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解读曹植的《洛神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鉴赏曹植的《洛神赋》?~

该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缱绻,若有寄托。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当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他们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静谧的气氛中,作者神思恍惚,极目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他偶尔抬头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这使作者惊愕万分,他不自觉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问道:“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在这里,山边水畔落日前的优美景色衬托出人物意外发现的惊喜之情,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接下去御者的回答也十分巧妙,他避开作者第一个问题——“尔有觌于彼者乎”不答,而以“臣闻”“无乃”等猜测的口吻,郑重其事地提出洛神宓妃,这在有意为下文对洛神的描绘留下伏笔的同时,又给本已蹊跷的邂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洛神宓妃,相传为远古时代宓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关于这个古老传说中的女神。以后司马相如和张衡,又在赋中对她作了这样的描绘:“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环绰约。……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灿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以遗光……”。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菊”、“春松”与“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突出地展现于人们的面前。在这种由反复比喻造成的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使用传统手法,对洛神的体态、容貌、服饰和举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适中,垂肩束腰,丽质天生,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隐靥,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轻裾拂动,更显得“瓌姿艳逸,仪静体闲”。作者的这些描绘,使人联想起《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使人联想起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作者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但是他比前人更重视表现人物的动态美。下面,他着重描写了洛神天真活泼的举止:“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至此,洛神的形象已神态兼备,呼之欲出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作者为眼前这位美貌的女神深深打动了。他初为无以传递自己的爱慕之情而苦闷,继而“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在得到宓妃的应和,“执眷眷之款实”之后,他又想起传说中郑交甫汉滨遗佩之事,对她的“指潜渊而为期”产生了怀疑。作者在感情上的这种一波三折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他当时内心的微妙状况。与其相应,洛神也感动了。不过作品没有像写作者那样,直接写她的心理变化,而是通过对她一系列行动的精细刻画,表现出激荡在她内心的炽热的爱,以及这种爱不能实现的强烈的悲哀。她“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一会儿从椒涂蘅薄中经过,引来阵阵浓郁的芳香;一会儿又怅然长啸,声音中回荡着深长的相思之哀……当洛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她们无忧无虑地“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时,她虽有南湘二妃、汉滨游女陪伴,但仍不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站在那里出神。刹那间,她又如迅飞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上徘徊飘忽,行踪不定。只有那转盼流动、含情脉脉的目光,以及欲言还止的唇吻,似乎在向作者倾吐内心的无穷眷恋和哀怨。作者对洛神或而彷徨,或而长吟,或而延竚,或而飘忽的这种描写,就好似一幕感情激烈、姿态优美的舞剧。人物以她那变化不定、摇曳多姿的舞步,展现了内心的爱慕、矛盾、惆怅和痛苦。尤其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一段,更将这幕舞剧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澜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正当作者与洛神相对无语、两情依依之时,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这是一个构想奇逸、神彩飞扬的分别场面: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在冯夷、女娲的鼓乐声中,由六龙驾驭的云车载着宓妃,在鲸鲵夹毂、异鱼翼輈的护卫下,开始出发了。美丽的洛神坐在渐渐远去的车上,还不断地回过头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一片衷肠。“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深深的哀怨笼罩着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画面。在陈述了“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交接之大纲”之后,洛神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最后,洛神的艳丽形象终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而作者却依然站在水边,怅怅地望着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驾着轻舟,溯川而上,希望能再次看到神女的倩影。然而,烟波渺渺,长夜漫漫,更使他情意悠悠、思绪绵绵。天亮后,作者不得不“归乎东路”了,但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作品这段文字洋溢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具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它把洛神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勾勒、烘托得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相传曹植在年轻的时候,看中了一位姓甄的姑娘,想娶她做妻子。那姑娘也爱慕曹植的才华,暗暗求告月下老人为他们牵红线。然,曹操知道甄家姑娘聪明、美丽、贤惠,便为大儿子曹丕娶了这姑娘。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追封曹操为魏武帝,他称魏文帝,封甄夫人为皇后。从此,曹植和甄后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两人的爱更深了。后来,曹丕又娶了郭贵妃,对甄后逐渐冷淡起来。后来甄后被丕处死。
甄宓死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曹丕,曹丕叫甄后生的儿子曹睿陪曹植一块吃饭。曹植见到曹睿,想起了甄后的惨死,暗暗地流下了眼泪。曹丕觉察到甄后的冤情后就把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曹植见物如见人,心里更加难受,谢过曹丕,就离开了魏宫。
曹植心里怀念惨死的甄后,只觉得心神不定,出了洛阳城,来到洛河边,令随从仃车休息。 曹植对着西沉的红大阳和滔滔东流的洛河水出神,突然,他看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象一朵出水芙蓉那样慢慢地从碧波中升起,随着波涛,轻悠悠、飘忽忽地来到岸边。这女子便是洛神。
曹植触景思人,见人更生情,于是便为这次会见写了一篇赋,题名是《感甄赋》。魏文帝死后,明帝曹睿继位,看到这篇赋后,感到不是味,就把题目改成《洛神赋》。

