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自然概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自然概况~

(一)地形地貌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地带,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构造上主要属于鄂尔多斯地台、阿拉善——北山地台、祁连山褶皱系和秦岭褶皱系。总体上,地貌为山地型高原,地势高亢,地貌类型复杂,大致可分为 6 个地形区域。
(1)陇南山地。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是秦岭的西延部分。区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种类繁多,河网密布,是省内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2)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交界,西至乌鞘岭。黄土高原是由第四纪风力搬运的黄土状物质堆积而成,厚度一般为 50 ~ 150 米。由于流水、重力、潜蚀和风蚀的作用(最主要是流水侵蚀的作用),形成了黄土沟谷地貌和黄土沟间地貌。典型的沟间地貌类型为塬、墚、峁,目前多分布在六盘山以东;而六盘山以西经千百年来的侵蚀,已成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3)甘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亢,平均海拔超过 3000 米,是典型的高原区,为山原地貌。区内草滩宽广,水草丰美,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4)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为一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为1000~1500米。长1000余千米,宽由几千米到百余千米不等。这里地势平坦,土地广阔,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沿内陆河分布着片片绿洲。其绿洲农业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5)祁连山地。位于河西走廊以南,长达 1000 多千米,山脊海拔大部分在 3500 米以上,少数山峰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冰川,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山区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到高分布着荒漠、草场、森林、高山寒漠和冰雪。
(6)北山山地。位于河西走廊以北地区,东西长 1000 多千米,海拔 1000 ~ 3600 米,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一系列剥蚀山地组成。这里邻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大沙高,山岩裸露,呈现沙漠、戈壁景观。
(二)气候
甘肃省深居内陆,地跨北亚的热带、暖温带、温带 3 个气候带,加之地势高差大,决定了甘肃省气候的 3 个基本特征:一是空气干燥,大陆性气候明显;二是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明显;三是气候类型多样。
甘肃省年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变化范围在 1700 ~ 3400 小时之间。省内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年均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与日照分布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范围为 4800 ~ 6400 兆焦 / 平方米,高低相差 1500 兆焦 / 平方米。
全省各地气温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同一纬度由河川、谷地向山顶递减,变化范围为 0℃~ 15℃。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 5℃~ 10℃ ;中部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为 5℃~ 9℃,陇南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 9℃~ 15℃,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甘南高原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 1℃~ 7℃,气温相对较低;陇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 7℃~ 10℃。
全省日平均气温≥ 0℃,≥ 10℃积温分布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大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同一纬度由河川、山谷向山顶递减。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陇南山区南部和瓜州-敦煌盆地,热量资源不足的地区在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区。
全省无霜期陇南南部最长,平均为 250 天左右;陇南北部为 200 天左右,陇东和黄河谷地为 160 ~ 120 天,中部和河西走廊一般为 140 ~ 160 天,甘南高原和一些高寒山区最短,一般为 50 天左右。
甘肃省年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其变化范围为 35 ~ 810 毫米。东南部的康县年平均降水量为 802.3 毫米,西北部的敦煌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39 毫米。同一地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多,海拔低的地方降水量少;山区迎风面多于背风面。
甘肃省年均蒸发量的分布趋势与年均降水量相反,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河西走廊年均蒸发量为 2000 ~ 3000 毫米,祁连山区为 1600 ~ 1800 毫米,中部为 1300 ~ 2000 毫米,陇东为 1200 ~ 1700 毫米,陇南和甘南约为 1300 毫米。
