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作品的创新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潘天寿艺术特色创新点是什么~

潘天寿艺术特点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的画上,山水、花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这在他解放后的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山水、花鸟画的融合,是与画家个人的爱好分不开的。他曾说过:古人作山水,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盖因咫尺千里之远透视,不易配近景之花卉故也。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想象中得之。故迩年以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水野卉,乱草丛篮,使山水之意境合于个人情趣偏爱也。’

新奇,壮阔,是潘天寿绘画作品构思构图的主要特点。潘天寿的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前面已经提及,潘画取景的方法和角度就与众不同。他把现实中别人不太注意的最美的一段截取下来,作为自己的构图的基础。古画论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潘老深谙此理。

潘天寿作品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经常采用“造险”、“破险”的手法。常见潘老首先大胆写出一块巨型磐石,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这种构图使人觉得画家已入险境,无法收拾,因为这样大的石头容易扼塞气势。这就是所谓“造险”,亦即画家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但潘老却胸有成竹,提笔四顾,临见妙裁,在某些地方点缀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就转危为安,使画面上的物象的位置,关系不但平衡,而且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

潘天寿先生的继承主要是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它的华丽确实能看到这些人的影子。创新方面,用色用墨都比前人有所突破。
最大突破应该是张发布局上。所以人们总结了这一块: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



扩展资料:
潘天寿先生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吴茀之、朱屺瞻,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作《秋华湿露》等。
意境悠远其实关于潘天寿绘画中的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至少我认为他的绘画是充满了意境的。
在观看潘天寿的画作的时候,总能够感受到绘画中那种悠远、平淡的气质,这也是潘天寿的画作最吸引地方。

潘天寿:从“深刻的保守”到“深刻的创新”

2011年03月30日 16:2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持续不断地受到西方绘画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冲击和挑战,绝大多数画家都认为,中国画必须吸引和融合西方绘画的表现技巧,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只有极少数画家强调,中国画和西画是两个不同的绘画系统,充分保持各自的特点,才是发展的光明大道。潘天寿是这极少数画家之一。他在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上,都不曾借鉴西方绘画的一兵一卒,而是从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里获取变革的灵感,以极富个性的艺术创造,开拓了中国画的新境界,将中国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步。潘天寿的创作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回顾中国画所走过的百年历程,探索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不能不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潘天寿一向认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他指出:“中西两大系统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如两大高峰,对峙于欧亚大陆之间,使全世界‘仰之弥高’。”但这两大系统的绘画“决不能随随便便地吸收,不问所吸收的成分是否适合彼此的需要,是否与各自的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研究和试验。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与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去各自的独特风格。这样的吸收,自然应该予以拒绝。拒绝不适于自己需要的成分,决不是一种无理的保守;漫无原则的随便吸收,决不是一种有理的进取。中国绘画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绘画如果画得同西洋绘画差不多,实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潘天寿对中西绘画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后说:以墨线为主的表现方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特征;以光线明暗来显示物体的形象,是西方绘画的主要技法。“倘若将西方绘画的明暗技法照搬运用到中国绘画上,势必会掩盖中国绘画特有的线条美,就会使中国绘画失去灵活、明确、概括的传统风格,而变为西方的风格。倘若采取线条与明暗兼而用之的办法,则会变成中西折中的形式,就会减弱民族风格的独特性和鲜明性。”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如此明确地反对吸收西画因素,竭力维护国画本身的特色,并从理论上详加阐述者,潘天寿可谓空谷足音。

  然而,他所提出的这一系列见解,并非空头理论家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反复思考的结果,是长期艺术实践的总结。潘天寿幼年由临《芥子园画谱》入门,青年时代曾师法吴昌硕、李叔同。他遵循李叔同书赠的偈语“学无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既潜入传统绘画的深层,从中吮吸琼浆玉液,又以自己的天赋气质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对传统加以消化和改造。他对马远、夏珪的雄阔,沈石田的浑厚,戴文进的强健,八大的奇崛,石涛的苍莽朴茂等,都曾下功夫研究,并由此开拓出以奇险、雄峻为风貌的独特蹊径,“成为中国现代画坛上把传统绘画推到边界险峰的大师”。

