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是谁

来自:流行资讯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是谁~

  最早提出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1928年,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1877-1941)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并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试验后,格里菲斯认为核酸是"转化因子",也就是遗传物质。
  但这个发现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人们怀疑当时的技术不能除净蛋白质,残留的蛋白质起到转化的作用。
  直到1943年,奥斯瓦尔德·埃弗里(O,Avery)等人辨识出DNA是造成此现象的因子。1953年,阿弗雷德·赫希与玛莎·蔡斯确认了DNA的遗传功能,他们在赫希-蔡斯实验(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发现,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这个实验成功证明DNA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而蛋白质则是由 DNA的指令合成的。这一结果很快为学术界所接受。

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包括RNA、DNA,其中细胞生物和大部分病毒类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DNA的发现

自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人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遗传因子是不是一种物质实体?为了解决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开始了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
早在1868年,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核酸.在德国化学家霍佩·赛勒的实验室里,有一个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歇尔(1844--1895),他对实验室附近的一家医院扔出的带脓血的绷带很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脓血是那些为了保卫人体健康,与病菌"'作战"而战死的白细胞和被杀死的人体细胞的"遗体".于是他细心地把绷带上的脓血收集起来,并用胃蛋白酶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细胞遗体的大部分被分解了,但对细胞核不起作用.他进一步对细胞核内物质进行分析,发现细胞核中含有一种富含磷和氮的物质.霍佩·赛勒用酵母做实验,证明米歇尔对细胞核内物质的发现是正确的.于是他便给这种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的物质取名为"核素",后来人们发现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从此人们对核酸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1853--1927)和他的两个学生琼斯(1865--1935)和列文(1869--1940)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学结构,认为它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的.其中碱基有4种(腺瞟吟、鸟嘌吟、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核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此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列文急于发表他的研究成果,错误地认为4种碱基在核酸中的量是相等的,从而推导出核酸的基本结构是由4个含不同碱基的核苷酸连接成的四核苷酸,以此为基础聚合成核酸,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说".这个错误的假说,对认识复杂的核酸结构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核酸功能的认识.人们认为,虽然核酸存在于重要的结构--细胞核中,但它的结构太简单,很难设想它能在遗传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蛋白质的发现比核酸早30年,发展迅速.进人20世纪时,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已有12种被发现,到1940年则全部被发现.
1902年,德国化学家费歇尔提出氨基酸之间以肽链相连接而形成蛋白质的理论,1917年他合成了由15个甘氨酸和3个亮氨酸组成的18个肽的长链.于是,有的科学家设想,很可能是蛋白质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如果核酸参与遗传作用,也必然是与蛋白质连在一起的核蛋白在起作用.因此,那时生物界普遍倾向于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28年,美国科学家格里菲斯(1877--1941)用一种有荚膜、毒性强的和一种无荚膜、毒性弱的肺炎双球菌对老鼠做实验.他把有荚病菌用高温杀死后与无荚的活病菌一起注人老鼠体内,结果他发现老鼠很快发病死亡,同时他从老鼠的血液中分离出了活的有荚病菌.这说明无荚菌竟从死的有荚菌中获得了什么物质,使无荚菌转化为有荚菌.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呢?格里菲斯又在试管中做实验,发现把死了的有美菌与活的无荚菌同时放在试管中培养,无荚菌全部变成了有荚菌,并发现使无荚菌长出蛋白质荚的就是已死的有荚菌壳中遗留的核酸(因为在加热中,荚中的核酸并没有被破坏).格里菲斯称该核酸为"转化因子".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1877--1955)从有美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的"转化因子",并对这种物质做了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并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但这个发现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人们怀疑当时的技术不能除净蛋白质,残留的蛋白质起到转化的作用.
美籍德国科学家德尔布吕克(1906--1981)的噬菌体小组对艾弗里的发现坚信不移.因为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噬菌体的形态和进人大肠杆菌的生长过程.噬菌体是以细菌细胞为寄主的一种病毒,个体微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它像一个小蝌蚪,外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头膜和尾鞘,头的内部含有DNA,尾鞘上有尾丝、基片和小钩.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先把尾部末端扎在细菌的细胞膜上,然后将它体内的DNA全部注人到细菌细胞中去,蛋白质空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再没有起什么作用了.进人细菌细胞后的噬菌体DNA,就利用细菌内的物质迅速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从而复制出许多与原噬菌体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的新噬菌体,直到细菌被彻底解体,这些噬菌体才离开死了的细菌,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1952年,噬菌体小组主要成员赫尔希(1908一)和他的学生蔡斯用先进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他把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核酸标记上32P,蛋白质外壳标记上35S.先用标记了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然后加以分离,结果噬菌体将带35S标记的空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只有噬菌体内部带有32P标记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内成功地进行噬菌体的繁殖.这个实验证明DNA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而蛋白质则是由DNA的指令合成的.这一结果立即为学术界所接受.
