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日语的名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会日语的名人的名人有很多,下面来介绍几个:

1、周恩来,一年半留学经历。

据知周总理懂的外语是六种,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赴日本留学。日语是早年留学日本所学虽不常用,但亦能听懂并保持进行交流的水平。在京都曾吟出了流传后世的著名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

2、鲁迅,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初中课本里也讲过,鲁迅去日本留过学,笔记抄得十分好看,被某老师赏识。

这篇文章叫《藤野先生》。

另外,鲁迅是著名的翻译家,可是却不是翻译英语,是日语。22岁的鲁迅,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两江总督派往日本留学。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十分熟练。鲁迅用日文写过文章,也曾将自己的作品译为日文,又多次担任口译。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他从1927年12月起亲自教许广平学习日语,教学效果非常之好,结果学生很快就能从日文翻译文学作品——这就是稍后出版的《小彼得》。

许广平回忆说:“先是教单字,但并不是照日文教学所排列的字母教起,而是鲁迅自己编出讲义来教的。教书时逐步深入,而又灵活地每天按时地学习。一共自编自教了二十七课。”教法别出心裁,效果又快又好,无不表明鲁迅对日文的掌握已臻化境。

口译不知道你有没有搞过,比翻译要高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书教学,翻译小说,这不能不说他日语已经不是“好”的境界了。事实上,鲁迅先生用日语翻译的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作品也确实比他自己的创作还要多。据统计,在鲁迅先生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近一半是翻译文字。

除此外,他还经常用日语写信给日本朋友,也经常担当中国朋友的日语口译员。

3、郭沫若(1890--1978),1914年入九州大学学习医学,1937年之前,旅居日本近20年。

1914年,郭沫若来到了日本留学,他万不会料到这次偶然的机遇,使得多年后的历史上多了个著名的学者、诗人——郭沫若。郭沫若刚到达东京后,就直接进入神田日语学校学习日语,这是考官费生要过的第一关。7月,郭沫若参加东京高等学校特设预科三部的入学考试。一周后发榜,郭沫若顺利考取,仅仅用半年时间考取了官费留学生,破了当年中国留日学生中的纪录。

在日的留学过程中,在日本开放包容领先的文化环境下,郭沫若初次接触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泰戈尔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时留学生们崇拜的文豪。他如饥似渴地买来了泰戈尔的《新月集》《园丁集》《爱人的赠品》等书籍,并在其中学到诗歌的另类写法,使得他感到无限的欢欣与抚慰。

在极度痴迷泰戈尔诗歌的同时,郭沫若为泰诗中泛着浓郁的“清新而恬淡”的诗风所陶醉,在他获得安娜的爱情之后,1918年创作了《Venus》、《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等诗体,走上新的创作道路。郭沫若于1923年完成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业,取得毕业文凭并获得医学士学位。而他却选择拒绝做一名医生,决定回国创立新文学,拯救国民之精神。

4、李大钊(1889--1927),1913--1916,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5、陈独秀(1879--1942),1901--1903,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6、王毅1953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作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于1977年秋考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毕业时王毅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相比较,另一篇则是写日本语言和中国朦胧诗的比较。王毅的毕业论文当年可谓独树一帜,中国日语界有个核心学术期刊《日语学习与研究》,王毅将论文投到那里,不久就被发表了。

他的职教老师秦老师说:“就我所知,作为学生能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直到现在也是不多见的。他的这篇论文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一直在外交部工作,由于日语厉害,经常参与中日关系的会议,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曾在会议上用幽默的口吻介绍道:“王毅的日语非常棒,但会谈时说中文,虽然由翻译译成日语,但他老是在纠正”,河野对于王毅的日语水平之高流露出钦佩之意。




会日语的名人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