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哲学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问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顺便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宇宙模型~

应该是密度的面积大。
水的密度大。
真空

vacuum

本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存在的空间,但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是不存在的。而假设你把一个空间的气体都赶跑,会发现还是不时有基本粒子在真空中出现又消失,无中生有。物理上的真空实际上是一片不停波动的能量之海。当能量达到波峰,能量转化为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当能量达到波谷,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又相互湮灭,转化为能量。

工业上的真空指的是气压比一标准大气压小的气体空间,是指稀薄的气体状态,又可分为高真空、中真空和低真空,地球以及星球中间的广大太空就是真空。一般是用特制的抽气机得到真空的。它的气体稀薄程度用真空计测定,现在已能用分子抽气机和扩散抽气机得到1/1011大气压的高真空。真空在科学技术,电真空仪器,电子管和其他电子仪器方面,都有很大用途。

所以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一对正负电子相撞产生光子和能量那么简单,一对光子也可以相撞产生一对正负质子之类,而相撞使相撞所处的那部分真空可以激发到高能态,可以产生更多各式各样的基本粒子,为研究宇宙的起源和组成服务。

按其词源本义是虚空,即一无所有的空间;按现代物理的观点,真空不空,其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物理内容。

人类关于真空的认识经历了几次根本的变革和反复。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外就是虚空。17世纪R.笛卡儿提出以太漩涡说,认为空间充满了以太,并用以说明行星的运动。不久I.牛顿建立以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石的牛顿力学,成功地解决了行星绕日运动问题,引力被认为是超距作用的,无需以太作为传递媒介,从而否定了以太论。19世纪发现光的波动性,认为波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特别是后来发现了电磁场的波动性,以太论再度兴起,认为宇宙中不论何时何地,任何物体内无不充满了以太,光和电磁波被解释为以太的机械振动。后来虽然在观念上有所变化,把光和电磁波看成电磁场的振动,但以太仍然保留着某种绝对的性质,它可以看成是描述万物运动的绝对静止的参考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试图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速度的实验均告失败,A.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再次否定了这种作为绝对静止以太的存在。稍后,爱因斯坦在用场论观点研究引力现象时,已经认识到空无一物的真空观念是有问题的,他曾提出真空是引力场的某种特殊状态的想法。

首先给予真空崭新物理内容的是P.A.M.狄拉克。狄拉克于1930年为了摆脱狄拉克方程负能解的困境,提出真空是充满了负能态的电子海。当负能态的电子吸收了足够的能量跃迁到正能态成为普通电子时,电子海中才能留下可观测的空穴,即正电子。从体系的能量角度考查,这种情况比只有电子海的真空状态要高,因此真空就是能量最低的状态。从现代量子场论的观点看,每一种粒子对应于一种量子场,粒子就是对应的场量子化的场量子。当空间存在某种粒子时,表明那种量子场处于激发态;反之不存在粒子时,就意味着场处于基态。因此,真空是没有任何场量子被激发的状态,或者说真空是量子场系统的基态。

关于真空的近代认识不再是哲学上的思辨,而是可通过实验来检验的。有不少现象都需要用真空的近代观念予以说明。例如氢原子能级的兰姆移位和电子的反常磁矩,实验上已经以非常高的精度证实了真空极化的效应;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湮没为高能光子,反之高能光子可使真空激发出大量的粒子,也是很好的明证。对于真空的认识尚属初级探索阶段,物理学家还在探索真空自发破缺和真空相变等问题,必将推动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真空具有如下性质:1、空非无,并非什么都没有,它是所有粒子共同的基态,可以这么说,粒子就被激发的真空,真空就是未被激发的粒子,粒子的存在就体现于可以被作用,或者更确切的说,粒子就是一种作用,如果粒子不能被作用,那么就可以说它是真空,任何脱离真空的所谓绝对的孤立的粒子是不存在的,真空时刻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粒子的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与真空的互动,粒子和真空的互动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中的,任何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粒子的本质在于自身的空性。2、真空存在极性,因此说真空是不对称的。但这种不对称是相对局部的,在相对整体上又是对称的,如此的循环嵌套构成了真空的这个性质。3、真空的每个局部具备了真空的全体性质。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时间也是相对于空间而言的,时间不能脱离了具体的空间而单独的存在。
我打的手都酸了,呼——

《坍塌的偶像》 以一个小孩角度触及的带有哲学思辨的电影
《罗生门》 对人性的反思哲学大作
《蓝》、《白》、《红》最经典的人性哲学三部曲
《蝴蝶效应》物理的哲学,比较商业
《春去冬来》、《空房间》 金基得的哲学世界
《小武》、《站台》、《任逍遥》 贾樟柯的人生哲学三部曲
《布拉格之恋》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电影版
《苦月亮》 对性的思辨
《所多玛120天》 最恶心变态的哲学。

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他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要求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主张“非攻”,要求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他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当然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幻想。
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一书提出了祸福相依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他著有《庄子》一书。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万变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他还认为要想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还说人生只是一场大梦。
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君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曾为秦所用,他的学说也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列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四书

主条目: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

主条目: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主条目: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