甘肃省农业气象灾害较为频繁,旱灾、冰雹、霜冻、洪涝、干热风、大风和风沙等时有发生。
(三)水文水系
甘肃省河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 3 个流域的 12 个水系。黄河流域有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北洛河 6 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汉江 2 个水系,内陆河流域有苏干湖、疏勒河、黑河、石羊河 4 个水系。根据 1984 年甘肃省水文总站对甘肃省地表水资源的调查,全省 152 条河流中,多年年均径流量大于 1 亿立方米的河流共 79 条,其中,黄河流域 36 条,长江流域 27 条,内陆河流域 16 条;多年年均径流量大于 10 亿立方米的较大河流有 12 条,按径流量由大到小依次是黄河、白龙江、洮河、湟水、白水江、大通河、渭河、泾河、西汉水、黑河、嘉陵江、大夏河。
河川径流深及地域分布与年均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东部、南部大,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受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有差异。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山区径流深大,丘陵、平原及河谷川区径流深小;石山林区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径流深小。从东到西,以六盘山—西秦岭—祁连山一线以南(包括山体本身)为丰水区,以北为贫水区及干涸区。
全省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47.198亿立方米/年(已扣除重复)。其中,河西走廊诸盆地为47.837亿立方米/年(占32.50%),河西北山山间盆地为0.039亿立方米/年(占0.03%),东部河谷山间盆地为7.981亿立方米/年(占5.42%),黄土高原潜水为9.981亿立方米/年(占6.78%)、承压水为1.934亿立方米/年(占1.31%),这几个亚区的地下水具有开采价值;陇南山区地下水天然资源为63.255亿立方米/年(占42.97%),河西山区丘陵为16.171亿立方米/年(占10.99%),这两个亚区地下水的比例虽然比较大,但已计入河川径流中,是河川径流的重复部分。
降水量和径流量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导致用水矛盾尖锐。河西区土地辽阔,水资源紧缺,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开发;中部地区降雨偏少,水少地多,水低地高,利用困难;作物生长期干旱频繁,集中的降雨又形成大面积水土流失。陇南山地水多地少,土地分散,难以利用。
(四)土壤
土壤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和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
甘肃省自南向北跨 11 个地理纬度,东西延展近 16 个地理经度,大中尺度地貌包括西秦岭山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各地貌的一部分,并分属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多样的气候条件和多种植被类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全国土壤分类划分了 13 个土纲、60 个土类,甘肃省就占有 12 个土纲、37 个土类。
(1)黄棕壤。分布于甘肃省秦岭南部河谷和浅山丘陵地区,位于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区、康县的东南部以及徽县、成县东南部的局部地区。海拔在 1100 米以下,属北亚热带气候,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与阔叶落叶林。土壤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5.5 ~ 6.7。
(2)棕壤。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秦岭山地,海拔 1400 ~ 2200 米的中山区。由于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形成山地型暖温带气候,土壤 pH 值为 5.0 ~ 7.0,自然植被多为次生林。
(3)暗棕壤。分布在甘肃省秦岭山地的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海拔为 2600 ~ 3600 米,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自然植被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林下灌木有杜鹃、忍冬、高山绣菊等。土壤全剖面无石灰反应,一般表层呈酸性,中下层呈弱酸性,偶有交替倒置现象出现。
(4)褐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天水市、陇南市、定西市、平凉市南部山区森林、灌丛草原地带。随着海拔降低逐渐过渡到黑垆土带。褐土带的自然植被类型属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森林草原、灌丛草原,森林多残败,以次生林为主。土壤全剖面中碳酸钙的出现与母质和地带性因素有关,土壤 pH 值大于 7。
(5)灰褐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西秦岭(黄河流域范围内)、六盘山等山地的垂直带谱上,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土壤全剖面除 A 层外均有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6.5 ~ 7.5。
(6)黑土。分布在甘肃省祁连山、西秦岭海拔 2300 ~ 3000 米的中山山地。植被为灌木、杂草类草甸或森林草甸草原过渡地带。土壤有深厚黑色或深灰色的腐殖质层;厚度为 30 ~ 100 厘米,并有舌状的向下延伸,粒状或团粒状结构,结构体表面有不明显的胶膜。土壤全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6.5 ~ 7.5。
