政策透明度等机制,必然会减少腐败的机会或增加腐败行为的成本,从达到预防和控制腐败现象发生的目的。
2、重视对社会政策过程的管理
轻视过程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今天,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了。我们需要对社会政策的过程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对社会政策的监控和评估。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政策更重视组织的目标,如资金投入和覆盖率等,而对一个具体的社会政策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对政策对象产生什么影响则不仅事前缺乏明确的界定,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监控程序,事后也鲜有及时的政策评估,由此而经常导致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实施的随意性共存的情况,最终也影响了政策的可持续性。
3、在社会管理的理念上,要实现由“统治”向“治理”的转变
在实施对社会管理方面,传统的观念是“统治”,即政府包揽所有的社会事务职能,这种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统治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威,运用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过程,统治的主题是单一的,只能是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是单向度的,总是自上而下的;统治的手段是强制性的。“治理”是国家和社会在认同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它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治理的运行是多向度的,它是一个上下所有互动的管理过程;治理的方式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治理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达到有效和成功,亦即“善治”,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互助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统治”向“治理”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过程,是一个还权于民的过程。
4、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或是从政府包揽向能促型政府转变
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化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功能。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而且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改变政府以往介入市场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越位”,使自身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强化。同时要强化社会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
5、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实现由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转变
首先,政府要通过推动立法、制定法规、规划、宏观调控、监督检查、信息引导等手段,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对社会自身无力解决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进行仲裁和协调,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成为服务者、协调者、干预者。当前要对政府管理社会的体制和流程进行再造,着重构造三大体系。一是构建战略规划体系。一个现代公共服务性政府首先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全局的、整体的高度,找准定位,明确提出今后发展的战略模式、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划,以落实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二是要构建政策制度体系。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必定是一个制度资源富足的政府,具有制度的效率才能促进持续的发展。要做到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有效地约束和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并要追求制度的组合效益,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的政策制度体系。三是要构建工作运行体系。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相制约的权力运作机制,构建新的政府工作运行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做到决策机制确保民主、科学,执行机制体现规范、高效,监督机制实现制约、有效。要扩大社会管理的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提高社会参与度,建立健全听证、公示、评议、监督制度,形成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其二,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的制度安排,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必然选择。在公共服务领域,除涉及国际安全和必须由政府垄断的外,完全适合市场运作的应交给企业,不适合市场化的微利或无利可图的公益产品,应通过有效扶持政策,由非营利组织运作,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会促进公共服务产品的丰富低廉,改善人民福利。要改革政府对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实行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实行“国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公共产品,发展公益事业,满足社会需求
6、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
民间组织对于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民间组织引导得好,发展得好,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其积极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甚至破坏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如何对待民间组织发展问题上有过争论,是“堵”还是“疏”,各有说法。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单纯去“堵”只是权宜之计,立足于“疏治”才能治本。这里的“疏”,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治理的一种方式,即强调用客观发展的方式去对待民间组织,因势利导,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并限制其负面影响。
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以民间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民间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分化、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使民间组织管理逐步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有生力量。同时要建立健全民间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保证民间组织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壮大。
7、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在我国城市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随之聚积到基层,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成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8、加强社会政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政策包括保证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制度型社会政策和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目前我国作为制度型社会政策还没有真正建立,处于部门分割、政出多门、缺乏整体性、前瞻性的研究、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完整意义的社会政策需要一个长期努力过程,必须开始着手考虑。而作为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利益,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9、加强民政理论研究
首先要研究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宏观层面上指导民政工作的方向。理论研究要跳出现有的民政政策或法规等,从全局出发,抛开部门利益,以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长远战略为出发点。其次要研究民政管理,就是对民政的各项业务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操作层面上指导民政工作,为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具体来说,要把民政部门所承担的各项业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最后还要研究民政管理的工具。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公私合作、购买服务或服务承包等政府治理手段。要深入研究这些手段的优势和缺点,使其成为民政管理的有效手段。

