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这种论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郭德纲早期落魄时,与马季有没有瓜葛?为什么郭德纲对马季很尊重呢?~

马季虽然不是郭德纲恩师,但对郭德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相声圈里,马季对郭德纲也是很认可,点赞郭德纲的的“出世”,更为德云社提名,
态度上的支持马季还曾亲自为郭德纲书写“德云社”三个大字,至今这三个大字和题字时的照片郭德纲还保存的很好。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马季是一边接电话一边题字的。据说,当时正在提字的过程中,马季接到电话,对方说“郭德纲为人不行,不要给他题字”,马季说到“都是同行!”言外之意,不要排挤郭德纲。

郭德纲早期落魄时,与马季并没有太多的瓜葛说起郭德纲这位相声演员,还真是从坎坷中挺过来的,别看现在的他春风得意,早年的他可是历经苦难。从小就学习相声的郭德纲,早在十几岁开始就有了一颗闯荡天下的心,励志满满的郭德纲,在90年代开启了北漂生涯,当年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他坚定着自己的梦想。

要说天下哪有那么好闯荡,初来乍到,在北京这座大城市人生地不熟的,当时也是寻求北京主流相声界的大咖们,希望他们能够收留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可想,京圈的相声朋友似乎并不是很讨好,而另一方面又因为郭德纲在天津的师父并不认可郭德纲这个徒弟,以此郭德纲那时并不受待见。
姜昆作为马季的大徒弟,不但没有继承老师的艺术衣钵、也未汲取老师的价值观而是和老师马季对郭德纲态度截然相反,多次质疑、抨击郭德纲人品和艺术风格。从2006年的相声界“反三俗”运动开始,十几年毫无消停的意思,以至于如今姜昆和郭德纲几乎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是非曲直留给时间去评定,只想说一点:作为曲协主席,姜昆确实缺乏该有的对后起之秀的包容心胸、和对相声艺术的兼容并蓄理念。

和诸多相声圈的艺人相比,马季先生的高风亮节显得难能可贵马季先生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赞许支持郭德纲,有位记者曾问过马季先生为何不像其他相声艺人那般指责郭德纲,马季先生沉思片刻后回答:“我年纪大了,不嫉妒人了”,马季先生的这句话说的意味深长,马季先生貌似告诉了我们那些指责郭德纲的人多是嫉妒郭德纲在相声演绎上取得的成绩。
就是这样一位在相声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曾经给予了初出茅庐的郭德纲很大的帮助。当很多人都在排挤郭德纲,排挤刚刚更名的德云社时,马季先生却对媒体说:”郭德纲带火了相声,相声界出了一个郭德纲,是相声的幸事”!这对郭德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马季写的“德云社”三个大字,对郭德纲来说意义非凡,有了马季的支持,郭德纲总算能够在人前有了底气!再加上后来又拜侯耀文为师,郭德纲在相声界彻底站稳了脚跟!德云社二十周年纪念专场,马季的儿子马东是主持人,因为马季的原因,马东和郭德纲是一对挚友。马季对郭德纲的认可,让马东对郭德纲另眼相看;马东是马季的儿子,让郭德纲发自内心地觉得马东亲切,两人成了至交好友!
马季注重创新,郭德纲也以创新立足马季从不保守,反而非常注重创新,如果没有那些脱胎于传统相声的创新,马季不会写出和表演出那么多优秀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也就不会被那么多观众所欢迎,所爱戴。在很大程度上说,郭德纲也是靠带有一定规矩的创新而成功的。他如果只是原原本本说那些老段子不会成,如果胡乱开说不管任何相声规矩和规律也不会成。

马季当时是中国相声界极具号召力的一位,做人做事都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且,他一直以发展相声、传承相声为己任。其实,现在的中国相声界不缺郭德纲这样的类型,缺的是马季先生这样行业泰斗人物。

马季先生确实说过这句话,关于别的答案中否认马季说过这句话的人,也许不了解这段历史。这句话也跟郭德纲没有任何关系,至少在马季说这句话的时候,郭德纲还没怎么回事呢,希望大家不要瞎联系。

马季讨厌的是相声界的门户之见和门户之争是传统的拜师仪式,一个头磕下去一辈子就认准这个人的做法。再拜别人就被认为好像叛国一样。相声界的排外风气看起来确实不太友善,对没有拜师的人,是一种敌视的状态。
马季书中说过一个事,有一对河北的相声演员,在天津演出,效果很好,观众可欢迎了,但是因为没有拜师,受到了相声行业的抵制。所以想拜马季为师,入个门户。马季没有同意,因为那人比马季还大四五岁。

其实我个人认为,马季没收这两个人,是跟自己的理念相矛盾的马季不赞成相声里面门户之间的争斗,也不喜欢同行对没有师承演员的态度,他跟自己的徒弟是以师生的关系相处的,除了台湾省的李国修之外,其它徒弟都没有摆知,没有磕头,没有拜师礼。
可以说,马季是不喜欢传统的繁文缛节的,认为这些虚假的仪式和意识影响相声的生产力。但为什么说马季没有收那两个人是跟自己的理念相矛盾的呢?
原因是,那两个人被相声同行排挤不是因为没有能力,主要是因为没有师门,马季有能力把他们带进师门,他也不看重师门,如果两个人艺术确实值得推荐,其实帮一把也不是不可以。马季拒绝了,而且拒绝的理由是因为他们年纪大。
从意识形态上来说,马季拒绝的时候还是带着传统的拜师观点的,如果是其它把门户看得很重的相声演员也很可能不会答应。马季没有收那两个人可以看出来马季并不是传统的挑战者,也不是一个搅局者。

