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给中国带来多少国家损失。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圆明园被烧前照片曝光,慈禧给中国带来多少灾难~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的进行看待,不能片面的就说慈禧巨额花销对中国发展不利。
首先,慈禧巨额花销确实给当时清王朝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巨额财政用于过寿和生活挥霍对于清后期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巨额的花销让军事领域不能进行研究新武器和购买国外新型军舰,这样在后期八国联军以及中日海战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如果慈禧不那么巨额花销用这笔钱进行如军事建设或许损失就会小很多。
其次,正是因为慈禧的巨额花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巨额的财政负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武昌起义的枪声让清王朝烟消云散,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王朝,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所以,慈禧的巨额花销应该一分为二的进行看待。

慈禧绝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愚蠢,一个通过政变登上政治顶峰的女人,哪会是蠢人?很多事情并不是她愚蠢,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主事人,她的立场不能和中华民族的立场完全一致。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慈禧太后一生与“二”相伴,这些“二”带来了巨变。正是在她的手中,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老大帝国,沦落为听命于人的悲惨命运,沦落为列强们的半殖民地。正是在她手中,连续三任皇帝都是以孩童之身继位,都没有行使过执政之权。在她去世后仅仅三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华大地上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集权帝制,中国从此没有了皇帝。所以,慈禧太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三个字:二、半、无,谐音“二百五”。   评价作为政治人物,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人们不禁要问: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绝不能回避慈禧所独有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这个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试想她若无此过人之处,如何以女人身而君临天下?   慈禧又是失败的,她的失败在于,对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也就是说,为了权,她什么都在所不惜!   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风东渐,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这头睡狮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应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这艘摇摇欲坠的古老航船,闯过险滩急浪,成功的驶向彼岸。遗憾的是,她虽然熟谙权力场上的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面对险象环生的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及决策一误再误,结果让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这实在是中国的悲剧,也是她个人的悲剧!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运在于她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得到的地位。慈禧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为她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从贵人到嫔,又靠着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被晋封为妃、贵妃,直到皇太后,并藉此“垂帘听政”四十七年。
正面评价
  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也有人开始认为,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四十八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其实纵观慈禧的一生,上苍压根就没把她当做女人看待,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一系列多如牛毛的战乱纷争变革贯穿始终。甭说吕后武则天和孝庄皇太后了,就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帝王后妃也没经历过如此纷飞的战乱和变革。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按这一点来说,武则天也好吕后也罢又或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都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一直以来,人们把一些原本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和罪责强加在慈禧身上,更使得她承受了千古的骂名。认为她一味地列强委曲求全、割地赔款、签订诸多的不平等条约;扼杀了戊戌变法这一使大清王朝最后一次得以复兴的政治运动。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皇太后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在乙酉时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此外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举凡重修圆明园(后为恭亲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与筹办万徇寿诞等均耗费大量银两。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兴,但对于皇帝及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之作为,慈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甚至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驾崩,慈禧除掉八大臣,开始掌握大清实权,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勾结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接连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残酷镇压,却不能发展科技经济,跟别提革新政治了,对外卑躬屈膝丧权辱国。死后随葬的财宝不计其数,相当于几个庚子赔款的价值。她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给中国造成了无法计量的损失。有人说,不应该把罪过加载她一个女人身上。但是,她当时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错不在她,难道在老百姓吗?难道敌人大军压境,太后把军饷拿来贺寿是天经地义的?光绪实行王朝变法,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太后残酷绞杀阻碍中国进步是天经地义的?错就在她!
说她是历史罪人,不等于说她愚蠢无能,她的政治手腕极硬,将权术诡诈几乎臻入化境。但是,她在富国强兵、强国富民上就不行了。她善于玩权术,但是不善于治国理政。在中国古代凡是能像她这类善于做高位,但是不善于理政的人多的是。有治国之才的不一定懂权术,善耍权术的不一定会治国。把国家治理的富强,百姓拥护政府、生活富足,才叫善治国。

