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发展溯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新中国成立后,沔阳花鼓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1年,沔阳县政府在沔城组织文艺工作会议,遵循政务院的戏曲改革指示,登记了众多戏曲社团和知名艺人,批准成立了四个专业花鼓剧团,即“艺光”、“光复”、“复联”和“联合”,每个剧团都蕴含着团结合作的寓意。这些剧团在政府的承认下,成为了合法的正规剧团,接受沔阳县文教科的管理。


"艺光"剧团由王寿银和倪新平带领,起初在监利演出,后因水灾辗转至钟祥,成为“钟祥县花鼓剧团”,团长杨笃卿领导。1957年,剧团迁至潜江并成立“潜江县花鼓剧团”,最终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荆州花鼓剧团”,胡新中团长至今活跃在潜江及其周边地区。


"光复"剧团由邵发青和赵德新组建,初期在嘉鱼演出,改名为“嘉鱼县楚剧团”,现在仍在咸宁各地巡演。"复联"剧团由喻浩生和李祥焕负责,最初在天门岳口定居,后因沔阳名演员离团,剧团更名为“天门县天沔花鼓剧团”,现任团长为李新年和沈山,活跃于天门各地。


"联合"剧团由刘明仿和陈花志管理,历经多位团长,最终定名为“沔阳县花鼓剧团”,1986年仙桃市成立后,剧团更名为“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后改为湖北省沔阳花鼓剧院)。沔阳花鼓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达到鼎盛,艺人数量众多,尤其在荆州地区,沔阳艺人占据半壁江山。


总结起来,仙桃周边县市的专业花鼓剧团都源于沔阳,沔阳花鼓戏的影响力深远,传承至今。




扩展资料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




荆州花鼓发展溯源视频

相关评论:
  • 13031848300湖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吴涛居长沙市花鼓剧团演出的《刘海砍樵》也应邀赴日本演出,倾誉东瀛。 舞蹈: 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舞蹈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风情独具的艺术风采。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现有近400多个舞种,舞蹈节目多达几千个。湖南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之花,萌芽、生长于楚文化和湖南原土著居民文化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