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犯过那些错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诸葛亮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1.行事矛盾。诸葛亮坚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这两个方针看上去并无冲突,实际上却不切实际。孙权想长江而治,南郡、汉昌、宜都、襄阳、江夏、武陵、桂阳、零陵、长沙其中靠长江的三郡给他他就很满足了。(我不知道哪三郡靠长江)毕竟荆州是东吴的兵力打下来的,诸葛亮明为暂借,实则一借永不还。自家西边有个门被人占着,孙权是睡觉都睡不踏实,只要荆州还在西蜀手上(尤其是靠长江的三郡),东吴迟早会在背后捅他一刀子。孙权派人摧了几次,诸葛亮一再忽悠,孙权终于恼了,决定捅他一刀。这一刀不仅把荆州抢了回去,还把关羽送去跟玉帝报道了。(据说关羽成了武神,深受江南百姓崇敬)最后,诸葛亮本人也觉得,既要连吴抗魏又要占据荆州不切实际,于是放弃了荆州。2.事必躬亲。诸葛亮虽然人很有本事,但绝对是管理上的白痴。他事必躬亲,什麽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不但使刘禅无事可做,更让下面的的人对他产生依赖而自身却得不到锻炼。他也根本没有建立起好的人才机制培养下一代人才,就武将来说每次都让五虎上将奔东跑西,活活累死,结果他自己也是累死的,刘备是请他来当蜀相的,而不是要找一个任劳任怨的匹夫。关羽张飞死了,就关兴张苞上,好在他们是武将之后,还能用的上,关兴张苞一挂,基本上就没什没人了。最怨的是马谡,诸葛亮知道他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而且人有些浮躁,那为什麽不早些让他参与一些小的战斗,让他发现自己的缺陷并逐步成长起来呢?诸葛亮不让他有任何参与实战的机会表面上是保护他(马谡心高气傲),实际上却是害了他,一让他去街亭,就遭遇惨败。不止武将,文官也是一样。如果诸葛亮能把事情下放给下面的人做,自己在旁边进行调控指导,然下面的人都成长起来,或许结局就不会是那样了。3.做事不果决。刘备要为关于张飞报仇,诸葛亮当时就应该把刘备劝住。魏征敢冒死直谏唐太宗,以诸葛亮当时对蜀国的重要性刘备还不会杀他了,为什麽他劝不住刘备,结果白白损失了七十万人。刘备是君主,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他没有劝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也就罢了,可马谡呢?刘备明明在临死前说过,马谡不堪大用,诸葛亮自己也知道马谡多是纸上谈兵,被马谡一番跪着哭求,还是让他去守街亭。为什麽当时不直接拒绝他,非要到事后才后悔,就是因为诸葛亮做事不果决。4。事无巨细必亲为之,身为国家辅政重臣,手握军政大权,很多下属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下属做,自己应该把重点放在战略和大政上,但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这实际上打乱了国家的行政。5。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众,不能做到团结、融合蜀国人才。更不能为蜀国的长远培训人才。自刘备死后,蜀国内部的人事斗争是很激烈的,诸葛亮始终未能做到群臣一心,这使得后期的蜀国诸臣离心离德,文武对立。强敌当前,各打算盘。蜀的灭亡并没有经过太久的时间,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便是明证。6.诸葛亮并没有杰出的军事统帅才能,他的特长在于政治,包括隆中对提出的三分方略,其重要之处也是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他的种种神机妙算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功劳。诸葛同志即没有借过箭也没有唱过空城计,但这并非诸葛亮的错误和缺点。要知道刘备托孤时,顾命大臣是两个,文的是诸葛,武的是李严。数年后,诸葛,李严争权,李被搞掉了,这是后话。7,与孙权争荆洲三郡的是刘备出的头,当时孙刘两家是准备开战的,不过魏当时用兵汉中,刘备不得不妥协。正史上自始至终没有借荆洲的说法,更不用说还。孙吴之所以对荆洲感兴趣是因为荆洲身为战略重洲,若孙吴没有荆洲的话,整个长江中下游便毫无安全可言。因此,孙吴建国之初便打起了荆洲的主意,孙家的小霸王同志就是在战斗中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干掉的。诸葛同志的隆中对中,对荆洲方向在短期内提的是防御,不是进攻,(只待北方有变,遣一上将军。。。。),因此,诸葛同志对于关羽攻襄樊并不承担指挥责任,也不能承担分不清形势,忽悠东吴的责任。8.关羽攻襄樊时机不对,此时蜀军主力刚拿下汉中,未及休整,蜀地也需要留军驻守,能够机动的部队非常有限。因此,客观上是无力支援关羽的。此时负责军事决策的是刘备本人,不是诸葛亮。更何况,是关羽自已打荆洲还是刘备的命令是件无头公案,但可以肯定的事情是,此事与诸葛亮无关,因为那时他在成都负责行政。关羽死后,孙吴一度把首都迁到了武昌,还对魏讲和,凭实力,蜀是拿不回荆洲的,但蜀又非争荆洲不可,这不是冲动,而是因为没有了荆洲,刘备就丧失了争天下的根基。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口和财力。只能是偏安西南一角,势力无法扩大,坐等灭亡。荆洲之地,刘备不得不争,只可惜他打输了。9.失街亭对蜀国的打击是比较大的,这是事实,诸葛同志用人失察也是事实,但失街亭绝非蜀魏两国战争的转折点。更不是诸葛同志的大缺点。何故?请细想,街亭之战时,蜀军分军三处,仓促间得知魏军主力行将到来,这才临时调兵阻击,此战就算是魏延亲上也未必能胜,何况诸葛同志身边无人。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马谡守住了街亭又如何?仍然是与魏国对峙的局面而已,最终仍然是个粮尽兵退的下场。此时的蜀军数量撑破天也没有十五万人。根本就没有实力打长安,诸葛亮数次北伐,都因补给不足而退,这是最致命的地方。中国历史上除了刘邦外,没有任何人单靠蜀地就争雄天下的例子,连争雄天下的机会都没有。10.最后一点,实际上也是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诸葛亮从来都不是象人们所称赞的那样执法公允而严明的,他的执法严明是要看对象和是否有政治需要的,也绝对没有任何所谓的公允可言。《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曰:“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法正仅仅因为睚眦之怨就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在蜀郡作威作福,而诸葛亮面对他人的举报和要求他去请求刘备劝阻法正滥杀无辜的建议时,却连对转达的请求都一口回绝,甚至进而还说,既然法正能让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那现在为什么要去阻止他快意恩仇呢。这又那里是一个执法严明之人所会说出来的话,分明是一个惯于予取予夺之人的口吻。

