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灾情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光绪元年(1875年),北方诸省初现旱象,京师及直隶地区旱情尤为显著,冬至春末,雨水稀少。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随后在秋季遭受严重旱灾。


第二年,旱情加剧,直隶、山东、河南等核心区域受灾,扩展至辽宁、陕西、甘肃和江苏、安徽,形成空前的广袤旱区。直隶收成减半,旱灾引发蝗灾,天津至南的地区蝗虫肆虐,随后的连绵阴雨又使多条河流泛滥,加剧了灾情。直隶受灾州县达63个,河南同样严重,开封等地灾民众多,依赖粥厂度日。


山东全年干旱,章丘等地虽有短暂水灾,但大部分地区收成锐减。《山东通志》记载为“大旱民饥”。《申报》报道,灾民流离失所,甚至出现“饥黎鬻妻卖子”的惨状。


旱灾南下,苏北和皖北也饱受折磨。苏北从春至冬无透雨,海州等地农田歉收,引发蝗灾。皖北旱情相似,夏秋间连庄稼都无法种植,饥民四散逃荒。陕西、山西、辽宁等省同样受到旱灾威胁,陕西全年干旱,山西和奉天地区饥民众多。


两年旱灾后,丁丑年(1877年)华北地区特别是山西灾情空前,全省赤地千里,饥民数百万,山西巡抚曾国荃形容为“古所未见”的奇灾。山西农村大面积减收绝收,灾民生活惨不忍睹。旱情发展,人食人惨剧在山西等地发生,饥民生活极度悲惨。


河南、陕西等省份灾情同样沉重,灾后瘟疫蔓延,死于饥荒和疫病的人数众多。1879年,尽管旱情有所缓解,但甘肃武都的大地震又带来了新的灾难,使“丁戊奇荒”更为惨烈。


这场旱灾波及北方五省,影响人口估计超过一亿六千万,直接死亡人数约在一千万,流离失所的灾民超过两千万。这场清代末年的特大旱灾,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深远影响,成为历史上的重大灾难。




扩展资料

丁戊奇荒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 1877 — 1878 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特大灾荒,主要是饥荒是人民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有所谓“一欠等三收”。




丁戊奇荒灾情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