几乎与此同时,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加夫(1905--)对核酸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的重新测定取得了成果.在艾弗里工作的影响下,他认为如果不同的生物种是由于DNA的不同,则DNA的结构必定十分复杂,否则难以适应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他对列文的"四核苷酸假说"产生了怀疑.在1948-1952年4年时间内,他利用了比列文时代更精确的纸层析法分离4种碱基,用紫外线吸收光谱做定量分析,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不同于列文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DNA大分子中嘌吟和嘧啶的总分子数量相等,其中腺嘌吟A与胸腺嘧啶T数量相等,鸟嘌吟G与胞嘧啶C数量相等.说明DNA分子中的碱基A与T、G与C是配对存在的,从而否定了"四核苷酸假说",并为探索DNA分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1953年4月25日,英国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果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沃森(1928一)在中学时代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15岁时便进人芝加哥大学学习.当时,由于一个允许较早人学的实验性教育计划,使沃森有机会从各个方面完整地攻读生物科学课程.在大学期间,沃森在遗传学方面虽然很少有正规的训练,但自从阅读了薛定愕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促使他去"发现基因的秘密".他善于集思广益,博取众长,善于用他人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只要有便利的条件,不必强迫自己学习整个新领域,也能得到所需要的知识.沃森22岁取得博士学位,然后被送往欧洲攻读博士后研究员.为了完全搞清楚一个病毒基因的化学结构,他到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学习化学.有一次他与导师一起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参加一次生物大分子会议,有机会听英国物理生物学家威尔金斯(1916--)的演讲,看到了威尔金斯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从此,寻找解开DNA结构的钥匙的念头在沃森的头脑中索回.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分析X射线衍射图呢?于是他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在此期间沃森认识了克里克.
克里克(1916)上中学时对科学充满热情,193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1946年,他阅读了《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卜书,决心把物理学知识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从此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1947年他重新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1949年他同佩鲁兹一起使用X射线技术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于是在此与沃森相遇了.当时克里克比沃森大12岁,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但他们谈得很投机,沃森感到在这里居然能找到一位懂得DNA比蛋白质更重要的人,真是三生有幸.同时沃森感到在他所接触的人当中,克里克是最聪明的一个.他们每天交谈至少几个小时,讨论学术问题.两个人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以及相互激发出对方的灵感.他们认为解决DNA分子结构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只有借助于精确的X射线衍射资料,才能更快地弄清DNA的结构.为了搞到DNAX射线衍射资料,克里克请威尔金斯到剑桥来度周末.在交谈中威尔金斯接受了DNA结构是螺旋型的观点,还谈到他的合作者富兰克林(1920--1958,女)以及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在苦苦思索着DNA结构模型的问题.从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的18个月中,沃森、克里克同威尔金斯、富兰克林之间有过几次重要的学术交往.
1951年11月,沃森听了富兰克林关于DNA结构的较详细的报告后,深受启发,具有一定晶体结构分析知识的沃森和克里克认识到,要想很快建立DNA结构模型,只能利用别人的分析数据.他们很快就提出了一个三股螺旋的DNA结构的设想.1951年底,他们请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来讨论这个模型时,富兰克林指出他们把DNA的含水量少算了一半,于是第一次设立的模型宣告失败.
有一天,沃森又到国王学院威尔金斯实验室,威尔金斯拿出一张富兰克林最近拍制的"B型"DNA的X射线衍射的照片.沃森一看照片,立刻兴奋起来、心跳也加快了,因为这种图像比以前得到的"A型"简单得多,只要稍稍看一下"B型"的X射线衍射照片,再经简单计算,就能确定DNA分子内多核苷酸链的数目了.
克里克请数学家帮助计算,结果表明源吟有吸引嘧啶的趋势.他们根据这一结果和从查加夫处得到的核酸的两个嘌吟和两个嘧啶两两相等的结果,形成了碱基配对的概念.
他们苦苦地思索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在纸上画碱基结构式,摆弄模型,一次次地提出假设,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假设.
有一次,沃森又在按着自己的设想摆弄模型,他把碱基移来移去寻找各种配对的可能性.突然,他发现由两个氢键连接的腺膘吟一胸腺嘧啶对竟然和由3个氢键连接的鸟嘌岭一胞嘧啶对有着相同的形状,于是精神为之大振.因为嘌吟的数目为什么和嘧啶数目完全相同这个谜就要被解开了.查加夫规律也就一下子成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一条链如何作为模板合成另一条互补碱基顺序的链也就不难想象了.那么,两条链的骨架一定是方向相反的.
经过沃森和克里克紧张连续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DNA金属模型的组装.从这模型中看到,DNA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它们沿着中心轴以相反方向相互缠绕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楼梯,两侧扶手是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结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碱基对.由于缺乏准确的X射线资料,他们还不敢断定模型是完全正确的.
下一步的科学方法就是把根据这个模型预测出的衍射图与X射线的实验数据作一番认真的比较.他们又一次打电话请来了威尔金斯.不到两天工夫,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就用X射线数据分析证实了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正确的,并写了两篇实验报告同时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而富兰克林因患癌症于1958年病逝而未被授予该奖.
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从此,人们立即以遗传学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首先是围绕着4种碱基怎样排列组合进行编码才能表达出20种氨基酸为中心开展实验研究.1967年,遗传密码全部被破解,基因从而在DNA分子水平上得到新的概念.它表明:基因实际上就是DNA大分子中的一个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在这个单位片段上的许多核苷酸不是任意排列的,而是以有含意的密码顺序排列的.一定结构的DNA,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因此,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相继产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这些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使人们利用生物规律造福于人类.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它将要上升为带头学科的趋势.
本文摘自《创造发明1000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间:
  1944年,艾佛里(Avery)在离体条件下的转化实验首次提出DNA是遗传物质。但是这种猜测并没有严格的实验证明,没有法伤被人接受。很多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他提纯的样品中不仅含有DNA,还很可能混有微量的蛋白质在发挥转化作用。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应该是艾佛里发现,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实验证实被人们接受  
1944年,艾佛里(Avery)在离体条件下的转化实验首次提出DNA是遗传物质。但是这种猜测并没有严格的实验证明,没有被人接受。很多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他提纯的样品中不仅含有DNA,还很可能混有微量的蛋白质在发挥转化作用。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DNA简介