在三国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勇猛与才智都缺一不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当然最为人们崇拜的和广泛流传的便是''卧龙先生''诸葛亮了。
作为三国时期才智都是顶尖的军师,一生都有着无比浓厚的传奇色彩。在''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借东风''的故事中,都可以展现出他的才智实为不凡。


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之后,将一生的时间都倾注到蜀汉的视野中,一步步辅佐刘玄德建立蜀汉,之后都发动北伐战争完成一统大业。但在劳累中还是夙愿未了而终。
这样的一生,对于蜀汉江山来说功勋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也有着四次决策上的失误。更甚可以说是四次错误,让蜀汉难逃灭亡的命运加速了一些。这是怎样的故事呢?为何这样严肃的说这位神话一般人物的错误对于蜀汉命运的影响之大?


错容一人之关羽
作为桃园三结义的一员,身为刘备的二弟,在蜀汉的地位自然是不一般的。而在历史上都夸赞关羽一生以''义''当头。
在建安五年时,曹操攻打刘备受挫,但当时刘备的实力还是十分的弱小,最终还是被曹操打散。关羽被逼无奈只能投降曹操,但是一向以大义著称的关羽自然是无法这样抛弃自己兄弟,最终在''千里走单骑''中离开曹营,重新与刘备开始自己的事业之程。


