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动物的保护意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保护动物的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推荐下面的文章(节选):

  物种的意义
  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至于 “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 杀死了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
  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而如果不考虑 “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 [2] ? 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 [3] ? 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 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但这不是必然结局,不是理所应当,也谈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类,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类走上最后一条路。
 

  保护的意义
  然而,物种存活与否,以人类的价值确实太难判断了,毕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十分浅薄。而难以具体讨论时就诉诸抽象,有了这种常见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说: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物种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顺应(某个不可捉摸的)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这个总该没错吧……
  这篇文章不讨论其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只说一下把 “保护” 等同于 “顺应自然” 的问题。
  顺应自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中却根本无法执行——自然界的绝灭是一直存在的,大灾难有绝灭,平时也有绝灭。那么,假如有一个本来要绝灭的物种被强行挽救回来了,这算什么情况呢? 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损伤了其它本该繁盛的物种的利益呢? 动物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比如流浪猫的繁盛通常都会给野生鸟类带来严重的伤害。不管这样做好不好,这显然是对自然界的严重 “扰乱”。
  那么不扰乱,该灭绝的让它们灭绝行不行?问题又来了——谁该灭绝呢? 你不作为,就会有其他的人类活动影响;而这些活动影响是永无可能被完全抵消的。大熊猫的地位至今也没争出个所以然,它们在野外天然栖息地的生活能力极强,完全不用人担心,真正的问题在于栖息地本身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可是,栖息地本来就是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存在过,大熊猫会不会因为自然的气候周期而遭受危险呢?没有人类的话它们会什么时候气数已尽?绝灭之前会不会产生出新的物种?没有人知道。
  所以,实际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原则其实就一句话: “尽可能维持现状”(包括“恢复到以前的现状”)。因为这样对人类自身最为有利,环境不变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文化和经济嘛。这样做是不是打断了某个玄而又玄的“自然进程”?
  如果把 “自然” 定义为除人类之外的一切,那么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 “打断”。而考虑到人类不过是演化之巨树上的一个小小旁支,那么无理由地割裂 “人类”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类中心主义呢?

  实践中的保护

  但现实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困境不是环境伦理,而无一例外在于资源不够。有限的资金如果撒胡椒面一样平分给每个物种,大概会一事无成;残酷的现实使得野生动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们会优先把资源投给那些花费小、意义大的野生动物。
  生态学上的关键种肯定更值得我们去付出,因此,出现了两个保护生物学里专属的概念: 伞护种和 旗舰种 。
  所谓 “伞护种”,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态学地位,但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只要有人出钱保护了它,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别的物种。这样的好买卖当然不能放过。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
  而 “旗舰种” 甚至连生存环境这个要求都可以放宽,它的基本标准严格来说只有一条:能卖萌,能招人喜爱,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时满足伞护种的标准那就更好;若是连带还有民族象征、国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猫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旗舰种(WWF 拿它当徽标不是没有理由的] ):它足够奇特,还算珍稀(身为 EN 级别,已经合格了,虽然还有很多物种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来天下无敌,并且还相对容易圈养 ,也能胜任伞护种的角色。
  经常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确实,大熊猫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大熊猫本身的宣传意义、对川滇一带整体生态保护的意义也是确实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但总应该努力争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种。客观情况如此,我们只能把某些物种放在优先地位,把资源相对集中在有意义的领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义讨论并非空谈,我们不得不据此对资源的安排进行取舍。一些保护者太过执着于动物个体、执着于虚无缥缈的 “所有动物的利益”,或者某个不能明确表述的 “自然规律”,以至于花大力气为某些其实并不濒危的生物摇旗呐喊,我不能说他们一定错了,只能提醒他们,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领域里去。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三类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方面,比如绝大多数药物,都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间接价值,指对人类没有经济效益,但在其他方面使人类受益的价值,如福建沿岸的红树林,具有分解垃圾的作用,潜在价值,指人类尚未其价值何在,但在不远的将来可能造福人类的那些生物,我国保护大熊猫就是这个原因。