(7)黑钙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西秦岭、祁连山东段及甘南高原,是在草原及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处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沉积物及残积坡积物。在结构面上有点状、菌丝状和斑点状碳酸钙聚积体,土壤 pH 为值为 7 ~ 8.5。
(8)栗钙土。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崛吴山等低山丘陵或山麓丘陵地带,海拔多为2300 ~ 2800 米,属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的土壤,植被多由草本植物组成。栗钙土为盐基饱和土壤,土壤 pH 值多为 7.5 ~ 8.5,中下层土壤 pH 值最高。
(9)黑垆土。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的庆阳市、平凉市以及六盘山以西的定西市、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陇南市等市(州)的黄土塬面,黄土丘陵地区的墚峁顶部和较平缓的墚、峁坡、湾掌,在河流、沟谷的二、三级阶地上有零星分布。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海拔为 900 ~ 2500 米;植被为干草原和森林草原类型;土壤全剖面有石灰反应,土壤 pH值为 7.5 ~ 8.5。
(10)棕钙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洪水坝河以西,祁连山西段的北麓和阿尔金山的北坡,海拔为2100~3000米。质地多为砂壤土和粘壤土,剖面通体夹有砂砾石,下部为粗骨质。土壤全剖面通体为强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8.5 ~ 9.0。
(11)灰钙土。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东起古浪县的裴家营,西止高台县的红崖子)、张掖市、武威市及中部的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等市的黄土墚峁、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和冲积平原上。植被为早生灌木和耐旱蒿属为主组成的荒漠草原,土壤 pH 值为 8.0 ~ 8.5。
(12)灰漠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东段北麓、合黎山以及龙首山南麓的低丘和山前洪积扇顶端,武威盆地和古浪河冲积平原的末端,景泰县米家山以北海拔为 1500 ~ 2300 米的地区。植被属旱生小半灌木荒漠类型,覆盖度为 15% ~ 25%。土壤全剖面通体有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8.0 ~ 9.0。
(13)灰棕漠土。广泛分布于河西走廊海拔为 1300 ~ 2500 米的山前戈壁带和砾质戈壁倾斜平原,占甘肃省土壤总面积的 22.8%,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植被为耐旱深根肉质稀疏灌木。土壤 pH 值为 8.0 ~ 9.0,土体干燥坚实。
(14)棕漠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西端瓜州—敦煌盆地海拔 1150 ~ 1400 米的砾质戈壁带。气候极干旱,年均气温 9℃~ 12℃,年均降水量< 50 毫米。植被稀疏单一,多为旱生、超旱生的深根肉质种属,覆盖度< 5%。土壤全剖面有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8.0 以上。
(15)黄绵土。广泛分布于甘肃省黄土高原区的塬边、低山及丘陵坡地,常和黑垆土、灰钙土,红粘土相间交错分布,是甘肃省黄土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其中,耕种黄绵土占甘肃省耕地土壤的 22.2%。海拔一般为 1500 ~ 1800 米。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 1.0%,碳酸钙含量在 10% 左右,虽呈强石灰反应但无钙积层。
(16)红粘土。广泛分布于甘肃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沟口、沟谷和山坡、坡脚地带,河西漠境地区的低山峡谷、丘陵坡地也有分布。该土壤全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通体为强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8.0 ~ 9.0。
(17)新积土。主要分布于陇东、陇南、中部黄土地区各条河流的两侧和河谷地带,河漫滩、超河漫滩及平缓的一级阶地上,山前洪积扇也有分布。土壤全剖面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但沉积层次明显,剖面下部往往出现深厚的砂砾石层。
(18)龟裂土。主要分布在河西张掖市、酒泉市的干旱荒漠沙丘间或古老冲积平原封闭性低洼地上,几乎无植被生长或仅有零星的小灌木。该土类母质多含盐分,在成土过程中有程度不等的碱化作用,一旦开垦灌溉,盐碱化作用将日益明显。
(19)风沙土。主要分布于河西荒漠风沙地区,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极缺乏,通体单粒,无结构,细砂、中砂为主,易干旱,易被风蚀,漏水漏肥。耕种风沙土肥力低下,是低产土壤之一。
(20)石质土。多分布于石灰质山地的阳坡、陇南侵蚀石质山地以及中部和河西干旱荒漠石质剥蚀山地。石质土所处地形多为陡峻山地,坡度一般> 25°,农牧业上利用价值极小或仅能作季节性少量放牧用,是难利用型土壤。
(21)粗骨土。分布区与石质土交错分布,粗骨土比石质土多了一层松散碎屑土,土体较石质土厚,水热条件比石质土好,但农业很难利用,部分地段可供放牧。
(22)草甸土。分布在甘肃省各山麓洪积扇边缘、冲积细土平原下部的低平洼地以及河流沿岸的河漫滩、河床低阶地和冲积扇缘泉水溢出带,多与沼泽土、草甸盐土和林灌草甸土形成复区。土壤全剖面基本层次由腐殖质层和锈色斑纹层组成,腐殖质层有大量粒状结构,下部为氧化还原层和潜育层;有机质含量> 3%。
(23)山地草甸土。属地带性土壤,在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棕壤之上,具体分布在甘肃的西秦岭和陇南山区较平缓的山梁分水岭地带和河谷上。海拔为 2000 ~ 3000 米。植被类型以草原草甸和灌丛草甸为主。成土母质为坡积残积物和黄土母质。
(24)林灌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西荒漠地区的河床两岸和扇缘地带,具体分布在疏勒河、黑河、党河、昌马河、北大河等流域的两岸和平原水库的低洼地方,多处在草甸士、风沙士的边缘,往往与草甸土形成复区。有机质含量低,土体中盐分累积(表聚)作用弱,土壤 pH 值为8.5 ~ 9.0。