关羽这人虽勇猛无比,也有着义气,但是奈何心高气傲,这种毛病可谓是在军队中是无比严峻的。在刘备攻打西川的过程中,刘备将荆州的防守重任交给了关羽。
诸葛亮是十分清楚荆州的重要性,也是知道关羽性格上的问题,但还是保留了一份信任,就是这样的信任与侥幸,才酿成了大意失荆州的重大错误,失去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对于蜀汉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正是诸葛亮的侥幸,没有及时指出刘备安排问题上的不合理,间接导致蜀汉的一次沉痛失利,让人心中一阵惋惜。
错信一人之马谡
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但是眼下,街亭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无比重要,是必须得有实力的人才能镇守住。但是诸葛亮并没有任用蜀汉老臣,而是选择了马谡。然而马谡此人并没有啥真才实学,在街亭一战中节节败退。


在街亭一战中,马谡并没有意识到水源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他反而将兵力收拢于山上,将山下的水源拱手让给敌军。可想而知,溃败的必然啊。最终诸葛亮也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也难以挽回败局。
错杀一人之魏延
在蜀汉的五虎将年纪逐渐增大时,也有着一些逐渐崭露头角的新的将军。魏延便是其中相比来说更为英勇之一。他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建立了显著的军功。
但是由于作为一名武将,难免心直口快,得罪不少人从而导致他的人缘关系并不好。而诸葛亮也不喜欢他,相比来说,老实敦厚的杨仪甚得他心。在诸葛亮将死之前,曾有过一次会议,而此次的会议中偏偏少了魏延。


诸葛亮死后,曾留下命令停止北伐,然而魏延并不赞同,一次次的想阻挠退军。于是在权利的争夺过程中,还是以生命消亡结束这样一位在三国时期留下显著功绩的镇远将军。
错选一人之姜维
在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他也料到此去必将凶险万分,得为自己寻找一位合适的接班人,在朝内代替他,在死后也能辅佐皇上,姜维便是他选中的最佳人选。但是历史却是残酷的。


姜维确实一位有着很大才干的人,能力也逐渐在蜀汉的舞台上展露出来。在诸葛亮死后,也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北伐,他取得胜利也是十分值得记入蜀汉的史册上。原以为这样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发展蜀汉的事业,但是在蜀汉晚期,朝内权利争夺十分的严重。纵使他也多次努力,但最终还是死在争权之人的手中。

