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

来自:品评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我们学佛之人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所以我们一定要万分的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第一;我们在学佛以后,一定要不断地净化我们的心灵,不断地陶冶我们的情操。处处要尽量做到【以身作则】;因为要让别人感觉到我们学佛以后,和学佛以前是大不一样—【是换了一个人】。第二;我们应该尽量争取做到【为人富有同情心;】有包容心;】有慈悲喜舍心,【有忍辱心】。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是是非非和矛盾之中,所以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出现你挣我斗的现象,或者在我们身边往往为了私利,会出现嫉妒、诽谤、打击、诬陷等等违背天理良心的事情,这种时候我们一定要公正无私的,【善巧方便】的尽我们自身的最大努力去协调,去化解这些是是非非和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同情弱者、伸张正义,尽可能的去帮助那些无辜受到诽谤、冤枉、打击、陷害的人,我们要用【佛陀教导我们的】【同情】;【慈悲喜舍】去帮助那些急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当我们在生活中遇上他人无缘无故的,无中生有的诽谤我们自己时,我们一定要【万分的冷静;】尽量做到不去与【他人计较;】这个时候正是我们【修忍辱的最佳时机;】也是佛陀和【诸佛菩萨】考验我们的时候。假如我们计较他人的言语态度,和他人争个高低,是非你我,其实也就证明我们学佛还没有真正学进去,证明我们和那些没有进入佛门的人没有两样。这是佛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诸佛菩萨不希望的。所以,修忍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我们在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尽量的【平心静气;】尽量的轻言细语来对待,处理这些人和事。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佛弟子,是学佛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处处体现我们是为人大度,具有包容心、忍辱心,是有素质的人。我们要让他人知道和看见我们在学佛以后,的的确确在各个方面都和别人不一样,在家里我们是模范媳妇,模范丈夫,模范母亲,模范父亲,模范公公,模范婆婆,模范儿女。生活中;我们处处以身作则;处处存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在单位;我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上进的态度;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正直;善良的处事作风;公而忘私;团结协作的精神,遇事冷静;忍辱修心的处事;来赢得大家对我们学佛以后的认可和好评。朋友们:学佛以后,我们就应该这个样子来做。 

改一下次序回答可能更清楚。
1、佛是怎样,应该是佛是什么吧?
佛就是回归本体,而本体即是佛。一般来说,证悟了即是佛(严格说还不是),证悟就是亲身体验了本体,也就是佛教戒定慧中的慧。
2、学佛,应该是什么是学佛吧?
学佛就是根据过往圣者(即包括佛祖在内的那些大修行者)的言传身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以达到第一条所讲的境界。
3、学佛的存心,不太明白,应该是学佛应该是怎样的心吧?
学佛本质就是修心。普通人认为,自己的意识就是自己的心。实则不然,对于学佛者来说,真正的心是第八识,也即阿赖耶识,也即是高我。所谓的修心,就是通过觉察(禅定乃至行住坐卧)来达到高我(自性)时时现前,而摆脱由意识做主的状态。
4、学佛的待人接物
普通人由意识决定思想、语言和行为,学佛者是按照高我(自性)决定思想、语言和行为。但初入门者觉察能力差,如何能知道高我的意图呢?所以过往的圣者告诉我们,按照慈悲喜舍的原则就是高我的意图。
其实这么短的篇幅想讲清楚是不可能的,慢慢修习体会吧,祝你早日获得正果。

以宽恕的心、以原谅的心、以慈悲的心来对待不平衡、不公平的事,做到以后尽量公平。
自爱.爱人爱一切众生,自救救人救一切众生。

要“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凡事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来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智慧是富有弹.性的理智。

用慈悲关怀人,用智慧照顾自己。用慈悲处理人、待人;用智慧处理事、对待事。

要“识己、识人、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凡事不为自己的利害得失着想,来开发自己的智慧心。

以利他的存心,达成自利的目的。
用慈悲心关怀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众生。

少以私利、近利为着眼,多以远利、公利来着想。

慈悲是什么?是无条件的关怀、体谅、协助。

先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快乐,才有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众生解困救急。

凡事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增长了自己的慈悲心。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作一切的奉献。

慈悲是奉献自我,而为众生带来幸福;快乐是奉献自我,而解除众生的灾害及苦难。

有的不需拒绝,不该有的不需非得到不可。
凡是遇到困扰的问题,不要把它当作可怕的、讨厌的、无奈的遭遇,而要把它当作历练、训练、和帮助。

不动心并不等于木头、石头,它的意思是不住心,就是不在一个念头或任何现象上产生执着。

“忙”没关系,不“烦”就好。“忙”不是问题,“烦”就变成了苦恼。

“凡事要赶,不要急。”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急,则可能造成麻烦及。

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却太多。
烦恼是自己的,如果感觉到这个环境有烦恼、有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不要责怪他人,埋怨环境。

人不可能离开群.体而独.立,既然生活在群.体中,就必须顾及群.体的利益,彼此守望相助。

世间事没有一样没有困难,只要有信心去做,至少也可以做出一些成绩。

认真生活的本身,就是在重重困难中展现生机的过程,不断的努力,也会不断地遇上挫折及困难。

要想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必先完成自我肯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自我肯定,才会建立起自信。
遇到好事不必骄傲,遇到坏事也不必烦恼,及时努力求进步,求改善,才是最好的决定。

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

帮助人,而别人真正得到物质上、精神上的利益,将来他们也给我回馈、来帮助我。

阿弥陀佛

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教给我们弟子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