数字很难具体估计。
我换种说法,用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来算,大约相当于我们半年的产值。也就是12万亿人民币

老佛爷同时和十八国开战。损伤很大很大

历史没有如果~~可以是很大


慈禧给中国带来多少国家损失。视频

相关评论:
  • 19882325378中国和哪些国家打过
    何博星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

  • 19882325378甲午战争惨败,慈禧仍敢向“万国宣战”,却为何只有八国打来?
    何博星别的小国家没被这几个帝国主义侵略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怎敢再去分一杯羹。万国宣战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八国联军侵华,造成了严重的耻辱和损失外,也一定程度上给别的国家呈现出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错觉,也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那些无名的宵小国家。所以只是引来八国联军侵华,而不是十八或者更多的联军侵华...

  • 19882325378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西逃,结果如何?
    何博星直到一年后,李鸿章才和列强签下了屈辱的《辛丑条约》,赔款9.8亿两白银,永久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组织,清政府就此完全成为了洋鬼子们的朝廷,中国人的朝廷不再为中国人提供庇护。当我们看到这段屈辱的历史的时,我们除了无限的惋惜,还有反思和思考。我们不禁发问了,...

  • 19882325378为什么慈禧太后一死清朝就灭亡了?
    何博星任谁是老大也将是无能为力。第二种:首先,慈禧是守旧派代表,她的死,代表着守旧势力的垮台或者是失势;其次,清王朝暮气沉沉,内忧外困,国破民殃,各个阶层急需一个能够组织带领国人奋起的政府;再次, 袁世凯有着一颗当婊子立牌坊的心,虽然他自己最后做了洪宪皇帝,但清朝灭亡时,他是想表示进步...

  • 19882325378史上最大造假案是什么,国家付出千万条人命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_百度...
    何博星于是他将这封密报呈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看完十分愤怒,决定要主动出击,于是慈禧太后重赏了义和团众人,最后,清政府向列强宣战了。最后,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最终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次战争不仅导致清政府损失千万银两,更是导致人民死伤惨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份假的密报。

  • 19882325378要是慈禧早死 那个光什么皇帝能把国家搞强大吗 他是支持梁启超
    何博星再就是封建帝制在中国早以是不得人心,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立志推翻帝制,实现共和,在当时势力也逐渐强大,也是光绪推行立宪制进行改革的一个阻力。当然还有就是,光绪被慈禧囚禁了十几年,往昔的年轻少年,早以变成了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男儿,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之后,不知还是否拥有当年的...

  • 19882325378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逃跑了,如果洋人抓到慈禧,会怎么样呢?
    何博星因为慈禧是这个国家的实际领导者,手上握有着国家大权。2,对清朝是一种打击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中国人一直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他们都认为清朝是世界上最中心的国家,其他国家都是弱小的并且无能为力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清朝才是那个最弱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能够在清朝谋取更多的利益,...

  • 19882325378慈禧太后靠什么向世界宣战?其战果如何?为何后果那么严重?
    何博星下面细说! 第一:慈禧太后为何向世界宣战? 有关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原因,总的来说,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价值观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儒家文化,儒教治国。在信仰问题上,历朝则主要以佛教为主,虽然中间有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但整体上,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是积极的,尤其到了清末时期,佛教更为兴盛...

  • 19882325378慈禧太后1900年向十一国宣战,除了后来的八国联军,还有哪三个国家
    何博星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三个国家没有出兵,但参加了辛丑条约的签字

  • 19882325378清朝末年,慈禧不顾百姓疾苦,敢和11国宣战,她哪来的底气呢?
    何博星在当时的情况下,慈禧面对11国的侵略,如果不宣战,中国将沦为侵略者的殖民地而被瓜分,而且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当时的国力和科技已经无法和11国抗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逐鹿之城 2020-10-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