马季说出了自己讨厌这支队伍,更像是一句牢骚因为他什么也没有改变,只是独善其身了,也没有往改变的道路上做什么改天换日的功绩。
行走江湖又形成很多规矩,黑话。这都是陋习,偏偏有些演员不钻研业务,喜欢拿这个当宝贝。二十年前马先生的这句话,至今仍有他的现实意义,希望不但是相声从业者,我们观众也要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随着相声在娱乐市场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以前相声演员的怪谬言论,诸如马季是“歌颂型相声”代表人物、“马季姜昆没有相声基本功”种种,纯属人云亦云无稽之谈。

在一个人云亦云、众口铄金的圈子里,说几句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却成了异类。马季和郭德纲,包括其他相声演员,都没有毁掉相声。相声能不能活过来,也不是仅靠一两个人就能决定的。

马季确实创作表演了很多歌颂型相声

马季确实创作表演了很多歌颂型相声,譬如《友谊颂》、《新桃花源记》,但这些作品均出自于特定的年代,尤其是《友谊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其背景资料,可以说没有这些“歌颂型”相声,恐怕相声在当时就彻底灭绝了。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作品,虽然有些时代局限,可是它们并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还是有许多艺术创作技巧和含金量在里面的。这里列举一段马季、唐杰忠/赵炎的《彬彬有礼》,是颂扬当时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作品,但现在我们拿出来再看,丝毫不会觉得肉麻违和,反而还是会被逗笑。

比起“歌颂型作品”,马季和姜昆的讽刺性作品更多,而且语言幽默、结构完整,讽刺得鞭辟入里。比如马季的《百吹图》、《北京之最》、《多层饭店》、《特种病》、《一仆二主》、《富了之后》、《招聘》等等。这些相声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而是把讽刺建立在幽默合理的基础之上。你要讽刺,首先你的东西必须是一段相声,必须要逗乐观众,没有创作基础的讽刺无异于扯脖子骂街。

对于郭德纲和德云社,我真的是爱恨交加

对于郭德纲和德云社,我真的是爱恨交加。2005年郭德纲在相声界异军突起,只要电视上播放郭德纲的相声,我就会一点不落地看完。前几年,所在的城市开了德云社,我曾多次买票走进剧场。我个人把郭德纲分为了2010年以前和2010年以后。2010年以前的郭德纲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大家,他把观众们都吸引到了相声剧场里,对于当时相声的火热,他无疑是立了头功。但2010年以后的郭德纲,更像是一个披着“宗师”外衣的营销专家。

当然,说相声挣钱理所应当,可是近年来的郭德纲在掌握了话语权和地位之后,越来越喜欢著书立说、偷换概念,大搞相声饭圈化,而且他本人及徒弟们的作品也不再有什么结构和创新。现在的粉丝们抢票去剧场,有几个是奔着听相声去的呢?相声搞饭圈化,无疑是饮鸩止渴,这是在透支相声,凭借饭圈化得到的,最终一定会加倍地失去。我们看现在剧场的节目单,天天《黄鹤楼》、《学聋哑》、《打灯谜》,再忠实的观众也有腻烦的一天。

很多人说高峰奔着艺术家的路子去了,不否认高峰对传统相声的驾驭能力和表演功底

很多人说高峰奔着艺术家的路子去了,不否认高峰对传统相声的驾驭能力和表演功底,但他基本没什么原创的新作品。不是在老段子里加几个包袱就叫创作创新。现在很多年轻的“角儿”,他们的创作能力甚至不如天津年逾古稀的刘俊杰先生。另外,什么是相声基本功?相声基本功绝不只是打板背贯口哼哼几句太平歌词那么简单,基本功还应该包括对人物的塑造,对作品的掌握理解。只靠耍贱卖腐伦理哏,短时期内可能会扬名赚钱,但一直走这条路,实属艰难。若干年以后,观众能不能想起你,不是取决于你有多少粉丝,上了多少回热搜,而是看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好作品。

马季也好,姜昆也好,郭德纲也好,他们都是会被记录在中国相声史上的人物,他们的初心都是为了让相声更好。无论他们过去、现在抑或是将来做了什么,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年他们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曾为相声行业耕作不息。



马季是继侯宝林之后的又一位相声大师!郭德纲相声功底深厚,如果能像从前一样,把精力放在相声上!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大师的人物!不过近期的相声段子,不敢恭维!

马先生对相声最大的贡献,就是到晚年的时候已经不嫉贤妒能了,给予郭德纲正确的评价,为德云社题匾,历史会记住马先生这个丰功伟绩!

这个论调不靠谱,是在刻意制造矛盾。实际上马季、郭德纲都是非常优秀的相声人。

理性看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郭德纲是相声界的佼佼者,的却让相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如何看待“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这种论调?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