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感言观后感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一、科学研究需要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尽管今人看来“封闭、保守”,但充满了 *** 和必胜的信念。屠呦呦及其团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土法上马,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可谓百折不挠。“两弹一星”和人工合成胰岛素均不例外,都源自信念的力量。不仅如此,那个年代的科研人员有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如邓稼先等),即便拿自己身体做实验也在所不惜。这对当下某些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 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功还得益于文化自信。青蒿素研究源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正是基于对传统古典医药典籍的崇信,他们锲而不舍,终成正果。 反观,中国当下的科技教育界,最缺乏不是科研条件而是学术与文化的自信。近现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蹂躏,被简单地归咎于传统文化的“落后、愚昧”。这种文化自卑感至今仍未消除,如中医药“伪科学”论仍不绝于耳。因此,唯欧美马首是瞻的思维定势,使亦步亦趋地追随变得似乎天经地义。如果他国研究超音速4倍的发动机,中国步其后尘而不是创制新的航空器,那终将受制于人。如果留洋经历和SCI论文变相地成为某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任用和绩效评价的尺度,那中国科技人员就有沦为欧美学府奴仆的危险,国家科技与文化安全都令人堪忧。如果传统的中国哲学、历史、文学、文字学、民俗学、中医(药)学科研人员,也被迫为稻粱谋而留洋,那文化消解与瓦解则势所难免。 二、要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创新的机制和体制。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者既无院士头衔,又无博士称号,更无留洋经历,这给中国人才任用和评价体制带来了尴尬。笔者虽不赞同网上有关废除中国院士制度的偏激论,但制度本身的“弱踵”因素值得考量。由于现代人缺乏公心,即便有蔡元培式的伯乐,也不敢贸然不拘一格用人。为了规避任人唯亲,诞生了中国化一刀切式的系列管理办法。如上世纪90年代要进科研院所和高校,须硕士学位;随着博士雨后春笋般“孵出”,如今要进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须博士名号外加留洋经历。50年后是否须有月球游历经历不得而知。貌似公平的管理制度,却让以权谋私者有机可乘。假冒伪劣的院士成果也屡见不鲜。于是众多的屠呦呦被拒之于门外。如何让“低学历”的华罗庚和钱穆们、“非专业”的郭沫若们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又不让方鸿渐们投机钻营,是未来中国科研体制、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政体改革面临的难题。 三、科研要有点非功利心、需要默默耕耘的精神。屠呦呦及其团队是自1969年听从上级安排,开始试验研究的。虽然1971年下半年已取得显著疗效,但1974年才得到完全认可。第一篇中文论文1977年才发表,而且还是以“青蒿素协助组”的名义;英文论文更是到1982年才刊发。他们科研不是冲着大笔科研经费和奖励,而是受一种使命驱使的。今年三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都已耄耋之年,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获大奖。屠呦呦的启示告诫人们:科研要有点非功利心、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功利性愈强,愈经不起挫折。反观当下的中国科技教育界的研究,急功近利似乎已成常态,为了早获名利不惜杀鸡取卵。 四、 *** 是国之大忌。屠呦呦获此殊荣当然可喜可贺,但决不能以诺贝尔奖项作为科研成果最高、甚至是唯一的评价尺度,须知袁隆平、王选等中国科技精英对人类的贡献,远非诺贝尔奖项所能涵盖;也不可以一荣俱荣之心侵染科学的神圣。笔者获悉屠呦呦家乡的旧居,被以1.5亿元(人民币)天价标出;前些年莫言获奖后,其故居周边的草木都被拔光“沾仙”。这些暴露的是潜在的文化自卑和 *** 习气。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文化自觉自信不竭的动力和源泉;简单地 *** 崇洋为国之大忌。 五、科研成果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投入的多少。科研成果与投入往往不成正比。据说中国研制“嫦娥一号”的开支,仅相当于一公里地铁的费用。屠呦呦们从事青蒿素的研究条件十分简陋,他们土法上马,购置三口大缸做实验用具。现在一些科研人员动辄要求与“国际接轨”与老外攀比。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中国每年的科技投入是相当可观的,但高水准的、具有首创性的成果却不多。大量的资金因疏于监管而浪费,设备被闲置。要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屠呦呦获奖感言观后感视频

相关评论:
  • 13067298461屠呦呦的事迹及精神是什么?
    支香屈答:1. 在2011年9月23日的纽约,80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2. 在颁奖典礼上,屠呦呦面带微笑地捧起奖杯,并接受记者的拍照。3. 她在获奖感言中提到,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关键时刻为她提供了灵感。4. 屠呦呦不仅默默地从事研究,而且她对自己的爱国情感毫无掩饰,这样的品质使...

  • 13067298461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 获奖感言编入高中教材 你怎么看
    支香屈答: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接触贡献和事迹已被统编三科教材入选,《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快讯详情 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高中语文教材将屠呦呦或将感言编成课文,...

  • 13067298461屠嗷嗷做出了什么贡献
    支香屈答:此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史丹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

  • 13067298461屠呦呦去过美国吗
    支香屈答:屠呦呦去过美国。2021年9月23日,美国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发现青蒿素中的杰出贡献,登上了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该奖项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

  • 13067298461为什么说屠呦呦是践行科学精神的楷模?
    支香屈答:如今,屠呦呦的事迹已经进入中小学教材,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又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获拉斯卡奖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现在,在中国任何一个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没有人不知道屠呦呦,就像没有人不知道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屠呦呦,不仅是...

  • 13067298461屠呦呦是谁啊?
    支香屈答: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 13067298461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谁?她为什么饱受争议
    支香屈答:文/苌清 2011年9月23日,纽约。本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被安排在一个酒会上举行,在这个轻松的西式社交场合,屠呦呦的些许拘谨看起来反而别有风度。捧起奖杯,面带微笑地让记者拍照,然后照着讲稿发表获奖感言,“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这位80岁的女科学家声音...

  • 13067298461屠呦呦笑谈奖金怎么用 诺贝尔奖奖金有多少
    支香屈答:据报道,刚刚获得诺奖的屠呦呦日前接受记者的采访,被问及奖金怎么用时,笑称:“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太少了啊!据央视等媒体报道 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

  • 13067298461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直播观后感怎么写青少年科技比赛获奖感言
    支香屈答:屠呦呦与她的团队潜心研究,提取出了青蒿素,青蒿素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载体,能够在疟疾寄生虫发展的早期就迅速杀死它们,因此在治疗严重疟疾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疗效,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给身患疟疾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而她所获得的奖项,更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这必将激励众多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

  • 13067298461屠呦呦怎么读音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
    支香屈答:文字:屠呦呦 读音:tú yōu yōu 注意:1.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 2.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3.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4.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