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的人文地理有谁能帮我详细说明下

来自:排行榜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赣州人文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
王守仁心学精粹《传习录》,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周敦颐《爱莲说》,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皆创作于赣南。赣州还是《牡丹亭》故事的发源地。
此外,赣州是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还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

【历史渊源】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辖南唐(南唐前期称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江西人文】
概述: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傒斯、刘时中、吴澄、罗钦顺、解缙、魏良辅、汤显祖、宋应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骕、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赣州简称虔(qian),赣州是全国面积较大的地级市之一,也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赣南中心城市,赣州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赣州市同时为江西南部地区区域的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已经形成,以土地出让主导的城市建设风生水起。地产、稀土、脐橙三大产业成为赣州崛起新的增长点。

  赣州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江西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赣州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素有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稀土王国、千里赣江第一城、生态王国等美誉。被誉为适宜居住的城市。

  赣州境内主要有三条江河,一条章江,一条贡江,一条赣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的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出发,由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
新规划,新赣州
赣州市章江新区风貌
  2003年,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把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的目标,计划用20——25年左右的时间,把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人口200-300万,建成区面积200-3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赣州市于2004年投入2500万元对城市规划进行国际招标。2005年,一个集国内外规划设计专家智慧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规划方案正式出台。新规划,拉开了“新赣州,大赣州”建设的序幕。2009年,赣州又被正式纳入国家级的海西发展支援区,该市响亮提出,努力把赣州建设成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江西融入海西经济区的示范城市、内地入闽台的重要交通枢纽,赣州还是泛珠三角区域的重点城市,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生产基地、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氟盐化工等工业生产基地。

赣州——现代化山水新城:
章江大桥——跨越历史与未来
  章江、贡江汇合成赣江,赣州正处于两江汇合处,是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城市,环境相当优越。

  为建设现代化山水新城,赣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编制了《三江六岸城市设计》方案,以期打造一幅现代化山水新城。
章江新区——赣州未来的CBD:
一江两岸四通八达
  根据新城市规划,赣州城区将分成六大片区(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开发区片区、水东片区、峰山片区、赣南大道片区)。其中,章江新区是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高档综合区,成为新赣州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赣州未来的CBD(中央商务区)。

地形  赣州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气候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009年度全市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气温偏高且变幅较大,降水特少,光照充足;春季回暖早,无“春分”寒和“清明”寒;夏季高温持续、台风纷扰、暴雨严重。7月3日本市遭受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其范围广,强度大,致灾重,为建国以来有气象记录最严重;秋季高温少雨,秋旱明显。根据各气象要素和气候灾害情况综合评价,2009年度气候属“一般”年景。
水文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早汛和秋汛也是有发生。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1580.2毫米)比较减少15.9%。年径流量194.46亿立方米,全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138.48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1.2%,非汛期径流量为55.9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28.8%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
  阴雨连绵灾害。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一旦冷暖
美丽的赣州——上犹江
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据资料统计,3-5月全市平均雨日为55天,总降雨量为628毫米。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灾害天气频率之大,皆为全年各季之冠,此外,在春播期还经常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危害早稻播种育秧。 

  夏季:
  先涝后旱少酷暑。初夏全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全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全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秋季:
  风和日丽天气爽。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冷却,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赣州没有多少可能游玩的地方,最出名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郁孤台,因为那句名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还有通天岩,宝葫芦山庄,但实在没有什么价值,我很少去。
赣州古称虔城,市中心是三江汇流(章贡二水合流为赣江),环境很整洁,在江西是不可多得之地,人口不多,生活压力相对不太大,没有什么重工业,所以污染也不大。本地人口以客家人居多。交通比较便利(处于京九线上)。本地特产是脐橙,稀土。
气候接近广东,非常炎热,湿度大。

去百度百科啊


江西赣州的人文地理有谁能帮我详细说明下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