  潘天寿绘画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可用他自己的一方印语来概括,即“一味霸悍”。所谓“霸悍”,是指雄霸、强悍的画风。他在造型和构图上突破传统绘画讲究平衡、和谐的套路,追求一种险峻、奇僻的效果。他画山极少重峦叠峰或千岩万壑,而是多取近景,多画一岩一壁的局部,以出奇制胜的视角和构图,使画面显示出一种雄阔的壮美。吴冠中曾分析潘天寿绘画的构图特色,说他把金石篆刻的抽象布白之法用于绘画的经营位置,善于在平面分割中拉大差距,增强对比,以最简约的构成求得最富张力的效果,从而在构图上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及激动等等感觉”,这看法切中肯綮,颇有启发意义。

  传统花鸟画的形象处理,一般多以优美、秀润、活泼、可爱为旨趣。八大及扬州画派诸画家,将傲世、幽默和冷峻的人生态度注入花鸟画中,以变形、夸张的手法修正和拓宽了这一传统。潘天寿与八大山人及扬州画派诸画家具有明显的师承关系,但他决没有停留在简单摹仿或步人后尘的境地,而是进一步把花鸟形象由优美变成奇崛和雄怪,使他成为现代花鸟画家中最有个人风格的画家之一。他笔下的家猫、八哥、蟾蜍、睡鸟等,与一般花鸟画讲究秀媚、灵动大异其趣,总给人不可亲近和轻松玩赏的感觉。尤其是他的指画秃鹫,孤傲独立,威风凛凛,但绝不神秘可怖或嚣张放肆,而是让人感到激励和振奋。将他的花鸟和八大的花鸟比较,两人无疑都是沿着一条险峻和奇僻的山道攀登,但在精神追求上,如果说八大主要抱有出世的情怀,那么潘天寿主要怀有入世的精神;如果说八大的奇险更多地包含愤世、辛酸和冷峻,那么潘天寿的奇险则更多地包含济世、热情和理智。

  笔墨是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强调以书入画,多求笔墨线条的圆润、秀雅或浑厚;潘天寿跳出这一窠臼,用笔力求方折、生辣和雄劲。他在笔墨中偏重线,在线中偏重方笔隶意,几乎全以方折觚线构造形象,这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前无古人。也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八大拉开了距离:他喜爱八大的奇思、奇境、奇形,却摒弃了八大在笔墨上的秀润和柔韧。20世纪中国画大师的笔墨风格,如果说吴昌硕以朴茂圆浑为特色、齐白石以平直刚健独树一帜、黄宾虹以浑厚华滋开创新境、傅抱石以迷离苍茫别具面目,那么潘天寿则以简、劲、奇、拗开古鉴今,傲步画坛。他晚年对指画悉心研究,使其成为高其佩以后最杰出的指画大家。他的指画在立意和构图上承袭自己注重经营的特色,点、泼、勾、涂并用,而以追求“如锥画沙,如虫蚀木,如蝌蚪文字,如屋漏痕迹”的“不雕”境界和“自然”墨趣为主,与其笔画作品正可相互补充、相映生辉。

  潘天寿作品雄放阔大和至险至奇的风格,虽然包涵了他的个性气质却并非天性的自然流露,而多半是在理性支配下惨淡经营的结果。他曾深有体会地说:画事“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奇异而成其奇异……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虽奇而稳,是潘天寿最可以引为自豪的本领。这得益于他坦诚磊落、刚直

  深沉和独立不倚的人格气质,得益于他对发展祖国民族文化的宏大抱负和献身精神,得益于他对中国画艺术精神和艺术法则的深刻理解及卓越识见,也得益于他的学问素养和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灵感的创作习惯。按照他对革新中国画的理解,强调生活感受,在生活中寻找新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他对描绘对象作过大量的现实观察和仔细研究,更作过大量的写生画稿,他的许多既似花鸟又像山水的作品,就来自生活实感的启发。人们多认为,他将山水纳入花鸟,赋予花鸟画以阔大的空间,是一了不起的创造,而这一创造正源于他不甘默守陈规的内在气质和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艺术新因素的本领。