(25)潮土。该土类在甘肃省境内分布比较零散,主要在河西走廊及河东的川坝河谷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甘肃省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潮土经过长期灌溉、耕作和施肥,地面不断增高,地下水位相对下降,土壤的潮化和盐化过程逐渐减弱。
(26)沼泽土。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酒泉市、张掖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等市(州)的扇缘低洼地、沟谷带水洼地,多不连片,与亚高山草甸土、泥炭土、草甸土、盐土等形成复区。
(27)泥炭土。集中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 3400 米以上地区;张掖市也有分布,在祁连山山间洼地,海拔 3000 米以上。有机质含量大于 20%。
(28)盐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干旱气候区,从东至西、从南至北盐土面积逐渐扩大,盐分含量逐渐增高。此外白银市、兰州市的盐土都零星分布于封闭盆地和洼地;武威市分布在石羊河下游民勤湖区;金昌市分布在市区北部的芨芨泉、南半洼;张掖市主要分布在黑河中游,张掖市区—高台县—临泽县一线以北;嘉峪关市分布在泉水溢出区外缘;酒泉市主要分布在疏勒河中、下游,玉门镇泉水溢出带下方和下游地区的瓜州、敦煌,黑河流域的酒泉市、金塔县一带也有大面积分布。盐土土壤 pH 值为 8.0 ~ 8.6,积盐层的土壤 pH 值高于非积盐层。碱化盐土的土壤 pH 值为 8.7 ~ 9.2。
(29)水稻土。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河谷川坝地区,具体分布在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康县一带。土壤 pH 值为 7.4 ~ 8.1。
(30)灌淤土。分布在甘肃省黄河沿岸的引黄灌区,主要分布于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等市(州)的黄河或其支流的谷地、阶地和平原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1% 以上。
(31)灌漠土。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为古老灌溉耕种熟化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 1.5%;土体碳酸钙含量一般为 5% ~ 20%,夏秋灌溉淋溶,碳酸钙粘粒有下移现象,春冬蒸发强烈,碳酸钙盐分有表聚现象。
(32)高山草甸土。分布于甘肃省祁连山东、中段及秦岭海拔 3000 ~ 4000 米的高山地带。植被主要是耐寒喜湿性的草甸植物,覆盖度 70% ~ 90%,是牧区的夏季草场。
(33)亚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河西祁连山东、中段及秦岭和其他中高山、甘南高原海拔3000 ~ 3500 米的地带。上接高山草甸土,下接黑钙土,是牧区良好的夏秋草场。气温、雨量、蒸发量略高于高山草甸土区。
(34)高山草原土。主要分布在河西祁连山西段、阿尔金山东段海拔 3500 ~ 4100 米的高山地带,即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均为牧区县。植被为耐低温的旱生草原植物,覆盖度 15% ~ 70%,是牧区的主要夏季草场。土壤全剖面为强石灰反应,土壤 pH 值为 8.0 ~ 8.5。
(35)亚高山草原土。主要分布于河西祁连山西段(中、东段也有零星分布),阿尔金山东段,秦岭阳坡较干旱的地带,海拔 3000 ~ 3500 米处。植被为旱生干草原植物,覆盖度 30% ~ 70%。由于高度下降,气温升高,冻融作用相应减弱,植被盖度也随之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积累较多,含量在 2.5% 以上,土壤 pH 值为 8.0 ~ 8.7。
(36)高山漠土。仅分布在甘肃省极端干旱地区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后唐子五个泉、南安坝、大小苏干湖北面阳山海拔 3500 ~ 4200 米的个别地段。地形为高山山麓洪积扇、高山盆地或坡度大的高山坡地等。荒漠植被主要是旱生、超旱生植物,覆盖度 5% ~ 10%;海拔越高植被越稀疏,海拔 4200 米以上基本无植被。有机质含量少于 0.5%,碳酸钙含量 10% 以上,土壤 pH 值为 8.0 ~ 8.8。
(37)高山寒漠土。零星分布于祁连山、秦岭、甘南高原海拔 3900 ~ 4800 米的高山地带(西高东低,阳面高、阴面低)。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覆盖度l%~5%。有机质含量极低,约0.2%左右,土壤 pH 值为 7.0 ~ 8.5。
(五)植被
甘肃省幅员辽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全省种子植物共有 125科、765 属、2359 种,苔藓植物约有 36 科、64 属、70 种,蕨类和拟蕨类植物 15 科。禾本科、菊科、豆科、毛茛科、蔷薇科以及莎草科、玄参科、藜科、唇形科植物广布于全省各地,常成为各类植被的建群种,也是甘肃省主要的植物资源。
甘肃省栽培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玉米、青稞、荞麦、糜谷、高粱、水稻、马铃薯和各种豆类等 20 余种。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遍及全省各地;大部分地区的热量也能满足玉米的生长;糜谷多为小秋作物,多在麦收后复种。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大麻、蓖麻、芝麻、甜菜、向日葵、茶叶、烟草、啤酒花等。种植面积在 10 万亩以上的有亚麻、油菜、向日葵、甜菜、棉花等;茶叶仅在陇南部分地区可以栽培;棉花分布在河西内陆河下游的暖温带地区。
(六)矿产资源
甘肃省地层发育较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剧烈,岩体种类繁多,具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主要矿产中,煤、稀土、钨、钼、锡、锑、汞、钒、钛、菱镁矿、重晶石、萤石、石墨、建筑装饰石材等 20 多个矿种在世界上占有优势;一些大宗矿产,例如铁、锰、铝、铜、锌、硫、磷、石油、天然气、铀等资源总量亦不少。全省有4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 50% 以上的矿产资源有 8 种,即镍、铂族(6 种)及铸型粘土。现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53种,开采利用程度较高的有镍、锌、镁、钨、钴、锑、铂族、稀土矿、铟、铊、镉、硒、碲、滑石、石棉、伴生硫、菱镁矿、普通萤石、水泥配料用矿、膨润土、铸型用粘土、饰面用蛇纹岩、盐矿、钾盐等矿种。

