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送别诗常表达哪些情感?通常使用什么意象?通常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送别诗,2000字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1.送别诗常见意象 2.表现手法 3.思想感情还要有对具体诗歌的分析~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一)创作情怀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二)抒情艺术
  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由于这首诗无上的艺术成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对它有所引用。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现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送别诗通常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的祝福,通常使用杨柳做意象,一般使用直抒胸臆、衬托和描写的手法来表现.


紧急!送别诗常表达哪些情感?通常使用什么意象?通常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视频

相关评论:
  • 19420549426送别诗都有什么
    郜茜狭答:1. 直接抒发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这类诗歌往往直接表达对离别场景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环境氛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哀婉、凄美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友人》。诗中通过青山、白云等自然元素,将离别的悲伤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2. 寄托深情的送别诗 这类诗歌常常通过寄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对...

  • 19420549426你知道哪些送别诗
    郜茜狭答:送别诗 1.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这首送别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诗中描述了作者即将离开,友人汪伦前来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友情和惜别之情。2. 王之涣的《送别》王之涣的这首送别诗,充满了忧伤和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

  • 19420549426关于送别诗
    郜茜狭答:三、送别诗表达深厚的友谊和祝福。在送别诗中,诗人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祝福。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和关怀,希望友人在离开之后能够顺利、幸福。这种深厚的友谊和祝福使得送别诗更加感人,让人在离别之际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四、送别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丰富多样,包括运用...

  • 19420549426古人送别时创作了很多送别诗有伤感的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如王源王维...
    郜茜狭答:5、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夜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繁华和无奈。这些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借用历史典故,以寓意离别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在古代,送别诗不仅仅是一种...

  • 19420549426送别诗有哪些.
    郜茜狭答:结论:送别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抒发离别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祝愿。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送别诗篇:-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其豪迈的气概,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和对远方的祝福。同样,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描绘了江边送别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

  • 19420549426渡荆门送别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全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
    郜茜狭答:表达了队故乡的恋恋不舍 李白第一次出蜀,雄心壮志,朝气蓬勃,表达了对外面世界的期待

  • 19420549426送别诗中的意象
    郜茜狭答: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 19420549426送别诗有哪些...
    郜茜狭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4. 送别诗在现代的影响 虽然时代变迁,但人们对离别的情感是共通的。送别诗在现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成为表达离别情感的重要载体。以上就是关于送别诗的一些基本知识,送别诗作为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

  • 19420549426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表达情感有哪些?
    郜茜狭答:- 思乡思亲: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同情批驳:对战争中受苦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不满。- 烽火、狼烟: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紧急。- 宝剑、马、铠甲:代表战士的勇猛和战争的临近。分类:- 送别: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留别: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与祝福。- 赠别:以诗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

  • 19420549426《塞上曲送元美》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郜茜狭答: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为中国古都之一,西汉、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这里实际指当时的首都北京。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创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诗,明代中期,边事屡起,北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胁国都北京,诗人和王世贞...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