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世俗的应对中修习佛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用佛法解除世俗的烦恼~

佛法就是去烦恼的法门,我们在凡间修就是去世俗烦恼。
从法门入手,了解佛法,进入一门或说是依照一部有缘感兴趣的经或大德注释,了解苦恼的根源,找到根源,经中自有解决办法。
认真面对现实的烦恼用所掌握的法门,认真实修,你必会离苦得乐。

时下,都市里的百姓中,参与集体放生活动的人多了起来。这无异是好的,善良,是良性社会的正面。放生的人多了,杀生的事就少些,我是很赞成放生的。


可是,放生的事,也有“佛法内”与“佛法外”的不同。这一点,许多人没有注意到。有人会惊诧:放生是善事,怎有内外之别?嗯,首先得说说放生的意义。放生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出世间的放生,一种是世俗间的放生。它们在形式上、对象上看却是没有两样的。免去动物的被杀命运,是两者共有的特征。这叫“善行”,是良性社会中应普遍遵循的道德。这个特征,并非是佛法内的独特表征。我们不应把佛法与世俗对立起来,在良性的世俗准则之下,佛法却应表达自己的精微,而不是混为一谈。所以,善行是佛法内与佛法外都当“共有”的行为,它却不一定即是在行佛道。


世俗中的“善”是不唯“放生”一类的。还有“造寺、印经、修路,乃至媒人、经营”等等,让我们想起了一千年前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一番对话来。武帝向由佛教发源地远道而来的禅宗祖师达摩“表功德”:我曾动用国银造寺院无数、我曾亲自到寺院吃斋布施,我曾批准许多国民出家做僧尼、我号召天下佛子吃全素放生…,我的功德大否!达摩祖师向他解释说:你没有佛法的功德,你只修得个世俗间的“人天福报”而已。注意:这段说的“修善”,被达摩分为“出世间”和“世俗间”两种的。达摩从武帝那的表现看出,武帝仍在做着“世俗之善”。武帝一听大为不高兴,反问道:什么才是出世间的“功德”呢?达摩以一句武帝更为不高兴的话回答了他,以至武帝气极半夜要杀掉了祖师。这句“廓然无圣”意即“不要自以为伟大了!”(读者可切莫理见文解义地解成‘心中不要有圣’),让武帝怒斥祖师:“对朕者是谁?”--你是什么人!达摩以平静的心对武帝说:“不识”,意即批评他以“三宝”弟子身份却不识得三宝,连僧都不识,对法语也不识,何以识佛的功德?


可见,“善”是可详尽分别的。放生活动也是一样,如果大家只是以“世俗之善”的态度来放生,那于佛弟子的要求上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佛教是“自觉.觉他”的教学。什么是“自觉”?就是自己主动地觉证自己(不是政治术语上的‘自觉’)。而“觉他”是指帮助他人来觉证自己。所以,这个“佛的善”与世俗之善有区别。佛教的放生功德也是殊胜于世俗间的放生行为的。



首先,我们要对放生的生命本体有一个真切地认识:生命,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它们都有同样的求生之望。这一点,所有放生者都应是赞同的。我们在帮助自身以外的一条生命逃生的过程中,我们也体验到了“生的愉悦”。也就是说大家以行动和体验同时证明了生是美好的!当然,人的大脑并非只会停留在这个浅层面上永远地“愉悦”上,他会继续思维。你会想:这条生命的过去是否有伤?这条生命的现在是否愿意逃去?这条生命的末来是否得以新生机?于是,有了放生“生命”的挑选、放生“场所”的挑选、等等的安排设计,这是将心比心的“平等心”。


放生的事多了,就会有烦恼上来了,这是每个常放生的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比如用多少钱买下它才合适?放在哪里别人才不捉它?它自己活得了吗?也许,有人说:我只管放,别的不管了。于是,我会见到上游正放鱼,下边就有人在用渔抄等着捉鱼的笑话。这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这“只管放”的人是没有用“平等心”来看待生命。他“高高在上”地向小生命施行“生死大权”!如此,就成了世俗间的行为了。



