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1~13课

来自:韩乐坊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如果只是为了期中考试、、那就把期中考试之前的归纳出来。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亚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知识点有点多,我说几个常考的吧,第一课:隋巩固统治措施意义,科举制第二课:贞观之治内容意义,武则天巩固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措施第三课:熟读即可,常考文成公主入藏四课: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即可五:熟知六




本次期中重点记科举制,行省制度,各朝代巩固统治措施意义

隋唐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
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P2—7)
★1.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大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开皇之治)。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这是继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
【思考】隋完成统一的原因:
客观上: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朝腐败,不得人心。
主观上: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准备充分,战略方针恰当。
3)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的暴政。短暂而亡,与秦相似,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4)隋统一的历史作用: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统治期间。
3.概况:关注P5图
Δ全长: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Δ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诼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Δ四段:从北往南“永、通、邗、江”四段。
Δ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4.作用: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发挥着促进南北交流的作用。
5.评价隋大运河:
1)利: 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弊:开凿大运河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8—11)
1.唐的建立 ①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年号为贞观。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李世民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注意吸收隋亡教训。
2)能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虚心纳谏和选贤用能。魏征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4)注重改革。
★4.“贞观新政”主要内容
1)经济: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役天数,纳物代役,人身束缚松弛)
2)政治:沿袭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法律:《唐律疏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
4)教育:完善科举制。
5)民族关系: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P13—18)
1.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1)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发展科举(殿试与武举)
2)评价: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唐玄宗
1)“开元”是唐玄宗前期年号。
2)治国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3)评价:唐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全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实。”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繁盛的景象。
3.社会经济繁荣
1)农业方面:出现了新式的生产工具:曲辕犁-耕田、筒车-灌溉。粮食产量增加。
2)手工业技术进步。瓷器(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蜀锦;铸铁等。
3)人口增加,疆域广大:东→安东;西→安西;北→蒙古高原;南→南海。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P20—24)
★★1.科举制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诞生及完善:诞生于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3)主要科目:进士与明经。
4)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②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能选拔到人才;③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④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科举制度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衣食住行时尚 饮茶、骑马。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五、“和同为一家” (P26—29)
1.唐朝时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同为一家。
2.天可汗 是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太宗获得少数民族拥戴的原因:
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官,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尊敬。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4.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
六、开放与交流(P32—36)
★1.遣唐使
1)遣唐使是日本派遣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者团体。
①来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②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惯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日本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
①时间:唐玄宗时期
②目的:到日本宏扬佛法。
③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④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游
①出行:唐太宗时期,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印度)。
②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③贡献:《大唐西域记》、把《老子》翻译成梵文。
4.国际性大都会 唐朝时,国际性的大都会是都城长安。