个人自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基本信息。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消费者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扩展资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这次发布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刑法相关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参考资料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信息保护法

自然概况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不涉及人类工程、文化方面的信息。
应该包括:气候、降雨、气温、日照、地形、海拔、主要山脉、主要河流水系、矿产这类信息。

(一)地形条件
广东省地形受深度地质构造与地史发育过程影响,大体是北高南低。陆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大,分布较广。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断续分布在山地之间,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相互交错。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21.08%,丘陵占41.26%,台地占13.35%,平原占23.42%,内陆水域占0.89%。
1.山地与丘陵
广东省的山地均属于中低山地,全省山地面积为375.48万公顷。山脉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其次为西北-东南走向,相互形成弧形山地,只有少部分为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山脉。北部山地为南岭山地,东部山地大多由与海岸平行的山脉组成,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排开。丘陵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相连成片,是山地的延伸。全省丘陵面积较大,共有734.87万公顷。
广东省山地以华夏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占优势,大体粤北山地具有三列弧形山系的特点,主要包括大庾岭、骑田岭及其支脉滑石山、瑶山等山地,属于南岭的一部分。第一列最北由乐昌至南雄,一般海拔700~1000米,个别山峰可达1500米以上,略呈东北-西南走向;第二列以北江为界,分为东、西两翼,西翼为大东山,一般海拔800~1100米,个别山峰可达1500~1902米,广东省的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即在此列的西北端,东翼从南雄盆地的南部,由东北到西南至韶关的乌石、大坑口附近,与西翼山地相会,一般海拔在500~1100米,个别山峰可达1100~1400米;第三列由北江分为东、西两翼,西翼自连县至英德、横石一带,呈西北-东走向,东翼自九连山向南至横石,与西翼相会,一般海拔700~1000米,个别山峰可达1200~1591米。
粤东山地具有平行相间排列的特点,呈东北-西南走向,最东一条为莲花山-阴那山山地,海拔达1000米以上的不多,山峰海拔较高的有铜鼓嶂(海拔1569米)、鸿图嶂(海拔1256米)。第二条为罗浮山脉,北起闽、粤、赣三省交界的项山,经河源市的桂山,西南至东江下游北岸的罗浮山,其中被东江及其支流截成数段,一般海拔1000~1500米。第三条为九连山脉,海拔一般不超过1000米,主峰为九连山,海拔1248米。
粤西山地的山脉不相连续,具有块状山地的特点,西江以南主要有漠阳江东侧的天露山(海拔1254米)、西侧的云开大山(海拔1704米)、大云雾山(海拔1140米),这些山脉以东北-西南走向占优势。西江、贺江与江之间主要是忠党山,大致呈南北走向。
丘陵根据其相对高度分为低丘和高丘两种类型。低丘陵(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度80~150米,坡度15°~20°)主要分布于盆地内及河谷边缘,高丘陵(海拔250~4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坡度20°~30°)多分布于山前地带,河谷、盆地的边缘,较大的盆地也有丘陵突凸其中。分布较广阔的有粤东山间丘陵、西江谷地丘陵、北江中下游丘陵、粤东平行谷地的丘陵。
2.台地
台地是指高程在80米以下、坡度和缓起伏、顶面平齐的地貌类型,面积为240.1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南部、粤西和粤东沿海一带,这类土地地势开阔平坦,易于开垦,主要由玄武岩喷发及第四纪浅海沉积物抬并而成。
3.盆谷地和平原
盆谷地交错分布于山丘之间,多由地质构造凹陷和断裂经剥蚀和冲积而成,其走向往往与山地走向一致。较大的山间盆地主要有粤北的南雄、韶关、连州、星子、英德等盆地,粤东的灯塔、兴宁、梅县、五华等盆地,粤西的怀集、罗定、新兴、阳春等盆地。
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江河的下游,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全省盆谷地和平原面积共有417.07公顷,主要有位于东江、北江、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其地势低平宽广,水网密布;其次为韩江、榕江、练江下游的潮汕平原,还有粤西的鉴江平原和漠阳江平原。
4.河流与水库
广东省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42条,除52条独流入海外,其余均汇成珠江和韩江两大水系。珠江是广东省的主要水系,为西江、东江、北江及其合流的总称,流域面积达11.1万平方千米。湖泊主要分布在肇庆、阳春、斗门、惠阳等地,全省湖泊面积约有20万亩,山塘水库面积约有250万亩。水库库容设计总量共444.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59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2468万亩。
(二)气候