  评论历史人物就不能从小说的角度出发,而应从史料的角度来看,更应该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而非事后。蜀的灭亡并非某个人的责任,而是综合国力的问题。
  诸葛亮此人的大缺点是有的,最主要的有,
  1。事无巨细必亲为之,身为国家辅政重臣,手握军政大权,很多下属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下属做,自己应该把重点放在战略和大政上,但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这实际上打乱了国家的行政。
  2。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众,不能做到团结、融合蜀国人才。更不能为蜀国的长远培训人才。自刘备死后,蜀国内部的人事斗争是很激烈的,诸葛亮始终未能做到群臣一心,这使得后期的蜀国诸臣离心离德,文武对立。强敌当前,各打算盘。蜀的灭亡并没有经过太久的时间,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便是明证。
  诸葛亮并没有杰出的军事统帅才能,他的特长在于政治,包括隆中对提出的三分方略,其重要之处也是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他的种种神机妙算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功劳。诸葛同志即没有借过箭也没有唱过空城计,但这并非诸葛亮的错误和缺点。要知道刘备托孤时,顾命大臣是两个,文的是诸葛,武的是李严。数年后,诸葛,李严争权,李被搞掉了,这是后话。
  刚才楼上的列举的诸葛同志的事迹不太妥当,首先,与孙权争荆洲三郡的是刘备出的头,当时孙刘两家是准备开战的,不过魏当时用兵汉中,刘备不得不妥协。正史上自始至终没有借荆洲的说法,更不用说还。孙吴之所以对荆洲感兴趣是因为荆洲身为战略重洲,若孙吴没有荆洲的话,整个长江中下游便毫无安全可言。因此,孙吴建国之初便打起了荆洲的主意,孙家的小霸王同志就是在战斗中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干掉的。诸葛同志的隆中对中,对荆洲方向在短期内提的是防御,不是进攻,(只待北方有变,遣一上将军。。。。),因此,诸葛同志对于关羽攻襄樊并不承担指挥责任,也不能承担分不清形势,忽悠东吴的责任。
  关羽攻襄樊时机不对,此时蜀军主力刚拿下汉中,未及休整,蜀地也需要留军驻守,能够机动的部队非常有限。因此,客观上是无力支援关羽的。此时负责军事决策的是刘备本人,不是诸葛亮。更何况,是关羽自已打荆洲还是刘备的命令是件无头公案,但可以肯定的事情是,此事与诸葛亮无关,因为那时他在成都负责行政。关羽死后,孙吴一度把首都迁到了武昌,还对魏讲和,凭实力,蜀是拿不回荆洲的,但蜀又非争荆洲不可,这不是冲动,而是因为没有了荆洲,刘备就丧失了争天下的根基。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口和财力。只能是偏安西南一角,势力无法扩大,坐等灭亡。荆洲之地,刘备不得不争,只可惜他打输了。
  最后,谈谈马谡,失街亭对蜀国的打击是比较大的,这是事实,诸葛同志用人失察也是事实,但失街亭绝非蜀魏两国战争的转折点。更不是诸葛同志的大缺点。何故?请细想,街亭之战时,蜀军分军三处,仓促间得知魏军主力行将到来,这才临时调兵阻击,此战就算是魏延亲上也未必能胜,何况诸葛同志身边无人。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马谡守住了街亭又如何?仍然是与魏国对峙的局面而已,最终仍然是个粮尽兵退的下场。此时的蜀军数量撑破天也没有十五万人。根本就没有实力打长安,诸葛亮数次北伐,都因补给不足而退,这是最致命的地方。中国历史上除了刘邦外,没有任何人单靠蜀地就争雄天下的例子,连争雄天下的机会都没有。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吹得神乎其神,但最终蜀国还是被攻下了,为什麽?我觉得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之一就是诸葛亮行事中至少有三大错误:

一.行事矛盾。诸葛亮坚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这两个方针看上去并无冲突,实际上却不切实际。孙权想长江而治,南郡、汉昌、宜都、襄阳、江夏、武陵、桂阳、零陵、长沙其中靠长江的三郡给他他就很满足了。(我不知道哪三郡靠长江)毕竟荆州是东吴的兵力打下来的,诸葛亮明为暂借,实则一借永不还。自家西边有个门被人占着,孙权是睡觉都睡不踏实,只要荆州还在西蜀手上(尤其是靠长江的三郡),东吴迟早会在背后捅他一刀子。孙权派人摧了几次,诸葛亮一再忽悠,孙权终于恼了,决定捅他一刀。这一刀不仅把荆州抢了回去,还把关羽送去跟玉帝报道了。(据说关羽成了武神,深受江南百姓崇敬)最后,诸葛亮本人也觉得,既要连吴抗魏又要占据荆州不切实际,于是放弃了荆州。

二.事必躬亲。诸葛亮虽然人很有本事,但绝对是管理上的白痴。他事必躬亲,什麽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不但使刘禅无事可做,更让下面的的人对他产生依赖而自身却得不到锻炼。他也根本没有建立起好的人才机制培养下一代人才,就武将来说每次都让五虎上将奔东跑西,活活累死,结果他自己也是累死的,刘备是请他来当蜀相的,而不是要找一个任劳任怨的匹夫。关羽张飞死了,就关兴张苞上,好在他们是武将之后,还能用的上,关兴张苞一挂,基本上就没什没人了。最怨的是马谡,诸葛亮知道他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而且人有些浮躁,那为什麽不早些让他参与一些小的战斗,让他发现自己的缺陷并逐步成长起来呢?诸葛亮不让他有任何参与实战的机会表面上是保护他(马谡心高气傲),实际上却是害了他,一让他去街亭,就遭遇惨败。不止武将,文官也是一样。如果诸葛亮能把事情下放给下面的人做,自己在旁边进行调控指导,然下面的人都成长起来,或许结局就不会是那样了。

