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有什么区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原本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在这个故事里,因为栗子的总量并没有变化,所以猴子们的行为显得很愚蠢。实际上,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认为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区别的,它们能给猴子带来不同的效用。那么,什么才是效用呢?

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中,“效用”概念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突破。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效用价值论强调物对人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完全是主观的感觉,主观价值是客观交换价值的基础。物品的有用性和稀少性都是价值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都是主观价值的起源。例如在不同地点,人们对馒头的不同主观评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村子里住着一位穷人和一位富人,有一天村里突然发洪水了,穷人背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一袋馒头爬上了一棵树,富人背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一袋金子也爬上了这棵树。洪水没有消退的迹象。第一天,穷人吃了一个馒头,富人什么也没吃,眼睁睁地看着穷人吃。第二天,穷人又吃了一个馒头,富人的肚子已经直打鼓了。到了第三天,富人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富人对穷人说:“我用一锭金子换你一个馒头。”在这个艰难时期,馒头对人的效用无疑比金子大。

经济学依赖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在作选择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物品的喜欢程度。消费者对某种物品越喜欢,这种物品带来的效用就越大,他就越愿意购买,需求就越高。比如有人喜欢抽烟,那么香烟对于他而言效用就很高,但对于一位不愿意闻烟味的女士来说,香烟就会是效用很低甚至是负效用的物品。很显然,在作决定的时候,烟民自然会把香烟视为至宝,而女士们可能更钟情于化妆品或者衣服之类的东西。

我们也可以通过红皮鸡蛋与白皮鸡蛋的变迁,来解读效用。根据科学研究,不管是鸡蛋的味道还是营养价值,都跟蛋壳的颜色毫无关系。那为什么以前市场上的白皮鸡蛋都不见了?这是因为,在我国很多地区,人们都喜欢红皮鸡蛋。红色给人一种吉利的象征,当它大量涌入市场,价钱与白皮鸡蛋差不多的时候,多数市民选择红皮鸡蛋,如此一来红皮鸡蛋便抢占了市场。正是因为人们对红皮鸡蛋有更大的满足感,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市场尽是红皮鸡蛋”的状况。现在人们买红皮鸡蛋还会达到以前的效用吗?答案是否定的。红皮鸡蛋本来是很吸引人的,越稀少就越受到尊崇。当红皮鸡蛋充斥市场时,人们对于红皮鸡蛋的满足感是逐渐降低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白皮鸡蛋反倒比红皮鸡蛋贵的原因了。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有什么区别视频

相关评论:
  • 13560901926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有区别吗?
    冀丁冉答:意思是相同的,没什麽区别哦 解 释 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出 处 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暮四朝三 (mù sì zhāo ...

  • 13560901926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有什么区别?
    冀丁冉答:没有区别。朝三暮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āo sān mù sì,意思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典故: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

  • 13560901926程子说的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冀丁冉答:两个词不一样,朝三暮四是成语,暮四朝三只是个词语 1、朝三暮四,汉语成语 释义: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巧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贻笑...

  • 13560901926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含义相同吗,含义是什么
    冀丁冉答: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朝四暮三 【解释】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栗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

  • 13560901926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有什么区别
    冀丁冉答:朝三暮四通常指人反复无常、经常变卦,而朝四暮三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故事与之相关。根据搜索结果,最初的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养猴子的人给猴子喂食物,起初是早上给三颗果实,晚上给四颗果实,猴子们对此感到愤怒。后来,养猴子的人改为早上给四颗果实,晚上给...

  • 13560901926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数量上是相同的,为什么效果却不同?
    冀丁冉答: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在总数上是相同的,但在排列顺序先后的数量上不同,效果却不同,是因为“众狙”看事物的短见。“众狙”听到“朝三暮四”时,认为先给的数量比后给的数量少,于是就“怒”。后来听到“朝四暮三”时,认为先给的数量比原来多了,于是就“悦”。不但表明“众狙”只看到眼前...

  • 13560901926关于庄子“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价值观的差异!
    冀丁冉答:      虽然都是4+3=3+4=7,但由于序数不同,“朝四暮三”时4+3=7供给量对需求量的相消最大化即总效用最大化时边际效用为零,“朝三暮四"时3+4<7。供给量对需求量的相消没有最大化即总效用不能最大化时边际效用大于或小于零(即负),这就是饱一顿饿一顿,这种...

  • 13560901926为什么朝三暮四不等于朝四暮三?
    冀丁冉答:答: 追本溯源的话,[ 朝三暮四 ]与[ 朝四暮三 ]是不大一样的;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匠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

  • 13560901926朝三暮四的故事
    冀丁冉答: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该故事意思是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不过现在我们多比喻变卦,反复无常。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在总数上、本质上没有变,都是七个,但顺序不同,对猴子的影响也不一样。

  • 13560901926请用效用的知识解释朝三暮四为什么与朝四暮三有区别
    冀丁冉答:对于《庄子·齐物论》中的猕猴来说,也是一样的。猕猴们早上先感饥饿,它们希望通过吃橡粟满足自己,主观上认为“朝四暮三”好于“朝三暮四”,早上四个的效用大于早上三个的效用。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