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来自:专题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解答简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要求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低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时,都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个步骤。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必须认真,仔细;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
  虽然这五个步骤学生一时很难掌握,因此,在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够准确地读题,正确地理解题意。应用题的难易程度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变化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我要求学生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变化?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36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后要写出“15里面有几个5?”分析了“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唱歌的有几人?”要写出“7人的5倍是多少人?”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提高学生正确审题及分析数量关系的水平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
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谁多谁少,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其次要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看到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就能意识到还要补充什么条件。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做准备。
  例如:有这样两道题:
  1、有24本新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_____?
  2、我们班有36人,____ 。几人一个小组?
  使学生明白:根据总数、份数可求出每份数;根据总数、每份数可求出份数,清楚意识到每份数必须和份数对应。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注意使学生切实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的思考线索。只有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判断。
  例如:
  1、亮亮有35个行为币,亮亮比小华多6个,小华有多少个?
  2、亮亮有35个行为币,亮亮比小华少6个,小华有多少个?
  这两道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学生经常在看见多时就认为用加法计算,而第二题则用减法计算。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析关键句,判断谁多谁少,掌握思考分析的方法,知道求多的用加法计算,求少的用减法计算,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知道,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并且学会如何把条件和问题,按叙述的情节转变为数学运算。
  同时还要重视解题基本方法的训练。一道应用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解法,这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探索。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和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最基本的两种逻辑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探索的关键在于确定正确的方向。教学中要抓好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训练,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课本中不同数量关系的对比的出现也有利于这两种基本方法的掌握。
  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开始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包办代替,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思考过程。在练习时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模仿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解题思路。遇到应用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集体分析讨论,使出错的学生明白错在哪儿,别人是怎样分析的,把别人的思维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着分析。总之,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点一滴进行的,切忌操之过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同时还要学会分析灵活题。所谓灵活题,一种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芹收集了45枚邮票,小聪收集了60枚邮票,普通提问是“小芹比小聪少收集几枚邮票?”如改为“小芹再收集几枚就和小聪的邮票数同样多了?”其实,这两题的数量关系是一致的,但有的学生就被难倒了。
  还有一些灵活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 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题意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教材安排了“小小商店”模拟购物。其中我设计了《肯德基餐厅》(一)带小朋友到肯德基餐厅去玩,(二)让学生当当服务员介绍餐厅买一些什么(三)让学生当当顾客,算算要化多少钱(四)当当经理,给新产品定个价,(五)最后帮老师配一份午餐。很多小朋友听到肯德基心里都按耐不住,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我想他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看看他们在肯德基餐厅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听着他们童真却不乏机智的回答,我被这群孩子出色的表现征服了,也被课堂改革带来的新景观打动了。
有的学生对“用了——还剩——原有”的逆向叙述的题不理解,我就举例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如“母亲节到了,我用8元钱给妈妈买了一支护手霜,还剩5元钱,我原来有多少零花钱?”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要求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
  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准确地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题,就在题的前边画一道,读完三遍,画出“△”。然后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49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做一个书包要用2尺布,有8尺布可以做几个书包?”后要写出“8尺里面有几个2尺?”分析了“大船有20只,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5倍,有小船多少只?”要写出“20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荣认识50个字,小光认识45个字,普通提问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如改为“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
  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摞本子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或用一把粉笔演示“用了→还剩→原有”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实物演示来理解题意。
2.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
  如:上面说的“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再如“食堂买来白菜、萝卜各7筐,”就是“白菜有7筐,”“萝卜也有7筐”。
3.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一年级时,我帮助学生学会看线段图。教二年级时,我就帮助他们学会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注明条件和问题,以此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对“吃了→还剩→原有”等逆向叙述题不理解,我就举学生熟悉的事“你吃了3块糖,桌子上还剩4块糖,你原来有几块糖?”来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应用题的叙述进行想象。
  如读了“育红小学有两排房子,其中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之后,脑子里应当出现“两排房子,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的一幅图画,这样就可避免列成2+4+5的错误。又如读了“有人在车站上等车,车来了,上去10人,还有8人没上去,车站原来有多少人等车?”学生脑子里就应浮现出车站上等车及上车的情景。
  (四)让学生经常进行判断和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选择了错误的算法。
  如“学校买来粉笔54盒,每天用去6盒,几天用完?”个别学生抓住了“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正确解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原题怎么改变,才用减法解答。
  又如“缝纫组要做72套衣服,已经做了8套,再做多少套可以全部做完?”因为那一段时间常做除法,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见到72和8,马上列出72÷8的式子。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知道错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这道题条件和问题怎么变一下,才用除法解答呢?
  这样的判断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学习简单应用题要在努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上下功夫,为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要求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
  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准确地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题,就在题的前边画一道,读完三遍,画出“△”。然后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49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做一个书包要用2尺布,有8尺布可以做几个书包?”后要写出“8尺里面有几个2尺?”分析了“大船有20只,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5倍,有小船多少只?”要写出“20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荣认识50个字,小光认识45个字,普通提问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如改为“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
  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摞本子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或用一把粉笔演示“用了→还剩→原有”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实物演示来理解题意。
2.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
  如:上面说的“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再如“食堂买来白菜、萝卜各7筐,”就是“白菜有7筐,”“萝卜也有7筐”。
3.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一年级时,我帮助学生学会看线段图。教二年级时,我就帮助他们学会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注明条件和问题,以此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对“吃了→还剩→原有”等逆向叙述题不理解,我就举学生熟悉的事“你吃了3块糖,桌子上还剩4块糖,你原来有几块糖?”来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应用题的叙述进行想象。
  如读了“育红小学有两排房子,其中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之后,脑子里应当出现“两排房子,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的一幅图画,这样就可避免列成2+4+5的错误。又如读了“有人在车站上等车,车来了,上去10人,还有8人没上去,车站原来有多少人等车?”学生脑子里就应浮现出车站上等车及上车的情景。
  (四)让学生经常进行判断和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选择了错误的算法。
  如“学校买来粉笔54盒,每天用去6盒,几天用完?”个别学生抓住了“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正确解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原题怎么改变,才用减法解答。
  又如“缝纫组要做72套衣服,已经做了8套,再做多少套可以全部做完?”因为那一段时间常做除法,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见到72和8,马上列出72÷8的式子。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知道错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这道题条件和问题怎么变一下,才用除法解答呢?
  这样的判断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如何培养低年级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