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这种百家争鸣局面有何重要意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当时 【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周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入学条件西周时大力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士”的成分很复杂。他们分属各个阶级。“士”可以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弃农为士,而私人办学的发达,提供了这一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   
  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 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当时还没有形成对文化的管制,从而造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 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扩展资料
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即诸子学说 和老百姓家训)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家争鸣

1、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出现原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中国的百家争鸣为后续的封建社会提供了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权谋的、思想的、技艺的等多种思想范式,供人们学习、参考和选择,如儒家的“礼教”与“仁”提出了一套治理国家的现实模式,后经董仲舒、朱熹的“发扬光大”,成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熹对孔学与礼教的进一步发挥使程朱影响着后人的思维模式),法家的“法治精神”为秦朝所采用,为秦统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作为后代的治国标本。
其次,中国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形成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中庸 (“过犹不及”)、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重亲情、以农为本、重男轻女等等。
第三,中国的百家争鸣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等,这些经典文本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智慧的一部分和来源。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中国人知识分子的塑造,对中国文化的走向都有规定性的意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流派,如老庄的道家学派,孔孟的儒家学派,墨子的墨家,韩非子的法家,以及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它们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巨大。
首先,中国的百家争鸣为后续的封建社会提供了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权谋的、思想的、技艺的等多种思想范式,供人们学习、参考和选择,如儒家的“礼教”与“仁”提出了一套治理国家的现实模式,后经董仲舒、朱熹的“发扬光大”,成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熹对孔学与礼教的进一步发挥使程朱影响着后人的思维模式),法家的“法治精神”为秦朝所采用,为秦统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作为后代的治国标本。
其次,中国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形成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中庸 (“过犹不及”)、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重亲情、以农为本、重男轻女等等。
第三,中国的百家争鸣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等,这些经典文本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智慧的一部分和来源。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中国人知识分子的塑造,对中国文化的走向都有规定性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这种百家争鸣局面有何重要意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7668824364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廉何歪3、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氛围浓厚,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一时期,各国都重视教育,学术氛围浓厚,各种学说、思想、流派得以互相交流、碰撞、融合。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促进了各种学说的产生和发展。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并不是单纯的文化冲突,而是与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紧密相连的。各种...

  • 17668824364战国时代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廉何歪思路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和名著,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题过程]历史背景 ①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②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

  • 17668824364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
    廉何歪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

  • 1766882436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什么原因?
    廉何歪5、学术原因。虽说当时的学术非常盛行,但是因为不像以往的学术依赖于某个权势,当时的权势虽然是独立的,但是却并不依赖于各个政治势力,而是独立存在的。因此,虽然各个学术门派之间相互斗争,但是在斗争中依然相互学习,共同借鉴,这才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迅猛...

  • 1766882436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廉何歪②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③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④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⑤直接因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

  • 1766882436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背景
    廉何歪4、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

  • 17668824364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局面,当时都有哪些学派?
    廉何歪百家争鸣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农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百家争鸣在历史上留下记载的重要思潮,包括儒道墨法在内,只有这11家。儒、道、墨、法四家思想,是百家争鸣时代四种重要的思想。

  • 1766882436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后世为何没能再现呢?_百度...
    廉何歪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

  • 1766882436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廉何歪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 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当时还没有形成对文化的管制,从而造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

  • 1766882436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廉何歪第一、政治因素。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社会动荡时期,各个王国纷争不休。为了在斗争中取得霸权,各国君主争相征募贤士,运用不同的思想理论,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这为数百个学派的争论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术氛围。第二、是经济因素。当时经济大发展,使一些人成为了闲散的阶级,有时间从事学术活动。第...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