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究竟是嘲笑蜀国的将才,还是廖化本人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谚大家应该都听过,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其实有两种,而人们通常只接受了最直白的一种:廖化是个庸才,出门就丢人。但其实这句话有另一种解释,廖化很威武。

误解的来源

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来源,普遍认为出自一本清末的小说,而这本小说本身跟三国毫无关系。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老汉眼热一个年轻书生,看到年轻书生在编县志,因此嘲笑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老汉想表达:我这么大年龄都没有编县志,你一个毛头小伙居然装模作样地当文豪写县志。

老汉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表达蜀汉后期的将领乏人,就连廖化这样的杂鱼都可以当先锋官。用来喻指极度缺乏人才的局面。不过,这老汉拿廖化寻开心倒是有点耐人寻味,撇开真实历史,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廖化也不是个大众脸杂鱼,而是有相当分量的大配角。

另一个解释

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另一个解释,是说蜀汉政权偏安一隅,人才断档严重,弄得廖化都到了退休的年龄,还不能颐养天年,又被返聘回蜀军,担任先锋。这个解释其实更具说服力,在蜀汉政权灭亡前几年,廖化去找老将宗预,想邀请对方一起去拜访都护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宗预说:咱俩都七十多了,还去拜访年轻人干什么?但就是已经七十多的廖化,到了魏灭蜀的时刻,居然还要披挂上马,抵御敌人的进攻。

诸葛亮的高参

要说廖化是个无能的将领,这观点万万站不住脚。历史上的廖化在蜀汉政权有一席之地,从刘备入川开始,廖化基本都是全勤的优秀将领。在《三国志》中,廖化首次登场就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廖化一并被封为前将军主簿。

主簿不是普通官职,而是一种高级副手兼秘书,由此可以判断廖化读过书,至少不是个文盲。后来诸葛亮当政,廖化担任丞相府的参军,也就是诸葛亮的高级参谋,马谡这时候的官职也是丞相参军,可见廖化与马谡的实力相当,都是诸葛亮信任的高参。后来诸葛亮组织北伐,夺下了一块曹魏的领土——阴平郡,廖化就任这个郡的太守。管理危险的新纳领土,可见诸葛亮对廖化能力的充分信任。诸葛亮死后,从政经验丰富的廖化逐步成为中流砥柱,一路升到了右车骑将军,成为姜维北伐的主要依靠力量。

可惜的廖化

当过副手、高参,又主政过地方,跟魏、吴都打过交道,廖化的人生履历简直耀眼,这样的人才根本可遇不可求,加上廖化本身老当益壮,蜀汉朝廷不让他退休,一直让他发挥余热,也是个很合理的现象。

尽管廖化在蜀汉灭亡前一直很健康,却在蜀汉灭亡的第二年去世。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国破家亡的精神打击外,大概也跟失去了被需要的责任感有关,让廖化一下精神懈怠,无法重新振作。这告诉我们,精神目标一定要坚定,不能随便放弃。综上所述,廖化从来就不是庸才,说句客观的话,他一直都是国家栋梁。

至于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俗谚的流传,大概因为《三国演义》太过出名,在书中廖化的戏份比较靠后,等到关张赵马黄都一堆明星退场之后,上场的廖化无法让读者们重新认可。



我认为这句话是嘲笑蜀国的将才,因为这正说明蜀国没有什么人才,所以廖化才能够是第一个人才。

嘲讽的是蜀国已经没有将才。后期的蜀汉随着军师和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军中已经没有能够征战的优秀将领,使用廖化实属无奈之举。

嘲笑蜀国的将才,因为当时姜维对曹魏进行讨伐的时候,蜀汉的军事将领已经是极度的匮乏了。

二者皆有,这即是说廖化本人的平庸的能力,也是说蜀国的将才后继无人。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究竟是嘲笑蜀国的将才,还是廖化本人呢?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