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解放后,为啥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

解放后,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的原因在于:《聊斋志异》内容封建色彩更多一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而《儒林外史》更偏向于揭露官场黑暗,讽刺性过强,在解放初期大背景下,这两本显然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我们谈到四大名著,都非常熟悉,他们分别是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作品,代表了明代和清代小说的巅峰,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其实,在古代有六大名著,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四大名著之外,还有两本,一本是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另一本是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但是这两本在解放初期被删掉了,由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一本可以说非常的精彩,我们小时候看聊斋志异翻拍成的电视剧,被里面的情节所影响,往往会身临其境,和其中的角色产生共情。但是,书中有太多的妖魔鬼怪故事情节的描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讲究、崇尚科学,批判封建的大背景下,显然这本书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接下来来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一本可以说写的非常的深刻,但是在题材上却很单一。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封建王朝官场的现实,整本书弥漫着腐朽的特点,过分采用讽刺的手法,揭露了官场上人性的罪恶,而少了一点人性中真善美的宣扬。

结合这两两本书的特点,我们不难理解解放初期,为啥将这两本书删掉了。

四大名著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本古典小说,它们分别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它们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文学水平,直到如今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读过四大名著的人都会被它们丰富的情节所沉迷,但是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建国后删掉了另外家喻户晓的名著,就变成了四大名著。那么,为什么要删掉另外两本名著呢?

我们先来看看四大名著和六大名著的起源,四大名著明朝时被称为“四大奇书”,不过它与现代的四大名著有所不同,那时候还没有《红楼梦》,所以“四大奇书”少了一本《红楼梦》,多了一本《金瓶梅》。到了清朝,经学、子学、史学都不怎么流行,许多人沉迷于训和写小说,因此小说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除了清朝初期的《红楼梦 》之外,清朝后面还出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等等优秀作品,它们绝大多数以抨击社会现实为主,内容离奇。其中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最为出名,《聊斋志异》以鬼写人,刻画了封建腐朽时期的落后与愚昧,《儒林外史》更是无情地嘲讽八股取士。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也因此而成为了中国继红楼、西游、水浒、三国之外的两大名著,合称“六大名著”。按理说,不论是《聊斋志异》还是《儒林外史》,都揭露了封建腐朽的社会现实,对当今社会也有不少的借鉴作用,为什么它最终反而被提出了呢六大名著呢?它们是有什么其他的缺点吗?

原来,《聊斋志异》作为一本“鬼故事”,如果作为名著来推广,免不了与许多地方的“怪力乱神”之说结合起来,助长了封建迷信的气焰。另一方面,《聊斋志异》虽然写得是鬼,但是里面有些情节尺度相当大,可以说“不堪入目”,大人看了都脸红,作为名著推荐给学生和小朋友看是非常不合适的。
而《儒林外史》为什么会被踢出六大名著之列呢?因为它的内容已经与现代有所脱节了。如果我们现代人还是以儒学为至高无上的“圣学”,以科考为人生的第一出路,那么《儒林外史》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完全不把儒学当作“圣学”了,我们的考试内容与科考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儒林外史》已经与当前面的社会情况所不符了。

《儒林外史》当中的《范进中举》,因为考中了举人,一下子得了失心疯,这在我们看来已经非常难以理解了。更为难以理解的是,他的邻居、朋友、老丈人都因为他的“举人身份”刮目相看,这在我们现在更是不可能理解的,难道我们的邻居会因为大家考中一个重点本科的大学就刮目相看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基于这样的原因,这两本小说就被踢出了六大名著,而变成了四大名著。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人认为《儒林外史》写的贪官污吏太多、太经典了,会带坏我们的孩子;而《聊斋志异》常常传播私奔、偷情的信息,对咱们年轻人的精神影响是负面的。

不管如何,虽然不是六大名著了,这两本书的文学价值不会因此而消亡。

众所周知,现代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书籍小说,电视剧也拍了一个又一个版本,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建国之前其实是六大名著,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有两部名著被删剪掉了,那么另外两部是什么呢?又是为什么被删掉了?

其实当初除了这四本书之外,《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也广为流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也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出版总局要求只能出版四部名著,于是就删掉了《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这两本书,那么为什么是这两本书被删掉了呢?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作品,讲述了很多奇闻异事,而蒲松龄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小说家。通过这些奇闻异事来批判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腐朽,内容上令人深思。但是由于《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大多是短篇小说,并不是集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所以说被删掉了。

而《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既然是长篇小说,又为什么和《聊斋》一样被删掉了呢?问题就出在这本书的内容上,《儒林外史》是文学界中著名的讽刺小说,而这部作品的诞生,也标志了中国讽刺小说进入了高峰。揭露了在利益面前人性的丑陋,也批判了当时统治的腐朽,因为内容太过于真实,而且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讲不容易理解,所以就被删掉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没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因为受到数量了限制,所以就把这两本给删除了,但是当时西游记红楼梦和这两本属于一个水平的。

因为剩下的两本都是讲鬼怪的,但是在解放初期需要给人们建立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就把这两本名著列在了不允许推广的范围内。

因为《聊斋志异》内容含有封建色彩,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而《儒林外史》更偏向于揭露官场黑暗,讽刺性过强,在解放初期大背景下,这两本显然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所以将这两本书移出了,只剩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

六大名著另外两个就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因为故事内容比较分散被刷下来;儒林外史描述的内容过于现实,不好理解,所以也没有入选四大名著。


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