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有关黄河的资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扩展资料:
黄河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
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是黄河源头,玛多以上黄河河源区河谷宽阔,湖泊众多。黄河出鄂陵湖,蜿蜒东流,从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穿过,至青川交界处,形成第一道大河湾;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
第二级阶梯地势较平缓,黄土高原构成其主体,地形破碎。这一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个自然地理区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南部有崤山、熊耳山等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中卫、中宁,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750公里,宽50公里,海拔1200~900米。河套平原北部阴山山脉高1500余米,西部贺兰山、狼山主峰海拔分别为3554米、2364米。这些山脉犹如一道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上腾格里、乌兰布和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三道。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经》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冲积扇的南缘,向东经过雄县、霸县一线,到今天天津市区附近入海;《禹贡》大河下游在今深县与《山经》大河别流,穿过今河北平原中部,于青县以东入海;《汉志》大河则离开了太行山东麓,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东北至黄骅县境入海。上述三河道在战国中期以前,或互为主次,或同时存在,但以流经《汉志》大河为常见。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据《汉志》、《水经注》记载,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水道达10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
  ② 公元前 4世纪~公元初年(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
  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2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1汉里相当现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这是秦汉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公元11年王莽时黄河又东决,河、淮之间水灾延续了60年之久。
  ③公元1~10世纪(东汉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而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
  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
  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分洪、排沙与调节流量的作用。
  ④ 公元10世纪~1127年(唐末至北宋末)
  经近千年的堆积,到唐末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渐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发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时期,决口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决。
  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后决口地点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滑县东旧城)一带。总的趋势是,河道逐渐向北摆动。五代末年、北宋前期决出的赤河、横陇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阳东昌湖集)决口,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称“黄河北派”。这是黄河变迁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黄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吴埽、内黄口)
  ⑤ 1128年~16世纪中叶(金元至明嘉靖万历时)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东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从此黄河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东南流入淮为常。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黄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间原是黄河下游的窄道,由于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决口后摆动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东、山东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离开了这段河道以后,下游河道折向东或东南,摆动于豫东北至鲁西南地区。在金代,有记载的12次决口中,决后河道摆动在该地区占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睢州、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等15处决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内折而南流,经尉氏、洧川、扶沟、鄢陵等地,由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地,由涡入淮。我们将其称为黄河历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从金元至明中叶,黄河变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决口地点西移。起初决口多在今山东境内(12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县、阳武(今原阳东部)、延津一带(12世纪80、9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14世纪40年代,决口已移至新乡、原武(今原阳西部)、荥泽(今郑州市西古荥镇)一带,几至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顶端。
  第二,河道干流逐渐南摆。12世纪中期以后河道经豫东北、鲁西南,至今山东梁山县境流入泗水。以后逐渐南摆进入豫东开封、商丘地区,经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夺泗入滩。金元之际两次人为决河,先后由濉夺泗或由涡入淮。13世纪后期有一段河道夺颍河入淮,达到黄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第三,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分出几股岔流,迭为主次,变迁无定。自12世纪下半叶(金大定年间)开始,即出现“两河分流”的局面。以后又分成3股,大致均流经今废黄河一线以北汇入泗水,夺泗入淮。到13世纪下半叶(元初),下游又出现了夺濉、涡、颍入淮的几股。嗣后,或东流入泗,或南流入淮,时而又东北决入马颊河、徒骇河、北清河(今山东东平以下黄河)入海。经常数股并行,迭为主次,变迁极为混乱。元末(1351)贾鲁治河时,曾整治一条从河南封丘东至徐州夺泗入淮的河道,史称贾鲁河。不久即告废坏。
  ⑥ 16世纪中叶~1854年(清咸丰五年)
  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16世纪中叶(明嘉靖中叶)基本结束,“南流故道始尽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后来在万历初年,潘季驯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图上的废黄河。其后虽有决溢。但旋即恢复故道。清前期经大筑堤防。河南境内河道出现过一段相对安流时期,而山东、江苏境内河段决口次数增多。江苏徐州至淮阴河段兼作运河,是“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潘季驯治河重点即在这一河段上,如大修两岸缕堤、格堤、月堤、遥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蓄清刷黄等工程。到清初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断延伸,使坡降变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故18世纪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19世纪以后,河道淤废不堪,决口连年发生,更兼国内政治动荡,治河不力,发生新的改道已不可避免。
  ⑦ 1855年 (清咸丰五年)~20世纪 50年代以前
  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县村庄,又往东漫流至兰仪、考城、长垣等县后,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东赵王河至张秋穿运;一股经长垣县,流到东明县雷家庄,这里就分成了两股,都东北流到张秋镇;三股河汇合后,穿过张秋运河,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其后的20年内,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东至运河的三角洲冲积扇上自由漫流,水势分散,正溜无定。直至1876年全线河堤告成,现今黄河下游河道始基本形成。下游河道中自铜瓦厢至陶城埠一段,决口经常发生,故有“豆腐腰”之称。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人为扒开花园口大堤,企图用洪水来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西进。这次决口,使黄河南泛于贾鲁河、颍河和涡河之间地带,成灾严重,史所罕见。这也是黄河史上的第七次大改道。
  最近因为风沙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正是黄河频繁泛滥成灾的特点,造就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性格。中华文明也是从大禹治水、导河入海的艰难奋斗中开始的,以至于许多朝代都设有治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有“黄河水利委员会”这样的机构,这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黄河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引导中华文明走向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现代肖草《卜算子·黄河》词给予真实诠释:“天外挂飞川,骇浪生素幔。已过悬崖万仞山,犹有惊涛溅。溅不入春时,却把暖春唤。一任沧桑岁月多,尽在长河岸。” 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带入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1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00000倍。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下面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黄河水流湍急,历史上有“天下黄河不桥”的说法。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资料

