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风筝》小兄弟对风筝的事不记得了,是不是真的原谅我了?希望详细一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风筝》—鲁迅中的小兄弟是真的忘了么?~

忘了。

因为小弟认为大哥管他是理所当然,

随着时间流逝忘了。

体现了小弟的麻木与精神的虐杀,

因为他懊悔和悲哀,而且这种懊悔来得太迟,如果伤害已经发生,将成为永远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因为它已经被时间抛在了过去。儿童的天性是纯洁的,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玩具则是儿童的天使。当鲁迅先生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已是中年以后的事情了。
又因为他永远失去了补过的机会,小兄弟在长大之后,早已将这一切忘记了,如果他能记得也好,打我骂我也好,关键是他已经忘记了,这是多么悲伤的事,于是时间和生命永不会给我这一赎罪的补偿,“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是也不是。。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这其实是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教的批评。。
  《风筝》叙写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且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件当时毫不在意的小事,时隔二十年,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而且此后每忆及此,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读过之后,我们不禁为小兄弟的不幸遭遇,为“我”的补过不及的悔恨,深深太息,同时觉得需要思索一些什么问题。
  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的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是怎么造成的?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我”的性格的“老成持重”。作者说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虽似自己作主,其实多受死鬼牵制,指出了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和毒害。放风筝,这本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我”却把它看作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而且强加于人,对小兄弟横加限制,以至因为“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而破坏了小兄弟辛辛苦苦做好的风筝,“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如此无情的践踏,“我”是毫不顾忌地做了。小兄弟受了这样无理的对待,也只能逆来顺受。因为“论长幼”,“我”是兄长,自以为拥有无限的权力。从“我”对风筝的态度和破坏风筝的粗暴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的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种鲜明的印记——被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打下的烙印。应该说,“我”的所作所为,既是个性化的,同时也具有时代的特点,这就使这一场关于风筝的纠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个风筝事件不一定是作者经历中曾有的实事,但却是当时社会里会有的实情。封建思想有形无形地摧残着我们一辈一辈的人。类似《风筝》中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在旧社会里是时时发生、处处存在着的,可是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就像作品中未曾觉悟之前的“我”那样。作品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仅表现了“我”的个人的悔恨,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作者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从生活中捕捉了这一素材,经过概括,加以铺陈,把它艺术地再现了出来,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因此,这篇作品很有教育意义。即使在今天,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远远没有肃清,我们仍然可以从作品中得到极大的思想教益。
  个人感觉这也是鲁迅先生呼吁还给儿童天性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想要求得原谅而不得的遗憾


鲁迅的《风筝》小兄弟对风筝的事不记得了,是不是真的原谅我了?希望详细一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8817622969鲁迅《风筝》有句话叫“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的是哪一幕?
    郜河婷答:指我不允许弟弟放风筝,还会坏了他自己制作的风筝的一幕(绝对正确)

  • 18817622969鲁迅《风筝》里 关于“我”的小兄弟看风筝的描写,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感...
    郜河婷答:隐含了作者自我谴责和懊悔的感情,含蓄的批判了封建腐朽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望采纳!谢谢!

  • 18817622969《风筝》中鲁迅的小兄弟看到风筝被哥哥折断后是什么感受
    郜河婷答:从“我”对风筝的态度和破坏风筝的粗暴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的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种鲜明的印记被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打下的烙印。这使人痛切地感到其中包含 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 做弟弟的呢,兄长不许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风筝,被兄长发现,惊惶失措,快要完工...

  • 18817622969《风筝》 鲁迅
    郜河婷答:《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 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文章由回忆引起,看到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引发了作者的记忆深处...

  • 18817622969《风筝》这篇课文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郜河婷答:回忆了少年时鲁迅怕他弟弟因年龄小贪玩而玩物丧志,毁坏了弟弟做的风筝,中年后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后悔,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和弟弟提及这件事的时候,弟弟说自己已经忘了这件事了,鲁迅不知是弟弟真的忘了这件事还是不愿承认这件事,所以心中充满愧疚。作者小时不让弟弟玩风筝这种“没出息”的游戏,...

  • 18817622969鲁迅的《风筝》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精神的虐杀?
    郜河婷答:痛感自己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喜欢入迷的表现视为“笑柄”,看作“可鄙”的思想与行为,是对一颗稚嫩的童心的严重摧残,由此而自责和反思,袒露出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灵美。鲁迅一旦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

  • 18817622969鲁迅《风筝》 概括全文
    郜河婷答:《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 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 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 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这么 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

  • 18817622969比较鲁迅的《风筝》和《我的兄弟》的异同点
    郜河婷答:渴望被很要好地叫声“哥哥” ——鲁迅《我的兄弟》《风筝》比较谈徐步军鲁迅写于1925年的散文《风筝》广为人知,文章讲述了一则关于风筝的故事:作为兄长的“我”童年时不爱放风筝,认为“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一次见到弟弟背地偷偷做风筝,生气之余,悍然毁坏了风筝。很久以后“我”读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

  • 18817622969鲁迅的风筝,分析
    郜河婷答:①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②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

  • 18817622969鲁迅《风筝》小兄弟的心里活动
    郜河婷答:小兄弟呆呆地站在哪里,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想:为什么哥哥要扯坏我的风筝?难道我做错事了吗?为什么不许我放风筝?难道放风筝也有错吗?小兄弟迷茫着,望着哥哥走出的背影,默默流泪...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