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句?

来自:专题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此诗的赏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


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义。

没有出现过。我在金庸的小说里读到过

语出《离思》,下句为: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诗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沧海无比深广,看到沧海之水,别处的水就很难入眼了;巫山有朝云峰,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美若娇姬,使别处的云黯然失色。诗人信步花丛,已经懒于回顾(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心失所爱、难以解脱,惟有修佛信道,修身治学以寄托余生的感情。
诗人以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用以引喻和爱人之间深广美好的感情,不但取譬及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简捷的四句,既有豪壮的悲歌,又有张驰起伏的旋律,为唐人悼亡绝句中经典之作。其“曾经沧海”二句更是绝胜佳句,常为后人表达衷情时引用而传诵至今。

出处: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除却巫山不是去;次第花丛无眷顾,半为修道半为君。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句?视频

相关评论:
  • 18958104208元稹最有名的诗
    惠逸耐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 朝代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 经历...

  • 18958104208白居易、元稹是什么关系啊
    惠逸耐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共同提倡“新乐府”,开创了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被世人称为“元白”。他们的诗歌在当时广为流传,谓为“元和体”。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诗和元稹的绮靡诗为唐代文坛的奇葩。元白的交往关系经历了分合四阶段,这不但和当时的社会统治有关...

  • 18958104208元稹的是什么意思?
    惠逸耐元稹是唐代文学家、官员、文化名流,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被誉为“唐代诗坛最后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具有意境深远、意味深长的特点,因此人们常说“元稹的是什么意思”。元稹的诗歌作品,通常都是情感流畅,舒展自然的。他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在作品中蕴含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 18958104208元稹是谁
    惠逸耐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朝的大臣、诗人、文学家。元稹是北魏皇室后裔,自幼聪慧过人,年少成名。公元793年,元稹明经及第,被授于左拾遗,后升任擢校书郎、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后来,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两人还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而...

  • 18958104208元稹的故事
    惠逸耐唐朝杰出诗人元稹,一生情感纠葛丰富,与多位女性有着不解之缘。以下是他的几段重要恋情:1. 崔莺莺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源自他的自述《会真记》,元稹在初恋中扮演了张生的角色。元稹在诗中虽自责"始乱终弃",但实际上,他对崔莺莺的离去深感忧虑,担心她会被他人夺走。王实甫的《西厢记》虽将结局改...

  • 18958104208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
    惠逸耐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如下:1、《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2、《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3、《春游》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不能辜物色,...

  • 18958104208元稹的简介
    惠逸耐元稹的简介 元稹,字微之,又作威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彩,尤其在诗歌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元稹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元稹生于唐代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这种背景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

  • 18958104208元稹原文_翻译及赏析
    惠逸耐元稹,字微之,唐代大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友谊深厚。元稹的文学才华横溢,年轻时与白居易合作,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他们通过“邮筒传诗”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如白居易的《负蓝做均是盐纪防责念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元稹的《梁州梦》。元稹的婚姻生活...

  • 18958104208元稹怎么读音
    惠逸耐元稹的拼音:[yuán zhěn]元稹(公元779年至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

  • 18958104208元稹怎么读?
    惠逸耐元稹的正确读音是 yuán zhěn,其声母为 "y" 和 "zh",韵母则为 "uan" 和 "en"。这位唐朝杰出的人物,字微之,别号威明,出生于公元779年,是河南洛阳(今河南)的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十九世孙。元稹年轻时就以才名著称,贞元九年(793年)通过明经科考试,步入仕途,...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