  一、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黄土高原每年流失表土22亿吨,其中大部分进入了黄河河道。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六、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七、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接受了文明之火。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鸟鸣嘤嘤。”   

    八、揭河底   

    日前,黄河小北干流(山西和陕西河段)山西河津段大、小石嘴区间出现了百年奇观“揭河底”,河底的淤积物如同地毯一样被水流卷起。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规律,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龙门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的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这样强烈的冲刷,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能将该段河床冲深几米至十几米。因为“揭河底”现象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   据获悉,黄河上一次出现“揭河底”还是在1977年7月6日。此次“揭河底”自7月5日8时1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8时40分,其间,在河津河段小石嘴改建工程1号丁坝段,伴随着汹涌的水声,先后掀起高约1米、长约7-9米左右的两块大的掀起物,1号至5号丁坝间还有一些小的掀起物。   7月初,黄河中游吴堡-龙门区间支流普降暴雨,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7月4日晚,位于河津上首的龙门水文站洪峰流量达4600立方米每秒,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700多公斤,从而具备了局部“揭河底”现象的形成条件。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全长5464公里,居世界第五、亚洲第四(仅次于长江、叶尼塞河、黑龙江);平均流量1775立方米/秒(世界大河中属非常小的流量规模);流域面积逾75万平方公里。   黄河依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约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7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因而它又被称为“悬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1.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歌词: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
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
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咳哟!咳哟!
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
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划哟……

第一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朗诵词)

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独唱:杨鸿基)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二乐章结束