三.做事不果决。刘备要为关于张飞报仇,诸葛亮当时就应该把刘备劝住。魏征敢冒死直谏唐太宗,以诸葛亮当时对蜀国的重要性刘备还不会杀他了,为什麽他劝不住刘备,结果白白损失了七十万人。刘备是君主,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他没有劝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也就罢了,可马谡呢?刘备明明在临死前说过,马谡不堪大用,诸葛亮自己也知道马谡多是纸上谈兵,被马谡一番跪着哭求,还是让他去守街亭。为什麽当时不直接拒绝他,非要到事后才后悔,就是因为诸葛亮做事不果决。

详细解析马谡失街亭-
-
马谡可以称的上是一位知识分子,他自幼“饱读兵书,颇知兵法。”在蜀军平定西南时,马谡曾向诸葛亮提出富有战略远见的正确建议:“攻心为上”,足见其韬略之深,可是当他身为街亭之战的主将时,复杂的战争环境,竟使这位知识渊博的参军,突然变得头脑简单起来,闹出了一场因机械照搬兵法原则而损兵折将的大笑话。
古人说,死读书等于无书,马谡的思想讲话,并不在于他饱读兵书,而在于死读兵书,当自己站在场外领导的位置观察问题时,引古论今,头头是道,有时表现的见解很高,一旦自己成为局内人,就被复杂的客观现象所迷惑,而不自觉地照搬历史经验。
《孙子兵法》上讲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所谓的亡地、死地按照孙子的解释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陷之死地本来是大患,但却能因为“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客观形势唤起万众一心,奋力死战,从而转败为胜,转患为利。所以,韩信在井径口背水破赵军。然而马谡照搬韩信的经验,违背诸葛亮依山近水安营的命令,扎寨于山顶,结果被魏张合一战而溃败,这是因为张合利用马谡山顶扎寨的错误,采取了以困制敌而不以疾战取胜的策略,蜀军在受困的时间线上还有苟且的余地。在这里,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理论知识,确实成了限制马谡从实际出发研究战争的框框。
事实证明,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使之成为滋长智能的营养。克劳塞维茨说过:“理论应该培养未来的指挥官的智力,而不应该陪着他们上战场。”《战争论》
这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作战指挥的能力,将军只有经过用心揣摩,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为驾驭战争的能力时,他才能笑傲风云。马谡就是这样反面的悲剧,当时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言。他是执其书而泥之的典型,纵使熟读兵书也无济于事,反而适得其害。
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的最大错误。诸葛亮见过马谡之前从未见其有大错,而且才器过人,好论军计(《马谡传》)。诸葛亮是有错,但不是最大的错。街亭作战的前线是马谡和张合,不是诸葛亮啊!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诸葛亮传》),这如同黄忠杀夏侯渊,陆逊破刘备,功最大的是黄忠或陆逊,过最大的是夏侯渊的轻敌或刘备的轻敌,很少有人会说是曹操的用人错误或诸葛亮没有劝阻的错误,因为他们不在战场。而街亭之战的双方主帅是马谡和张合的对决,所以失败了错当然是马谡了。连皇帝身边的知识分子也这么认为(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

诸葛亮一生犯下三条大错
错用马谡,导致北伐失利,魏国长驱直入,蜀国遭到重创。
错杀魏延,导致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绝望地步。
错信姜维,姜维九次北伐,以卵击石,耗尽蜀国国力,导致邓艾一举灭掉蜀国。

他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出山,而且太虚伪,明明想当官,还摆臭架子,非得人家三请才肯出来,这说明他是小聪明,成不了大事。


“诸葛亮”犯过那些错误?视频

相关评论:
  • 18475794672诸葛亮一生中有那些失误
    郗俗类一、没能直言劝诫刘备,导致刘备一意孤行:当时刘备决定让关羽留守荆州,这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诸葛亮知道关羽不可当此大任,也没坚决让赵云代替关羽镇守荆州,导致了失荆州 二、没能及时挖掘培养新人才:随着五虎大将一个个撒手离去,诸葛亮并没有及时挖掘培养新人才,从而导致蜀国军中青黄不接,没...

