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湖 金庸 武侠情怀的评论及见解 精辟者为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江湖 金庸 武侠情怀的评论及见解 精辟者为佳!~

我觉得金庸还是射雕写得最好,因为个人觉得里面刻画的任务性格最多最典型。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都是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而且对人物性格的描述很精准其实射雕可以射影现实世界的一大批人了,呐呐的郭靖也有,精灵古怪的黄蓉也有,像欧阳克这种世家子弟也有,还有聪明贤惠的程英,反正太多了,说不玩,总觉得金庸还是射雕写得最好

  ◎《金庸全集》: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
  第1-2册:
  《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锋芒之作。
  创作年代:1955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第3-4册:
  《碧血剑》(附录:袁崇焕评传)
  创作年代:1956年
  历史背景: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发连载杂志:香港商报
  第5-8册:
  《射雕英雄传》(附录:成吉思汗家族、关于“全真教”)----《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并称“射雕三步曲”,有前后联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异(分别是儒侠、道侠、佛侠),是“侠之大者”的诠释作。此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创作年代:1957—1959年
  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发连载杂志:香港商报
  第9-12册:
  《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创作年代:1959—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13册:
  《雪山飞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59年
  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清中前期
  约公元1644年--1796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清初顺治年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14-15册: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前传
  创作年代:1960—1961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发连载杂志:武侠与历史
  第16-19册:
  《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12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0册:
  《连城诀》——强烈批判社会私欲、贪婪、无情的一面,同时也从屈指可数的几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现友谊、爱情、济人、宽容。
  创作年代:1963年
  历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首发连载杂志:东南亚周刊
  第21-25册:
  《天龙八部》——倪匡曾代写其中约五万字,后修订了大部分。该篇是金庸哲学、内涵、人性、情节等的巅峰之作,亦是对“人”、“谐”、“侠”的统一性巨著。
  创作年代:1963—1966年
  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6-27册:
  《侠客行》——小说主人公无明确名字,以“石破天”代称。该篇对人生寓言性与舐犊之情描写最甚,亲情性最强。
  创作年代:1965年
  历史背景:清初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越女剑》(附录:三十三剑客图)----《越女剑》写于《鹿鼎记》连载中途短篇小说,因此金庸最后一部小说是《鹿鼎记》而非《越女剑》。出版时附在《侠客行》之后。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是金庸历史感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70年
  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
  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8-31册: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
  创作年代:1967年
  历史背景:明朝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32-36册:
  《鹿鼎记》(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折)----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附:其中《白马啸西风》《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表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这几部小说年代是从一些细节推断的

  金庸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社论》:约两万篇,包括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金庸侠义英雄的民族大义,是秉承汉魏以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的。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民族和周边民族互相争斗、交融的历史。民族间的矛盾来源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民族气节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在国家敌对中,政府的软弱格外刺激民间的信心,而作为民间力量的精英,侠便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民众和志士仁人的理想。
  侠的民族大义表现在为国御敌——这本是军人的本份,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布衣之侠”,更是责无旁贷。
  民族大义的本质是一种忠诚,是对历史、对社会的忠诚,扩大开来,也是对家人对朋友的忠诚。一个侠士若不具备这份起码的忠诚,就丧失了自己所赖以寄身的 基础。
  但这也不是侠的最高的境界。
  在金庸笔下,豪气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个壮士,慷慨任事、忠悯待人、义薄云天,也只是个一般的侠士,所以杨过一人一雕往来东西南北 ,问尽天下不平事,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人称“神雕大侠”,可杨过却拒不接受那个“大”字。
  郭靖与杨过在襄阳联床夜话,郭靖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为国为民”,这才是侠之大者,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
  天下为怀,苍生为念,这才是侠的最高理想,这也是金庸的侠意识,更是金庸对中国传统侠意识的突破与贡献。
  在《射雕英雄传》的结尾,成吉思汗与郭靖有一段对话。成吉思汗说:“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
  郭靖答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泪”。
  郭靖又道:“自古英雄而为当世景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 人”。
  在《天龙八部》的最后,段誉和虚竹擒到辽帝耶律洪基,萧峰求辽帝一诺:终生不许一兵一卒越过宋辽边境。
  在得到保证后,萧峰随即折箭自杀以谢罪。
  要知道,萧峰是辽人,又是南院大王皇帝结义兄弟,宋辽开战,萧峰所念念于心的,则是苍生百姓的安危幸福,并以一己之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乐业。辽国百姓免去征战之苦,萧峰是为了民族的利益;天下苍生得以安
  然无扰,萧峰也是为民造福。这正体现了一个大侠的最高境界。
  金庸笔下的侠义英雄,从寻常的江湖豪客,到行侠仗义、济人困厄的一般侠士,到为国为民、天下为怀的大侠,层次是何等的分明!
  若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侠意识的成型是自司马迁始,从司马迁到金庸的二千年间,侠从威重乡里、与人解纷的“布衣之侠”,到少年豪气、复仇报国的“幽并游侠”,到梁山好汉的除暴安良,基本上定型在排纷解难、济人困厄的作为上,清
  代的公案侠义小说、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遵循着这个侠的原型。
  只有到了金庸,排纷解难、除暴安良,不再是侠的全部作为,而是一个侠士的本份,不如此便不足以成为侠,而做到了这些则还远远不够,侠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侠要以天下苍生为己念,这才是侠之大者。
  显然,金庸继承了传统的侠意识,并发展光大了它。“布衣之侠”到“侠之大者”,这便是金庸的侠路历程。
  在金庸笔下,侠在行为上有了扩大,在人格上有了升华。
  侠在金庸笔下才开始光茫四射。
  “侠之大者”是金庸对传统侠意识的突破与升华,也是对中国武侠文化及整个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
  金庸武侠、以侠为主、武为辅。
  金庸喜欢讲究境界 、、可谓无招胜有招~~参见描写独孤九剑和降龙十八掌的柔境~~
  金庸所认同的是 最高境界即是 佛教中的 涅槃、这是种无为的境界、但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无拘无束不在乎别人?怎么可能今世无欲无求?、所以人要的是有为的境界。
  金庸的江湖、滚滚红尘,苦乐难分,谁都有过自己的曾经沧海,不需要看破红尘,只要相信,终究有一天,海阔天空。
  金庸以心观人、惟情所至。金庸武侠里的爱情可以说是 ”用尽爱与我痴、与你生死相依,此生永无异“但同时又是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也可以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更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总之,千万个人的心中有千万个江湖、金庸、武侠情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一家之言。真正的感觉,只在你心里。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

金庸武侠、以侠为主、武为辅~
金庸喜欢讲究境界 、、可谓无招胜有招~~参见描写独孤九剑和降龙十八掌的柔境~~
金庸所认同的是 最高境界即是 佛教中的 涅槃、这是种无为的境界、但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无拘无束不在乎别人?怎么可能今世无欲无求?、所以人要的是有为的境界~~

金庸的江湖、滚滚红尘,苦乐难分,谁都有过自己的曾经沧海,不需要看破红尘,只要相信,终究有一天,海阔天空。

金庸以心观人、惟情所至~~

金庸武侠里的爱情可以说是 ”用尽爱与我痴、与你生死相依,此生永无异“~但同时又是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也可以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更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总之、、千万个人的心中有千万个江湖、金庸、武侠情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一家之言、、、
真正的感觉、、只在你心里~~~

一句话,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从简底招

武打加爱情。大仁者能成功


关于江湖 金庸 武侠情怀的评论及见解 精辟者为佳!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