绝大多数稀有动物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
(一)药用价值。我国的传统医学就是在研究和利用野生动植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虎骨、豹骨、犀牛角、麝香、穿山甲片、赛加羚羊角、熊胆粉、海龟壳、蛤蚧、眼镜蛇毒、蟾酥等,是中医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1993年,为配合国际社会保护虎和犀牛的努力,我国政府禁止了对犀牛角和虎骨的贸易,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
(二)食用和衣用价值。我们的祖先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就是依靠采集或猎捕野生动植物来维持生计的。即使到了20世纪的今天,许多动物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或衣用原料。如鹿肉、黄羊肉、紫貂皮、黄鼬皮、豹猫皮、水獭皮、藏羚羊绒、燕窝、飞龙、鳄鱼肉、鳄鱼皮、鸵肉、蛇干、蛇皮、蛇粉等。单就蛇类而言,1997年我国利用各类活蛇约9000吨,价值就达4亿元以上。
(三)观赏价值。稀有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动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招揽游客的王牌,是马戏团表演的主角,也是部分家庭养殖观赏或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主要对象。赴国外展出和合作研究一对大熊猫,每年至少可为国家筹集到800万元大熊猫保护基金。另外,象牙、河马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以及孔雀、鸵鸟羽毛、蝴蝶、盘羊头骨制成的装饰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四)外交价值。我国特产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鹮等,既是世界级濒危动物,也是各国人民极为喜爱和渴望参观的珍稀动物。对外赠送或赴外展出这些动物,对提高中国知名度、发展国家间政经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间友谊、宣传我国稀有动物保护管理成就、开展濒危动物合作研究、筹集濒危动物保护经费等,可以发挥奇特的作用。(五)娱乐狩猎价值。1998年我国批准对外狩猎了3只羚牛、23只盘羊、61只猎隼、4只白唇鹿、57只岩羊、32只藏原羚、2只北山羊、1只水鹿,共为国家筹集到濒危动物保护管理经费1170万元,还调动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保护稀有濒危动物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当地的扶贫济困问题。
(六)潜在的开发价值。物种的价值,人类目前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其极小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物种的潜在价值将会逐渐被发现和认识。但是如果物种在被人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就谈不上开发利用这些价值了。无疑,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极大的遗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稀有动物的保护意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7099706955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籍彩肃答: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人类对于动物的猎杀是很频繁的,动物的品种也是在减少了,不要猎杀动物来做成美味的食物,或取下它们的毛做成毛皮大衣,下面分享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1 让人类更好生存 保护动物的第一个也是狭隘的理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存。这是从以人为中心的伦理上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 17099706955黑熊结队出现在湖北一国家自然保护区,我们为何需要保护野生动物?
    籍彩肃答:我没有养过宠物,甚至很不屑一些人因为宠物狗而大动干戈,但是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不再保护动物的世界,我无论如何不敢选择,我无法想象这样的世界有多残酷,无法想象我如何教育我的孩子...野生动物被端上餐桌,是人类无知、权力与虚荣的盛宴。因为攀比,熊掌被端上餐桌,猕猴被直接开颅...因为炫耀,无...

  • 17099706955人类为什么要保护企鹅?
    籍彩肃答: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所以保护动物刻不容缓,全世界都在号召保护动物。濒危动物是一项珍贵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

  • 17099706955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稀有动物
    籍彩肃答:1. 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栖息地廊道和生物廊道,以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保护它们的自然生活环境。2. 维护动物栖息地内的生态平衡,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珍惜动物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3. 定期监测栖息地内不同营养级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繁殖状况,防止某些物种过度增长或灭绝,通过科学管理来...

  • 17099706955陕西洛南发现12只中华沙秋鸭,这种动物为何会成为保护动物?
    籍彩肃答:陕西洛南发现12只中华沙秋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如今存货数量仅2000多只,也是作为保护动物的主要理由。一:中华沙秋鸭是罕见的动物。中华秋沙鸭在中国各地均有出现,但分布点零散,但是很少在同一地址查看到数量如此之多的现象。多亏了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在境内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

  • 17099706955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啊?
    籍彩肃答:<1. 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2.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所用的药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动物或者植物。如果这种动物或者植物消失了,那么可能这种药材就消失了,那么疾病就不能治愈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3. 丰富多彩的物种可以丰富我们...

  • 17099706955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
    籍彩肃答:据2011年数据统计,中国已建立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9466万公顷,保护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和国内重要意义的典型、代表性生态系统及若干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2、迁地保护 植物迁地保护是指把植物...

  • 17099706955最为珍贵动物有哪些
    籍彩肃答:5.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物种,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冰减少等生存威胁。作为食肉动物,它们主要以海豹为食,但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和海冰减少,北极熊的食物来源受到严重影响。这些珍贵动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保护这些稀有动物及其栖息地,...

  • 17099706955保护稀有动物对国家以及世界有什么好处?
    籍彩肃答: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方面,比如绝大多数药物,都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间接价值,指对人类没有经济效益,但在其他方面使人类受益的价值,如福建沿岸的红树林,具有分解垃圾的作用,潜在价值,指人类尚未其价值何在,但在不远的将来可能造福人类的那些生物,我国保护大熊猫就是这个原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