作者曹植我觉得简直是个超悲剧人物!大部分人知道曹植都是从小学课本里他的《七步诗》而来。大家也知道对于《七步诗》,曹植是在一个怎样的心境下写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写《洛神赋》的曹植,那心境更加悲催,所处环境更加悲剧!所以我觉得曹植传奇就在此:知名度最大的两个名篇,都是在极其糟糕的境遇下写就的,这是巧合么?这显然不是巧合,这是他的命运,超级才子的必经之路!

《洛神赋》有一个疯狂的故事背景。

此作中“洛神宓妃”的原型是文昭甄皇后甄洛(183年——221年),注意“皇后”二字。既然是皇后,那肯定不是曹植的女人,因为后来做皇帝的是曹操长子曹丕,所以甄洛即是曹丕的妻子,而曹丕的妻子显然就是曹植的嫂子,作为兄弟的曹植,怎能对嫂子朝思暮想?太勇敢了吧!而且,另方面作为臣子,曹植怎能对堂堂皇后流连忘返呢?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

所以这后面肯定就是有故事的。其实弟弟爱慕嫂子的事是不够复杂的,但作为父亲的曹操,在这里面还来插一角,那就够复杂。这父子三人都是历史上垂名的文豪,其事怎生如此凌乱?其实,本来甄洛应该是曹操的。甄洛天生聪慧而美艳,嫁袁绍之子袁熙于邺城。曹操当年攻打邺城,打完仗之后寻索甄洛,没想到让他的儿子曹丕捷足先登,叹曰:妹的,我打这仗就是为了这妞啊!(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可想而知,对于曹操这样一个阅女无数且千古雄才的男人来说,为了一个妞而兴一场战事,足以证明甄洛的美貌贤淑必当已至仙人境界。但作为父亲且如此高社会地位的人来说,跟儿子争女人又显得太过惊悚,所以不如顺水推舟,赐甄洛予曹丕,这就是传说中的父爱呀。

而甄洛被接到魏宫中之后,与曹植初次见面。其实,抛开社会地位就男性魅力来说,曹丕显然没法跟曹植比,我相信一百个女人都会选择曹植。但抛开社会地位的考量是不真实的,所以还得回归真实。真实就是,曹丕是储君,而且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面写得很清楚,他不做皇帝他儿子曹丕将来一定要做开国皇帝的,所以曹丕也就等于是未来皇帝!而且,做储君的妻子跟做现任皇帝的妻子不同,储君的妻子基本就意味着是将来的皇后,糟糠之妻不下堂。而做皇帝的妻子就不见得可能就是个妃子。所以我也相信,如此情况下,一百个女人还会选曹丕的。况且,最关键的是,皇帝这个职业具有极其变态的特殊性,只要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想,那什么都他的,就算甄洛甘愿抛皇后之位而追随爱情,那都身不由己。

甄洛进了曹家就有很多机会跟曹植碰面,甄洛爱慕曹植之才华,而曹植那边不用说肯定早就心荡漾而神往,但两人基本不对话,因为这于古礼不合,所以就只能默默相爱,缱绻秋波暗送。但甄洛也必须是悲剧的,否则一来曹植不会对她感念到如此地步而写《洛神赋》;二来就算写出,美感亦不能有此地步。

而甄洛的悲剧显然就来自她的男人:曹丕登帝之后已不宠幸甄洛,而是另有了新欢郭皇后。恰恰郭皇后又是一个蛇蝎心肠的女人,为了争宠,栽赃甄洛,你是正妻呀,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以诬陷甄洛埋木偶诅咒曹丕。甄洛遂被脑残的曹丕赐死,并且对其尸身施以‘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与凌虐。

