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典故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典故吗?~

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传至今的一个“节令”。不但京城这样,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华人也仍保留着这个“讲儿”。
     民间传说着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龙出汗。自打年下前后,“春打六九头”的那会儿,老街旧坊碰面就一准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口的讲儿、礼儿和令儿。冬仨月的“委冬儿”,着实的让憋屈在小屋里的老老少少心里慌慌、痒痒。
     说了,沉睡在泥土里的龙都闲不住、睡不着了,那这人还等什么?那就别闷儿在屋里聊闲篇,到屋外透透气吧!论讲儿、论礼儿、论说道的老人们听着“惊蛰”的雷声震动着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户纸沙沙地响动,开始编排着、告诉着还是“孩子芽儿”的晚生后辈龙是啥模样,龙是咋样睁开双眼,龙是咋样抬头威风,龙是咋样出汗翻身!
     在这个当口,家里主事的女人们,抢在二月初一的头里儿,为家里老老少少脱掉了一头的冬装忙碌。按照老礼儿,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儿,不能动用剪刀和针头线脑儿。善良的女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几天儿就喊着唬着,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万别动刀剪之物,甚至背着家里的老小,把忌讳的东西一堆儿的收了起来。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恼、有多要紧,从那老太太嘴里铁定是套不出来东西搁哪儿,逼急了,老太太恼了,会不论秧子的一通怒骂:“动那家什干吗,你就不怕扎瞎了龙眼?划破了龙皮?”再逼急了,她老人家会赌气说:“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里了,你找去吧!”您说,您有辙吗?那耗子会说话吗?
     棉裤变夹裤,棉袄变夹袄,真难为了家里主事儿的娘儿们,一家子七八口子,刚过完年下,还没缓过劲来,就又忙活着赶在二月二头里换季,甭说,起早搭夜、点灯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儿!
     说句心里话儿,说句实在话儿,这老娘儿们对过二月二的事儿忒揪细。
     都说“二月二打房梁,蝎子游蚓(蜈蚣)不下墙”。
     古老的旧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该有着几百年的年候儿了,老旧的屋,为寻暖的虫虫蚁蚁提供了地方儿,谁不怕在屋里呆得好好的,房梁上掉下了东西,就算是掉下个蝎拉虎子(壁虎),也够您吓掉魂儿的。敲打着,嘟囔着,敲醒了梁上的活物,是让您挪挪地方,别睡过头儿一机灵掉下来!“二月二扫锅底,省柴省火不费米”。
     老辈子的京城睡炕烧柴锅,一冬儿下来,取暖做饭烧火的树叶、柴火和烟煤,会把锅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着这节令的时会儿,大扫除一回也不是个坏事,至于费米不费,那估摸着是为了说着顺口,您家人口多,把个锅底扫薄了,也是该吃多少一点也不能少!“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
     冬天儿的炕,咋说也比外面露天地儿里暖和,这炕缝里、炕的犄角旮旯、炕被的下头,保不齐藏着钱串子(百足虫)、潮虫什么的。老头老太太时不时地吓唬那些不懂事、还小的小子丫头们,数落着这虫子爬这钻那的玄乎话,为的是震唬住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上手玩儿的孩儿。不过这二月二之后,虫子们活泛起来,万一被它们叮了咬了,大年初儿的,咋说咋是晦气。有两种虫子必须在这会儿消灭,那就是在墙壁、明柱缝里、炕被破棉絮里躲着冬眠不醒的土鳖和臭虫,别看它们一个是饿得没了样儿,一个是饿成了两层皮,别信它,它们可是活着有气呢,过一两个月,那土鳖,公的带着翅膀飞,母的跑得快了去了。那臭虫,变着法儿的在后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个个黄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红灯笼。早已不提倡的六六粉,是它们致命的克星。
     “二月二”这里面的妈妈论儿、讲儿、礼儿真是太多了,老人们却喜欢得没完没了,年轻人也喜欢得乐乐颠颠,要不咋会在龙年里添了那许多的龙子龙孙呢!
     其实,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老百姓不就是找个事儿说事儿吗。再说了,吃好了才能说着有劲儿,有说道儿。
     农历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后一顿荤汤荤菜,就该盘算着二月二咋过了。
     正月里,甭管您家有多少鸡鸭鱼肉,省着吃也好,费着吃也罢,到二十三这天儿,麻利儿的得“打扫”干净,想是图个吉利?或是天热了起来留不住了?反正说不清这事儿。但是有一桩,您可得想明白,二月二没几天就到了,那天吃啥,年年咋过,不用想都明摆着。
     “二月二,龙抬头”,既说了,就得为这龙添彩儿不是,为啥先说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实才能腾飞。您瞧着吧,老娘儿们们,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元宵,是龙眼睛;面条,是龙须子;褡裢火烧,是龙舌头;饺子,是龙耳朵;薄饼,是龙皮;米饭,是龙子;馒头,是龙蛋。最让人不解的是,摆上几对鸡爪,愣说是龙爪。助兴的菜有:芥菜缨炒黄豆嘴儿,芥菜的谐音是“借财”,黄豆嘴儿(不是黄豆芽)代表“金豆”;老腌儿鸡蛋切开流油儿,叫“财源滚滚来”;上一盘豆腐,取个名儿叫“兜福”;特地留下的白菜头,把叶整个剥开洗净,用来把桌上的菜、饭包起来捧着吃,这叫“包财”。吃着“包财”千万别说散喽,使劲捧着吃图个好说头儿。