  • 18475794672诸葛亮一生犯的五个错误
    郗俗类3、战术错误 诸葛亮制定了隆中对策略,分析发现,战略上只能分兵,诸葛亮忽视刘备夺取了荆州和益州两地,但在三国中,仍然综合国力最弱,况且都是刚刚占领,还未得到民心支持,两路分兵弊大于利。荆州和益州千里之遥,信息通讯无法保证,不能统一行动。一味伐魏,占领的城池为何不守,非要一鼓作气拿下魏...

  • 18475794672孔明用人犯了哪些错
    郗俗类2. 对人才的选择不准确:在围绕刘备的争取力量的过程中,孔明用人时有时会选错人。比如他起初重用张杰和杨修,却忽视了黄承儿等人的潜力,这样的错误判断导致了张杰等人最终的失败。3. 对于诸葛亮的身体情况不了解:孔明虽然才智出众,但他没有认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常常过度劳累,疏忽了自己的健康。...

  • 18475794672诸葛亮一生的十大错误都有哪些?
    郗俗类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犯下了十大错误分别是,一、架空后主刘禅。二、穷兵黩武。三、不培养人才。四、排挤优秀人才。五、处理内部矛盾不利。六、不直言刘备的过失。七、选择了错误的继承人。八、一味对东吴退让。九、任人唯亲、错用马谡失了要塞街亭。十、安排后事不利。 第一次失误:隆中对。 隆中对是蜀汉集团的基本...

  • 18475794672诸葛亮一生犯了5个大错误,分别是什么?
    郗俗类错留杨仪 杨仪原本是荆州的一个小官,建安二十二年,投奔蜀军,被授为功曹,在与刘备见面后,相谈甚欢。刘备将他征召为左将军兵曹掾,刘备称王后,他又升迁为尚书。在诸葛亮死后,杨仪以为自己替朝廷除逆贼,功劳极大必然会是诸葛亮的继任者。不想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而他只被命为中军师...

  • 18475794672蜀汉时期的诸葛亮,这一生犯了哪三个错误?
    郗俗类谈起三国,诸葛亮算是其i中可以算是排得上名的头号人物了,他在三国里面是公认的具有智慧的人物,神机妙算、令人称奇。可是这样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他的一生就犯了三个错,那就是信错马谡、跟错刘备、娶错黄月英。第一、信错一人是马谡 诸葛亮不听劝告执意让马谡守街亭 马谡守街亭是发生在诸葛...

  • 18475794672诸葛亮犯下了哪五个错误导致三国未能统一
    郗俗类第一个错误:《隆中对》保密性不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给他讲述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先取荆州立足,再夺取西川益州,再占领汉中,待天下有变则北伐,虽然这份战略计划很不错,可惜诸葛亮却没做好保密工作。陈寿写《三国志》时,就详细讲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计划,要知道陈寿只是姜维...

  • 18475794672诸葛亮的失败战役是什么?
    郗俗类(4)自大,将蜀中大小事情聚于一身,凡事必当亲至,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病重而亡。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是过于谨慎。虽然早期看似神机妙算,但细想每事必定胜券在握方肯出招。后期心智劳累,以致不能算计周全,所以被司马懿看透,屡遭失败。一生谨慎,不肯出奇,虽有百密,必有一疏,满腹经纶,...

  • 18475794672诸葛亮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郗俗类1.行事矛盾。诸葛亮坚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这两个方针看上去并无冲突,实际上却不切实际。孙权想长江而治,南郡、汉昌、宜都、襄阳、江夏、武陵、桂阳、零陵、长沙其中靠长江的三郡给他他就很满足了。(我不知道哪三郡靠长江)毕竟荆州是东吴的兵力打下来的,诸葛亮明为暂借,实则一借永不...

  • 18475794672诸葛亮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郗俗类其实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失误还是挺多的,第一次北伐就用错了马稷,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退兵。而且因为诸葛亮保守的性格不愿采取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也是做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所以说等到诸葛亮独挑大梁的时候,可能也是因为压力太大所以接连犯下错误,导致最后北伐效果也不尽人意。1。事无巨细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