黄初二年,曹植被曹丕黜为邺城王,看清楚,是“废黜”。我就觉得曹丕对他的弟弟好像天生就有一种敌视,不过也能理解,有一个那么有才的弟弟,这是对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胁。隔年,曹植来到洛阳朝见曹丕,曹丕叫甄洛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陪曹植一块吃饭。曹植见到曹叡,想起了甄洛的惨死,暗暗落泪。肯定要落泪了,因为他这时必须神经质地把甄洛的惨死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为什么父亲不择我为储!?如若我是皇帝,那亲你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呀,我,我负你!曹丕看在眼里,也觉得对不起甄洛。饭后,曹丕就把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心里更加难受,但是还得谢过大哥,然后怅然而返。可想而知,那时曹植的心情啊。。。我觉得曹丕那丫是故意的!
不过,这里我真觉得搞笑,曹丕必须要故意这么做呀,就像小时候也是故意逼迫弟弟七步之内成诗一样,我觉得要是没有一个患强迫症的曹丕,还真不见得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此辉煌的曹植!曹植的千古才情明显是曹丕逼出来的呀!

所以,曹植这简直是祸不单行惨不忍睹,一来被哥哥废黜,二来自己心爱的女人惨死,三来哥哥还要如此相逼!这三者都直接与曹丕相关。于是心怀郁闷的曹植,自怜自泣,心寄甄洛,来到洛水边,令随从停车休息,挥就千古名篇,《洛神赋》!



此文采取了一个特别的形式,即不直接陈诉作者对女主的追慕之情,而是采用主体镶嵌式的手法写就。前面有个序,交代时间地点事件,而且都是真情实景:黄初三年,我从京师回洛川的途中,来到洛水旁,看见一仙女,随从要我描述与他听闻,于是……

我在想曹植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形式,普遍后世论家都认为这是以实铺幻,亦幻亦真,真作假时假亦真。这也对。但我觉得曹植的真正用意在于以艺写史,交代真实的时间地点事件是为了让后人追溯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知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有点像红楼梦。

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文中女子原型都太过真实,让作者念念不能忘,但又不能具体指名道姓,就只能隐其大概而描其神韵。但明显曹植写这文是豁出去了的,因为他直接标题的是《感甄赋》,《洛神赋》三字是后来甄洛皇帝儿子曹叡觉得太过直白而改的。我想,在万般无奈中,作为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最大感念,就是用心血把她画入文章之中,永葆纯美而不负当年。

而且用诉说的方式来写自己心爱的女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客观昭然,如若自言自语,很多内容不见得合适提到,比如外貌形态,举止风韵等。所以,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曹植是怎样向旁人展现他心爱女人的,这里可以看到古往今来的男人对于女性形体美是如何感受的: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耀)秋菊,华茂春松。髣髴(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渠)出渌(录)波。
这一段是把女主放得很高远以描其神韵风姿,这是写女神的手法。这也很实际,因为甄洛对曹植来说就是从远空中飘下来的。曹植第一次见甄洛当在他十岁左右,十岁左右的男孩基本没有两性爱慕之情。但是她美,美到人神共妒的程度,所以在曹植尚且没有能力从思维上廓清这种感受的时候,他只能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女”!一个“仙”字加在一个“女”字前面,合拢出来的就是一种男人对女人最纯真最直接的感性描述,其他都超不过这二字!



最精彩的是后面,之前曹植最多给我们展现的是他的文学才能,让心中的甄洛在他文字功力下成功入画,而接下来曹植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他的情商。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好,心神振荡却抑郁不止。因我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那爱慕之情,唯有送出我那脉脉含情的眼波来表达这情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达至她那里。这时我解下腰间玉佩相送,以示相约之意。她真是太善美,不仅知礼仪而且通诗文。她也举起美玉与我相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我心里充满真挚的对她的眷念,惟恐这是一场梦,唯恐是那些神灵在欺骗我,不敢相信;于是我又想起传说中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人名)以定终身,最后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想到此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起来,收敛了满面欢喜,镇定情绪,告戒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自己。”

白话文是无力的,请看文言: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递)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这段把一个痴情男子的真实心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要知道,古代男女交友必须得媒妁之言,所以媒人就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不过如果我们不计较这些明媒正娶,而是更多地深入民间,特别是劳苦平凡大众的真实生活里的话,作为男女初见,一般情况下也是男子主动示意的,在那样的年代下,再前卫的一个女子瞄男子一眼应该都是会脸红脖子粗的,所以你要等待女子主动出言与你相邀,那简直就是春秋大梦!而且多半跟秋没多大关系,就完全是一春梦!