  潘天寿的山水花鸟戛戛独造,他所创立的奇崛沉雄、险绝苍古的画风,诚如郎绍君所言,“濒临了古典与现代审美疆域的边界,使现代艺术境内的欣赏者也感觉他近在眼前,甚至以为他跨进了自己的‘领土’”。他的画一面把传统绘画推向履险入绝的险峰,一面又让具有先锋意味的现代艺术家啧啧赞叹。然而,他不论在理论上或创作实践上,都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变出新,而不曾向外来因素借鉴。潘天寿的艺术道路,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画的发展途径,别有一种意义。

  “深刻的保守”常常不是一种缺憾,它可以孕育“深刻的创新”。

  作者:钱念孙

请采纳~

作品构图新奇,笔墨气势磅礴。

潘天寿惠国画艺术特色纸画,出生于1897年到1971年出生在宁波宁海冠庄村。

潘天寿是人吗?

我很喜欢这个创新点


潘天寿作品的创新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3340542189潘天寿指画名词解释
    全芬虏潘天寿的指画,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也体现了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他的一生,是追求艺术创新和教育改革的一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潘天寿以手指作画,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艺术作品...

  • 13340542189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如、李可染、黄宾虹、潘天寿 各人的绘画风格
    全芬虏黄宾虹还喜欢夜山和”晨昏或云雾中的山“,因为其深沉苍老之色与他墨浓重以追求山水画苍厚华滋的意境一致,为山水画的古代优秀传统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相契合架起了一座桥梁,开拓了山水画创新之门径。3.徐悲鸿 因其少年时代就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继而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基本观点,艺术上坚持现实主义的绘画...

  • 13340542189潘天寿的精神!
    全芬虏潘天寿《晴霞图》 20世纪60年代 其实,我们面对的问题都是当代中国画面对的问题。但现在中国画碰到的问题,比二三十年前或潘天寿先生那个时代还要差,为什么?因为创作、教育看上去非常繁荣,但艺术价值失范、创新标准失则,造成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也就造成了所谓的大师满天飞。 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是有数的...

  • 13340542189浙江有哪些画家
    全芬虏解释如下:浙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历史上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画家。这些画家在中国画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浙江乃至中国的艺术风格。黄宾虹、潘天寿都是浙江画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艺上,更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实践。他们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为中国画的...

  • 13340542189丰子恺、 吴昌硕、 潘天寿、 黄宾虹的故居介绍、生平简介、艺术特色、创...
    全芬虏丰子恺(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生于浙江省石门县石门湾(今桐乡市)。初跟李叔同和夏丏尊学习,后去日本学习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十个月。曾任上海市中国日语学院、上海市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等职。著有《缘缘堂随笔》(...

  • 13340542189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全芬虏徐悲鸿(1895-1953)留学归来的徐悲鸿,以奔放的“群马图”展示了他对现实主义的执着追求。他强调国画与西画技法的融合,作品深具思想内涵,对当时的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张大千(1899—1983)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其画风工写结合,泼墨泼彩的创新风格,使他在国际画坛上独树一帜。他的...

  • 13340542189我国著名画家有哪些人物作品
    全芬虏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如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总之,我国的画家们创作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和多样性。这些杰出的艺术家们,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13340542189收藏什么字画,当代有哪些名家字画适合收藏投资
    全芬虏收藏字画的话,建议当代名人字画,特点有,易鉴别,作品优良,同时价值潜力巨大,所以建议收藏当代名人字画,下面这些都是的,王镛,陈传席,任重,林散之,李老十,石开,杨涛,陈忠康,启功,肖文飞,胡抗美,傅抱石,黄宾虹,八大山人,骆芃芃,刘万鸣,潘天寿,吴冠中,王铎,伊秉绶,吴昌硕,赵佶,李可染...

  • 13340542189张大千毕加索对我的感悟
    全芬虏        张大千早年对古人的绘画作品临摹和学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使他在技法上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但张大千作画过程中师古而不拟古,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这使我想到了上次看《百年巨匠-潘天寿》里面所讲的一句话:师古人学法...

  • 13340542189盛世花开终有声
    全芬虏年轻有为的陈巍一心于画艺,他的作品被很多杂志发表与入编,《美术报》,《浙江日报》,《浙江省新透视美术作品集》,《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浙江省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浙江省墨竹画作品展》等,都有他的墨迹。 他的作品还多次被邀参加瑞典、芬兰交流会,并为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2002年被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