参考资料:http://www.mca.gov.cn/redian/2006luntan/4.htm

一、发放救灾款程序《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规定程是: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二、救灾款的使用范围《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规定:一是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二是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三是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四是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三、救灾转移安置人口概念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解释第14条规定,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离开住所转移安置到其他地方,并提供紧急救助的人口,或因断水、断电、交通中断等原因生活困难,需提供紧急救助的人口,包括非常住人口以及农垦企业、国有林场、华侨农场的受灾人员。四、口粮救济的人口确定 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解释第40条规定,因灾需口粮救济人口指无钱、无粮、无自救能力,需要政府予以口粮救济的人口。五、灾毁坏耕地面积的确定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解释第23条规定,毁坏耕地面积指因灾导致被冲毁、掩埋、沙砾化等,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耕地面积。六、受灾人口的确定《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解释第10条规定,受灾人口是指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口数量,包括非常住人口。七、饮水困难人口的确定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解释第16条规定,饮水困难人口是指因灾饮用水困难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八、农作物绝收面积的确定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解释第22条规定,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农作物受灾面积中,因灾减产8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一、“民政”概念
但“民政”一词的出现和民政概念的形成则是在唐宋时期,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说,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论,“民政”一词逐步在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自古以来,历代有识之士都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主张当政者应考虑民众的愿望,办理民众事务,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也就是所谓“为民行政”。这就是中国民政的由来和最初的涵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的内容也常有变化。但变中有恒,一些基本的事务始终未曾间断,历代相承,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正式设立地方各级民政管理机构,经过近60年的历史演变,目前,民政工作的内涵主要包括:民间组织登记、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区划地名管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社会救助、殡葬管理、老龄工作、社会工作及福利彩票发行等工作。
二、国家民政部的设立
新中国民政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消,1978年开始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并延续至今。
三、民政部门的工作宗旨
根据民政部全国门户网站关于“机构概览”的表述,概括地讲,民政部门的工作宗旨就是:“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
四、民政部门职能定位
根据民政部全国门户网站关于“机构概览”的表述:民政部门是国家政务部门中主管社会事务的政府职能部门。
五、民政工作包含内容
1.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分,在我国,民政包括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老龄工作等。
2.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六、新时期民政工作核心职能
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
七、民政干部要做“三种人”
民政干部都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
八、最基层民政管理机构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是群众申请办理民政事务的最基层组织,乡镇(街道办)民政办公室是群众申请办理民政事务的最基层民政管理机构,县(市)、区民政局是审批群众申请办理民政事务的主要民政管理机关,具有重大影响的民政事务审批事项依法由市一级民政局或自治区民政厅负责审批。
九、民政系统最高荣誉奖
孺子牛奖。“孺子牛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于1986年11月设立。该奖取名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旨在体现、弘扬一往无前、踏实苦干、不图名利、勇于献身的精神。“孺子牛奖”主要授予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孺子牛奖”由民政部授予,并向获奖者颁发“孺子牛”奖杯。
十、低保概念
1.低保演变过程: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2.低保产生原因: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3.“全民低保”概念
所谓“全低保”,较为完整的表述应是: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1)直白的解释则是:“低保”等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城市低保”)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
(2)实现“全民低保”重点: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难点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着力点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
十一、民政部通讯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邮编:100721 。
十二、村五保概念
村五保供养,是我国农村依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业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应当统一筹划……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指靠。”从此,人们便将吃、穿、烧、教、葬,这五项保证简称“五保”,将享受“五保”的家庭称为“五保户”,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雏形。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各地相继兴办了敬老院,将部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逐步形成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五保供养模式。1994年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主要内容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供养标准为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所需经费和实物,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1997年3月,民政部颁布《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和供养服务。这两项法规规章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随之调整。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供养经费又调整为主要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




民政基础知识的民政工作基础知识视频

相关评论:
  • 19211292940民政基础知识救灾救济制度
    林夏姜民政部门的救灾救济制度详尽清晰,以下是对各个关键环节的说明:一、救灾款发放流程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确保民主评议、详细记录受灾人口,公开张榜并公开发放,以确保公平公正。二、救灾款的使用范围广泛,旨在应对灾民的紧急生活需求,如衣食住医,以及...

  • 19211292940民政的基本含义
    林夏姜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民政部门是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常设国家行政机构。民政工作具有中国特色,它是泛指中国历代国家或政府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以当代来说,都是极为广泛的,仅只当代民政来说,它涉及国家...

  • 19211292940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民政工作者
    林夏姜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对民政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深入体会了解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严格自我要求,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把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照标准,查找不足,...

  • 19211292940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知识
    林夏姜民政局婚姻登记程序: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民政局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4、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审查,符合...

  • 19211292940在民政部门工作,具体要补充哪些有用的知识?
    林夏姜主要要掌握的是:1、我国民政机构概况;2、有关民政的法律法规;3、民政的计划规划等。具体的说,有:民间组织管理,社会优抚政策(低保、农村五保、流浪安置、医疗救助、各种抚恤、救灾救济、社会捐助、基金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离退休人员的安置,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各类...

  • 19211292940民政是干什么工作的?
    林夏姜民政部门具体是指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一般包括主管婚姻登记、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拥政爱民、区划地名、老龄工作、低保、福利、慈善、殡葬、救助等工作的部门。扩展知识:一、民政部门是国家规定的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 1、机构设置都有:国家级一般设民政部,省(自治区)级一般设民政厅,市...

  • 19211292940民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林夏姜四、贯彻执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申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应保才保。五、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使鳏寡孤独人员、孤儿应保尽保;做好敬老院的监督、管理工作。六、抓好民政对象的思想教育,处理好有关民政工作方面的来信、来访。七、严格财经纪律,...

  • 19211292940民政管理专业出来干嘛的
    林夏姜民政管理专业出来主要是面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类的相关工作和岗位。

  • 19211292940民政服务与管理就业方向
    林夏姜民政服务与管理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类的相关工作和岗位。民政管理主要研究民政工作的基本知识及民政软件操作,熟悉我国民政行政管理法规、政策,具备公共管理及行政管理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办公室自动化的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社会...

  • 19211292940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
    林夏姜1、专业简介:民政管理主要研究民政工作的基本知识及民政软件操作,熟悉我国民政行政管理法规、政策,具备公共管理及行政管理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办公室自动化的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和较高的写作水平。2、开设课程:《社会学基础》、《民政法规》、《社会保障...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