广东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省境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低纬度的位置使广东全年太阳高度角大,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全年草木葱绿,生机盎然。年平均气温22℃,1月平均气温13℃,7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为1750~2200小时。秋、春相连,夏季长达7、8个月,有旱季、雨季之分。8、9月份热带气旋频繁,有时成灾。冬季受强盛的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海洋气流的强烈影响,盛行偏南风。气候特点是热量非常丰富,雨水充足,夏秋季多雨,冬季少雨,干湿季节明显,夏秋多台风和暴雨,夏长冬暖,霜雪稀少,冬春有强冷空气侵袭。由于受纬度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地带性气候差异、垂直气候差异以及区域性小气候差异。由于受纬度和地带的影响,广东省的热量、湿度、降水均从北向南有递增趋势,并形成了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三个地带性气候带,其气候的主要因子差异情况见表1-1。
表1-1 广东省不同气候带水热状况与土壤类型情况表

广东省气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使广东农业生产可划分为三个农业地带:①北部农业地带,其南界为怀集——英德——翁源——新丰——龙川——梅县——蕉岭——大埔,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份平均气温8℃~10℃,极端最低气温-5℃,带内红薯不能越冬,但冬小麦生产良好,一年两熟制;②中部农业地带,从北部农业地带南界至南海海滨和雷州半岛北界,既有热带景色,也有亚热带作物景色,是热带作物与亚热带作物混杂地区。典型水果有荔枝、龙眼、杨桃、菠萝、黄皮果等,香蕉、柑橘、甘蔗生长良好,红薯可越冬,一年三熟制是双季稻加一季红薯;③南部农业地带,主要在雷州半岛,热带景色宜人,剑麻、菠萝生长良好,营造防护林可种植橡胶。因雨量较少,土地干旱,多种甘蔗、红薯,水源足的地方可种植双季稻。
由于受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地形多样、地势多变,还产生了区域性小气候和垂直气候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增加,各种气候因素一般都呈规律性变化,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广东省北部山区各县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在0.61℃~0.72℃/100米,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气候上各地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山地小气候。高大的山脉往往是气团和锋面活动的障碍,山脉的东南坡面往往为多雨区,而西北坡面则为少雨区。另外,由于山脉的影响,冬季由北向南入侵的冷空气受山地阻隔而下沉,使温度降低。向南开口的盆地或倚北地形,冬季高峻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侵,夏季承接东南季风带来的丰富热量和降水,因而这些地方往往形成温暖湿润、年变化较小的良好小气候。
广东省气候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太阳辐射热量丰富,但光能实际利用率较低。广东省地处低纬,全年太阳照射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热量每年每平方厘米为418~543千焦,年日照时数1500~2300小时。其分布特点是东部和沿海多,中部、西部和内陆少。光能利用率按双季稻计算,一般为2%以下,最高可达2%~2.5%(植物光能利用率的理论上限为12%。现在世界上高产地块在作物生长盛期光能利用率已接近5%)。
(2)热量资源丰富,但会出现短期寒害。广东省各地年平均气温除北部南岭山地为19oC~20oC外,其余都在20oC以上,大部分地区为20oC~23oC,农作物终年可以不停地生长。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早春和秋季气温变化不稳定,冬种作物受寒潮和冷空气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
(3)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常见。广东省是全国降雨量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在1350~2600毫米之间,降水主要来源于热带气旋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局部热雷雨。所以,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差异也较明显,一般沿海多于内陆,山地多于平原,迎风面多于背风面。粤中以南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年降雨量的44%左右,秋季降水较少,冬雨不到年降雨量的8%;粤北北部山区春雨稍多于夏雨,占年降雨量的40%左右,冬雨比南部的稍多,占年降雨量的一成多。由于广东省地形复杂,造成地表径流大,加上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故旱涝灾害仍比较常见,因而地面水资源仍有亏缺。
(三)水文
广东省降雨充沛,天然水系发育旺盛,是全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8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33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46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邻省流入的过境客水总量达2330亿立方米。广东省水文条件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河渠纵横,水网稠密,河流流量大,径流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台风雨影响大。广东全省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及以上的干、支流共542条,独流入海的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共52条。众多河流中,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流域面积最大,是广东省的四大主要河流,其中前三者与珠江三角洲诸河构成珠江流域的四大水系,在广东省内流域面积达11.14万平方千米,统一由珠江三角洲的八大口门注入南海。