何谓“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恐怕是关于“二月二”的流行最广泛的一句俗语了。“龙抬头”是什么意思?若要追溯这句话最早的来历,应该与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的说法还跟节气有关。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介绍,“二月二”一般出现在“雨水”、“惊蛰”、“春分”三个节气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惊蛰地气通”,随着天气回暖、土地解冻,冬眠的昆虫、动物日渐活跃,开始出来活动。传说中的龙本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想象出来的,所以“龙抬头”就成为一种象征。再加上民间认为龙王是风雨的主宰,龙王一抬头,雨水增多,因此龙在二月二中的地位就更加特殊,也更稳固了。

  据考证,以“龙抬头”为节俗的“二月二”,大概始于唐宋年间,最终在元代得以定型并传承至今。记载最早的是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二月二,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既然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有很多活动和禁忌。比如吃“龙食”、剃龙头、引钱龙、避龙忌等,都与敬龙崇龙有关。所以,“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典故啊?视频

相关评论:
  • 1399358662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米媛亨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 传说 故事 有什么,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一: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

  • 13993586622二月二龙抬头什么意思 诗句是什么
    米媛亨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龙抬头的诗句有:《二月二日即事》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

  • 13993586622农历二月二是什么节日
    米媛亨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农历二月二是什么节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是什么节日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

  • 13993586622农历2月2日被称作"龙抬头"为什么?有什么意义?
    米媛亨贵报3月9日刊载了《二月二龙抬头》一文,其中把中和节与“二月二”混为一谈了,并且对“龙抬头”的解释以及有关民俗介绍存在不足,为此特撰如下小文,给青年读者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称“农历二月二”为“中和节”是个误会。中和节起源于唐朝。据《旧唐书·德宗纪》等文献记载,唐德宗贞元五年“以二月初一为中和...

  • 1399358662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啊 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
    米媛亨1. 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的传统节日,又称为龙头节或青龙节。这一天,传说中的龙从冬眠中醒来,抬起头来。2. 二月二这天夜晚,观察天空,可以发现东方的苍龙星象逐渐升起,这是“龙抬头”的天象。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的恒星划分为“三垣”和“四象”,其中东方的星象如同一条龙。3. 随着季节的变换,...

  • 13993586622为什么二月初二叫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啊?
    米媛亨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所以理发店整个月都是空的,生意也很清淡。而在2月2日这一天,剪头发的人络绎不绝。在过去的日子里,有一个民间说法:“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剃光头。”还有地方,姑娘们也在这一天扎耳洞。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

  • 13993586622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是什么节日
    米媛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是什么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又叫农耕节”、“春龙节”等等,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也就是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主要作用就是祈愿丰收。“龙抬头”最早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和上古时期人们对星辰的运行以及农耕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它虽然历史非常悠久,但是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元朝之后...

  • 139935866222022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寓意是什么?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寓意是什么
    米媛亨1、二月二龙抬头,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拿回去在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2、明清时把这天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

  • 13993586622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是什么,意思(含义)
    米媛亨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含义 来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传统节日源于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崇拜和祭祀。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夜晚的星空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角宿开始崭露头角,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形似龙头初露,故名“龙抬头”。这一景象变化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想象,从而形成了与之相关的节庆...

  • 13993586622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传说
    米媛亨一、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天象征着龙王开始在人间布雨,预示着结束冬眠,万物复苏,人们在这一天敬龙庆贺,希望龙能消灾赐福、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龙抬头也是辞旧迎新、寄托美好心愿的时刻,人们相信在这一天理发(剃龙头)可以带来好运,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