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些中医养生学的书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推荐一些养生的书籍~

1、《人体使用手册》:
养生专家吴清忠总结20年养生研究成果,纠正焦虑的慢性病患者、繁忙都市办公室白领的错误养生逻辑,梳理了疾病的源头问题,提出一套“养气血、排垃圾”的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并针对儿童写成从小培养正确养生观的亲子漫画。

2、《食用营养圣经》:
在本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蔬菜、水果、鱼肉和蛋奶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具体功效,而且还附有烹饪与清洗注意事项。

3、《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对“吃货”来说性命攸关、血肉相连的科学史实是什么?本书讲述了我们身体里脂肪和糖的秘密以及关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的故事。读完这本书,你会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我们才有可能挑选出适合的饮食方式,吃的更好。

4、《一本书看懂营养学》:
本书详细解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200余种常见食物,并针对不同的人群科学制定了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内容科学、实用、通俗易懂,让你轻松组出饮食的黄金搭档,做自己的家庭营养师。

5、《众病之王:癌症传》:
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超过880万人死于癌症。本书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与《黄帝内经》、 《难经》 、 《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辨证施治是它的灵魂。全书共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首,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书中将病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并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证候归纳出症状特点,病变部位、损及脏腑、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辩证治疗的依据。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另外,《伤寒论》中还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重视通过饮食防病、治病;时刻注意保胃气;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伤寒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是养生家、中医学者的,必读之书。书中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载的大量方剂,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为“万方之祖”;还包含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现这部医学经典,《图解伤寒论》对原著进行了一系列的编辑创新:首先,以明代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并结合目前流传的多种版本,准确译出白话文;其次.制作200多个图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还根据正文药方配以30多个《伤寒论》中的常用药物”专题。力图既保持《伤寒论》厚重的古典特色.又最大程度挖掘其实用养生价值,并赋予它优美的视觉效果;使其不仅成为医学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更是现代人生活养生的居家典籍。

中医的却病延年,叫养生之道,是一门学问。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康养实用技术》一本介绍中医养生学的书籍。全书作者对古法经络养生方法的总结。开始详细阐述了经络的理论,经络不通的原因,经络调理的原理。之后分章节分门别类的详细介绍了家庭常用的经络调理方法、儿童常见病的经络调理方法、中老年人常见病的经络调理方法、妇科疾病的经络调理方法、男性疾病的经络调理方法、人体亚健康的经络调理方法,以及美容美体的经络调理方法,还有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所用的经络调理方法。
《康养实用技术》通篇内容用最简单浅显的文字,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值得阅读!

我站在一个中医学生的角度来说,介于当前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养生,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很多人抓住老百姓的心理,纷纷出版各类养生书籍,很多甚至成为畅销书,但是我并不推荐这些书,包括很多从吃的方面讲的,还有敲胆经什么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博大精深,况且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每位国医大师的养生方法都不一样,更何况那些出书的人呢,希望不要盲目跟风。
从宏观的方面说,首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乐观积极,恬淡自适,知足常乐;其次,就是在饮食上,既不要挑食,也不要过食喜欢的食物,不可过饱,而且要按时吃饭,酸、甜、辣、咸适当即可,不可过偏;最后,我认为适合大众的就是练保健功法,较为简单的,比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选其中1~2种,每天练习,如能持之以恒,对身体自然有好处。
以我现在的学识差不多只能到这样的水平,待以后如果看到有什么比较平正客观的养生书籍的话再告诉你。

黄帝内经,现代版的,特别适合。

《不生病的智慧 》我在看,有些好处,个人认为不能全信

洪邵光和曲黎敏的书应该看看


我想要一些中医养生学的书籍视频

相关评论:
  • 19715146644养生入门书籍有哪些推荐?
    艾程味可能有人生来没得过什么妇科病,但是不能确保一辈子都不得,所以了解一些妇科病和产科的基本常识很有必要。我自己也非常受益。《黄帝内经女人养颜养生经》女人会养不会老,女人要经历结婚生子,很大程度上要学会自我的保养。这本书通过《黄帝内经》的理念告诉女人们保养自己的各种方法,我觉得挺值得一读的...

  • 19715146644魏清素的哪些书籍涉及了中医养生领域?
    艾程味她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实用生活妙招全集》,这本书汇聚了她在生活小窍门上的精华,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参考书。另外,《国宝密码》揭示了传统中医文化的宝藏,而《26位大明星的养颜经》则分享了明星们的美容保健秘诀,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她的作品,读者不仅能学到实用的居家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中医养生...

  • 19715146644中医养生学文科生能学吗
    艾程味学海无涯!坦白说我也在学!我还没上过大学呢!中医养生值得学!学点基础理论知识不求治病,但求治未病!至少以后不会被电线杆中医忽悠!可以找点基础的书籍 然后再深入古籍 《中医体质养生 》《 中医体质判定与划分》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中药网上去找找 很多基础上面都有的!然后有基础了 可以 ...

  • 19715146644中医养生学的古典中医史
    艾程味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

  • 19715146644中医养生学的古典中医史
    艾程味1.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自然和疾病斗争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2.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至前256年),中国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3.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

  • 19715146644保健汤粥配方大全内容简介
    艾程味这本由中医养生学专家倾力编撰的书籍,汇集了1200余种精心挑选的保健汤和粥的配方。它按照四季养生的需求,将内容分为抗衰老、增寿延年、补益体质、提升智力、强化骨骼、排毒瘦身等多个类别,条理清晰地进行编排。每一种配方都详细列出了所需的原料、制作步骤以及功效。部分配方还包含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19715146644买本草纲目养生,买哪个版本是正版的
    艾程味想系统学习的话,建议从《中医学基础》开始,然后《黄帝内经 素问》 《黄帝内经 灵枢》 《针灸学》然后《伤寒杂病论》然后再去看一些中药的书籍,例如本草纲目等等。如果想仅仅了解中医养生的话 可以买本《中医养生学》看看 但严格来说中医养生的理论与知识是大于中医的知识体系的,中医养生几乎涵盖了...

  • 19715146644怎样系统的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艾程味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荐于2017-12-16 18:15:37 最佳答案 中医养生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上的,如果你只是想做简单了解,可以选择市面上的一些中医养生书籍,食疗、生活作息等方面都有简易版的,适合普通人群了解中医。如果想深入研究的话得学好多课程···首先你得先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再学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基础打...

  • 19715146644初学中医养生学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艾程味5. 持之以恒:中医养生学是一门长期的学问,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因此,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6. 避免盲目跟风: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关于中医养生的书籍和讲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科学的。因此,在学习中医养生学时,要避免盲目跟风,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7. 结合...

  • 19715146644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艾程味中医养生学的综述 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环境与养生,中心是人类,环境即指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本章主要探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导人们选择和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其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协调一致,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