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事件的前因后果!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五四运动的起因~

五四运动的起因如下: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
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军警逮捕集会游行学生。随后,全国许多城市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划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五四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国民对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处理的强烈不满。在参加和会前,国民对和会寄予重望,他们对西方抱有幻想,德国的战败会使中国收回对山东半岛的主权,但结果另人失望,北京政府与日本达成了协议使中国未能实现和会前人们所期望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北京11所高校的学生牵头开始了五月四的游行示威,要求“内惩国贼和外挣国权”。随后的各地学生罢课支持北京学生,到后来的工商界和劳工界的罢市,罢工,五四运动终于从知识分子走向了一般大众,形成了一个全国性质的运动。不过要强调的是,学生的示威游行开始时是有秩序和相当理智的,他们只是在进行示威活动并没有暴力运动的目的,但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他们所能控制的范围。如果五四运动仅仅是指这次五四事件的话,那很简单,五四运动不过是一场学生的游行示威而已。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西方国家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这引起了中国各界的强烈愤慨。北京学生率先发动罢课,进行游行,要求政府捍卫国家主权。此后蔓延到上海的学生,而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后果 罢免曹陆章 释放被捕学生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马克思主义开始流传

起因(详细版):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 学生的血书良心救国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和约》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起因(简版):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结果: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事件的前因后果!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