脱氧核糖核酸(英语: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双链结构,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成分为: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含氮碱基)组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食谱”。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RNA所需。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是谁视频

相关评论:
  • 1518162577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樊种姚5.2.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师:既然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那么就说明基因可能是蛋白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二者共同构成的。基因到底是什么呢?它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最初的观点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DNA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并阅读第一段后回...

  • 15181625770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的三个实验是哪些
    樊种姚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 。(1) 无毒的R型细菌+ 小鼠---小鼠不死亡 (2)有毒的S 型细菌+ 小鼠---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小鼠不死亡 (4)无毒的R型细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小鼠死亡 2。美国科学家 艾弗里 把S菌的DNA。RNA 。蛋白...

  • 15181625770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部分生物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樊种姚【答案】:A DA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但在某些仅含有RA和蛋白质的病毒,其RA是遗传物质。所以绝大部分生物(包括人类)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A是正确的。

  • 15181625770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证实了...
    樊种姚A错误;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B错误;C、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与R型细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D正确.故选:D.

  • 15181625770基因化学本质的发现过程
    樊种姚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正确;B、摩尔根巧妙利用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

  • 15181625770什么叫遗传物质
    樊种姚遗传物质 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种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它还存在于细胞核外的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是:相对的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能产生可遗传的...

  • 15181625770遗传物质组成定理
    樊种姚资料拓展: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定义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 息的物质。化学本质是核酸,即DNA和RNA。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

  • 15181625770DNA主要反映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 怎么理解?
    樊种姚2016-12-29 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是谁 6 2013-06-1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2 2015-05-20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50 2015-06-24 什么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1 2015-02-08 下列生物概念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原核细胞中,DNA位于细... 2017-09-25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

  • 15181625770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樊种姚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既有DNA,也有RNA。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15181625770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樊种姚6,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仿生学 7,生物物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力能学、生物声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即亲子间异同)规律的学科。“genetics”这一学科名称,是1909年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William Bateson)提出来的。研究内容包括:(1)遗传物质的本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