佛教讲“智慧”,由于放生活动以“将心比心”最易引发动脑筋而成为修行的殊胜方法。所以,放生必须动脑!用我们大脑思维来开动逻辑,理性地安排好放生活动。而这,正是佛教放生对大家的要求,也是“出世间”放生的特点。我最近听说,有记者对广东深圳某公园放生活动随意投放生物的报道,反映了一些放生中的负面影响,把它归为佛教的错误。其实,这是人们对佛教放生的曲解。


有的人,以没时间亲自放生为由,出了钱来给他人代办,好象也是在做“功德”了。这样不负责任地用钱打发了,我以为从思想上这是有缺陷的。放生之事虽可以代办,但自己的“生”也能交由他人代生吗?显然不能。所以,放生要在“救生”的因果之上,还得注意因缘上的过程。莫将代办人的因缘强加在自己的愿望上。放生当以自己生命所相逢的另个生命为对象,通过自己亲手放生的全过程来思维“生与死”的“缘”,这才是如法的放生。切莫以为有钱必买“生”,这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长期如此,暗中可将培养出奸心)。更严重的,听说有的放生团体将放生的生物数量和品种向批发市场提前下订单,用“预定”的方式来采购生物,这是很不严肃的!因为是在向捉生物的人发出了“大量捕捉”的信息,且是以金钱报酬的方式“要求”捕捉,来满足你个人的“行善欲”。捉上来、放下去又捉上来,生命却在这里成了你手里“行善”的玩物(如同世俗的政客行为)。如果说,你没有时间完成放生的全过程,还不如以吃素代放生吧,这也比不如法的放生强些。我不希望出现向市场下定单的放生活动。


在放生的人中,常会见过“生物感恩”的现象。一些小动物如甲鱼、龟和鸟兽会在你身边逗留片刻才离去,它们会用小小的双眼望着你,这时,两者的心是通的!佛教要求在放生中对它们进行“三皈依”教肓,即用授皈依的方式附以持咒加持的手段来完成放生过程,这也是与世俗间的放生不同的。所以,每一个人,每一次的放生,即是学习到佛弟子最基本规范“三皈依”的机缘。虽然是来授与小动物的,但我们亲自又复习一遍。虽是放了它生,也是又一次救了自身的“慧命”啊!当你提着装它的口袋,看着袋中挣扎要逃的动物,我们想想:现实中的我,不也是这个样子吗?当师父对我们的修行提出严格要求时,师父这个“袋子”也正提着我走在“解脱”的大道上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每个佛弟子得度的基本底线上,莫再挣扎!我们一定要搞懂“三皈依”的原理。


放生,就是放因果、放因缘。在自己的因果.因缘上亲自放了一条生命逃去,即结了善缘。也思考了生命之间的恶缘。我们希望的是它们之间的和平共处,所以尽力回避恶缘的交联。其中所导源的是我们放生者的智慧!一切都是相对的关系,放生也是如此。你不可主宰它的一生,虽然你对它的尽心没错。如何理解师父对自己的教诲也同体谅放生一样,当发心“体解大道”,以求因果园满、因缘具足。我们修行佛法,也要有善缘。僧师即是放生自己慧命的第一善缘,所以放生时,最如法的莫过于“随机结缘”的亲自采办生物,认真找寻放生地点;放生活动请僧人来做法师,开导我们的智慧,并为众生主持放生仪规。让这放生活动,成为亲近三宝增长慧力福报的善缘机会,这样的因果是决不会有错的。学会了放生,就学会了自己“慧命”的培养。我们佛教不但有佛教的放生之事,还有对“慧命”的放生哩!对寺院僧人修行的供养行动,以及入寺求佛道,就是对自己和僧人的“慧命”大放生。这个事,你可曾参与了吗?