七、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P40—42)
★1.雕版印刷
①发明时间:唐初。
②印刷中心:成都、洛阳。
③最早的作品:《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火药
记载于孙思邈的《丹经》。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
3.赵州桥
设计者:隋代李春。它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后人作诗称赞道:“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八、璀璨的文学艺术(P45—48)
★1.唐诗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的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乐舞
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
★3.敦煌艺术
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艺术内容多与佛教有关。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十、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54—57)
1.北宋、辽、西夏的建立
①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赵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河南开封)。
②契丹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后来改国号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③西夏建立: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甘肃银川)。
2.北宋与辽的战与和
①澶洲之战:1004年,辽VS北宋,宋真宗,寇准,北宋胜利。
②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订立。双方撤军,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③澶渊之盟的影响:利: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弊: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宋夏和战
宋夏盟约:1044年,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开放边境贸易
4.碰撞中的融合
①北宋与少数民族和战的作用:促进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战争是民族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效仿中原王朝:◇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③北宋抗击辽西夏南侵的历史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的战争,北宋的抗击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十一、宋金南北对峙(P59—62)
1.靖康之变
①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定都会宁(东北黑龙江)。
②金灭辽:1125年,辽灭亡。
③金灭北宋:1126年金攻占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①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河南商丘)建南宋,定都临安。
②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岳家军,岳飞——精忠报国。
③宋金议和: 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部分土地,向金送岁币。——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3.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①金变革旧俗的原因: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②金朝改变旧俗的措施:
政治上,仿照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
经济上,将女真南迁,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
社会生活上,鼓励女真与汉族通婚,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隋唐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
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P2—7)
★1.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大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开皇之治)。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这是继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
【思考】隋完成统一的原因:
客观上: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朝腐败,不得人心。
主观上: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准备充分,战略方针恰当。
3)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的暴政。短暂而亡,与秦相似,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4)隋统一的历史作用: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统治期间。
3.概况:关注P5图
Δ全长: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Δ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诼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Δ四段:从北往南“永、通、邗、江”四段。
Δ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4.作用: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发挥着促进南北交流的作用。
5.评价隋大运河:
1)利: 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弊:开凿大运河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8—11)
1.唐的建立 ①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年号为贞观。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李世民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注意吸收隋亡教训。
2)能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虚心纳谏和选贤用能。魏征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4)注重改革。
★4.“贞观新政”主要内容
1)经济: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役天数,纳物代役,人身束缚松弛)
2)政治:沿袭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法律:《唐律疏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
4)教育:完善科举制。
5)民族关系: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P13—18)
1.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1)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发展科举(殿试与武举)
2)评价: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唐玄宗
1)“开元”是唐玄宗前期年号。
2)治国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3)评价:唐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全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实。”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繁盛的景象。
3.社会经济繁荣
1)农业方面:出现了新式的生产工具:曲辕犁-耕田、筒车-灌溉。粮食产量增加。
2)手工业技术进步。瓷器(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蜀锦;铸铁等。
3)人口增加,疆域广大:东→安东;西→安西;北→蒙古高原;南→南海。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P20—24)
★★1.科举制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诞生及完善:诞生于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3)主要科目:进士与明经。
4)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②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能选拔到人才;③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④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科举制度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衣食住行时尚 饮茶、骑马。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五、“和同为一家” (P26—29)
1.唐朝时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同为一家。
2.天可汗 是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太宗获得少数民族拥戴的原因:
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官,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尊敬。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4.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
六、开放与交流(P32—36)
★1.遣唐使
1)遣唐使是日本派遣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者团体。
①来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②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惯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日本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
①时间:唐玄宗时期
②目的:到日本宏扬佛法。
③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④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游
①出行:唐太宗时期,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印度)。
②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③贡献:《大唐西域记》、把《老子》翻译成梵文。
4.国际性大都会 唐朝时,国际性的大都会是都城长安。

七、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P40—42)
★1.雕版印刷
①发明时间:唐初。
②印刷中心:成都、洛阳。
③最早的作品:《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火药
记载于孙思邈的《丹经》。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
3.赵州桥
设计者:隋代李春。它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后人作诗称赞道:“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八、璀璨的文学艺术(P45—48)
★1.唐诗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的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乐舞
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
★3.敦煌艺术
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艺术内容多与佛教有关。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十、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54—57)
1.北宋、辽、西夏的建立
①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赵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河南开封)。
②契丹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后来改国号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③西夏建立: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甘肃银川)。
2.北宋与辽的战与和
①澶洲之战:1004年,辽VS北宋,宋真宗,寇准,北宋胜利。
②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订立。双方撤军,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③澶渊之盟的影响:利: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弊: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宋夏和战
宋夏盟约:1044年,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开放边境贸易
4.碰撞中的融合
①北宋与少数民族和战的作用:促进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战争是民族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效仿中原王朝:◇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③北宋抗击辽西夏南侵的历史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的战争,北宋的抗击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十一、宋金南北对峙(P59—62)
1.靖康之变
①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定都会宁(东北黑龙江)。
②金灭辽:1125年,辽灭亡。
③金灭北宋:1126年金攻占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①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河南商丘)建南宋,定都临安。
②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岳家军,岳飞——精忠报国。
③宋金议和: 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部分土地,向金送岁币。——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3.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①金变革旧俗的原因: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②金朝改变旧俗的措施:
政治上,仿照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
经济上,将女真南迁,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
社会生活上,鼓励女真与汉族通婚,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1~13课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