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希特勒不给百万大军准备冬装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个王朝都有其特点,我们在对比朝代的强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对比,不能忽略时间去对比,毕竟时代在进步,后面王朝的武器要强于前朝,尤其是出现了热武器之后,如果抛弃时代特点,单纯对比军事实力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将朝代至于当时,来看军事实力,看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力最强。

以上面的条件作为对比,我认为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为什么是汉朝了,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有短暂的新王朝,但是整体军事实力都是非常强悍的,尤其是作为当时来看,汉朝是不受外族威胁的。

汉朝期间,如果说受到外族威胁,也只是在汉武帝之前,匈奴鼎盛时期,汉朝甚至要称臣来保证本国的休养生息,积蓄对抗匈奴的力量。不过当汉武帝强硬态度下,汉军不断的进攻匈奴,不断消耗匈奴的力量,终于将匈奴击败,汉朝北方再也不受到匈奴的威胁,从此汉朝基本没有外患,因为自身的军事实力是在是太强悍了。

汉朝的军事实力强悍在末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即使汉朝都要亡国的时候,其军事实力都对外族形成碾压,周边国家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汉朝,即使后来军阀林立,不管是公孙瓒、袁绍、董卓、马超,在面对北方名族的时候,随便一个军阀都能对其形成碾压,更不用说整个大汉的军事实力了。
有人会说唐朝和秦朝也很强,确实不错,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汉朝的地方在于,不能对周边国家形成碾压,甚至长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虽然秦朝让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是统一后的秦朝,衰败的实在太快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

1、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2、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
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3、卫青
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
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

4、班超
班超(32一102),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属今陕西咸阳)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
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
5、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
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

二战时期德军折戟莫斯科城下,有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天气,提前的寒冬成为了前线德军最大的敌人,士兵因冻伤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希特勒就算是战争狂人,但是也不会狂到不给前线士兵准备冬装的地步,是什么造成了前线几百万德军无足够的冬装呢?


如果德军准备充足的话,有很大可能打赢这场会战的,最差也可以保证主力撤退,因为当时无论是武器还是战力德军都优于苏军,且德军一路高歌猛进,士气大增,而苏军有很多毛病,但即使打赢了对整个二战的走向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因为美国参战了,盟军就会源源不断的得到援助,而德军占领的地方越多就会分出越多的兵力管理把守,战线拉长补给也跟不上来!


造成莫斯科城下的困境的不仅仅是天气,或者说天气只是个表象,主要是德军糟糕的补给线,大量作战物资、棉衣和食物根本送不到前线,德军后勤保障跟不上坦克也没油了,无法继续向前推进,寒冷的天气让发动机打不着火,泥泞不堪的路面让汽车马车陷进去,然后让前线的坦克过来拉汽车,机械化部队失去了机动,变得非常脆弱。


当时弹药和食物也不是多么宽裕,只不过相对棉衣来说没那么紧要,但希特勒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弹药很多是随军运输的,但如果没有武器的润滑油,坦克的防滑履带和冷却水防冻剂,光学仪器的防霜油膏,武器哑火了再多的弹药又有什么用。德军有限的运输体系优先给了燃油和这些冬季作战的物资,但也是远远不够前线的供给。


苏联的铁轨标准也是让德国吃瘪了,当时有三种轨距制式,一种是米轨铁路,典型的就是法国,一种是标准轨,中美英都是这种制式,最后一种是宽轨铁路,轨距一米五,属于苏联“特产”,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虽然攻占了苏联的火车站,到德国的火车却开不进苏联的境内,一批批的军需物资到边境全部卸下来再装到另一列火车上,这费时费力,这在战争时是不可想象的失误和麻烦。还有就是后方的反抗势力的骚扰,比如德军在波兰一直致力于打击游击队,抓捕犹太人,稳定市场安抚民心的工作一点没干,结果就是好多物资在游击队的干扰下大量堆放在波兰,很难运到前线去,这无疑给德军补给线雪上加霜。


估计发动巴巴罗莎计划前希特勒也就是在地球仪上丈量过苏联的纵深,想的太简单了,德军自己的胜利进军也是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坟墓,几千公里的运输线啊,仅横跨乌克兰大平原就得一千多公里。德军有限的运力也就勉强保障武器弹药的输送,希特勒不缺棉衣,仅在东普鲁士地区就征集了不计其数的棉衣,雪橇但根本运不过去。


所以说铁路,防冻车用润滑油,防冻链,防冻枪炮润滑油,机械维修,兵力补充,战地医院,等等各方面都要跟得上,这是一个综合后勤问题,不是几百外套的棉衣就可以解决的。50万卡车一大半冻坏了,燃料、履带被冻住导致坦克不能动,有些枪支甚至还被冻住冻坏,所以根本不是只有棉衣的问题,说到底,德国根本没做任何冬季作战的准备,棉衣运来也无济于事。棉衣就是够穿顶多是防止非战斗减员也改变不了德军在寒冬之下的被动局面,因为德军装备不抗冻,户外野战时枪栓可能都冻的拉不动,坦克等机械化装备更是发动不着。与本就在寒冷环境下本土研制出的苏军武器相比有先天劣势。棉衣或许影响局部战局,但之后还按原来的部署那样打的话,还是难免失败结局!