所以,从男人的基本爱情心理状态来说,男人只要爱慕这女子,一般都会主动表达,因为没法不表达,那是一种调动了全身精神跟感官的行为,全身心投入,不能不如此。而女性不同,女性一般会把这种全感官的东西压抑在一定范围之内,古时候主要来自礼教约束,而现代社会主要来自约定俗成,所以一般情况下主动搭讪的都是男性,大多数人为,女性应该被男性追逐。所以,你看曹植,那么一个经过高等教育的富家子弟,也会主动暗送秋波。这不是什么文化水平的问题,这是一个切切实实的生理卫生问题。
而文化水平问题应该是下面这个问题:对于曹植这种类型的男人来说,他喜欢的是什么女人。这里除了容貌外,因为这是基本条件,有人高有人低,有人根本就没有。而对曹植来说,除了基础构件外,这个知书达礼应该是个关键因素,因为他提到了一个“羌习礼而明诗”的概念。不过这不能说曹植做作,他就好这一口,放现在一文艺男身上也是同样道理,你文学哲学电影摄影,你女朋友就成天只想着下五子棋,我看你也受不了!




你怎么解读曹植的《洛神赋》?视频

相关评论:
  • 17767456195你认为曹植的洛神赋被推崇的原因有哪些
    邬俩帘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

  • 17767456195洛神赋赏析 曹植的洛神赋赏析
    邬俩帘《洛神赋》借神话传说并加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美丽、纯洁而又多情的洛水女神的形象,写出了“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的故事。《洛神赋》段落层次 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我”...

  • 17767456195【三国】曹植《洛神赋并序》解读
    邬俩帘在三国时代的文学瑰宝中,曹植的《洛神赋》犹如一道璀璨的星河,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探索他对美的极致描绘与情感的深沉寄托。这幅诗篇如同一幅黄昏洛川的神秘画卷,曹植以他那辞采华茂、骨气奇高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动人心魄的女神——洛神,也就是传说中的宓妃。她如惊鸿掠过,如游龙翩跹,其优雅...

  • 17767456195请给我介绍一下东汉曹植的洛神赋?
    邬俩帘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第五,《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 17767456195再读《洛神赋》
    邬俩帘曹植的《洛神赋》流传最广的故事,据李善《文选》注释,是为嫂嫂甄宓所作。那时,甄宓成为皇嫂,曹植心中的女神化为现实,他在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时,幻想遇见了化身为洛神的甄宓。洛神的传说源自黄初三年,曹植经过洛水,传说中水神宓妃与甄宓的“宓”字巧合相映。与宋玉《高唐赋》中的神女不同,曹植在旅途...

  • 17767456195洛神赋作品寓意
    邬俩帘对叔嫂之情的质疑,源于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然而,宋人刘克庄和明人王世贞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清代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也加入了批驳的行列,他们的论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点,曹植在纳甄氏时年仅13岁,而甄氏已是23岁的已婚女子。如此年龄差距下,一个未成年...

  • 17767456195曹植的《洛神赋》主要表达什么感情
    邬俩帘《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相信很多网友都阅读过,那么网友们知道《洛神赋》表达了什么情感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洛神赋》 1、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

  • 17767456195从《洛神赋》,看曹植和甄宓的真实关系
    邬俩帘曹植从洛阳回封地鄄城途中,偶遇洛水之神宓妃,创作了《洛神赋》。此赋共七段四部分,描述了与宓妃的相遇、相知与别离,表达了爱而不得的遗憾。宓妃是洛水之神,传说为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而化。甄宓,曹丕的妃子,与宓妃名字相似。曹植在赋中描写宓妃,可能想到会引误解,却仍然写下了,表明其对甄宓的...

  • 17767456195曹植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原文解析
    邬俩帘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因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叡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甄氏乃中山...

  • 17767456195曹植的《洛神赋》最主要的寓意是什么?
    邬俩帘以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曹植在愤恨、困顿、孤独中,对继嗣立业理想的怀恋便幻化为对洛妃的追求及无望的依恋。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