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座右铭不是“座左铭”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叫座右铭 而不是座左铭呢~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座右铭”一说,起于东汉人崔瑗。《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大意是:崔瑗的哥哥被人杀了,崔瑗为兄复仇,杀死了那个杀人者,然后亡命出逃,但还是被抓了起来,后来遇到大赦,他才被放出来。他根据自己坎坷的经历作了总结,写了一段自诫的文字,经常放置在座位的右面,所以就把它称为“座右铭”而不是“座左铭”。
  后人常以一些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往往短小精炼,有的还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清人闫若璩集古语而成座右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表达了他勤学不倦的精神。著名的清代名臣林则徐将“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以诫勉自己不要发火。《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在自己压书的铜条上刻了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此激励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使他写出了旷世杰作《聊斋》。鲁迅先生小时候曾经迟到一次,他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可说是最短最精炼的座右铭。周恩来在青年时期撰写过这样的座右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表达了他年轻时代就有抱负有过人的见识。徐特立有一副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还有一些前人的诗文警句被后人作为座右铭看待,如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儒林外史》中的句子:“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如《红楼梦》中的句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当然,座右铭只是起一种提醒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头脑和心志。最好的座右铭不必写出来的。

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了,齐国人为了纪念他,就给他造了一个庙堂。庙堂里摆设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装酒的器皿。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液体装进一半就直立起来。这种酒具叫欹器。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看到了一个倾斜的酒器,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向庙里管香火的人打听。管香火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ī)器。孔子于是想起了有关齐桓公的故事。他指着欹器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会像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但“座右铭”这个词却一直用到今天。

麻烦采纳,谢谢!

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了,齐国人为了纪念他,就给他造了一个庙堂。庙堂里摆设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装酒的器皿。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液体装进一半就直立起来。这种酒具叫欹器。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看到了一个倾斜的酒器,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向庙里管香火的人打听。管香火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ī)器。孔子于是想起了有关齐桓公的故事。他指着欹器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会像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但“座右铭”这个词却一直用到今天。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31244304

右撇子多

因为写了之后是放在右边


为什么是座右铭不是“座左铭”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9466889747座右铭为什么不叫座左铭
    通彩念其实座右铭的缘由是,古代的读书人为了鞭策自己都爱在自己的位置上或桌子的右边刻上一句话。所以就叫座右铭啦。他们如果刻在左边,或许就叫座左铭了吧。 也许是因为古人性惯用右手做事,才叫座右铭。

  • 19466889747为什么叫座右铭不叫座左铭
    通彩念正因如此,所以为凸显这句话对自己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右,而非左。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叫“座右铭”,而不是“座左铭 ”了吧!

  • 19466889747为什么座右铭叫座右铭而不叫座左铭?
    通彩念座右铭的由来:一,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

  • 19466889747座右铭为什么不是座左铭
    通彩念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

  • 19466889747为什么叫座右铭 而不是座左铭呢
    通彩念他根据自己坎坷的经历作了总结,写了一段自诫的文字,经常放置在座位的右面,所以就把它称为“座右铭”而不是“座左铭”。后人常以一些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往往短小精炼,有的还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清人闫若璩集古语而成座右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表达了他...

  • 19466889747为什么叫座右铭?而不是座左铭?
    通彩念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2)警惕自己的文字。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

  • 19466889747座右铭为什么不叫座左铭
    通彩念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

  • 19466889747座右铭为什么是“右”而非“左”?
    通彩念”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

  • 19466889747座左铭是什么意思?
    通彩念座左铭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座左铭是由形而上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在他的《逻辑学》中的。在中国古代,座左铭也被称为“左传”,它起源于周朝,当时国家分别由著名的武王和周公治理,他们的座右铭是“为天下先”,而座左铭则是“夫审言之,志意可见”。意思是说,在作出决策之前,要审慎思考,...

  • 19466889747座右铭和座左铭有什么区别
    通彩念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2)警惕自己的文字。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