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唐朝沿用的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秦汉:中央集权方面:秦朝将周朝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汉初改为郡国并行,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弱 诸 侯 实力,实现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方面:设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下管众卿(即三公九卿制)。 唐:君主专制方面:三省六部制分相权权(分工明确,加大办事效率); 中央集权方面:设节度使(实质上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唐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
第一,在政权机构建设上,中央仍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封驳之权,长官称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全国政令。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共同对皇帝负责。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软和政策。初期,三省长官并为宰相,一起在政事堂共议国政。为防止权臣窃位,皇帝往往指派年纪较轻、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进一步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唐朝初期仍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唐太宗又把全国分为10道,道是监察机构,皇帝经常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员对地方官吏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县以下的地方组织有乡、里。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第二,修订《唐律》。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于武德七年(624)损益而成《武德律》。太宗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于贞观十一年(637)修成《贞观律》,并颁行全国。至此,《唐律》基本上形成。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于永徽二年(651)颁行全国。永徽三年,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永徽四年,《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共12篇,502条,其中贯穿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精神,但其对劳动人民则是极力地压制。此外,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唐律》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防止统治阶级过分迫害劳动人民的规定。《唐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第三,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均田制是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对百姓、官僚的授田及土地买卖有明确规定。与均田制相对应的赋役制度是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缴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这项制度的实行,使农民得到了部分土地,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农业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朝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四,实行府兵制。唐王朝建立后,继续沿袭西魏北周时期形成的府兵制度,经唐太宗的整顿,唐代的府兵制度比前代更加完善。府兵的基本单位是设在各地的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率。折冲府下依次设有团、旅、队、火。折冲府有上、中、下三等之分。府兵的兵员每三年挑选一次,服役期间免本身租调。唐代的府兵制依然实行兵农合一制。府兵的调遣权力由尚书省兵部牢牢掌握,调兵须有皇帝敕书和兵部符契,地方官乃至中央十二卫都无权调兵。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五,发展学校教育和实行科举制度。唐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以官学为主。中央官学主要招收官僚子弟及外国留学生,以儒家经典和各科专门知识为学习内容。地方官学以经学和医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都不定。
第六,修订《氏族志》。为了提高皇权的地位,唐太宗令人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通过修订《氏族志》,一部分庶族地主获得了士族名分,而山东士族则进一步受到打击,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意义:这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奠定和完善于唐朝的各项治国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让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严密,完整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基本上是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可以相互牵制,平衡权力。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相互牵制,分宰了原来的相权,防止一方独大,且提高了办事效率。

唐代继承并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视频

相关评论:
  • 15811023269唐代建立的哪些制度使中央集权制更完善?
    邰盛筠唐初所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因而比隋制更完善,更严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1.政治制度 唐初,中央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

  • 15811023269唐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邰盛筠唐太宗即位后,进一步整顿和充实府兵制度,使之更加完备。从封建王朝到唐朝建立之前,所有的君主对于人才的选择都是从士族之中进行选择。那么,从李渊反隋开始,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就开始显现。唐太宗时期,对于商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时期,自古士农工商,商人排最末,太宗却给商业发展提供便利,设立安西四镇,...

  • 15811023269汉朝和唐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邰盛筠汉初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地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时“三省六部制”,将相权分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

  • 15811023269列举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后人称这统治叫什么...
    邰盛筠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统一思想方面:(1)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2)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后人称之为“贞观...

  • 15811023269唐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邰盛筠唐朝沿用隋制而有所改进,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1)中央与地方官制。在中央,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仍实行州县两级制。唐太宗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唐玄宗时分为十五个道 。(2)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

  • 15811023269各朝加强王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汉唐宋元明清)
    邰盛筠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唐朝:完善并推广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宋朝:把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收归国有,重文轻武。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建立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实行八股取士。大型文字狱清朝:除了继承明朝的中央集权措施外...

  • 15811023269...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还是加强中央集权? 这两个方面到底...
    邰盛筠隋唐之前的中央机构为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别为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和御史大夫(监察)[各代具体名称不同 如司马司徒等]另外的九卿则是具体行政的九个部门 隋唐时采用了三省六部制度 它对于三公九卿制度的改革主要在于 1,废除丞相(分散行政权力)作用:行政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强皇帝对国家的操纵...

  • 15811023269列出秦,唐,北宋,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邰盛筠秦朝: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推行郡县制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 北宋:集中军|权(收兵);集中行|政|权、司|法权;集中财权(制钱)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调整;地方:设三司;思|想:八股取士

  • 15811023269概述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
    邰盛筠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 ④隋唐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不仅要伴随着克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且还要克服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原为丞相的权力分散于三省六部。这项新的措施,被唐朝沿袭并有所发展,从而使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隋唐以来...

  • 15811023269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邰盛筠秦朝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长官,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而唐朝在府州县之上设立道,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管理和控制,同时在边远地区设立节度使防备外族入侵,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