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句子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怎么过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文章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安排过渡~

赘一个人的孤独,流不尽的悲伤。

霍金曾说过..........我们不也一样么。时间是多么珍贵啊

过渡句:
“王刚同学不但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身体也很结实。”
(注:前一段写王刚工作认真负责,后一段写他身体结实)
“陈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思想,而且非常关心我们的身体”
(注:第一段写陈老师关心我们的思想,第二段写陈老师关心我们的身体)
这两个过渡句都没有正确反映出衔接的两部分间的关系。“工作认真”与“身体结实”之间,“关心思想”与“关心身体”间都是并列关系,然而他们都用了递进句来过渡,这就失去了应有的衔接,造成了结构混杂,可见要想过渡运用正确,就必须仔细辨别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其次:过渡句要灵活多变。如果一遇到递进关系的过渡句就用“不但……而且……”,一碰上转折关系的过渡句就用“虽然……但是……”那么长此下去就会使文章乏味、沉闷。
下面举课本上几个灵活多变的过渡例子:
《白杨礼赞》从无边的黄土高原过渡到参天耸立的白杨树。“……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傲然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作者用两个小段来安排过渡,前一段,着力渲染人的困倦与景的乏味,后一段却迅急推出傲然耸立的白杨风姿,一抑一扬,巧妙完成过渡,可谓“匠心独具”。
这里如果用一般过渡句“虽然黄土高原看久了会使你感到有点单调,但当你猛抬眼看见远处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时,你恹恹欲睡的情绪便会一扫而光了”,那就乏味了。
还有《威尼斯》一文,在突出威尼斯是“水中之城”这一特点后,又是如何过渡到它是个“文化艺术之城”呢?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上走走就知道”这里作者并未直接指出威尼斯的文化艺术特征,而是在承认了它的明媚风姿之后,通过一句普通的“走走就知道”顺利完成内容上的过渡,如果将此句改为“威尼斯不但是一座明媚的水中之城,而且还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则俗之又俗,蕴味全消。

什么叫文章的过渡式呢?过渡式就是在文章上下两段中间设置一个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衔接自然。(放投影)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许多名家名篇中都巧妙地使用过过渡式,这一点为他们的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看下发的材料中“名篇回顾1”——鲁迅的《孔已己》和“名篇回顾2”——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过渡式,并讨论体会过渡式的作用。)
《孔已己》的第九段是一个典型的过渡段: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过渡段使得文章前八段的内容和第九段后的内容上下两部分形成紧密的联结,使得读者对孔已己的这个人的遭遇印象更加深刻。)
《济南的冬天》的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一个过渡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个过渡句从写济南冬天的天气转到对冬天济南阳光朗照下的山水的描写。过渡自然,文章内容推进自然。)

过渡的方法有哪些呢?
(1)用段落过渡;
(2)用句子过渡;
(3)用词语过渡;
(4)用小标题(序数词)过渡。
下面给同学们展示一些过渡式的示例:
(1)前面写物转入写人的过渡句有:
①物犹如此,人亦然,
②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③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④自然界如此,人世不也是这样吗?
⑤其实人也是如此。……
引入事例的过渡句有:
①从古至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②古有…… 现代社会依然如此,……
③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常见的过渡词有:1、表关联的词。如但是、然而、于是、因此、可是、不过、另外、此外等等。举一个例子:“然而,石桥留给我的,也不尽是美好的怀恋,偏有这么一件事,石头般地落在心里。”(《外婆家的石桥》)2、表顺序的词。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3、表时间的词。如《夕照》中的“这会儿”、“一会儿”、“渐渐地”;《三峡之秋》中的“早晨”、“中午”、“下午”、“夜”;还有如春、夏、秋、冬等。

一般情况下,文章大都以句子的形式来完成过渡。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过渡句。

1、用陈述句过渡。如“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詹天佑》),上一个自然段写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的,接下来的这一段则通过这个提示句过渡,写他开凿隧道的办法。

2、用疑问句过渡。如“海豚为什么会有救人于死难的崇高精神呢?人们一直感到不可思议。”(《海豚救人》)。

3、用承上启下句过渡。如《迷人的张家界》第六自然段头一句:“因为有了这奇山秀水,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前面分别描写了“奇山”——金鞭岩、黄狮寨及“秀水”——金鞭溪,这一段则要写写张家界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了,过渡句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这类过渡句一般可以用上“既然……那么……”、“虽然……但是……”、“虽然……还是……”、“因为……所以……”、“尽管……其实……”等关联词。

过渡段与过渡句,好比一对双胞胎,认识老大就等于认识老二。如果将一个过渡句独立成段,那它就是所谓的过渡段了。如“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另外还可以通过打招呼、忆歌词、移步换景等方式来完成过渡。


读完句子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怎么过渡视频

相关评论:
  • 19391453623怎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读完短片后,要回答的问题怎么解决?
    章顷牧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aUXe523jZwE-ruv-VjhLw 提取码: fppe 首先,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这话作为引导学生的行动指南。

  • 19391453623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章顷牧答: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

  • 19391453623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反思
    章顷牧答:也许是因为的心理素质不够好,以及对学情的预设不够充分,使整堂教学出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 1、对重点生字及朗读的指导不够。 原本在备课时我对这方面已经有了预设,但面对陌生的学生及学生的反应不够积极时,我基本没有了预设的帮助。比如当学生听完录音后就该展示小黑板让学生划分句子节奏及标出生字词的音,同时...

  • 19391453623《核舟记》课堂教学反思
    章顷牧答:(三) 学生展示环节; 十分钟之后,我让学生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写出自己组的答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显现得非常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地上黑板写自己组的看法。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调动了学生 (四)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节。 由于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写的时候显得有些罗嗦,且重点不突出,如:写第一段的内容时...

  • 19391453623《心声》教案
    章顷牧答:为什么?你更希望自己的老师是怎样的? 说明:本环节主要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状态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中生疑,在疑中更进,师生同气相投,让学生的真情体验,自主意识,探究欲望达到高潮,更深层次激发学生展开多角度对话,深入理解文本、作者、甚至自己...

  • 19391453623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章顷牧答:在如何指导好朗读,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课文先让学生熟读,达到98%的学生熟读。 2、老师范读。每一篇课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难懂的文字我都要进行范读。使学生在听读的时候揣摩老师为什么这样读,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个词重读、要把那个句子度的很轻,等。在听读中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 3、 学生读文我采取多种读...

  • 19391453623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章顷牧答:要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就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另外,还要在求知中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无涯而不问止、问无休而学有成,像沈括和哥白尼那样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资料:大脑 ...

  • 19391453623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作用
    章顷牧答: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从课文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由此可见,课后练习为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和培养写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除了对课内字、词、句、语段...

  • 19391453623第二届“巨人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答案
    章顷牧答:第二届“巨人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初赛试题说明(小学低年级) 第二届“巨人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初赛即将举行,这次大赛旨在贯彻教育部新课改精神,提高广大青少年汉语应用能力,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展示语文风采,让学生尽享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乐趣。 大赛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设有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和中...

  • 19391453623浅议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章顷牧答: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从学习内容评:如一位学生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