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IP有毒?谁才是品牌借势的解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这是一个最佳的时代。对于影视剧IP来说,资本吹捧、人们“爱戴”、一时风光无二,特别是大中小各类品牌商都在争相恐后试图与其攀上关系。明星光环、流量爆款,超级入口……影视剧IP被赋予极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影视剧IP有毒,营销借势需谨慎。
一、流星式的IP自己都可能水土不服,就别指望包治百病。近日,黄磊领衔主演的日漫改编电视剧《深夜食堂》首播就遭遇滑铁卢,有媒体报道称,其在北京卫视收视仅为0.5,浙江卫视收视也只有0.48,视频网站播放量仅仅2800余万;播出2日,在豆瓣上的评分仅为2.3分,90.5%的观众给出了一星差评。然而,遇到类似尴尬的影视剧却是数不胜数,比如此前,黄磊另一日本IP的电影《麻烦家族》,豆瓣评分仅为4.7分,收获票房仅3227万。同样改编日本IP的《求婚大作战》,虽有流量小生张艺兴加持,但首播收视仍然仅为0.5。
二、IP“明修栈道”,品牌却在“暗度陈仓”。直白的说,在借势影视剧IP营销上,IP自身和品牌商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义,处理不好就容易南辕北辙。正如前漫威主画师Walter McDaniel指出:“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就会死亡,但IP不会。”借势影视剧IP的企业或品牌主,多数是以自身品牌为核心,品牌一开始的设计就是瞄准了某种呈现形式,主要解决的是这个形式该如何去赚钱。
三、警惕那些背道而驰的IP。当然,最可怕还是那些看起来流量巨大,但与品牌商调性不符、目标用户不一致的IP。如果品牌借势这些IP,只会模糊品牌定位,让消费者不知所云又不知所措。
在借势影视剧IP之前,不妨先掂量下自己,再看看对方,到底“八字”合不合,到底是不是门当户对。
尽管合适的影视剧IP只要用心发掘总能找到,但多数失败的借势营销,多是品牌方或者影视剧IP自己在作死。品牌自己就是解药,这样才能自救。
在响铃看来,选择一个影视剧IP 做跨界营销,除了调性相符,还有几个简单的标准:
1、 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基数。
2、 是否是强分享连接感。
3、 是否具有价值沉淀性。
4、 是否具有强附着力。
但如果真的脚踩到了狗屎,中了这类影视剧IP的“巨毒”,又该怎么办?当然得自救啊。
也的确,包括上面提及到的那些品牌商,他们在遭遇到有毒IP后也在寻求自救,比如DR,在《求婚大作战》剧收视扑街,片方在宣传上又种种苛刻限制下,DR营销团队干脆录了首“吐槽喊麦神曲”发到网络上,随后多个广告号转发,并引发了大家二次创作的热情。这种 “自黑式营销”也够大胆的。
当然除了这种剑走偏锋的自黑式玩法,品牌商还可以尝试这些。
一、品牌不端着,才可能被用户捧着。
二、品牌摆脱了自嗨,才可能实现众嗨。
三、品牌愿意做小做少,才可能获得更大更多。
总之,以上都是套路,起决定性的还是人。无论影视剧IP是不是毒药,我们都该给自己随时准备解药,时刻提醒自己,别被表面迷糊了自己。


影视剧IP有毒?谁才是品牌借势的解药?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