广东省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在季风气候影响下,雨季与旱季明显,河川径流变化甚大,据东江博罗水文站监测,最大洪水流量和最枯流量相差500倍。全省丰水年与枯水年年际间降雨量相差1倍以上。此外,地形条件、地质状况和植被覆盖的不同,也造成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山区、盆地、平原和保水岩层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水资源较丰富;丘陵、台地水资源较为贫乏,特别是石灰岩地区,水分渗漏严重,地表干旱。
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遍及广大农村的每一块土地,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近几年,广东省通过兴修水利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田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按照“渠相通、路相连、田成片、地力高”的要求,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据初步统计,1998~2003年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新建防渗渠道约1600千米,渠道维修加固13.6万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4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约280万亩。
(四)生物资源
广东省横跨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湿润多雨的海洋气候和起伏多变、环境复杂的内陆地形孕育着大量的生物资源。
1.植被
广东省植被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从南到北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纬度的山地发育了热带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以及山地矮林。热带森林植被只分布于北纬21°30′以南的雷州半岛地区,以北地区为亚热带季雨林分布,但因受人为破坏,残存很少,仅见于局部地区如鼎湖山等地,大多已沦为人工马尾松及灌丛草坡。杉林则以粤北、粤东山谷湿凉地区最多,常与针叶常绿林、阔叶针叶混合林及竹林连接在一起,构成广东北部南岭山地的主要植被。
植被的垂直分布因地理环境不同而稍有差异。粤中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200~5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500~1000米为亚热带山地常绿林,1000~1500米为亚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粤北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3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300~1000米为亚热带山地常绿林,1000~1600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300~1600米为具原生疏针叶树的亚热带山地常绿林,1600~1900米为亚热带山顶苔藓矮林。
全省植物有7000多种,分属272科、1696属,种数占全国总数的1/5以上。省内特有的植物1599种,有经济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2000多种,其中淀粉植物218种,油脂植物160多种,纤维植物323种,药用植物885种,芳香植物84种,单宁植物397种,可做土农药的62种,野果28种,食用、药用真菌282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珍稀物种有莲座蕨科、松叶兰科、桫椤科、蚌壳蕨科、银杏科、苏铁科、罗汉松科等,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的物种有桫椤、坡垒、子京、花梨、格木、粗榧、南木、石梓、野荔枝、青皮、篦子三尖杉、银杏、水松、白豆杉、观光木、穗花杉等79种。
广东人工栽培植物种类位居全国之首。主要栽培树种有杉、松、檫、樟、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湿地松、母生树等;主要经济林有橡胶、油桐、腰果、玉桂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小麦、木薯、花生、甘蔗、玉米等;种植较多的水果有荔枝、菠萝、香蕉、柑橘等200多种,其中糯米糍、桂味、增城挂绿、白糖罂荔枝、潮州柑、四会贡柑、石硖龙眼、岭南木瓜等品味尤佳;有蔬菜品种371个。另外,还有冬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
2.动物
广东省是中国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野生陆栖脊椎动物有830多种,其中兽类130多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25%;两栖爬行类动物190多种,占全国同类总数的40%;鸟类500多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50%。在野生动物中主要经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华南虎、黑长臂猿、海南坡鹿、云豹等62种。
人工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鹌鹑、鸽子等,珍稀动物主要有金钱龟、蛇、野鸭、竹丝鸡、珍珠鸡、雉鸡等。


什么叫自然概况视频

相关评论:
  • 18252594448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薄彭阁一、地形地貌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东临大海,西接华北平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22.9'至38°24.01',东经114°47.5'至122°42.3'之间。中部泰沂山脉横亘,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依据地形特征,可将山东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丘陵和鲁西北平原三个地貌区域。1. 地形地貌分区 -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 18252594448黄土高原 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和 概况 是怎的?