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诸位要晓得,法是性德、是圆满的,如来证到究竟极果,从圆满果德当中流露出来的。
为什么不能依人?人修得再好,性德未能全彰。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破,他所证的性德没圆满,道理是在此地。
佛陀在世以音声为教体,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一切法集结,把它记录下来写成经典,经典就是佛的教科书。
经典是佛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依经典就是依性德,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要依教奉行。
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强法弱,魔多佛少。魔有能力障碍正法,不能毁灭正法。所以只要你能接受正法,认真修学,外不着相,内不动心,魔对你也无可奈何。
魔喜欢帮助那些迷惑颠倒的人——不能接受正法的人,增长贪嗔痴慢、增长自私自利,帮助他们造作恶业,看到他们堕阿鼻地狱,他很开心。
今天人业障深重,虽然学佛了,还是迷惑颠倒、依人不依法,这就坏了!
一定要记住佛的话,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法就是经典,要以经典为依据,对经典要深信不疑。
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要深信不疑,要依教修行。现在有很多人批评经典、毁谤经典,甚至还要改造经典,那些都是妖魔鬼怪,我们要认清楚,不能上他的当。

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义”是佛讲的意思,“语”记录下来就是文字,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符号而已。

所以我们要依义,语没有关系,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无所谓,只要意思对就行了,这是重要的一个标准。
佛在经上说了很多名词,名词不同,意思是一样的。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许多名词?这是有用意的,这种说法的目的是破执着,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不要执着言说相。

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简单的说,能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了生死出三界,这叫了义;如果这个经典没有办法帮助你这一生超越六道轮回,这个经典就叫不了义。
法门也是如此,不能超越三界的,这个法门是不了义的法门;能够超越三界生死轮回,这叫了义的法门。
我们今天看看所有的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就是了义的法门,这个经就是了义经典。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理智,识是感情,学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依感情,生死一边的事,是轮回!依理智才能超越。所以,时时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要重感情。

今天佛不在世了,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如同在佛的身边没有两样。所以修学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一定要守住佛的四依法。


学佛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视频

相关评论:
  • 15165931485做为一个学佛的人或出家人被人家投来异样的眼光你会怎么样呢?
    郦弯彪在家尚不能圆一家之和,不要谈学佛,先把孝亲尊师之礼搞明白。在外不能帮助他人,常获得诽谤,辱骂,异样眼神,也不要谈学佛,把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搞明白。时常问及自己,我今天自受用了没有,能不能帮助他人并且做到做完放下,一颗清净心不动。长期如此,自己可以有收获。学佛不是搞佛学,不是...

  • 15165931485学佛人士,人活着怎么样才算有真正意义,觉得努力工作.照顾家庭,这些已经...
    郦弯彪我希望大家也看到自己的能力,这个买卖我输的起不,输不起就不要赌,那是很危险。我觉得一个人有财富主要还是福报,有这个福报,自然就好,大家不要沉迷于赚钱,那样会让自己变得比较世俗,同样的,学佛的人还是应该安分守己,还要修行布施,随分受持这个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 15165931485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郦弯彪大师又说:学道的人, 应该要有刚强不屈的骨格节操,应该要具有温良柔和的气质,应该立有远大的志向,而胆子要小,待人接物必须谨言慎行,畏惧因果。平时应该虚心向明师善知识请益,说话要诚实不欺,多读诵经典,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在生活方面要简单俭朴,爱惜自己的福报;考虑问题要长远周到,而心思要放在眼前最重要的地方,奉...

  • 15165931485学佛之人到底该怎样改变性格,放下烦恼\/执着
    郦弯彪如对同学动手动脚、口出粗话、闹别扭、爱哭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习性阿。因为众生"本来就如是了",除非他学佛,而且学佛以后,认真降伏烦恼习气。而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年人也是如此阿,虽然这法律道德的约束下不敢乱来,可是一旦环境让他失去理性以后,烦恼恶习马上全部都显露了,因此看到报纸上的杀人、...

  • 15165931485本人婚姻不好 学佛后怎样处理男女之间感情
    郦弯彪仁者:要知道学佛,不是每天烧香磕头。。学佛,是要学习佛陀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并落实于处事待人接物的生活中。学佛的在家居士要做到:孝养,善待,双方的父母和亲人,心怀善念,多做善事,夫妇双方相互迁就,关心,包容,凡事不要太较真,随顺饮食,照顾家人。既然我们学佛,就要用慈悲,智慧,去度化...

  • 15165931485什么是四依法
    郦弯彪17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理智,识是感情,学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依感情,生死一边的事,是轮回!依理智才能超越。所以,时时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要重感情。18 今天佛不在世了,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如同在佛的身边没有两样。所以修学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

  • 15165931485学佛千万别学呆了,什么道理都不懂
    郦弯彪20 所以,外面你一生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演戏,统统是表演,那就没错了。21 我们凡夫之人,眼见色,耳闻声,顺自己心意的就起了贪爱,贪爱是染污;不合自己的意思,讨厌,讨厌也是染污。我们凡夫,起心动念都被外面境界染污了。22 佛教给我们要净而不染,看得清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

  • 15165931485为什么学佛
    郦弯彪二、遵循道德伦理 佛教强调慈悲、善良、无私等美德,这些价值观与佛教的修行方法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学佛意味着学习如何正确地待人接物,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三、寻求精神寄托 人生充满了无常和苦难,学佛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时...

  • 15165931485学佛的人首先弄明白什么叫修行
    郦弯彪理解、判断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寻找中道的解决方式。做好我们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维去发现和分析乃至解决,则是我们自己的觉醒、觉察而后最终觉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 15165931485你好,我想请教一下佛教的问题
    郦弯彪才能无债一身轻,菩萨自在行。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每天贯穿在我们的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中,时时处处都在考验我们的道行,遗憾的是大多数学佛人一考就倒,恨不能躲到深山老林去修行,远离讨厌的人事物。逃避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行,问题的症结没有解决,躲到哪里都没用。当代佛教内忧外患,分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