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爷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2.有泥沙灾害,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泥沙灾害是由于泥沙的侵蚀、搬运、堆积给人类社会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滑坡、土壤流失是泥沙运动的直接表现。还有一些灾害的发生虽不是泥沙运动的直接结果,但与泥沙运动有关。例如洪水灾害发生除气象条件外,特定的地形更易产生洪水灾害;而这种地形条件的产生与泥沙运动有密切关系。象洪水灾害、滑坡灾害这样与泥沙运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灾害还有许多。
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在下游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是人所共知的。无论是过去黄河频繁的决口,还是现在必要的堤防建设,都与下游泥沙不断淤积有关。黄河下游1950~1996年年均淤积约2.2亿t,可使两堤间河道年均抬高3.8 cm。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下游强烈淤积的特征不会改变。因此,为了保持一定的防洪标准,需要不断付出越来越大的努力。其次,不利的泥沙淤积分布也增大了洪水灾害发生的几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横向上下游的泥沙淤积集中于河槽,形成明显的二级悬河和造成明显的河槽萎缩,导致单位淤积量同流量水位抬升量增大。1964年以来,下游3 000 m3/s流量水位平均单位淤积上升量比1950年至1960年大2倍以上。由于滩地糙率明显高于河槽,1958年至1998年期间,下游设防流量(相近于1958年洪峰流量)与3 000 m3/s流量的水位抬升量相近(图1) 。另外,二级悬河有助于形成“滚河”“斜河”等不利的防洪形势。 土地沙化
黄河来沙悬沙中沙粒组分(>0.05 mm)占的比例较高,床沙中沙粒组分达76%(1965年至1985年下游大断面床沙粒度1133组观测数据平均)。这样,在水流动力较强条件下堆积下来的沉积物易成为沙化土地的母质。黄河的决口冲积扇、废弃河床、引水渠道堆积等存在土地沙化现象。河岸侵蚀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岸组成物质主要为沙和粉沙, 抗蚀力很低,而水流含沙量高,河床比降大(2/10 000左右),水流具有很强的造床能力。因此,即使在自然状态下,黄河下游游荡段坍岸速率高达470 m/a (三门峡建库前历年平均值), 同样为多沙游荡河流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坍岸速率只有(6~275)m/a, 长江最大也只有200 m/a〔3〕。
河流上修建水库,向下游泄放清水, 河流的挟沙变得不饱和, 河岸侵蚀有时会表现得十分强烈。黄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岸侵蚀情况如图2, 此期, 孟津至陶城埠共塌失滩地近327 km2〔4〕。
河床发生强烈淤积时,河岸侵蚀也可能表现的比较明显。 1964年至1973年三门峡水库滞洪排沙期, 下游河槽淤积严重, 滩槽高差减小, 河岸抵抗流路摆动的能力相对减小。 这期间, 高村以上游荡段典型断面河槽摆动范围达3 360 m, 比建库前10 a还大。 1973年后, 河槽淤积减弱, 至1982年, 河槽摆动范围降为2 870 m〔5〕。




我想知道有关黄河的资料视频

相关评论:
  • 13332624792关于黄河资料?
    郟夏牲答:鉴于黄河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进行河流的治理和保护。这包括水土保持、水源保护、河道整治以及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黄河的保护和利用将进入新的阶段。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水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了解黄河的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这条...

  • 13332624792谁知道有关于黄河的资料???
    郟夏牲答:6. 黄河流域见证了诸多古代文明的兴起,包括夏、商、西周、东周、秦、唐等历史朝代。7. 黄河沿岸散布着众多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和景观,如兵马俑、龙门石窟、壶口瀑布等。8. 黄河在中国水利工程和电力生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众多水库和水电站。关于黄河的资料丰富多样,值得进一步研究...

  • 13332624792关于黄河的资料
    郟夏牲答:各个方面的都性比如:1.地理方面的2.历史方面的3.关于黄河的谚语;歇后语及其含义4.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等等等等... 各个方面的都性比如: 1.地理方面的 2.历史方面的 3.关于黄河的谚语;歇后语及其含义 4.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 等等等等 展开  我来答 ...

  • 13332624792有关黄河的资料,要简洁
    郟夏牲答: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优美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 13332624792求救——有关黄河的资料
    郟夏牲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个资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图文黄河资料) 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

  • 13332624792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
    郟夏牲答: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5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黄河历史 一、河道变迁 地质史演变考证,黄河属于较为年轻的河流,约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黄河流域还只有一些互不联通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和夺袭,经历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后,各湖盆间逐渐联通,形...

  • 13332624792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
    郟夏牲答: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

  • 13332624792有关黄河的知识
    郟夏牲答: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 13332624792有关黄河的资料?
    郟夏牲答:2009-04-03 关于黄河的资料 546 2014-04-04 关于黄河的资料(全面的) 1043 2012-06-09 我想知道有关黄河的资料 365 2016-03-31 有关黄河的资料有哪些 728 2011-04-10 有关黄河的资料 5968 2006-03-21 有关黄河的资料 749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

  • 13332624792有关黄河的故事有哪些?
    郟夏牲答:10个有关黄河的故事分别是秦始皇跑马修金堤,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官渡之战,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等。有关黄河的故事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