    薄彭阁概况 黄土高原的范围在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面积约有40万平方公里。其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高原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宁夏 *** 自治区、大部地区和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

  • 18252594448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薄彭阁一、地形、地貌 柴达木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西北有阿尔金山,东北有祁连山,南为昆仑山,东为鄂拉山。该盆地呈不规则菱形,中部被赛什腾山、锡铁山、绿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等分割,形成多个次级盆地。从周缘到中心,地形依次为极高山、高山、丘陵、山前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孙游冲湖积平原和湖...

  • 18252594448自然地理概况
    薄彭阁在1919年至2011年的93a的降水中,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的极端降水出现的年份分别是1932年、1963年和1996年。在空间分布上,石家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小于周边地区,俗称“旱庄”,是华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的地区。表2-1 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统计表 续表 注:表中数据源自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石家庄...

  • 18252594448如何描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薄彭阁从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地质地貌、主要的生物种类、主产什么农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或者其他独有的资源,这些方面进行描述。比如: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占地面积达到48万平方公里,盆地地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最低海拔300-700米,最高海拔4000-4500米,是最典型的盆地地形...

  • 18252594448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薄彭阁一、地形、地貌 疏勒河流域是一个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南部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脉,其间为山间河谷盆地,中部为走廊平原及走廊内部山地,北部为北山山地。疏勒河流域在地貌类型上可划分为4个大的地貌单元:侵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南部的祁连山-阿尔金山区;构造剥蚀地貌,北山及走廊山脉皆属之;堆积地貌,...

  • 18252594448概况包括哪些
    薄彭阁2. 主要特点:介绍对象的独特之处,如事件的特点、项目的特色、地方的风貌等。这些特点往往是该对象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关键所在。3. 背景情况:包括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相关环境等。这部分内容有助于人们了解对象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存在的社会或自然背景。三、重要性 概况是对某一事物全面而...

  • 18252594448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流域的概况?(分为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
    薄彭阁自然地理:气候(降水、气温)面积(平原、高原、山地等面积及所占比例)、水域(河流湖泊、流域面积等)、耕地草地等。社会经济:人口(基数、分布、结构、民族等)、行政区划、农业生产概括(劳动力、生产类型、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投入、产值)、工业生产概括、第三产概括、三大产业分布、进出口等。

  • 18252594448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薄彭阁一、地形、地貌 银川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贺兰山属石质中高山地,总体走向呈北东30°,海拔一般在1500~3200m之间,最高峰达3500m以上,山高坡陡,气势雄伟,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的天然屏障。中部则是广阔平原,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冲洪积平原和河湖积平原组成,地势开阔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 18252594448自然地理概况
    薄彭阁黑河流域位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中段(北纬37°45′~42°40′,东经96°42′~102°04′),东起山丹县的大黄山,西至嘉峪关的黑山,南起祁连县境内的祁连山分水岭,北至额济纳旗的居延海,总面积12.8×104km2,东、西分别与石羊河及疏勒河流域相邻,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流域之一。流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