1.佛劝导众生修布施波罗蜜。我们在和朋友交往过程中,不要怕吃亏,要大方,只需要和自己的经济能力相适应。比如出去吃饭要主动去付账,有机会请朋友出去吃饭交流感情,该给的随礼钱要及时给到等。
2.佛教的我们因果报应,种善因必然能得善果,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要常怀利人之心,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多和别人结善缘,绝不要在背后议论说别人不好,能在背后夸别人最好,即使别人背后诽谤或者排挤我们也不要怨恨报复,这样就能了结过去结的恶缘。
3.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了地狱门。绝不能经常看别人不好,说别人不好,看人都只看对方的好处优点,学习他的优点,有了问题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向外怨。
4.享福就是消福,一定不要贪图享受。佛法是心法,在生活中就要修行看破,放下。处于善缘顺境不生贪爱,属于恶缘逆境也不生怨恨。

布施,持戒,忍辱,是世间波罗蜜。

先明心见性才能真正谈得上修习佛法。一个人明心见性了,就不迷惑颠倒,才是修行的开示,否则是在迷惑中修行,修的还是迷惑

阿弥陀佛

问: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佛修持功夫成片?

老法师答:这就是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叫历事炼心,就在工作当中。工作就是修行,工作里修什么?把烦恼习气修掉,这真功夫。刚才前面跟诸位说过,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起怨恨,这就是真修行。同事与同事之间,有人对你很恭敬、赞叹你,笑笑,感谢,不放在心上;另外一个人讨厌你,很恨你,怨恨你,你见了也笑笑,也不放在心上。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和,这就是修行。念佛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不放其他的东西,这叫功夫成片。所以用功不碍办事,念佛是比什么都殊胜,譬如修禅就不行,修观有的时候还是有妨碍,唯独念佛没妨碍,念佛是最殊胜的止观。




怎样在世俗的应对中修习佛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3955863432佛教的“空” 是什么意思?
    芮桑花1、空,在佛教的意思是"无",2、修道到了连空也没有处所之后,明白空也是假象,空也没有了。如果仍然有空,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再进一步做到无之又无,就无也不存在了,有空皆忘才可以彻底的无。3、朱熹说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诠释了佛教的“空”。所以:“疑得佛家初来中国,...

  • 13955863432佛的大弟子中,哪个弟子吃饭象牛一样?
    芮桑花然而在皈依僧宝时,不重信而重智,则近似稚童舍慈父而逃逝,实已背离僧宝及三皈依了。《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云:“信为入佛之门”。对于僧宝的信心是初学佛人极其重要的心理基础。怀疑及戏论,使人背离正信,汉传佛教群体中,很大一部分...

  • 13955863432赠送佛经有什么好处
    芮桑花梁武帝听了达摩这番话,心想真是闻所未闻,便就追问下去:“那么请教大师,怎样才算是真功德?”达摩开导说:“纯净的智慧,既妙且圆,本性空寂。这种净智妙圆的功德,难以用世俗造庙拜佛的做法获得。”听了达摩的回答,梁武帝如坠雾中,不知他在说些什么。不过,梁武帝还是耐着性子,提了另外一个...

  • 13955863432如何看待和应对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挫折
    芮桑花(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

  • 13955863432我们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一)
    芮桑花二是世俗偏见与社会舆论的压力。 第一是性生活的和谐度。 第二是作息与运动。 第三是饮食和卫生。 第四是消费习惯。 7.最佳博弈策略 如何应对伴侣出轨的风险? 出轨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病,也是当代婚姻不可承受之痛。 1.出轨前:选择信任,建立规则,明确后果。 2.出轨中:留意变化,搜集证据,核实情况。

  • 13955863432怎样克服嗜睡?
    芮桑花大脑皮层有一个功能可以控制你90分钟就准备醒来一次,但是如果在90分钟内你进入了深睡眠状态,就不容易醒了。在深睡眠中被唤醒人会感觉很疲乏,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宿醉,很难恢复体力。如何应对: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如果你想在周末休息的时候补充睡眠,午后片刻的小睡要比早上赖床效果好得多。周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