主条目: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孟子》

主条目:孟子 (书)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

主条目: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诗经》

主条目:诗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尚书》

主条目: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礼记》

主条目: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周易》

主条目:周易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春秋》

主条目:春秋

《左传》 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1.“有教无类”是谁的思想?
答案:孔子

2.荀子主张性善论还是性恶论?
答案:性恶论

3.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有谁曾经把人性划分为三品?
答案:董仲舒、韩愈

4.举出中国古代两位功利主义思想家.
答案:陈亮、叶适

5.在宋明理学的心学、理学、气学中,王阳明属于哪一支?
答案:心学

6.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看法是什么?
答案:知行合一

7.《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
答案:朱熹

8.《论衡》的作者是?
答案:王充

9.《天人三策》的作者是?
答案:董仲舒

10.提出“白马非马”之辩的思想家是?
答案:公孙龙

11.提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思想家是?
答案:慧能

12.鹅湖之辩指的是哪两位思想家的论战?
答案:朱熹和陆九渊

13.李贽的重要哲学思想是?
答案:童心说

14.《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
答案:黄宗羲

15.易学可被划分为哪两个基本的派别?
答案:象数派、义理派

16.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韩非子

17.程朱理学被定为官方儒学是在哪个朝代?
答案:明朝

18.“独化论”的提出者?
答案:郭象

19.南朝梁反对佛教的无神论思想家是?
答案:范缜

20.魏晋时期士人间流行的思想风潮被称为?
答案:玄学

21.请举出一位老子庄子以外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答案:列子。

22.举出中国古代两位功利主义思想家。
答案:陈亮 叶适

23.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及文学史上被称为什么?
答案:竹林七贤

24.百家争鸣时期,除了道家,还有哪派的思想最具有辩证法色彩?
答案:阴阳家

25.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家是?
答案:孟子

26.倡导善恶二元论的摩尼教曾经流行与古代中国民间。它一般被称为什么?
答案:明教

27.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理解印度佛教般若学,曾经产生过一些形形色色的学派,历史上统称之为什么?
答案:六家七宗

28.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家是?
答案:张载

29.唐代统治者主要支持的宗教是?
答案:道教

30.唐宋及以后中国思想界出现的大融合思想风潮被称为什么?
答案:三教合流

31.“大千世界”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宗教?
答案:佛教

32.“般若”的含义是?
答案:智慧

33.儒家思想强调君子要具备哪五种美德?
答案:仁义礼智信

34.道家在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是?
答案:无为而治。

35.“内圣外王”是谁提出的?
答案:庄子。

36.中国古代被称为“三玄”的三本书是?
答案:《周易》、《老子》、《庄子》。

37.《孟子字义疏证》的作者是?
答案:戴震

38.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最流行的两派是?
答案:儒与墨

“兼爱”,“非攻”思想的提出者是:
答案:墨子


提供哲学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5615584328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谢宗纪总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仅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它们涵盖了人类存在、知识、价值、自由和真理等领域,是哲学家长期关注和探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探讨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自己,还可以提供一种思考自我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同的生活挑战。哲学存在的意义 1、探究人类存在和本质:哲学...

  • 15615584328哲学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谢宗纪哲学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哲学应该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哲学应该解决世界上物质和精神两大类现象的关系问题;2、哲学应该解决人生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3、哲学应该解决怎样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等问题。

  • 15615584328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
    谢宗纪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以及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是哲学一般问题中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然而,这并不足...

  • 15615584328一个哲学问题
    谢宗纪否定之否定的原则揭示了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总是经历着曲折和迂回,但最终达到进步和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事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通过否定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达到更高的层次。作为哲学专业的研究者,我简要地为你解析了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及其实际意义,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帮助。感谢阅读。

  • 15615584328哲学可以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法,这句话对吗
    谢宗纪不对。哲学只能为人们提供根本的思维方法。提供具体方法的是具体科学和相关技术。但哲学方法也很重要,思路决定出路。

  • 15615584328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谢宗纪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二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标准和依据,提供了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提供了人们在认识...

  • 15615584328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谢宗纪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

  • 15615584328作为一名哲学家,你将追求智慧、思考什么问题
    谢宗纪选择成为一名哲学家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哲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涉及道德、伦理、形而上学、认识论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哲学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和丰富的领域,可以让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各种观点和理论。其次,哲学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框架。通过学习哲学,我将培养分析...

  • 15615584328哲学几大问题,敬请思考
    谢宗纪1.我是谁?你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应该问我是什么。我是些有机物质。还是只是一个意识。这些都不重要。这写问题用一个字就可以很精辟的回答。是一个“元”。“我”由什么组成?1.意识 2.思维 3.情绪。这就是一个人的全部。所谓的“元”应该就是指一个人的极限。也就是说所有你没有任何可能性...

  • 15615584328哲学概述是什么意思?
    谢宗纪哲学概述是对哲学范畴的总体性描述,包括哲学的基本概念、问题、思想方法和主要学派流派等内容。哲学概述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哲学的整体框架和全貌,有利于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研究深入哲学的学科。哲学概述是哲学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哲学概述可以引导人们对...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