在秋雨下来的时候德军就开始吃苦头了,苏联广阔的大平原上全是质量很差的土路,连绵雨水一浸泡很快泥泞,机械化装备的德国人行军作战大受影响,随后俄罗斯当年更是短时间剧烈降温,这个时候德军就应该考虑到战略撤退了,总比孤注一掷要强的多。德军可以战略是快速撤回,集中兵力䢖新防线的同时拉长苏军补给线,停在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进行机动防御,同时扶植当地政权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在苏军集中,又无力进攻时再进攻,扩大战果,如些循环!



并不是希特勒不想给部队配备秋冬装,而是因为自己的物料流转路线没有规划好,后期和保障都跟不上部队的要求以及步伐。莫斯科天气寒冷,导致坦克和机械军队难以到达,所以德军难以得到自己的冬装,最终冻死冻伤的士兵很多。这或许也是重要原因。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希特勒带领士兵进攻的时候,苏联天气没有那么冷,第二个原因是那时候希特勒以为战争很快就就结束,不需要这些物资。

因为当时的希特勒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等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想把衣服送过去时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他并没有算到会进行持久战,原本的计划是闪电战,根本不用熬到冬天去。


历史上,为什么希特勒不给百万大军准备冬装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8271897270二战爆发时,波兰拥兵百万,为何希特勒却先拿它开刀?
    贺炎金答:清楚二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德国闪击波兰。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当时,波兰拥兵百万。那么为什么希特勒会拿实力如此强劲的波兰开刀呢?主要原因有这样的几点。首先第一点就是当时的欧洲爆发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英国以及法国这些老牌强国为了防止引火上身,也为了祸水东引,就默认...

  • 18271897270希特勒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强攻苏联,为什么却不强行登陆英国?
    贺炎金答:巴巴罗萨计划 然而,再次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虽然在巴巴罗萨计划初期,德国军队的进攻的确如希特勒所料,大军势如破竹,苏联红军兵败如山倒,上百万的苏联军队被消灭或俘虏。但是,苏联广阔到恐怖的纵深及充沛的人力资源给了苏联以喘息之机,再加上斯大林的铁腕和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苏联败而不倒...

  • 18271897270二战爆发时,波兰拥兵百万,为何希特勒却先拿它开刀?
    贺炎金答:甚至在谈判的时候,英法还纵容德国在东欧的扩张行为,英法代表从1939年4月就与苏联进行谈判,一直到8月还未取得任何成功。最后希特勒亲自给斯大林联系,在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制定了共同瓜分波兰的计划。针对这个协议,很多人都充满疑惑,为何斯大林不与英法合作,反而是与德国合作,原因...

  • 18271897270希特勒到底犯了哪些战略错误?
    贺炎金答:在希特勒的指挥下,德国最终被盟军和苏军摧毁,我们来盘点下他犯过的各种战略错误:1.反犹政策 反犹政策的起源是大部分德国人都认为一战的失败是犹太人的背叛所导致的,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普通的日耳曼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犹太家庭却普遍生活的很好,所以又有:将牛奶倒掉也不给德国人的说法。...

  • 18271897270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被冻死大半,希特勒为何不给士兵准备棉衣?
    贺炎金答:希特勒为进攻俄国做了充分的准备,难道不会想到德国士兵会在冬天作战吗?为什么没有给士兵准备棉衣呢?其实这完全来源于希特勒的自大,他们认为自己在欧洲所向披靡,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会攻下俄国。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莫斯科的冬天拯救了俄国。希特勒也想到从国内运送物资给前线的士兵,但是从柏林到莫斯科是很...

  • 18271897270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数百万犹太人?
    贺炎金答:希特勒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历史背景 德国在闪电般占领波兰之后,又把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 18271897270二战结束时,德国明明还有七百万大军,可为何要选择投降呢?
    贺炎金答:即使如此,德国依然没有投降,直到1945年4月16日柏林会战爆发,苏军集结250万兵力进行攻城,而德军集结一百多万人防守,在柏林会战时,希特勒还抱有幻想,认为只要其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赶到柏林就将给苏联致命一击,实际上第九集团军在柏林东南已经被分割包围,自身难保了;而第十二集团军在柏林西南...

  • 18271897270希特勒为什么将党卫军圣刀师视为耻辱
    贺炎金答:如果说党卫军部队是第三帝国皇冠上的明珠,那么外籍军团就是点缀这颗明珠,让它更加耀眼的宝石。然而,有一个党卫军外籍师却被希特勒视为耻辱,因为其战斗力之差,甚至不是游击队的对手。正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颗老鼠屎就是圣刀师。圣刀师是什么来头,大部分人可能都没听过,党卫军外籍军团有...

  • 18271897270二战德国为什么不能收编投降的苏联军队为自己所用?
    贺炎金答:他们大多数是犹太人。你怎么说的?因为在希特勒的“种族优越论”中,日耳曼血统是世界上最优越的种族。其他种族都是劣等的,而且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等级。其中,犹太人是最低的,要彻底消灭。因此,希特勒集中营的重点是杀害犹太人。当然,除了杀害犹太人外,没有劳动力的人也是大屠杀的目标。因...

  • 18271897270苏联猛攻柏林,驻扎它国的数百万德军,却为何仅“观战”而不支援?
    贺炎金答:第二、希特勒这时候没有失去自信,他依旧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军事家,希望最后可以翻盘,复制一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此,他给各地德军下达命令,让他们不要回援柏林来,只须坚持战斗,牵制盟军,等柏林局势逆转了,再协助自己进行大反攻。应该说,希特勒的构思是很奇妙的,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又不能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